动物医学的就业方向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物医学的就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物科学专业

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高等经济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生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基本规律的科学。从中可以看出,动物科学专业主要研究动物的养殖、生长发育及遗传变异,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上述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及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多种需求。其主要进行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养、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方与饲料工艺设计,以及饲料与饲养企业管理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生产实践意义。

随着科学的进步,动物科学的研究不仅在范围上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水产动物、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加工等各个领域,而且在研究深度上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使得我们今天可以在基因的层面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克隆羊诞生的实例已说明此。

如今科技兴牧已成为畜牧业最紧迫的任务,胚胎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新技术将在畜牧业中较为广泛地应用,将为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大展拳脚的机会。

动物医学专业

相较于动物科学专业来说,动物医学顾名思义,旨在培养具有动物保健、临床诊疗、动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的人员,而动物科学主要是研究如何为人类提供更优质的动物产品,满足人类需求等。因此对动物医学感兴趣的学生要选择此专业而不要误以为是动物科学。

动物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动物传染病学等。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规律及预防、诊断、治疗、畜牧科学的基本知识,具备致病因素分析、检验、药物正确使用与开发、常规及器械诊断、主要治疗方法、动物检疫等技能。动物医学开设院校与动物科学相似,农业院校较多,学生毕业后也获得农学学士学位,也属于实验科学,主要涉及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病理学等实验。因此报考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动手实验能力等进行选择。

水产养殖学专业

由于所处环境限定在水生环境,因此本专业从研究内容和环境来说都具有自己的一些特殊性。如在研究水产动物增养殖时,除要考虑动物本身的特点和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不同养殖模式对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养殖容量及生物学能量等因素;对工作环境也有一定限制,多在近海或多水域地带,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因此学生报考时要结合自身特点,比如毕业后工作地点是否具有所学专业的地方资源及经济优势等,做出全面考量和分析。水产养殖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销售等工作。如果不怕吃苦、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可以考虑自己创业,在养殖实践中积累经验和财富。

广东医学院是广东省最大的临床医生培养基地,现有临床专业学生9400多人。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新医改方案,适应建设幸福广东的需要,我校遵循临床医学的专业特色和教育特性,围绕打造“四得”(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医生孵化基地的目标,开展了以“基础”“台阶”“铺路”为主要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三大工程”,形成了融“三需”(学生所需、社会所需、职业所需)为一体、内涵丰富、深得“学心”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二、实施过程与方法

医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极为紧密的职业,光会读“本本”是不能成为好医生的。我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四得”特色突出的好医生。基于这些特性,开展了以“基础、台阶、铺路”为主要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三大工程”。

(一)突出学生需求,做实“基础”工程

近年来,我校根据高等医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医学科学发展的自身规律、临床医学教育的特性及“四得”医生培养的要求,对不同年级医学生的现实需要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整合,努力建设贯穿大学五年,满足学生试探期、定向期、巩固期、冲刺期需求“四期需求”的校园文化“基础”工程。

1.医学起航――满足学生试探期需求

刚步入医学殿堂的大一新生,既对校园的一切充满好奇,又有一丝茫然。我们把这个阶段的校园文化建设定位在引导学生了解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大学生活。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大学,你准备好了吗?”――新生教育模块,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校风学风、心理健康、专业理念、职业认知教育等,让新同学早准备、早适应、早规划,赢在起跑线上;二是让高年级与一年级的班级结对子,开展“传帮带”活动,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三是组织新生走进医院,使他们早期接触临床,培养专业兴趣,打牢专业思想。

2.春风化雨――满足学生定向期需求

经过一年的适应,跃跃欲试的二年级学生需要更广阔的舞台。我们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原则,打通学科专业壁垒,加强通识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迁移的能力。我校组织了每周一次的“文化沙龙”活动,在老师的指点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各类活动,让同学们在缤纷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得到熏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针对医学专业方向较多,部分学生对专业选择比较迷茫的实际,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就各专业的职业需求、发展前景等为学生释疑解惑;利用附属医院的平台,选拔了一些优秀的临床医生担任医学生导师,积极、灵活、有效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

3.守护生命――满足学生巩固期需求

步入到三、四年级的医学生,开始进入临床课程学习,对专业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愿望更加强烈,这一时期重在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提升。对于这个阶段的校园文化建设,我们侧重于与专业学习相结合,通过邀请名师名家作专题学术讲座、举办医学理论知识竞赛和临床技能操作大赛、举办各种趣味知识竞赛等,鼓励和支持学生践行“求真求精”的校训。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举办各种学生讲座、竞赛活动,让学生掌握医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4.青春――满足学生冲刺期需求

(二)突出社会需求,做好“台阶”工程

面对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农村和社区“缺医”但条件较差、同学对毕业后何去何从很是纠结的实际,我们着力建设以“台阶”工程为主旨的校园文化,力求通过这些文化的熏陶,使同学们对“下得去、留得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培养“红土”情怀,引导服务基层

我校地处粤西,建校53年的奋斗历程中蕴含了广东医学者对粤西这片红土地炽热的感情,也形成了广东医“扎根基层、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红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充分利用“红土”文化,通过举办校友论坛、校园宣讲会、座谈会、DV大赛等,让这种精神得以继承和延续。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许多毕业生都走进基层、服务基层,有些还成长为杰出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带头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土”情怀的代表人物、我校临床老师何建猷教授。她自小在广州长大,1967年从中山医毕业后却来到湛江最偏远最贫困的徐闻县一个大队卫生站、后到公社卫生院,一干就是13年。即便是后来调到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仍不忘基层百姓疾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成为患者最爱找的医生,先后获得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臣、广东省“健康卫士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医师奖”等荣誉。我校每年均针对性地开展“当何建猷式好医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服务大众、扎根基层的“红土”情怀。

2.开展社会实践,感知社会需求

3.用好“三支一扶”平台,巩固“下得去”思想

国家及广东省关于“三支一扶”的政策,既是对“三农”的扶持,也是对大学生就业的扶助。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一方面鼓励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另一方面持续跟进参加“三支一扶”的毕业生的工作及生活情况,并在校园内广泛宣传在“三支一扶”活动中涌现出来的许定华等一批优秀学生的事迹,使同学们对“三支一扶”的意义更加信服,巩固了“下得去”的思想

