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灸在宠物临床应用综述针灸在宠物临床应用综述SummaryofAcupunctureinClinicalApplicationofPet摘要针灸在宠物临床上的应用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兴起的。本文通过对针灸原理和临床适应症的介绍,来探讨针灸在宠物临床应用的前景。关键词:针灸;宠物临床;前景AbstractTheapplication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inpetclinicisfromtheninetysoflastcentury.Basedontheintroductionofthepri
2、ncipleofacupunctureandclinicalindications,thispaperdiscussestheprospectsoftheapplicationofacupunctureintheclinicalapplicationofpet.Keywords:Acupuncture;Petclinic;Prospect目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1.前言12.针灸的作用原理12.1经络与穴位12.2循经与取穴12.3取穴的一般方法13.针灸在宠物临床的适应症23.1神经麻痹23.2椎间盘突出3
3、3.3隔肌痉挛33.4犬瘟后遗症33.5便秘34.结语3参考文献5IV1.前言针灸是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手段,兽医针灸疗法就是用不同类型的针灸工具对动物体某些特定部位(穴位)施以一定的刺激,通过经络、穴位的传导作用以疏通经络、宣导气血,调动调节机体的固有机能,达到“扶正祛邪”实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针术与灸术同属“外治法”,常合并使用治疗疾病,固自古以来合称为针灸疗法1。2.针灸的作用原理2.1经络与穴位经络是机体运行气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调节功能、传递信息的“通路”。经络能够感受和传导针灸的刺激作用,针灸疗法之所以能够“内病外治”就是基于这种作用。经络内
4、联脏腑、外接体表,联系的“点”是“穴位”,治疗某一经的病变要在这一经联于体表之处取相应的穴位。针灸治疗技术中“循经取穴”原则正是由此确立的。穴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是脏腑经络气血聚集于体表的特定部位,多分布于动物体表的肌肉、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等处,有其特定的解剖位置,针刺后呈特定的生物物理现象,称为“得气”2。利用穴位的这种功能,使用针灸刺激穴位并将刺激传入体内可以调整内部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2循经与取穴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所组成,在经络系统中具有腧穴(穴道、穴位)的只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这14条经脉是经络的主要内容。十二经脉对称分布于动物体两侧,分别
5、循行于前肢和后肢的内侧与外侧3。根据阴阳学说,四肢内侧为阴,外侧为阳;脏为阴、腑为阳。故行于四肢内侧为阴经,属脏(心、肝、脾、肺、肾),行于四肢外侧的为阳经,属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由于十二经脉分布于前、后肢的内、外两侧共四个侧面,每一侧面有三条经分布,这样一阴一阳就衍化为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阳明、太阳、少阳。各条经脉就是按其所属脏腑并结合循行于四肢的部位来确定其名称。2.3取穴的一般方法针灸的治疗作用是通过恰当取穴来实现的。(一)局部取穴法几乎所有的穴位均分布于经络线上,对在所属脏腑经脉疾病有效的同时,对其所在部位的局部疾病也有效,是常用的取穴方法。(二)循
6、经取穴法即在经脉循行到的四肢和头颈躯干远离患病部位上,选取与患部相同经脉的穴位进行治疗。(三)经脉辩证取穴根据病症与脏腑和经络的表里关系选取穴位。(四)巧取阿是穴阿是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它是以病痛部位最显著处或压痛点、反应点作为用针穴位,即哪痛扎哪,以“痛”为穴。(五)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在传统针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电脉冲波刺激动物体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其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增强疗效的特点4。3.针灸在宠物临床的适应症3.1神经麻痹神经麻痹有多种类型,包括面神经麻痹、挠神经麻痹、坐骨神经麻痹、舌神经麻痹、直肠麻痹、膀胱麻痹等。1.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多
