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何晓冬:元宇宙的颠覆性技术正在突破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6.11安徽

本期访谈人物:

京东集团副总裁何晓冬博士

“人工智能应用的时代才刚刚开始。未来五年,会是产业AI应用落地的黄金窗口期。”

▍个人介绍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AI研究院执行院长;京东智能服务与产品部总裁;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Fellow;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Fellow;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

▍第一标签

人工智能科学家

▍企业简介

京东于2004年正式涉足电商领域。2014年5月,京东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是中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综合型电商平台。2020年6月,京东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二次上市,募集资金约345.58亿港元,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及提高运营效率。2017年初,京东全面向技术转型,迄今京东体系已经投入了近90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

京东集团定位于“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目前业务已涉及零售、科技、物流、健康、保险、产发、工业、自有品牌和国际等领域。

“人工智能应用的时代才刚刚开始。未来五年,会是AI在产业应用落地上的黄金窗口期。”京东副总裁、IEEE&CAAIFellow何晓冬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在人工智能圈,何晓冬是公认的大牛。从清华大学到中科院,再到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博士学位,他的求学经历是典型的“学霸”路径。进入京东前,何晓冬曾在微软全球八大研究院之首的雷德蒙德研究院任职15年,主要研究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信息检索和多模态智能等。他先后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谷歌学术统计引用数超3万次。

2019年1月,何晓冬在京东AI研究院执行院长任上获选IEEEFellow(IEEE会士/院士)。IEEE即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是当今世界电子、电气、计算机、通信、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领域规模最大的非营利性跨国学术组织。

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访谈中,何晓冬提到,经历了70年的“三起两落”,当前人工智能已进入第三次浪潮的产业应用关键期。工信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初步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

在何晓冬看来,技术终究要服务于产业,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与应用更为紧密。产业的拉动对人工智能会带来更多新的思路,也是促进AI真正落地、快速成长的磨刀石。

《科创板日报》:人工智能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落地。当前的落地瓶颈在哪?

何晓冬:AI技术终究要服务于产业的。人工智能经历了“三起两落”,如果要真正成为长期生存、有生命力的学科,就必须跟产业相结合。在AI落地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实践问题,都是在实验室里难以遇到的。

举个AINLP(自然语言处理)的例子,客服机器人在与用户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如何判断对方已经把话说完,还仅仅只是短暂的间歇停顿?这样的情形在实验室不会发生,因为对话录音都是一人一句排好的。

很多类似的核心问题,都要在应用过程中才能暴露出来。可以说,在AI领域,技术和应用的循环非常紧密。产业的拉动会对人工智能带来更多新思路,甚至连技术的先进性也可能被重新定义。

《科创板日报》:当前AI在产业应用方面处于什么阶段?

何晓冬:人工智能应用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当下研究和工程之间的边界,正在迅速模糊,反而产生新的碰撞,从而诞生孕育颠覆性应用的土壤。未来五年是AI在产业应用落地上黄金的窗口期。

我们近年来尤其强调“应用”二字,原因在于技术终究是要服务于产业的,产业能不能感知到、是不是能认识到他的价值,这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课题。

《科创板日报》:京东是如何理解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的?

何晓冬:在多年的技术落地实践中,我们意识到,用AI来提升、赋能传统实体行业才能最大化影响力和应用价值,传统实体行业的体量足够大,提升1%就能创造巨大的应用价值。

生于产业、服务产业是我们对AI应用的最大理解。近年来,京东云的技术能力不断迭代升级,围绕供应链全链条全环节,构建起数智采购、协同研发、智能制造、全域链接、价值服务、供应链一体化六大能力,并在多个场景中落地开花。

我们现在拥有一个比较强大的技术团队,其中完全围绕着AI产业化的团队有将近400人。京东在过去五年,整个技术方面的投入,包括AI、云、区块链,已经达到900亿人民币了。

《科创板日报》:京东作为电商平台,能否介绍下AI在零售场景有哪些应用?