4.掌握社会需求,调整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为此,我校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医院需求调查,了解医院对员工的要求;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生的看法与要求;开展社区调查,了解基层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建立校友反馈渠道,了解我院人才培养方向的需求。我们在充分调查“知彼”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对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和模式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了“产品”(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三)突出职业需求,做优“铺路”工程

如何培育、引导、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华丽转身,是临床医学院的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为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围绕提高学生“知识、技能、人文、创新”四种素质,鼓励个性发展,竭尽全力做优“铺路”工程。

1.夯实基础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基础条件,尤其掌握应用型的知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建立了学习奖励制度,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了学习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医学知识擂台赛,结合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开展医学理论知识竞赛。此外,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建立了宿舍流动图书馆,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狠抓临床技能,强化操作能力

熟练的临床技能是一名合格医学生的必备条件。为了使学生及早、有效、顺畅地从“会看书”向“会看病”转化,我们专门成立了临床技能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无菌术、四大穿刺、体格检查等技能培训;结合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连续7年开展多站点考核的临床技能操作大赛,规范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技能。通过引导与鼓励,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和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多次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之医学临床技能大赛”,均获得较好成绩。

3.弘扬生命文化,培养人文情怀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生“看病”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的单纯生物学模式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因此医学生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必须懂得医学人文关怀。我校创新形式,多层面开展医学人文教育,成立了生命文化研究协会,开设了人文素质大讲坛、课外人文课程,举办了生命文化节、“生命对话”人文论坛等,努力打造“生命文化”这一人文教育建品牌;开展养蚕体验生命周期、人文主题电影展播鉴赏、换位体验移情意识等各种体验式人文教育;开展现代医者之修养、医德医风之内涵等职业素养教育,强化了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4.培养创新思维,培育科研能力

医学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我校在学生中倡导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乐的良好氛围,通过印发《学生科研手册》、制定《学生科研奖励办法》、成立学生科研站、定期举办“挑战杯”创新大赛等各种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的热情。

5.支持个性发展,培养“多面”人才

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多面、越来越立体,为了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兼收并蓄职业素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坚持全面发展与尊重个性相结合,通过举办“校园达人秀”、宿舍才艺大赛、书画比赛、文娱表演、体育竞技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个性发展与展示的舞台。

6.力推“名师”工程,促进教学相长

德才兼备的老师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并且成为学生争相学习的榜样。我校非常注重师资的培养,设立专项经费,开展临床教学名师工程建设,每年开展临床教学名师遴选活动,创造临床教学名师成长的条件,使一批临床教学名师成为临床教学的带头人,也使老师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三、工作成效及经验

(一)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具实效性

国家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人才发展要坚持“以用为本”。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把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计划,作为卫生人才规划的5项重大人才工程之首,突出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我院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四得”人才为主旨校园文化建设,传承“红土”情怀,紧贴社会实际。同时,还建立了调查、反馈、研讨、沟通、修正的校园文化动态调控机制,将社会及基层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反映出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1.服务基层人数多

到目前为止,我校已为基层医疗单位输送了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30000多名,很多毕业生是基层卫生骨干。据调查,广东省约70%医院业务骨干为广东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的毕业生,全省21个地级市卫生局领导班子中,14个是我校毕业生,覆盖面为66.7%。

2.社会反响好

多家媒体报道高度评价我校面向基层的育人成果。如《南方日报》以“乐为基层育人才――全省县以下高级医务人员主要由广东医学院培养”为题,高度评价我校面向基层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健康报》以题为“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方向――广东医学院毕业生扎根基层”的专稿对我校毕业生作了高度评价。

3.专业品牌效应优

以社会为需求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促进了临床医学专业的积淀与发展,临床医学在社会中形成了品牌,荣获“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广东省应用型人才示范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成为粤西地区最大的全科医生培训基地。

(二)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具针对性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我校坚持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特点,把握重点,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顾问”、书记微博、辅导员微博等平台充分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喜闻乐见、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1.就业率高

在临床医学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并且逐年提升,其中2011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96%,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2.荣誉成果丰硕

近年来,学生获得多项荣誉,其中国家级61项,省级45项。尤其在科研方面,获省大学生创新实验资助项目11项,省级各类科技竞赛奖18项,在国家级、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4本。多个学生集体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广东省先进班集体”“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广东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等10多个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3.学生认同度高

(三)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具前瞻性

为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我校积极拓展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提高临床操作能力等搭建舞台,成效明显。

1.专业素质过硬

连年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之医学临床技能大赛”获得好成绩,在2011年获得全省第一名。在2004年~2010年我校毕业生参加国家职业医师综合笔试平均分都高于全国平均分10分以上,考试通过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用人单位满意率高

在2010年毕业信息调查反馈,用人单位认为我校临床专业的毕业生不仅专业素质过硬,而且能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虚心学习、乐于奉献,满意率达98%以上。

3.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院毕业生大多选择在基层工作,也有200多名毕业生到国外深造和研究。他们奋战在各级医疗战线上并创造出骄人的成就:有1人获得国家白求恩奖章,4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8人获国家、省“五一”劳动奖章,80多人次获国家级先进称号,150多人次获省级先进称号,涌现出被誉为“动物脂类基因技术的开创者”、现供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康景轩博士,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PrimateBiomedicalResearch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科研基金常务评委陈维政教授、抗“非典”英雄陈洪光、邓子德校友等杰出校友。

我院在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中,有以下的深刻体会:

突出社会需求,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专科大学生职业规划书(一)

一、自我感言:

作为一个正处活力青春的20岁青年,脑子里有着一股子的干劲,在现实社会面前表现得非常的自信,那种渴望成功的欲望十分的强烈,这也源于我好强好胜的性格,一旦是自己认定的事,就一定会下定决心努力去做好。但我自身也明白自己现用的能力,也仅仅还是个学生,经济方面还是得依靠父母,我只会做那些实际一点的事,而不去追求那些我力所无能的,我相信一个人的能力是一步步积累出来的,是从实际事情中积累总结出来的一种经验。

优势——劣势分析

自我分析

家庭分析

优势:在亲人的心里是一个懂事而聪明的孩子,有着亲人们的关怀与支持,特别是父母在我身上寄托了很高的厚望,将他们一身的心血都投资到了我的身上,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劣势:有点骄傲,当取得一点点的成绩就自我满意,做事情有些急躁,不能冷静的思考问题,所以都那么大了,父母对我做什么事还是不怎么的放心,自我控制能力差。

朋友、老师、同学分析

优势:具有一定的个人能力,不落后与其它同学,有自己的一个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基本能做到老师的要求。劣势:不能够融入到同学当中去,积极主动性太差,有点的害羞,缺少与老师主动交流的机会。

机会:利用大学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主动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真正的将自己能力展现出来,在即将到来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向老师同学证明我的英语水平。生活上不让父母担心,也向他们证明,我已经长大了。

威胁:大学里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关系也十分的复杂,感觉同学们都在向我远去,是我没有跟上他们的脚步,还是他们在冷漠我,我得去思考!

