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进城务工者婚恋生活状况调查发布
他们来自田野、来自山林,但他们不喜欢被称为“农民工”,他们是奋斗中的80后、90后——中国8487万新生代进城务工者,他们是城市中流动的新市民。
进城,不再只是意味着当“小保姆”、上建筑工地,比起父兄,他们更有文化,却没那么能吃苦。多数不会种地,没牵过牛,也不愿喂猪,比起赚钱,他们更看重发展机会和工作环境——三分之一想创业当老板。
乐观是乐观者的座右铭——会大声唱《春天里》,也舍得吃肯德基;他们在城市中接受成人礼,也会在拥挤的春运途中自嘲没买“尿不湿”;青春在何处安放?似乎不如多放两天小假;超过六成的他们相信,两年后生活会比现在好。
苦闷是苦闷者的真感觉——城市爱情有点“高不可攀”,可村里叫小芳的姑娘也不好娶;婚恋圈在扩大,可何时能和心中的那个他(她)终成眷属?夫妻异地,是风险中的风险;母子分离,是酸楚中的酸楚;哪年哪月,一家团聚安居乐业不再天各一方?
离乡进城奔的是发展调查显示,进城打工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出来打工有利于个人发展”(45.9%),“城里挣钱机会多”(40.3%),“出来打工能学点技术”(38.6%)。受访者职业发展意向排名前三的是:成为“创业者”(37.8%)、“管理人员”(21.2%)、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19.6%)。
奋斗多年我当上制片主任口述/小彭,女,31岁,大学文化,已婚,湖北省洪湖县人,电视台制片主任采访、整理/苏容
2009年建国60周年阅兵式直播,我第一次做了制片主任
想在城里安个家调查显示,57%的受访者拟在城市定居。在你希望的定居/安家地点的打算上,排在首位的是“留在目前打工城市”(35.2%),其次是在“老家所在/附近的城镇”(21.8%),表示“哪里适合去哪里”位列第三(19.2%),希望“回农村老家”的只有12.5%。
梦想有朝一日装修自己的家口述/小黄,男,31岁,高中文化,已婚,安徽省安庆人,装修小老板采访、整理/李理
媳妇给我的人生加了劲
“新生代进城务工者婚恋生活状况调查”背景简介:本次调查由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组织开展,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具体实施。参与本次调查的3000位进城务工者,分布在东中西10省的16个城市。调查于2011年4月开始,历时半年多,采取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与工作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个案访谈由中国妇女杂志社的记者完成。被调查者情况描述:在城市务工的农村户籍人口,出生年月在1980年1月至1991年5月。平均年龄为25.2岁。男性占45.2%,女性占54.8%。初中以上文化者占九成多。人均月收入为2147元。在出来打工前,近七成没有干过农活。对未来生活前景,六成以上持乐观态度。
城乡鸿沟挡不住爱情,却难成婚姻调查显示,婚姻/恋爱渠道更宽。43.7%的受访者在与现任对象/配偶的初识途径上,属于业缘类型,包括:“打工时认识的”占比33.6%,“同事介绍”占比10.1%。近1/4人的对象/配偶户籍为城镇户口。数据交叉分析还发现,女性、未婚者的对象/配偶的户口是城镇户口的比率比男性、已婚者高些。另外,在受访的新生代进城务工者中,有约2/3的人认为领取结婚证才是开始夫妻生活的必要前提。
网上卖书邂逅了我的她口述/立春,男,26岁,初中文化,未婚,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人,书商采访、整理/白俊霞
相爱容易结婚难
口述/小斌,男,23岁,初中文化,未婚,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美发师
采访、整理/杨海燕
融入城市,痛并快乐着对自己所在的城市有好感,1/4人与当地城里人交了朋友。在回答“在外务工的多数时候,你觉得快乐吗”这一问题时,有49.0%的受访者回答“一般”;有31.1%的表示“比较快乐”;有7.8%的受访者表示“很快乐”。“一般”以上的比例共占87.9%。新生代打工妹比男性有更强烈的在城市求未来发展的愿望。有60%希望今后在城市生活,对未来生活更为乐观。新生代进城务工者期盼的是够得着的幸福。调查显示,受访者所报告的平均月收入为2147元,而他们平均的理想月收入为3827元。他们对社会最大的期盼是:“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多一些理解和尊重”(81.5%)。
一步一步走向好日子口述/婷婷,女,25岁,高中文化,已婚,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人,连锁火锅店经理采访、整理/白俊霞
我的理想是考上武警合唱团口述/小解,男,23岁,大专文化,未婚,山西长治人,某社区物业客服职员采访、整理/林亚男
小解一边做物业客服,一边不放弃地追寻音乐梦想
期盼孩子不留守,全家长团圆调查显示,有77%的已婚女进城务工者已经有孩子;58%的孩子已经进城和父母共同生活,或者与父亲/母亲一方单独生活;在与父母一方生活的儿童中,有2/3的是女进城务工者单独带孩子。进城务工者对政府的期盼前四位依次是:“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险”(70.7%),“确保获得最低工资保障”(49.0%),“也能租住公租房”(48.9%)、“子女能就近入学/入托”(48.7%)。
多想让孩子在我身边上学口述/青青,女,29岁,高中文化,离异,甘肃省平凉市金川县人,餐厅领班采访、整理/张姿
记者微手记小静说每天清晨,随着人流,步履匆匆地赶往地铁站,她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精神抖擞的斗士,不再是株安静的植物,只静静地开放在乡野的某个角落。她喜欢自己这种时刻战斗着的状态,感觉青春的激情在洋溢。她说她感谢这个时代,城市宛如一个巨大的舞台,而这个时代提供给了每一个舞者尽情挥洒的机会,他们和城里人一样正在逐渐成为这个繁华都市的主人。
——柳亚敏
印象最深的一个女孩,她条件优秀,相貌漂亮,单位的同事大多并不知道她的户籍仍然在农村。她大可以不填这份表,但是她在填写调查表的桌子周围转来转去,最后还是要走了一份表,我知道,她是觉得这样一份调查,也许可以表达些什么,改变些什么。我敬佩她,她的身上有一个群体的责任感,并不只想代表自己。
——王晓艳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一些人来说,知识最大的作用是换取财富和功名。而对另一些人而言,书籍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改变了他们的思维,也丰富了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另一个自己。这是我采访那个农家出身的小书商时最深的感触。
——白俊霞
小黄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超强的生存能力。这个城市的东南西北没有他不知道的地方,哪条路通哪个小区,跟小区的物业怎么打交道,他比业主还要熟悉。他的生存能力表现在动手和交流,对陌生的事物一点不发怵,他的口头语“不急总有办法的”。我想勤奋加上超强的生存能力,就应该是进城务工者身上最突出的特征,他们既给这个城市增添了活力,也让土生土长的城里人反思自己的不足。
——李理
我们在一个世界,我们又不在一个世界。我们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我们却很难看见对方。“新生代进城务工者”调查,让他们进入我的视线,并且将很难再走出去。做完本次调查,心突然变得很软,看他们的眼光变得温情而郑重。农民工,经由那几页薄纸,从我的眼里进到了心里。
——苏容
黄晓薇:营造欢乐祥和平安过大年的浓厚氛围
黄晓薇以视频方式出席香港妇女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
全国妇联为外国驻华女外交官和港澳台妇女举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专题宣介会黄晓薇作宣讲
沈跃跃出席“保障儿童享有健康环境的权利”国际论坛并发言
黄晓薇: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