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娱乐周刊》历经数周,走访了数位演艺学院新鲜人和过来人、经纪人、圈中人代表。
据新华网刚刚出炉的一份新闻数据指出,截至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达68%,但对那些“非普通”的演艺学院毕业生来说,就业于他们又是怎样一个命题?这些娱乐圈后备军在网络速食的年代,是否真的比其他人多一些三分钟成名的机会?普通高校学生关心的公司待遇、户口、福利保障等问题,他们又是否一样忧心?《南都娱乐周刊》历经数周,走访了数位演艺学院新鲜人和过来人、经纪人、圈中人代表,在以下这份独家调查报告中,你会发现,从演艺学院到经纪公司到成名艺人,并不是三位一体的神圣连盟,娱乐圈这碗饭,要吃下肚还真不容易!
专题采写_南都娱乐周刊记者张燕邱致理宋寻艾辉陈潇摄影_记者邵欣特约记者秦耀辉
特邀艺人独家讲述就业故事
户口一族代表人物:段奕宏演员中戏94级表演本科
我们那时候还不流行签经纪公司,国内也没几个经纪公司,相反对户口还是挺重视的,特别像我父母,就觉得毕业了怎么都得找个能落实户口的单位,稳定。那时候可选择的有户口的单位主要是各个电影制片厂,还有文工团,进制片厂做演员不需要考试,主要看在校的作品,文工团那些就需要再进行台词之类的考试。因为我上学的时候就拍了两部电影,又接连拿了奖,所以毕业找工作不算难。
但我们班毕业后做演员的也就四五个人吧,很多都转行了,有继续念书的,也有自己开店的。
北电学生揭开潜规则面纱
关锦鹏与他的“十八罗汉”的缘分来自于去年12月15日公演的音乐剧《长河》,剧组从上戏表演系与上音音乐剧系中遴选了18个大三、大四的学生。在与这些学子们朝夕相处的三个月中,关锦鹏感受到同学们对未来的担忧,在竞争激烈的演艺界,缺少引荐人和演出机会的新人大多数将面临失业甚至转业的危机。当时关锦鹏对他们说:“我一定找机会为你们拍一部电影。”仅仅6个月以后,关锦鹏就兑现了他的诺言。
像关锦鹏这样的自觉为毕业生开辟未来的前辈实在寥寥,而在大众眼里,考上中戏北影这样的演艺学院却无异于为将来的娱乐圈发展铺平了康庄大道,演戏做明星,对这些学生来说,不该是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完成的梦想,根本犯不着走上选秀那样的平民舞台。但演艺学院,真的如众人所想就是“明星梦工厂”吗?
个案1:人际关系比经纪公司重要
口述人:王瑞子
院校: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04级
作品:连续剧《少年棋王》饰演女二
电视电影《魅影真情》饰演女二
王瑞子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4级毕业生,属于想要继续留在北京“死磕”的外地人,“我们通常会三三两两地住在一起,因为人际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在学校的时候,一般都通过老师的推荐,朋友的推荐,还有经纪公司来学校看演出挑选演员。毕业以后,基本靠的都是朋友和同学的推荐了。一般知道什么剧组要演员,觉得身边的朋友谁谁谁适合,就推荐过去见组;下次他那边有什么消息,又会告诉你,一个带一个.....。机会自然就多了。
口述人:刘平洋
院校: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08届毕业生
作品:音乐剧《长河》,关锦鹏电影《用心跳》(拍摄中)
刘平洋虽然已经毕业一年了,不过他依然不准备找工作,很是洒脱。在他毕业那一年,他参演了关锦鹏导演的音乐剧《长河》,毕业之后就回家过年了。在一位北京声乐老师的推荐下,他去北京某著名文工团面试,获得出演一部音乐剧的机会,还是A角,如果顺利的话,他可以在这场演出后华丽签约,就在公演前一个月,“意外”发生了。
这个“意外”就是关锦鹏的《用心跳》开机了,他本以为那是半年前一场散伙饭上的一句戏言,没想到这么快成真了。“做人要有点义气。”所以他把机会让给了B角,飞回了上海。
刘平洋因为酷爱唱歌而选择了考上音,此前做生意的父母一直不认为这是一个有前途的专业,他们觉得儿子也应该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但是刘平洋对音乐的痴狂已经达到刷牙也在唱歌的地步,“我们家门上经常有邻居贴的匿名信,投诉我的‘噪音’。”
刘平洋的理想是出唱片,“但不想唱狼爱上羊那种”,拥有蒙古族的少数民族血统,刘平洋希望唱出有民族特色的世界音乐,“整个学校有谁跟我一样呢?”他对自己很有信心。也曾有唱片公司接触过他,但是理念不合,刘平洋没有签,“商业路线肯定是要走的,但比起周杰伦,我更喜欢萨顶顶那样的歌手,他也曾经签了一个狗屁公司,做芭比舞曲那样的音乐,浪费了很多年,最后环球听到他的小样,把他做出来了。我现在的困苦就是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成品给别人听。”