二、目标规划

总体目标: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做一个电脑高手。

阶段目标:21~22岁将理论知识学好,将基础打牢;22~25岁在专业科目上拔尖,取得一定的成果;25~32岁,运用自己的才能在社会上打拼,创造属于自己是空间,属于自己的财富;38岁拥有自己的一家公司,自己做董事长。

学习目标:大三之前过全国英语的4、6级的考试和计算机四级考试;毕业时顺利拿到学士学位,然后一鼓作气攻读研究生,并顺利拿到硕士学位。

家庭目标:26~28岁结婚,和自己的爱人一起努力构建一个温暖的家;35岁之前要拥有车、房,40岁要赚足足够的钱,养老婆孩子,好好的孝顺父母长辈。

健康目标:经常锻炼,要拥有强壮的身体,还有就是家人也健康平安!

个人理念:一个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人生能有几回博,此时不博何时博,我们要抓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机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一生一定要过得有意义,一定要让自己有限的年华里有所回味。一个人活着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而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的活着。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在于奋斗!

专科大学生职业规划书(二)

一、前言

花开花落,春去春来。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大学的校门。刚刚踏入大学的时候,就觉得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我们进入大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是掌握一门对我们踏入社会中能够自我生存的一门技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规划一个未来蓝图。

中国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无论什么事情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再远大的理想也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比较重要了!作为一名动物医学类学生的我,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但是,有一点我深信不疑:如果没有兢兢业业的付出,就不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没有勤勤恳恳的刻苦钻研,就不会得到累累硕果。没有点滴的积累,就不会有大的成就。

二、认识自我

(1)特长有乒乓球、电吉他、音乐

(2)优势:专科生,更能适应基层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强。

(3)劣势:敲门砖不够硬,相对高学历毕业生竞争力不足。

(4)职业兴趣:偏向于企业型,比如从事企业某项目的经理,全权负责该项目的开发、落实等。

(5)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个人领导能力弱,落实能力强,手眼协调能力、团队协作与人际交往能力较强。对环境的适应与心理承受能力强。

专业能力:通过大学的学习可以较快适应并胜任本专业工作。现阶段职业综合能力较弱。

(6)个人特质:性格稳重,待人真诚:兴趣广泛,头脑灵活,反映灵敏;责任心强,富有同情心,能较好的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动机,善于鼓励和赞扬他人,防范意识不强。

(7)职业价值观:自我实现型与经济型的有机结合,用业绩来取得与之对应的物质回报。通过职业这个平台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8)教育经历:现就读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专业。

三、就业环境分析

1.专业分析

本人所学的专业为动物医学,我们学习动物解剖学、动物病理学、动物生理学等方面,可以更加深入对动物的研究学习,为我们以后做一名合格的兽医打下坚实的基础。动物医学专业培养具备解剖、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动物的病理,掌握基本的兽医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动物病理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企业中从事动物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动物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掌握其专业知识。

2.就业前景

中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奶制品需求量增加以及宠物饲养量大量增加,但中国动物医生仍然极度缺乏,在中国经济急剧发展的今天,畜牧业的发展、城市及农村中饲养宠物的增加,需要有大批的动物医生对动物的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中国在未来十年里需要大批兽医来涌进畜牧业,更需要的兽医来支撑畜牧业的发展。

3.社会需求情况

在我国现阶段,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很多学校都设有动物医学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动物医学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在这种现状下普通和初级兽医师也明显供大于求。但高级兽医师人才却千金难觅。作为专业技术性很强和个人素质相对要求较高的工作,越来越多的畜牧方面企业开始对其从业人员有了新的期望和要求。目前,具有几年从医工作实践经验,并且取得高级兽医师的人才成为市场上抢手货。这些现状使其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四、职业定位

“择己所爱”这四个字,对于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更重要。为什么因为牧场一线的工作必定远离城市和喧嚣,必定寂寞艰苦,没有一份对这个职业的爱,是不可能长期坚持下来的。

我的优势:

(1)真诚,坦然,善良,乐观,开朗。

(2)学习、动手、独立思考能力强,胆大,具有冒险精神,善于挑战自己。

(3)做事谨慎,认真,考虑问题较周到、全面,具有团队精神。

(4)善于在理想与现实中寻找平衡,能较好地调整自己。

(5)好胜心强,不服输。

(6)喜欢自由,喜欢没有约束的生活。(既是优点又是缺点吧)

我的劣势:

(1)还是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经历挫折少,抗打击能力不是很足,还不是非常熟练的适应社会。

(2)交际能力较差,,积极主动性不够,做事爱拖拉机,惰性较大。

五、理想职业发展策略

1.职业目标:将来从事生物技术企业的项目经理职业。

2.职业发展策略:进入攻关类开拓类的组织,不受地区工作的限制。

3.职业发展路径:走项目主管的路线。

六、总结

世所需的“世”,实际上应该是市场,要了解市场需求。目前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资本也纷纷涌入农业、畜牧业领域。畜牧领域大有可为。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有的人望“农”生畏,希望留在大城市、实验室、办公室,殊不知需要人才的,不是大城市而是基层一线。

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我是学习动物医学的学生,可以说我的机遇还好。我毕业后可以说就是学校培养的具备预防并治疗动物疾病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但是,我的技能还不扎实,没有足够的经验。