8、久之爪背侧皮肤被磨破、感染,患肢不能负重,较健肢长,触诊患肢肌肉松软,对针刺痛觉减弱或消失。本病可采用白针疗法,穴位选用抢风、希仔上、四读、肩外俞、肘俞、外关、内关、六缝等。隔日针灸1次,每次留针30imn。多数犬需2一6次治疗。如采用电针治疗,可选用抢风一六缝穴组。3.坐骨神经麻痹多由感受风寒邪气或外力作用引起。患犬起立困难,站立时患肢不能负重,爪尖着地或爪背侧着地,肌肉松弛,行走时出现跋行或拖拽患肢而行,患肢较健肢长,患部对疼痛刺激无反应或反应较弱。本病可采用白针疗法,穴位选用百会、环跳、后三里、阳陵、后跟、六缝以及股二头肌和半键肌肌沟中的穴位,如邪气、汗沟、仰瓦、牵肾等。隔日针灸1次,
10、脾俞、小肠俞、膀胱俞、后三里等。隔日针刺1次,每次留针30min。电针治疗可选用百会一后海穴组或百会一后三里穴组5。3.2椎间盘突出由椎间盘退行性变化而引起。因发生的部位及病的程度不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病情较轻时,以疼痛为主要表现,此时治疗多以类固醇类或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为主。严重者,表现为共济失调或瘫痪。若颈椎或胸椎前段发病,患犬表现为前肢瘫痪;或胸椎后段或腰椎发病,患犬表现为后肢瘫痪。瘫痪犬应以针灸治疗为主。本病治疗可采用白针疗法。前肢瘫痪可选择天门、陶道、身柱、灵台、抢风、前三里、肘俞、希尽上、内关、外关、六缝等6。后肢瘫痪可选择中枢、悬枢、命门、阳关、关后、百会、肝俞、胆俞
12、完全治愈。3.5便秘多见于老年犬,由于老年体弱、气血不足,或过多采食骨头等含矿物质的食物所致。患犬表现为排便困难,常弓腰努责,但仅派出少量干燥粪便或无粪便排出。本病可采用白针治疗,穴位选用脾俞、后海、百会、后三里等。如采用电针治疗,可选用双侧脾俞穴、后海一后三里等穴组7。4.结语当前,西医疗法在兽医临床上占主导地位,中兽医特别是针灸技术在兽医临床上应用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兽医临床工作者对中兽医、对针灸技术的理论基础薄弱;操作上不如西医治疗方法直观、便捷;对针灸技术现实的疗效和发展前景认识不足。可喜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针灸在全球越来越得到国际主流医学的重视。1987年世界针联成立,
13、至2002年针灸技术已在全世界142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国际医学专业组织对针灸治疗的效果表示了肯定,美国兽医协会认可针灸是一项可靠的治疗手段。笔者认为,将来针灸治疗技术在犬病临床上的应用空间会随着兽医临床医学的进步不断拓展、不断进步,与西医疗法形成互补、共济。在犬病临床治疗上势必要抛弃传统的西医、中医的划分,由单纯的西医疗法、中兽医疗法向中西医结合联合诊断、联合治疗的方向转变。现在,许多临床工作者也正是这样做的。时代快速进步,科技高速发展,针灸技术在依托传统理论和治疗手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演化出许多新的治疗手段。电针、水针、激光针、穴位磁疗各有所适、各有所长,补西医所不及、取西
14、医之长为己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犬病临床诊疗的模式是:中、西医结合诊断病情,中、西药结合治疗疾病,形成理论、设备、技术三结合。而针灸技术尽管在犬病治疗上有其局限性,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局限的范围内针灸的疗效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针灸的作用和使用空间前景无限广阔。参考文献1OliverJE,HoerleinBF,MayhewIG.VeterinaryNeurologyM.Philadelphia,WBSaundersCO,1987.57.2AllenM.Schoen,DVM,MS.VeterinaryAcupuctureM.AmericanVeterinaryPublications,Inc.1994.181-187.3董凡,戴冠戎.椎间盘营养生理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4,4:41.4何静荣.用传统中医疗法治疗犬后躯麻痹J.日本兽医针灸学研究会会报,1997,(24):6-7.5陆钢,刘钟杰,汤小朋.针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