何晓冬:比如,京东上新品的时候,会有“发现好货”的频道,由商家推荐新品。以前的新品文案会请大V、网红来写,现在则可以用AI来写。

我们让AI写的文案跟大V、网红一起竞争。如果AI写得更加有吸引力,用户就会点击AI的推荐进去购买,并得到一定的奖励。

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图灵测试,每个顾客都是测试员。我们通过测试得到的收益,还是很可观的,达到了千万级别的收入。

《科创板日报》:除零售行业外,还有哪些行业是京东较为看重的?

何晓冬:除了零售行业以外,最重要的是政务和金融。这两个行业对先进技术的需求更前沿,也有比较好的开放心态。

此外,京东也在航空、制造业进行探索。像航空业的营销和运营,如何通过AI来实现。制造业比如三一重工,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知识获取、知识服务,我们也在探索。

《科创板日报》:人工智能在产业落地的过程中,投入的人力成本非常高,您如何看待?

何晓冬:成本确实一直是很大的困扰,包括工程师的投入、各种资源的投入。我们经过几年实践后得出的思路是,人工智能产业化平台需要在更高一层进行封装,不只是在技术和能力,而是在产品这一层进行封装。

具体而言,就是尽量做成标准化产品。无论是对话机器人还是智能生产,都尽量标准化,做到让用户开箱即用,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交付效率。这相当于,把底层技术和用户想要的解决方案之间加了一层封装,让技术和解决方案尽可能解耦,使得技术迭代和用户需求不会强绑定,降低定制化的程度。

《科创板日报》:京东科技对于团队在应用落地或者收入方面,是否有考核指标?

何晓冬:我们确实有承担商业化的考核指标,包括落地数、营收、利润率,这与市场考核其他AI公司一样。在AI落地方面,不是倾全公司之力打造某一个标杆就结束了,而是要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部署,能够接受市场的考验。

坦白说,市场的考验很残酷,但确实是促进AI落地产业,令其真正成长的磨刀石。

《科创板日报》:当前元宇宙的概念非常火热,您如何看待?

何晓冬:元宇宙目前属于前沿的探索技术,还没有大规模的使用。元宇宙主要有两个核心的技术支柱:一是数字孪生,即在数字世界重建物理世界;二是全息的人机交互,不管在现实还是虚拟世界,终究还是围绕着人来建设的,人始终要与世界进行交互的,这两方面都还在突破中,未来可能会成为元宇宙的颠覆性技术。

《科创板日报》:京东对元宇宙的探索是在哪些领域?

何晓冬:京东一直自我定位为新型实体企业,因此我们觉得,元宇宙更大价值的发挥是产业上。如果未来元宇宙能够做到全息人机交互和精准的数字重建,对于产业界都会有极大的效率提升。京东探索研究院行业首先提出了产业元宇宙概念——产业元宇宙是数字世界对现实世界中社会属性、物理属性的精确重构与再创造的能力集合,它将以元宇宙内容供应链为核心,催生一种数实融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以物流无人仓为例,仓库的布局、运营、优化都是很大的课题。如果在元宇宙里以数字孪生的方式构建虚拟仓库,那么优化就会变得较为容易,可以通过各种AB测试,来了解虚拟仓的效能和性能,最后得到最优解,再把实体仓库建出来。

再比如,线下零售所涉及的摆位、调节客流、顾客引导等,也存在优化的问题。如果在元宇宙里建设虚拟店铺,就可以把各种细节以极高的效率进行优化。从而使得整个线下零售的体验得到提升。