【关键词】行动导向动物外科和产科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动物外科和产科是动物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能培养学生动物外产科疾病防治、诊疗和护理等方面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提高教学效果,本文试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通过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建设教材、创设学习情境、改进教学方法及改革教学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通过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因素的重组,创设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情境,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多个任务当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中心,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并完成任务,并在完成任务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行动导向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用是在实际或仿真的专业环境中,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学生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职业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课题教学团队召开有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如兽医站员工、动物医院技术员、畜牧场生产管理者等)的调研分析会,讨论确定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专业知识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专业知识目标为掌握外科与产科疾病防治和护理的基本知识、检查诊断外科与产科疾病的基本方法、外科手术的操作技能及具有面对患病动物出现的各种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和掌握处理外产科疾病的方法与步骤;方法能力目标为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能力目标为团队合作、协调沟通、责任感及勇于探索等素质。

(二)建设行动导向型教材。教材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针对当前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教材存在的内容陈旧、仍然沿用一章一节进行编写、以每个章节间进行孤立性教学、没体现职业教育特色、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等问题,开展了行动导向教材建设。具体建设方法如下:

1.建设思路。动物外科和产科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是以位职业工作过程为出发点,以诊疗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融“教、学、练”一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施教学过程。因此,教材内容设计要突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核心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要打破以往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又要考虑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特点、教学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及高职学生的特殊性,还要增加实训实习课时,加强实践操作环节训练,实现学生学习技能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建设方案。通过召开行业、企业专家(如兽医站员工、动物医院技术员、畜牧场生产管理者等)及同类院校专家调研分析会,采用头脑风暴法、卡片法及座谈、咨询等方法分析自己熟悉工作领域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要求,对现代兽医人才需求及核心工作领域(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需求进行深入的研讨;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多次到不同规模的养殖场、兽医站、动物医院、诊所等行业走访调研,确定了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相适应的学习领域与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及课程教学目标,对传统的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以掌握动物外科与产科疾病防治基本知识、掌握检查诊断动物外科与产科疾病基本方法,掌握外科手术操作、诊治外产科疾病方法与步骤等为主线,将理论性知识与操作技能性知识进行整合,把整个教学内容(学习领域)“重构”,现已着手编写符合行动导向教学的同步教材。

(三)创设课程学习情境。课题组教学团队经过多次反复的调研,结合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在同行专家的指导下,根据行动导向学理论要求,将该课程创设为三个学习情境,三个学习情境中包含了十四个项目任务,如表1所示。

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将动物外科与产科疾病防治基本知识、检查诊断动物外科与产科疾病基本方法、外科手术操作、诊断和处理外产科疾病的方法与步骤等每个知识点和能力点细化到一个个的工作任务当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进行了高度融合,将行业企业的岗位工作方法、工作要求、企业文化等要素融入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行业、企业实际情境”下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实施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载体,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根据职业工作设计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学生获取工作任务信息学生独立实施计划学生自评教师小结。具体以“牛的瘤胃切开术”的工作任务为例进行说明。

2.决策阶段。各实习小组收集信息并讨论、分析、比较每个同学的书面材料,最后拿出最佳手术方案。内容包括动物术前准备、手术步骤、突况应对方案、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及术后护理方案,此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监控和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方案做出相应调整。此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3.计划阶段。各实习小组讨论确定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及详细计划,并根据组员各自个性特点进行人员分工。这个过程,各组组长要认真负责将计划落实并监督执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沟通协调能力。此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4.实施阶段。各实习小组根据计划按步骤完成工作任务,包括动物术前的准备、器械物品的准备、动物的麻醉、手术部位的切开、组织的分离、缝合等环节。培养小组成员协调合作能力与坚持不懈的工作态度。在实施过程教师要进行监控和引导,引导学生对动物的爱护、物品的节约及环保意识,并对手术中出现的难题进行安全和合理的处置,激励学生大胆探索与尝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创新精神。此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5.检查阶段。对各组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检查,各组长收集信息完成小组汇报材料。此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6.评估阶段。教师组织各小组展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采用自评、组间互评及教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手术进行的全过程是否达成教学要求。评估内容包括手术各项环节完成情况、环境物品的整理、安全环保意识等,完成过程中出现了那些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工作的态度等方面。此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

(五)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即采用过程评价、期未评价和社会能力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表2所述。过程评价和社会能力评价主要以14个项目任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考勤情况等方面进行;期未评价重点考查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所具有外科和产科疾病综合分析能力及处置能力,主要采用理论考试和实际技能操作(完整的手术操作过程)等形式,以执业兽医师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为考试内容。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通过两个学年的实践,基于行动导向的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新了课程教学内容。在探索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的典型案例、视频资料和行业最新技术,根据行动导向理念重构教材内容,开发了基于行动导向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教材,完善了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标准,建立了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试题库,为师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平台。

(二)提高了学生能力水平。动物外科与产科动导向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学习惯及学习态度存在的问题得到很好的改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组织、沟通能力,增强了学生责任感和环保安全意识,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毕业生就业率高并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以行动导向教学改革为载体,彻底转变了教师的职业教学观,从单纯的知识技能(下转第78页)(上接第71页)训练培养转变为具备职业岗位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为了确保n题研究正常开展,教师们主动学习职业教育先进教学理念及多样教学方法同,多次与兽医站、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多次参与到企业、兽医站调研,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动态,这些措施使教师的技能水平与行业标准一致,从而保证教师实践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课题组聘请行业兼职教师到校任教,开设仿真课堂,与课题组成员共同开展教学研究,也促进了优秀教师团队的成长。

(四)为其他课程提供了改革参考。本课题所开展的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教学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重构、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以及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等方法,能为科学修订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1]刘焕平,张亚寒.行动导向教学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8)

[2]周贞兵,戴腾飞,谢树桃,等.行动导向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3)

[3]刘泉生.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一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以《网络互联技术》课程为例[J].高教论坛,2013(11)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QZJ1502)

关键词校企合作构建宠物专业课程体系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toBuildPetMaintenance

andDiseasePreventionCurriculum

YANGDongyun

(ChengduVocationalCollegeof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Chengdu,Sichuan611130)

AbstractOurcollegenewprofessional"petconservationanddiseaseprevention"(hereinafterreferredtoaspetspecialty)in2012admissions,petprofessionalcurriculumsystemconstructionisanimportantpartofprofessionaldevelopment,weinvitedindustryexperts(SichuanPetMedicalAssociationspecialists)worktogethertobuildcurriculum,systematicknowledgeasaframework,"necessary,sufficientandpractical"principle,focusedvocationalcharacteristics,cultivatingstudents'innovationability,comprehensiveanalysisoftheproblemandtheabilitytoreflectthecombinationwiththeproductionpractice,strengthenbasicknowledgeandbasicskills,teachingcontentandteachingobjectivescontinuetoadapttotheneedsofthetimes,adapttotheneedsofthepetmarketprofessionals.