“金星老师曾经跟我说,你不适合找个剧团签约,就为梦想努力坚持吧。我知道进入社会后会遇到很多诱惑,买房买车其实也未必是那么急迫的事,我的同班同学,有的当老师去了,有的女生已经当妈了,有的毕业转业回家了。我看到他们这样有些伤心难过,也有人跟我抱怨市道太差没事做,我觉得做人还是得有所坚持。”
个案3:选择经纪要谨慎
院校:中戏03级本科生
个案4:规定必要时还是要向现实低头
口述人:张栲翎
院校:上海音乐学院09届音乐戏剧系
我们专业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好的音乐剧专业了,虽然我们又会唱又会跳,还会表演,可以说专业技能比较全面,但是因为国内原创的音乐剧目少,非常对口的剧团少,所以我们的出路其实是颇为尴尬的。
我们班同学,有的去当音乐老师了,有的去了小伙伴舞蹈学校,有的去考研究生了,但我们本校毕业的不能留校读研究生,这是学校的规定。
音乐剧班我们是第四届,之前几届的出路也没有听说谁特别好的。一些同学毕业了没事干,就找些散活,比如一个音乐剧剧组,但是演完了又没事干了,等着找下一个剧组,就这样漂着。没办法,离开学校了就要向现实低头。
口述人:郑凯
院校:北京电影学院04表演本科
作品:电视剧:2006年电视剧《奋斗》饰演露露弟;短篇连续剧《心情SPA》;
“《奋斗》是我演的第一部,大概是在大二的时候吧。有个朋友,觉得我还不错,很适合这个角色,就带我去见了赵宝刚导演。当时真的好紧张,因为没有见过那么大牌的导演,跟他面对面的时候说话也紧张。他也没让我试戏,就一直和我闲聊。后来我朋友告诉我,这个角色是我的了。”
“其实大导演、大剧组见得蛮多的,但真正能合作的几率却非常小。其实别看以前有人还在读书就成名了,但那都是极少数的,大部分学生是没有机会和大导演、大明星合作的,所以我觉得这次机会很难得。当时接这部戏的时候,我完全没考虑价钱,到现在都糊里糊涂,不知道自己拿了多少片酬。”
个案6:现在还是父母养我
口述人:何珺
院校:北京电影学院2004级本科班
作品:电视剧《朋友的朋友是朋友》;电视电影《心悸的味道》;电视电影《靠近》。
何珺也是北京电影学院去年的毕业生,采访过程中,她接到了一个短信,是某位拍文艺片著称的导演,邀请她去演一个有些裸露戏份的角色,她拒绝了。理由很简单:不适合。“我是那种安心学习的人,大学四年我没有着急到处去拍戏。虽然都说女演员的事业生命很短暂,但是你干这行,关键要想清楚,需要什么,你是想成名还是想以后很有钱,或者喜欢表演。我就是那种对成不成名无所谓的人,纯粹是喜欢。现在演不了,那我到35岁,还可以演妈妈,到60岁还可以演老太太啊。”
已经毕业一年的何珺,似乎心态和别人有所不同,并不为事业的事情发愁和焦心。她坦言自己鲜少出席圈内的应酬,也没有频繁的见组,更不愿签经纪公司:“其实大部分学生还在校的时候,就有经纪公司接洽过我们了。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签经纪公司的。我目前来说,还没有这个打算,除非是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有经纪公司掺和进来,可能会更麻烦。很多剧组找演员的时候,不愿意找有经纪公司的新人,因为片酬肯定会要得更高,所以很多有意义的片子,最后没接到。还有经纪公司对新人制约也挺多的,觉得没有自由了。”
何珺承认自己是一个相对比较“懒”的演员,因为生活不用操心,由父母全力负担:“我不怕告诉你,现在还是父母养我,因为他们支持我追求自己的理想。”
个案7:遭遇潜规则、整容多不胜数
口述人:吴超
北京电影学院08级学生
作品:无
吴超是北京电影学院08级学生,在采访的戏剧类院校毕业生中,他算是唯一一个没有正规演戏经验的。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比其他人更加坦率大胆,更加知无不言。
刚入学的时候,吴超就发现了北京电影学院里一种奇怪潮流。大部分人都喜欢戴着帽子和大墨镜上课。“我当时还觉得蛮好奇的,以为这是北京的时尚,后来我才知道,是他们去做了整形,伤口和浮肿需要用帽子和墨镜来遮挡。”
吴超说关于“潜”在电影学院里就是公开的秘密。“其实这种事情,老师也会跟我们八卦。像我们班有个老师,以前也教过96班的。他跟我们说,96班有个男同学,开始也是苦得不行,后来三十多岁才傍上一大鳄,一下子蹿红,现在已是今非昔比了。”
个案8:片酬可以买车了
口述人:马乐
院校:北京电影学院08级在校生
马乐是辽宁鞍山人,北京电影学院08级在校生,曾经拍过几个电视电影,属于典型的好学生,至少从他言语中透露出的信息看来,他的心目中学校和老师都是异常神圣的。他对外界流传的那些关于北京电影学院的不利传闻深恶痛绝。
“说老师给学生荐戏要收钱,完全是无稽之谈。平时我们想用赚到的片酬,请老师吃顿便饭,老师都不肯,更何况收钱?说每到周末,学校门口停着的好车都是大款来接女学生,胡扯!平时咱们学校门口也老停着好车啊。谁说就是大款的车了?有些是同学家里的,或者是自己买的。”
“除了家里支援外,同学靠什么赚钱买车?”
