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家营养师培训机构,询问报班费用,发现价格差异很大,价格最高的是4450元、最低的是1100元,都声称可以帮忙落实工作。其中一家还承诺:“不上课也没事,多交600块钱,我们保证把证给你弄到手。”
记者在咨询后明显感受到,营养师培训市场的混乱可见一斑。近日,一位大二学生史小姐联系到《生命时报》,向记者讲述了她报考营养师的经历。学习食品专业的她十分向往成为一名营养师。今年,当得知在校就能考营养师证时,史小姐毫不犹豫地报名了。“第一堂课上,培训老师讲食物相克,牛奶不能和鸡蛋一起吃,吃小葱拌豆腐会得肾结石……这些观点,早已被权威专家所批判。怎么还能从培训老师的嘴中说出呢?”史小姐马上对培训内容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她表示,许多一起报名的同学认真地做着笔记,这不是误导吗?转眼到了考试的时候,史小姐发现,监考老师就是培训老师,而考试内容几乎就是老师画的重点,许多考生明目张胆地带书进去,纪律差到“纸条满天飞”。
营养师培训四大乱象
差强人意的营养师培训可以培养出合格的营养师吗?记者采访了数位业内专家,总结出营养师培训的四大乱象。
对此,王兴国指出,仅在辽宁省,这些年的参考人数早已过万。一些培训机构为“抓住商机”,又因规模有限,不愿意花钱请好老师,“江湖讲师”常常传播错误知识,误导学员。
管理日渐松散。2007年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曾在中国营养学会举办的培训班上讲过课。她说,当时营养师培训刚刚开始火爆,大多还比较正规,课程共340学时,而现在的培训班一般也就安排100课时左右,甚至有些学员只要交了钱,不上课照样能去考试,并顺利拿到证书。此外,在考试环节,作弊现象十分严重。
颁证部门混乱。五花八门的营养师培训机构打着地方营养学会,甚至国际营养学会的旗号公然宣传,并声称自己的证书“最权威”。对此,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贾健斌表示,在我国只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才是合法颁发职业资格认证的机构,通过了该部组织的“公共营养师”考试并取得证书,才能获得国家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医疗系统内也有一个营养师职称考试,但这只面向在医院从事临床营养工作的专业人员,评级是主任、副主任营养师等。
拿到证书不等于就是专家
和国内的营养师培训乱象相比,国外的营养师从学习、到实习、再到考试就严格得多。本报记者曾在加拿大学习营养专业。据了解,在加拿大要当营养师需要到加拿大营养师协会认可的大学进行本科或研究生学习,并顺利毕业。学校上课的内容非常全面,涉及化学、生理等基础课,还有临床营养学、社区营养学等专业课。沟通能力对营养师来说非常重要,加拿大要求准营养师们必须将面谈技巧作为一项专业素养来学习。经过专业学习,各科平均分很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才能通过营养师资格培训的申请。之后,学生还要经过面试和为期35—40周左右的实习,通过评估后才能最终参加涉及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营养师考试。
面对国内鱼龙混杂的营养师培训市场,王兴国呼吁,培训机构应加强自律,只顾牟利的机构只会砸了整个行业的牌子。培训机构不得通过造假等违法手段帮学员参试,且应制订出详细的考勤制度并严格考察,以保证学生的听课质量。以辽宁省为例,学员必须保证10天课程上满,课时不够不能报考。
专家们一致呼吁,欢迎所有人都来学习营养知识,这对提高全民的健康状况很有帮助,但建议根据学员的情况,分层培训和考试。范志红最后强调,“喜欢”不等于“专业”,拿到证书不等于就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