Keywords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buildpetprofessionalcurriculum;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我国宠物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快速发展的宠物市场形成了对宠物行业人才的新需求。宠物类专业的开发与建设成为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新兴专业。

宠物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设置是否合理,决定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结构,为提升学生对宠物行业生产实际的适应性,提高就业率。我们参考了国内外高职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践,邀请了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其中,为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展开探索,力求构建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旨在突出和强化对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1突破学科系统体系,设置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专业课程分为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或提高课程,核心课程浓缩为五门,如小动物医学的课程,突破了传统的“动物内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学”等学科体系,整合为“小动物疾病防治技术”,课程都是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内容,将生产中重要的技术融入其中,使学生接触生产更加直接和容易。

基础是学校教学的重点,为强调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加大了总学时,并同时增强实验学时,旨在通过实验强化相对枯燥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生产实践中解决问题游刃有余。

2实验实训课程设置

传统教学过程重视验证性实验的教学,使实训教学存在不足:先进技术项目训练不够或者缺失,不切合企业技术应用的实际;训练量不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根据行业对高职高专宠物医疗、美容等岗位人才需要与教学研究实践,通过课题组成员、企业专家的系统研究,确定了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的实验实训技能课程设置及建设方案:把专业基础实验实训技能课程部分内容单独提炼出来,形成了既与专业基础课程有内在的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专业实验实训课程——“小动物实验室检验技术”、“小动物麻醉与外科手术技术”,同时总体加大了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学时比例,逐步形成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产学研紧密结合,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互动。新的实训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加大训练量,使学生通过反复实训,强化基本技能。

3生产实习课程设置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设计的主要形式,最显著的特点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既明确分工又紧密联系,它既突出了职业性方案的规范性,又结合了模块式课程灵活性。课程设置分基础培训、专业培训。一方面学习理论来指导实践,同时又强调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无论何种课程都突出学以致用的实用性。“双元制”模式以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为课程开发的中心,将专业课与实践活动相匹配、协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感知认识,然后随着知识的积累再螺旋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工作。

4职业方向课或职业拓展课程设置

高职高专专业素质拓展教育是专业素质的延伸和补充,是为使学生更好地具备专业素质服务的,在目前国内高校专业素质教育的形势和背景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宠物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为突出高职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深入学习,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参考文献

[1]程会昌,霍军,王军等.宠物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与职业素质的培养.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报,2011(2):52-61.

[2]丁岚峰,闫庆健,王怀友等.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模式的研究.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8):129-131.

[3]陈功义.高职院校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的研究.河南畜牧兽医,2009(9):9-10.

[关键词]社会服务苏北医学院校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李元栋(1981-),男,江苏沛县人,徐州医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刘慎军(1972-),男,江苏邳州人,徐州医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副研究员,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高等教育管理;蔡红星(1962-),男,江苏启东人,徐州医学院副院长、司法鉴定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法医学、医学教育管理。(江苏徐州22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社会服务视角的苏北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SJD880045)的阶段性成果和2010年徐州医学院科研课题“苏北地区高等医学教育资源优化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KJ33)的研究成果之一。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高校职能的内涵必将随着高校与社会关系的日益密切逐渐向深层次拓展。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CharlesRichardvanHise)提出了非常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WisconsinIdea),认为大学应成为灯塔,积极促进社会发展,成为社会服务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一思想强调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密切结合,拓展了高校的职能。国外很多专家和学者都认为,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动力来自知识经济的内在需要。有学者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区域高校的发展具备了内部的发展张力。区域高校加强社会服务,具有适用性和必然性。

地方医学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高等医学教育既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承担为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应当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服务。地方医学院校能否认清自己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及时调整自身办学目标与发展策略,为社会培养顺应时展需要的优秀医学人才,直接关系到地方医学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一、苏北医院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1.高等教育与区域协调发展是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当前,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如何使高等教育适应知识经济需要,并通过与区域的互动发展,实现我国社会综合实力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区域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加大,高等医学教育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高等医学教育为区域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为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做出了积极贡献。

2.国家提出“坚持医学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医学对于人类的生存、健康和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愈发重要。人类自身的复杂,使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各种顽疾的威胁日益凸现,这些决定了医学需要高层次的人才。医学人才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早投入、大投入,方能奏效。发展高层次高质量的医学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2008年年初,教育部和卫生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周济同志曾经指出,要“努力建设医学教育强国”“把医学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推动我国从医学教育大国向医学教育强国迈进”。

二、苏北医学院校人才培养适用性调查――以徐州医学院为例

1.徐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卫生状况。徐州市现有各类卫生机构121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6个,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所,各类卫生机构床位3.05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78万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2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18万人、注册护士1.2万人。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56个,床位0.6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85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4万人。总体来看,城镇居民有较充足的医疗保障。但是,徐州是个农业大市,辖区内农业人口众多,广大农村和乡镇医疗卫生水平低,农民的就医服务水平比较低下,就医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村和乡镇卫生人才匮乏,总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和乡镇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苏北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策略选择