“片酬啊,一部戏有一万的、两万的、三万的,都有啊!当然并不见得都能买得起好车。”对于圈内的黑幕,他表示:“我们出去见组也遇到过,比如导演喜欢谁,那这个角色别人就没戏了;再比如有人说我投资多少钱拍这部戏,你用我的人,那你说我们怎么挣得过?不过这种事儿在社会上不是很正常吗?又不是仅存在这个圈子里。”
个案9:第一档节目很重要
口述人:王冠
院校:上海戏剧学院2006届播音主持专业
跟其他同学相比,王冠并没有一进校就急着到处找实习机会,相反一直在学校乖乖念书,直到大四才出去实习。在她看来,主持人的第一档节目很重要,“你的未来、定位,往往是通过第一档节目反映出来的。第一档节目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重要的机会,我就特别愿意等待这个机会。”大四的时候她等到了主持《真心话大冒险》的机会,这是一个比较大型的综艺节目,那年《娱乐在线》又在改版,需要新的主持,进入东方卫视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个案10:毕业了再想干什么就晚了
口述人:郎玲
院校: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10届毕业生
现在上戏表演系分A班、B班,A班是纯表演的,B班偏向音乐剧,A班的学生挺羡慕我们的,因为我们的机会一直很多,大一的时候学校就安排我们去日本学习巡演,同日本最有名的四季剧团交流演出,要知道它是百老汇音乐剧在日本最重要的演出团体,所以我觉得我们很幸运。
据说我的师哥师姐们就业率还蛮高的,话剧团、文工团是比较对口的单位,有一些做了白领,有些人签了演艺公司,少数人则会选择北漂。
个案11:天上掉馅饼的大一女生
口述人:苑新雨
院校:上海戏剧学院播音系一年级学生
天上掉馅饼这种事,可遇而不可求。有些人一辈子也碰不上,有些人却随随便便就能撞上。上戏播音系一年级在读生苑新雨19岁的天空里,就突然掉下一个巨大的馅饼,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羡慕不已。
他们需要这样的新人——专业人士为娱乐圈就业支招
娱乐圈的艰辛与风险,演艺学院的毕业生多有体会,然而在我们走访的多届毕业生中,却并不把经纪公司当做他们在娱乐圈发展的避风港,一个公司僧多粥少是他们最大的担忧,至于双向选择的另一面——经纪公司,也似乎并不认为演艺学院的毕业生就是香饽饽,对签约新人抱着喜忧参半的心态,圈中人告诉记者,如今经纪公司的惯用做法是拿出资源一次性捧一堆新人,看谁冒得快就再加大力度力捧。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娱乐圈生存?如何快而准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公司?经纪公司和前辈艺人这样支招。
毕业生老师谈就业
黄磊:艺校没有培养明星的义务
北电老师黄磊这回也在关锦鹏的新戏里客串了一回表演系老师,加入了提携后辈、“传承”的伟大工程。“看到同学们特别开心,就像看到我自己的学生一样,充满活力,充满梦想。”
当年黄磊也考过上戏,不过因为形象不符合当年的招生喜好而落选。1994年从北电表演系毕业后,黄磊即考了该系第一批表演系研究生,之后便留校任教。这么多年来,黄磊是国内在象牙塔和演艺圈之间游走得最游刃有余的明星了。黄磊说,当年自己考研究生是老师建议的,所以也没有想着找工作之类的事。谈起如今学生的就业问题,黄磊心情也有些沉重,“毕业分配在这个行业是早就没有了,大概从1997、1998年开始就不存在了,这几年院团饱和,演员剧团变成都影视中心,不太要人,艺术院校的学生有没有单位认可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需要机会去展示自己。”
