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月份婚礼数量是平时的三四倍,公司一天最多要筹办六场婚礼。”最近,合肥的婚礼策划师小李忙得昏天黑地。
“金九银十”是结婚旺季,新人们扎堆拍婚纱照、筹划婚礼。然而目前婚庆市场进入门槛低,产生了不少“杂牌军”,部分婚庆公司、婚纱摄影隐形费用多、标准模糊、夸大效果,这些“甜蜜陷阱”给喜庆的婚礼带来几许不和谐色调。
“结婚犹如打仗,各个环节都在斗智斗勇,最后还是超出了预算”
——收费没有统一标准,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9月初,六安市民胡婧终于拿到了婚纱照。“本来预算是7000元,定的也是6999元的套餐,可是最后还是花费了近1万元。”胡小姐告诉记者,6999元的套餐可以拍摄200张照片,但是最后拿到手的只有60张,如果需要再精修、打印其他照片,1张照片需多支付60元。
婚纱摄影中,遇到胡小姐这样情况的消费者不是少数,这项规定甚至成为了行业的“潜规则”。
拍摄婚纱照只是结婚筹备工作的第一步。今年5月份结婚的安庆市民周女士,一提起婚庆公司就生气。“花了3000多元,在婚庆公司请的双机位摄像,结果出来的录像画面、光线都有问题。”周女士告诉记者,之前和婚庆公司沟通时,对方表示3000多元的价位能请到公司的“首席摄影师”,但她没想到档次颇高的“首席摄影师”会拍出这样的片子。
“金牌司仪”“首席摄影师”“专业化妆师”……在婚庆公司内,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宣传字眼。但从事婚礼策划师工作十几年的李先生向记者透露,其实,婚庆公司的司仪、策划师不需要资质认证,所谓“金牌”都是自封的,拍摄效果难以保障。
“婚庆行业猫腻多,有时候防不胜防。”胡婧说,“结婚犹如打仗,各个环节都在斗智斗勇,最后还是超出了预算。”
“提供无形服务,顾客只有婚礼当天才知好坏,之前全凭销售一张嘴”
——婚庆业入行门槛低,监管标准亟待规范
婚庆服务本是一项“甜蜜事业”,但为什么婚庆行业会有如此多的“甜蜜陷阱”呢?
近日,记者走访省城婚庆市场发现,婚庆公司大多包括婚礼策划、现场布置、摄影摄像、司仪主持、婚车装饰及租赁等服务。其中一些是规模较大的专业婚庆公司,也有一些小公司甚至就是一个几平方米的店面,此外还有一些只是路边花店兼营婚庆业务。
在合肥一家婚庆公司从事策划师工作的小蒙告诉记者,店内只有三个策划师,旺季的时候,两场婚礼可能就一个策划师两边跑,如果忙不过来,公司也会找一些朋友或者临时招一些兼职来帮忙。“婚庆服务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有人脉、能说会道就可以开一家婚庆公司。”小蒙说。
在合肥市寿春路开婚庆公司的李女士也坦言:“婚庆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顾客看不着摸不着,只有婚礼当天才知道好坏,之前全凭销售一张嘴。”
业内人士指出,“一生只有一次”的想法让婚庆市场暴利丛生,在高额利润以及行业低门槛的情况下,设备、人员缺少的“草台班子”也做起了婚庆服务,不少工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综合素质较差,自律意识缺失,无法给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据了解,当前,我国并没有调整和规范婚庆服务行业的法规,仅在2009年12月实施了首部《婚庆服务标准》。工商部门对此行业进行监管时,只能针对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消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婚庆服务市场主体违法行为进行规范和惩处。
“告知服务和收费详情,签订标准协议,让新人明白消费”
——电商入局竞争加剧,服务为王赢得市场
阿里巴巴推出婚庆平台、腾讯入股的大众点评网成立结婚事业部……近两年,电商巨头纷纷瞄上婚庆服务市场。
合肥市一家婚庆公司负责人刘戈平表示,婚庆电商打破了传统结婚行业信息不透明的状态,为消费者提供婚纱摄影、婚纱礼服、婚庆、婚宴酒店等结婚全产业链信息,并通过线上系统预约、在线沟通等各种渠道让用户与商户接触,并提供预约到店的功能,从线上到线下,跟踪整个流程,给婚庆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电商入局,酒店也开始自办婚庆,婚庆服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合肥市寿春路开婚庆公司的李女士告诉记者,不断上涨的房租成本,也摊薄了利润,“现在寿春路上的门店,一年的租金高达十几、二十多万元,不少婚庆公司已经搬到了写字楼,降低成本。”李女士表示,为了赢得市场,公司已经加强员工培训,力争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婚纱摄影、婚庆公司都意识到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危机。“不少顾客进店之后,你能感觉到他们对婚庆行业的不信任感,我觉得现阶段必须提升服务、加强品质,赢回顾客的信任。”从事婚庆行业十几年的李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