1.转变观念,培养社会服务意识。据全国性的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地方高校对社会服务的认识有了一定提高,认为高校应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者并举的占71.74%;关于地方高校是否应开展直接为地方社会服务的活动,选择“应该”的占91.3%,选择“不应该”的占8.7%①。这些调查充分说明,地方高校的大多数干部和教师认同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地方医学院校能为地方开展有效的服务,政府和社会就会在财政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虽然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合作日趋紧密,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是部分医学院校的干部和教师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缺乏必要的认同,不能正确处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服务社会的热情不高,缺乏主动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意识,因此,必须破除影响高校服务社会的观念,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苏北医学院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坚持差异化战略,培养适用型医学人才。差异化战略应成为苏北医学院校区别于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的独特性品质。苏北医学院校不能和综合性大学的医学教育进行同质化竞争,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医学教育产品需求的多样性,也主要体现在办学层次、服务面向、学生就业去向等方面。因此,苏北医学院校必须通过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和学科建设的差异性发展,形成和凸显自己的竞争优势,合理设计人才培养层次,不断适应苏北的卫生服务需求。如针对社区和农村卫生人才不足、学历普遍较低的现状,组织专家开展城乡卫生人才现状、未来需求等方面的调研,据此做好卫生人才培训的规划。

3.优化培养方式,服务区域发展。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可以从“开门”“出去”“合作”等几方面入手,促进人才培养与苏北地区发展的相互协调。

第一,“开门”办学。人才培养培训的形式要多样化。以国家计划内学生的培养为中心,兼顾各种形式的学历培训和非学历培训、全日制培训和业余培训、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等。同时,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及科研资源,积极为苏北地区发展服务,如利用实验动物中心为苏北地区医药企业服务,建设并开放生命科学馆进行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等等。

第二,“出去”办学。坚持建立基地,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各级各类医药专业人才,如农村、社区的全科医师培训等。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高等学校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负有重要职责。由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相对比较稳定,不可能及时满足学习型社会的诉求,这就需要高校积极通过其他各种形式,及时而灵敏地满足“全民学习”的需要。生命科学是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医学人才的培养又是一个漫长的连续性学习过程,不能通过学校教育一次完成。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而言,终身学习尤为重要,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医学继续教育这一重任,为本地医务工作者的终生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和提供各种帮助。苏北医学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为基层、广大农村培养培训医药卫生类高层次实用人才的具体形式和途径,如各种委托培养、集中培训等,为地方社会提供更大的人才支持。

四、结语

苏北地区医学院校应该积极针对医疗卫生基础薄弱、缺医少药严重的情况,坚持“扎根苏北”的办学理念,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根本任务的思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狠抓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努力探索和推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内化三者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之,苏北医学高校要寻求大的发展,应该立足苏北,准确定位,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抢打地方品牌,主动将自身发展与苏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好地为地方建设和发展服务。

[注释]

①莫光政,李忠云.高等学校社会服务实证分析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1(4):22.

[参考文献]

[1]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刘在洲.地方高校特色化的本质特征与原则探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4).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425100)

【摘要】经前期综合征是一组周期性出现各种躯体、情感和行为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90%以上。其发生率较公认的数字为30%-40%。症状于经前期出现,经后消失,以青壮年女性最为常见。探讨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病原理,并找出引起经前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加强女性健康促进,提高其应对策略确定了健康教育的重点,同时为临床制定相应的经前期预防保健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经前期综合征;发病因素;干预措施

经前期综合征是一组周期性出现各种躯体、情感和行为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90%以上[1]。其发生率较公认的数字为30%-40%。症状于经前期出现,经后消失,以青壮年女性最为常见[2]。1985年提出的PMS有150多种症状,可归纳为躯体的和心理的两组症状[3]。躯体症状常表现为腹胀、乳房胀痛、盆腔痛、头痛、体重增加和大小便习惯改变等;心理症状表现为烦躁、焦虑、攻击或侵犯性行为、沮丧、情绪不稳定、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抑郁、嗜睡、失眠、神经质和啼哭等[4]。

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到目前为止尚不十分清楚,但临床研究表明它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雌孕激素比列失调:可由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孕激素水平相对不足引起;②内啡肽学说:研究表明,内啡肽水平的变化,可引起精神、神经症状;③维生素B6不足;④精神因素:患者有明显的精神症状,情绪不稳定、精神紧张等均可使PMS症状加重[5],与PMS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学术研究中,偏向于对PMS的病生因素研究,而对心理社会等方面造成经前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研究不足,为了进一步明确经前期综合征的心理诊断及治疗干预措施,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现将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病因素及其干预措施做如下综述。

1病生因素

1.1黄体酮缺乏因素

近些年有人提出PMS主要是由于孕酮的周期性变化,导致中枢神经递质和周围组织受到影响从而激发了精神症状。其症状的发生与黄体酮并无多大关系。也有人对照了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与无经前期综合征者的孕酮激素水平,发现二者并无明显区别,PMS患者的生育能力并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她们的生殖功能正常,这一点也是PMS患者卵巢激素处于正常平衡状态的最好证明[9]。

1.2脑神经递质因素

目前的研究已证明5-羟色胺、单胺类、阿片肽、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节物可以影响人的行为和精神,因为它们在月经周期中对性激素的变化和波动十分敏感,在易感人群中引起经前期综合征[9]。

5-羟色胺活性是对付应激的重要神经递质,许多研究已经证明雌孕激素可以影响其活性。动物实验证明,5-羟色胺功能的高低,可以影响实验动物的行为,从而5-羟色胺在情绪及行为障碍方面的介导作用得到了有力地证实。要增加机体对刺激物的敏感性,可以降低5-羟色胺的活性,以此来引发抑郁和改变食欲。张惠云等通过对大鼠模拟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的研究得出,从mRNA水平上测量不同脑区5-羟色胺受体活性,基因表达会明显下降。所以,5-羟色胺代谢异常可能会导致PMS患者情绪和行为方面的改变。

1.3维生素B6缺乏因素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多巴胺和5-羟色胺是影响行为和精神的神经递质,而维生素B6可以合成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辅酶,并且促进体内过多的雌激素在肝脏内廓清,起到调节行为和情绪的作用。目前研究者们一致认为经前期综合征患者可能存在维生素B6缺乏,因为在加用或不加用色氨酸的情况下,维生素B6对减轻经前期综合征的某些症状依然有效。

2社会心理因素

临床上经前期综合征对安慰剂的治愈反应高达30%-50%,更甚者达80%[6]。这种现象提示PMS患者的精神心理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经前期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加强对社会心理因素的分析与研究十分必要。