至于目前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黄磊说:“其实不是这个行业困难,每个行业都是如此,都有一个金字塔式的坐标,北电、中戏、上戏这三所学校在艺术考生中的位置不可撼动,每年的招生率有目共睹。但从另一方面说,我们没有培养明星的义务,也没有培养演员的责任,我们培养的是胚胎、种子,它们可以进到未来的行业里。现在得到这个机会的这批学生是幸运的,他们碰到了关导,实习期就可以拍一部电影,现在把我们班同学凑在一起拍一部戏也不太可能,所以我这次来特别感动,他在北京跟我讲起做这件事时我就觉得一定要做,他完全不求回报,为这群孩子做舞台剧做电影,又请来这行里有成绩的朋友来客串,全身心的投入,非常有意义。”
面对自己学生的就业困惑,黄磊有时候会以朋友的身份给出建议,“我们班的学生有些可能已经小有名气,有的还在等机会,每个人有不同的遭遇。我给的建议就是先把自己手上的事做好,有些事可能正是机遇但你不以为然,有时候这种机遇不一定是一部戏。总之毕业了一切才刚开始。”
石俊:今年就业率低将是不言而喻的
石俊,上戏博士生导师,09级导演系班主任。对于今年导演系的就业情况,石俊的脸上写满了“忧心”。“就业率今年是很成问题的,是不言而喻的一年。事业单位全部停招,话剧艺术中心不要任何导演系学生,连面试机会都不给,原来都是直送人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部分是经济危机,一部分是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很多单位不再进编制。石俊透露,近几年上戏导演系的专业就业率在7%-8%(专业对口最后进入文艺圈的),公职就业率在30%左右(也就是朝九晚五上班能拿到工资的),最后总的就业率大概能达到80%。
石俊说,大量的地方师范院校、民办院校开设导演系表演系,对国家院校毕业生也造成冲击,但冲击并不是很大,“我们的专业就业率这个数字看上去很低,表演系可能会更低,只有1%,但是从横向比较来看,这个数字并不低。也就是说每年从北电、上戏、中戏这三所学校毕业的1000人中,只有30人进入了演艺圈,全国其他艺校毕业了10000人,只有100人进入演艺圈,目前中国导演50个人中有30个是北电毕业的,其他院校的专业就业率几乎是零。”
娱乐公司人士谈就业
星皓娱乐杨小姐:要练好学校的基本功
说心里话,我挺愿意接触新人的,但一般我比较相信导演或者制片人的意见,有些副导演和学校的教导处都有联系,所以他们推荐的新人我会去见一见,不太会专门去演艺院校直接挑。
经纪人姜先生:选秀不失为一条出路
但我还是觉得,娱乐圈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艺人单打独斗的时代,更多比拼的是团队力量。跟经纪公司签约的优势可能就是强在这方面。
艺人:作品比什么都重要
“给师弟师妹和准备考艺术院校的孩子们什么建议?”当记者把这个相同的问题抛给每一个已经毕业的艺人时,几乎都给出了相同的答案——心态上不要浮躁,作品比什么都重要,要踏踏实实的演好戏,珍惜每一个机会,不要怕角色小。
颜丹晨以同班同学祖峰为例,“今年《潜伏》演李涯才让他火了,可他这么多年,心态也没有浮躁,就是很踏踏实实的在学习,我们都说机会总会给予有准备的人,他就是很好的证明。”
刘芸也坦言,自己曾经以为这一行或许有捷径可走,想偷懒,“后来发现,这一行真的是付出多少就能收获多少,没有好的作品,你再怎么宣传,也无济于事。观众依然不会认可。”
总结:毕业生,且行且珍惜
当了一回毕业生星探的关锦鹏导演对周刊记者说,明年的经济状况不好,他不指望这部电影能赚什么钱。但对参演这部戏的18位新鲜人来说,却是相当重要的一次机会,关锦鹏告诫他们,一定要有平常心,不要指望谁会通过这部戏跳出来,只能当多一次经验。
事实上,在这份就业调查的背后,记者听到最多的关键词也是心态平和抑或浮躁,在表面风光与繁荣的娱乐圈,演艺学院毕业生要做的其实跟普通高校毕业生无异,摆好心态,且行且珍惜,毕业才是一切的刚刚开始。(南都娱乐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