THE END
1.深证综指(399106)股票行情10:44:06|2024年11月13日,三大指数集体低开,盘中,ChatGPT、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盘中拉升,数据ETF(516000)持仓股易点天下涨超13%,东华软件、云天励飞、云赛智联等股领涨,税友股份、恒生电子、四维图新等股跌幅靠前,截至10:10,数据ETF(516000)涨0.39%,盘中持续小幅溢价,或为资金抢筹。随着特朗普胜选,市场偏好有...http://quote.eastmoney.com/zs399106.html?stockcode=399106
2.2024中国宠物行业全景报告:市场现状与未来趋势深度剖析下面分享一份由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揭示了宠物行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概况、市场现状、细分赛道洞察以及未来趋势展望。报告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宠物情感需求的增加,宠物行业经历了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宠物食品、用品、医疗和服务四大细分市场上。宠物行业正从无序竞争向有序、成...https://m.sohu.com/a/826461952_121877081
3.上海市第九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经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基金理事会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评审通过,57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九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333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3项为学术贡献奖,274项为著作、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网络理论宣传优秀成果奖15项,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41项...http://www.sh-popss.gov.cn/newweb/newsInfo.asp?idval=218
4.*ST南化(600301)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根据中联评估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编号:中联评报字[2021]第2000号),本次收益法评估对标的公司2021年至2029年期间的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等财务数据进行了分析与预测,预测情况参见本节之“五、收益法的评估情况及分析”。考虑到标的公司所处行业未来市场发展,预测期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净利润较报告期有一定增长,本...https://k.wlstock.com/wlacp/newsdetail?newsid=89768753263
5.2024年汽车服务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汽车服务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0年)基于科学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全面剖析了汽车服务行业现状、市场需求及市场规模。汽车服务报告探讨了汽车服务产业链结构,细分市场的特点,并分析了汽车服务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通过科学预测,揭示了汽车服务行业未来的增长潜力。同时,汽车服务报告还对重点企业进行了...https://www.cir.cn/R_JiaoTongYunShu/27/QiCheFuWuHangYeXianZhuangYuFaZhanQuShi.html
1.艾瑞网探究可降解的全生命周期及解决方案 “品牌审计”助力企业盘点无形资产 短视频 中国美妆护肤市场社交热点及未来趋势观察 目前美妆护肤行业拥有超4000亿零售总额,其中护肤品类规模较大,占零售总额的四分之三,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但随着新兴去中心化电商的进一步渗... ...https://www.iresearch.cn/about/index.shtml
2.深市上市公司公告(11月15日)广济药业与武汉工控签订技术开发合作框架协议 促进生物大健康产业发展 广济药业公告,为促进生物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生物大健康的研发与市场直接联合,公司与武汉工控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工控”)于2022年11月签署《技术开发合作框架协议》。 据悉,合作内容包括: ...https://stock.10jqka.com.cn/20221115/c642929962.shtml
3.特斯拉研究报告:如何理解特斯拉的当下与未来?在特斯拉上市后,经历多次股票增发、可转债发行,并且马斯克也曾多次减持, 不过由于股权激励的兑现,截止2023年3月31日,马斯克持股特斯拉超7亿股,占比20.6%, 仍是是公司第一大股东。 股价复盘:车型交付与技术突破为股价波动关键因素 股价受阶段性车型交付盈利情况及市场情绪影响较大。特斯拉股价波动可以 2016 年 4 月...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369358933088495419.html
4.中国保险企业布局养老产业发展报告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2019年12月4日,首届“中国康养30人”论坛举行,中国银保监会资金部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监管处处长高建光对外透露,截至今年9月末,已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等10家保险机构投资47个养老社区项目,分布于北京、上海、海南、江苏、广东、安徽等20个省市区,总床位规模约84155张。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962750
5.Contents/premium.mdatmaster·Newslab2020/Contents·GitHub联邦宇宙会成为互联网的未来吗? 584 马斯克收购Twitter 2022/4/28 马斯克想要的是怎样的“言论自由”? 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Twitter应该往何处去? 583 上海封城一个月中的媒体与舆论现象 2022/4/25 电话录音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接力转发与情绪的联结; ...https://github.com/Newslab2020/Contents/blob/master/premium.md
6.艾媒咨询2023年中国AIGC行业发展研究报告(附下载)中国AIGC产业链图谱 预计2028年中国AIGC核心市场规模将达2767.4亿元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中国AIGC行业核心市场规模为79.3亿元,2028年将达2767.4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GC技术也将日益成熟,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巨大的应用前景将推动AIGC市场规模快速...https://www.iimedia.cn/c400/92537.html
7.在拼多多上看到了消费升级?快手用户最多的城市是北京?这个论坛...盛希泰:未来十年,中国科技创新和投资的关键词 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洪泰资本控股董事长盛希泰根据自身经验以及对时代的理解,从大背景导出,分享了他对未来中国科技创新与投资方向的展望。 他认为,目前中国的第一大背景,就是逆袭的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 他直言,中国企业项目过去没有技术含量,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消费能...https://tech.hexun.com/2019-06-25/197643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