2.1应对方式对PMS的影响

2.2情绪因素对PMS的影响

在对191例PMS患者进行SAS(焦虑自评量表)和TA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调查中,何茶叶等发现被调查者中64.3%存在显著的焦虑情绪,同时述情障碍也在该类患者中普遍存在。大多数的资料表明,PMS发生时心理症状为主的发生比率高于躯体症状为主的发生比率,并且PMS的症状严重程度与情绪有关,当患者情绪紧张时,PMS症状也会随着加重。不良的情绪是女性经前期综合征的重要诱发因素,而女性的经前期综合征也会通过不良的情绪反应表现出来。

2.3个性特征对PMS的影响

4干预措施

由于PMS绝经后才能消失,会长期伴随着女性的生活。选择治疗时即要考虑经济问题又要避免副作用的出现。因此,在诊断没有明确之前最好采取保守治疗,要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必须等明确诊断之后。目前研究结果可以将干预治疗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为干预无效类,该干预无效已经被多数研究所证实;第二类为干预效果尚不肯定类,单一、小样本的随机试验有效,但无大样本的有效证据;第三类为干预有效类,无明显的无效证据,有大量试验证明有效。

4.1无效干预措施

4.1.1黄体酮

英国的Dalton认为黄体酮缺乏和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是导致PMS的主要原因,但该观点未设立试验对照组,且在7个应用不同剂量阴道P栓剂治疗PMS的随机病例对照试验中,有6个并未发现治疗有效。在一次大规模的严谨试验中,Freeman等发现170名被试在黄体期服用微粒化黄体酮(20mg,Bid)也未见效。

4.2.2维生素B6

美国研究者Abraham提出营养素缺乏理论,在PMS的治疗中,促进了单一或联合补充不同微量营养素的应用,维生素B6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在对12个设计好的随机病例对照试验中,Kleijnen等进行了综述,认为补充维生素B6效果并不明显。Wyatt等总结了多项研究后建议PMS病人每天服用维生素B6的用量应当小于100mg,因为维生素B6用量只有在这个范围内对于治疗PMS可能是有效的。

4.2.3维生素E

Londondeng对75名女性做了一个随机试验,研究维生素E和安慰剂对良性乳腺疾病症状的影响,发现服用维生素E组女性黄体期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而服用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也有报道称,维生素E对PMS患者并无明显效果。

4.2尚不确定的干预措施

4.2.1精神疗法

Morse等发现要有效改善PMS症状,通过两个月经周期的基于放松目的的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做到。情绪过于紧张可使得PMS症状加重。放松治疗组(方法:静坐,重复“1”20次,一日2次)的症状明显得到了改善,而非放松组或读书20分钟组症状没有减轻。Christensen发现运用认知-行为治疗和集中意念可有效减轻PMS症状,但因结果没设对照组难以解释。Kirby等对37名严重PMS女性中的13名进行了认知-行为治疗发现,在治疗后和9个月的随访期间症状明显好转。虽然这些研究都有其不确定性,但总的看来均提示认知-行为治疗用于PMS是有效的。

4.2.2饮食调节

饮食干预措施通常推荐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而减少盐、糖、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能有效改善PMS症状。因为碳水化合物参与了5-羟色胺的代谢过程,增强了5-HT的活性而使症状减轻。专家建议饮食上,应指导学生经前少盐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肉类蛋类,不挑食,均衡营养。

4.2.3有氧运动

4.3有效干预

由于PMS患者在该周期有排卵是可以肯定的,加上生化代谢血清素紊乱的证明,PMS以5-羟色胺参与的代谢紊乱最为明显。因此,增强5-羟色胺活性确实可以改善PMS的症状。目前,对PMS的治疗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增加一种或多种神经递质,二是抑制排卵,这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控制PMS症状。

4.3.1选择性5-羟色胺抑制剂(SSRI)

目前最大、最严格的研究组织是加拿大氟罗西汀PMS合作研究组,目前已有七项试验均证明了氟罗西汀(Fluoxetine,一种SSRI)有效,且有效率达到50%以上。有一项关于舍曲林的大样本研究(n=243):第一周期使用舍曲林的剂量是50mg,以后逐渐递增,结果发现对照组有效率仅34%,而治疗组有效率达到62%。

4.3.2达那唑抑制排卵

每天给予足够剂量的达那唑可以抑制排卵,可有效控制PMS症状。它是一种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雄激素药物。最初将达那唑用于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的是1979年Day等人,虽然获得了较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易产生如体重增加、痤疮、和多毛等许多让妇女们难以接受的副作用,即使在短期使用,副作用也难以避免。

4.3.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

1987年Muse等在试验中中发现GnRH-α能有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试验中定期为8名患者注射Leuprolide针剂或安慰剂,3个月后再交叉换组治疗3个月,发现注射GnRH-α期间黄体期PMS症状全部消失,注射安慰剂期间黄体期PMS症状稍有改善。Brown等对25名PMS妇女进行Leuprolide针剂治疗,结果发现各项症状得到有效改善。Freeman等试验也得出相同的结论,由此可以确定Leuprolide针剂治疗PMS是一个值得信服的措施,GnRH-α治疗PMS的有效性得到大量试验所证实。但此法每月需花费35000-55000美元,多数妇女难以承担价格如此昂贵的治疗费用。若经济实惠,该疗法可作为治疗PMS的首选。

5问题与展望

5.1发病机制莫衷一是

目前中医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手段多以临床辩证论治、单复方加减治疗为主,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统一,辩证标准尚不明确。有学者提出PMS受个体体质、性格特征、情绪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中医学研究者认为该病与情志关系紧密,PMS多由心血不足、痰浊郁结及肝郁气滞所致,可以归于“郁证”、“躁证”,认为该病的发生机制与脏腑功能失运有关。然而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较少,缺乏说服力。

5.2发病率众说不一

至今为止,临床上对PMS界定没有确定的标准,研究者们各持己见,众说纷纭,调查结果相差颇大。《现代妇科治疗学》明确指出,大约10%-15%月经无症状,50%有轻微症状,30%-40%左右自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10%一下自觉症状严重。国外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率为41.9%[9],国内有报道其发生率高达96%,也有报道指出该病在育龄妇女的发病率为2.5%,另有学者认为生育阶段妇女的患病率为70-90%,其中症状严重者为10-15%。这可能是由于所选取的调查对象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众说不一。

5.3治疗方法突破缓慢

[1]张德利,岳文浩,宋希俊,等.经前期综合征的心理症状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0,21(2):115-116.

[2]于晶.经前期综合征治疗概况[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5(8):433-435.

[3]钟金源.中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概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7):2348-2349.

[4]郑惠国,梁素娣.现代妇科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5-101.

[5]郑蓉.女大学生月经及经前期紧张综合征920例心理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6,2:47-48.

[6]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87-2495.

[7]Schmit,P.J&Kieman,L.Lakeofeffectofinducedmensesonsymptonminwomenwithremenstrualsyndrome[J].NenglJMed,1992,324:1174.(下转第321页)

(上接第168页)[8]徐惠明.经前期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及临床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5):215-217.

THE END
1.哈尔滨中专宠物医疗毕业方向哈尔滨宠物美容学校有哪些?哈尔滨宠物医疗学校有哪些?学习宠物医疗、宠物美容,我们只选新兴!新兴学校是黑龙江宠物医疗专业的技工学校,引进近百万宠物医疗实训设备。聘请首批执业兽医师、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特聘讲师于教授作为宠物医疗专业学科带头人。该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无论是求职还是创业都具有极大社会竞争力。 http://nj.m.pxto.com.cn/news/zyjn/3042997.html
2.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怎么样高考填报志愿时,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以及就业前景怎么样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大学生必备网整理的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简介、就业方向、就业前景等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简介 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https://www.dxsbb.com/news/5102.html
1.宠物医疗技术专业专科就业前景宠物医疗技术专科就业前景 面向宠物健康护理员、宠物医师等职业,宠物健康护理、宠物普通病诊断与治疗、宠物疫病防控、宠物医院及诊所经营管理等岗位(群)。 宠物医疗技术专科就业方向有哪些 宠物医疗技术专科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1. 具有宠物犬、宠物猫常见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能力; ...https://www.bangboer.net/gk/zyjy1658
2.宠物医疗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与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要成员。因此,宠物医疗行业也日益受到关注。宠物医疗专业作为新兴的学科,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青睐。河北技校网将探讨宠物医疗专业的就业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行业。 一http://www.hebjxw.com/ShowInfo_News.asp?id=69352
3.宠物医疗技术专业前途如何,就业方向及前景?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最近有很多小伙伴都对宠物医疗技术专业前途如何,就业方向及前景问题有所好奇。所以接下来为了解决大家的疑问,考动力小编将为同学们带来有关于此专业的全面讲解,大家可以根据所需要的内容进行基础参考。 宠物医疗技术专业介绍 宠物临床诊疗技术主要研究犬、猫、鸟、兔等宠物有机体结构与生理功...https://m.kaodongli.com/z/10438
4.宠物医疗技术宠物医疗技术专业的前身是动物医学专业,是教育部骨干专业、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温州市特色专业,在动物医学雄厚的底蕴下,宠物医疗技术专业也会蓬勃发展,特色创新。 No2.专业前景 目前,宠物行业迅猛发展,宠物医疗连锁机构不断扩大,岗位需求剧增,未来行业至少需要补充3-5万的专业人才数量,是现有行业存量人才...http://zs.wzvcst.edu.cn/danye/81.shtml
5.宠物医疗技术专业好就业吗执业药师宠物医疗技术专业在现代社会的宠物行业中有较好的就业前景。随着人们对宠物的关注和养护意识的提升,宠物医疗需求也相应增加。从宠物临床医疗到宠物护理、疫苗接种等方面,宠物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此外,随着宠物市场的不断扩张,各类宠物商店、宠物医院、宠物美容院等也纷纷涌现,需要具备宠物医疗技术的人才来提供...https://m.educity.cn/zyys/5079072.html
6.张雪峰谈动物医学好就业吗?就业方向及前景是什么?动物医学是非常好就业的专业,张雪峰谈到动物医学的就业前景很不错,动物医学毕业生毕业后可以前往宠物医院从事动物医生的工作,其次还能入职畜牧养殖业集团公司,本文将为大家带来张雪峰对动物医学专业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张雪峰谈动物医学好就业吗 升学规划老师张雪峰在一次直播答疑中面对一位家长说孩子学动物医学后悔死...https://m.gk100.com/read_9132283.htm
7.云南中职就读宠物医疗专业就业怎么样高职大专网宠物医疗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在云南中职学习宠物医疗专业的学生们,将来就业的前景非常广阔。本文将从就业市场需求、就业前景、薪资待遇等方面分析云南中职就读宠物医疗专业的就业状况。 首先,就业市场对于宠物医疗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养宠物,对宠物的健康关注度也越来越...https://www.gaozhidazhuan.com/article/44503.html
8.2024动物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好吗应该找什么工作动物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广阔,一线城市需求大但竞争激烈,二线城市也有很多机会。随着宠物市场的蓬勃发展,宠物医疗服务成为了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的一大就业方向。可以在宠物诊所、宠物医院等场所工作。 2024动物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动物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广阔,一线城市需求大但竞争激烈,二线城市也有很多机会。具备专业技能和经验是关键...https://www.crinn.cn/read-1231832.html
9.宠物医疗技术专业介绍宠物医疗技术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身心素质和职业素质;掌握宠物疾病诊疗、宠物养殖与保健、宠物美容与养护、宠物医院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融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兽医卫生观念,主要面向宠物行业宠物疾病防治岗位群,从事宠物疾病诊疗、实验室检验和宠物医院经营与管理等...http://www.lyvust.cn/xdnyxy/info/1107/1109.htm
10.关于兽医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方向?关于兽医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方向?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十分的热情,许多家庭开始养宠物了,小猫、小狗、小鸟已经很普遍了,将乌龟、蜥蜴这些当宠物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人们不仅将它们当一个宠物来养,而且是将他们看成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针对这些宠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https://www.yswxk.com/qa-detail/675980321dc311ef87b2fa163e1970d8
11.2024动物医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能做什么工作5. 动物保健和宠物护理: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宠物医院、宠物保健品公司或宠物美容店等地从事宠物护理、养护产品销售和宠物健康咨询等工作。 【2024动物医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能做什么工作】由best教育网https://www.bestjiaoyu.cn/ask/278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