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全球化行进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英国脱欧等诸多令全球甚感不安的现象,对此,很多学者将此看作“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不仅如此,在社会层面上,欧洲正在进入新的不平等的阶段,这也让欧洲面临严峻挑战。加之全球格局的变化带来欧洲影响力的下降,这更加引发欧洲的焦虑与担忧。对此,欧洲人正在进行反思,试图在历史与未来之间建立其新的联结,希冀在历史中创造未来。未来的欧洲能否走出当下的困境,创造出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复兴将令人期待。
【关键词】欧洲社会不平等“欧洲复兴”
【中图分类号】K50【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10.006
目前,在全球化行进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令全球甚感不安的现象,如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一直以美国为优先,高扬民族主义;欧洲各国右翼政党和派别的活跃,反对移民,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上升。对此,很多学者将此看作为“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不仅在政治层面上面临问题,同样,在社会经济层面上,欧洲经济增长乏力,社会福利面临严峻挑战,民众的抗议连绵不断。例如,法国先是有“黄背心运动”,再有退休金改革引发的大罢工,这些社会问题也让欧洲十分困扰。从全球的视角来看,欧洲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下降,以至于2020年2月,在德国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主题就是“西方的缺失”,聚焦于欧洲目前的困境,由此也反映了欧洲人的焦虑与担忧。
的确,对欧洲人的焦虑与担忧实可以理解,从另一维度来看,这也反映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不甘,与期待再次复兴崛起的雄心。当然仅仅有此抱负还不够,还应该对此进行理性的分析反思,找出其原因。因为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其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好在理性的反思也是欧洲的文化传统。对此,一些学者从政治上的民主制度,民粹主义与民粹政治,社会视角的移民与宗教问题,经济上增长乏力,工作机会减少等视角来进行分析。在笔者看来,在这些表象的背后,隐含着更为深层的原因,那就是,目前欧洲社会再次进入到了一个新的不平等的阶段。如果从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来剖析的话,可以认为现在进入到了不平等的第三阶段。因此,要清晰地理解目前全球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困境与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建立起这样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具有相应的透视力。
欧洲社会“不平等”的三个阶段
从欧洲近代历史进程来看的话,在不平等的第一阶段,这以18世纪的法国革命最为典型。革命前,法国的体制被专称为“旧制度”。这一概念首次出现于1788年,随之在革命后成为流行。这是法国革命的革命者们发明的一个术语,借以表达他们要建立的是一个新制度,既然是新制度,那么要推翻的体制则应该被定名为“旧制度”。在革命者那里,“旧制度”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国王的专制统治,没有代议制,三级会议,全部的统治权、管辖权、法律的创制权等所有权力都集中于国王一人手里,其行为只向上帝负责;社会结构上,整个社会被分为三个等级,是一个教士和贵族享有特权的等级制社会。历史学家认为,“旧制度”是宗教与精神,以及作为一种政治和社会秩序。[1]而这一社会秩序的特质是等级制与世袭性,没有社会流动,更谈不上平等。由此,才可以理解那些革命者喊出“为才智之士开放前程”这样的口号。
对于法国革命,法国历史学家米什莱在1847年所写的《法国革命史》中,将大革命解释为“法律的来临,权利的复活,正义的反抗”。具体而言,经过革命,旧制度被推翻,人民获得了权利,从前是特权的社会,而现在则建立了平等。这里,可以用“革命的产儿”拿破仑的话进行概括。1818年10月,正在囚禁中的拿破仑对于法国革命作过这样的评价:1789年革命是全国群众向特权阶级的总攻击。贵族们直接或间接地占据了所有的司法职位……并……享有各种封建权利。他们被准许免向国家纳税,但占据了全部赚钱和体面的职业。革命的主要目的是废除这些特权,肃清这些流弊,破坏古老封建制度残存的东西,砸碎束缚人民的最后锁链,使每个公民平等负担国家的费用和赋税。革命建立起了权利的平等。[2]由此可以看到,革命对于法国社会所带来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变革,一是废除了特权以及等级制社会结构;二是实现了权利的平等;三是以及围绕人的权利所构建起的一系列社会体制安排以及社会规范,所有这一切的核心就是“人权”。从此,旧制度下的特权与专权被摧毁,从而实现以人的权利作为社会的基础。
在此情况下,很多人对工业革命持批评态度,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揭露出了很多阴暗面。如狄更斯的《艰难时世》和英国议会的很多调查报告即可以证明这一点。身为工厂主的恩格斯也作了很多考察,并根据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与马克思一起详细分析了工人阶级深受苦难的原因,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结果。英国前首相迪斯累利在小说《西比尔:两个民族》中写道:除了效忠女皇之外,穷人和富人已分裂为两个民族,他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共同认同,他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他们吃着不同的食物,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7]
回顾这两个阶段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看到,第一阶段的不平等,其特征为社会机制的封闭和世袭。这一时期诉求的平等则是要解决社会流动性和开放的问题,实现了机会的平等。而在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两大新兴阶级的形成,导致了现代社会基本原则的确立,也带来了新的不平等。通过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解决了每个人的基本保障,实现了相对来说的结果平等。总体来说,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公平的阶段。原因在于,一战和二战带来的对现有财富关系的解体和实际财富的摧毁;在20世纪,抹掉过去,推动社会重新洗牌、万象更新的是战争,而不是和谐民主或经济的理性行动。二战后,在经历了战争的苦痛之后,人们努力工作,依靠劳动致富而非资本成为共识,同时福利社会的建立抵消了原先不平等所带来的差距,让人们获得了基本的尊严。由此带来欧洲经济蓬勃发展,迎来了被历史学家称之为“30年的繁荣”,再次成为欧洲历史上最好的社会发展时期,也是进入到了一个财富再造的新时代。
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全球化的行进,在创造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财富分配的不合理,贫富分化再次拉开,使得社会再次进入不平等的阶段。从近代历史演进的维度来看,全球开始进入不平等的第三阶段。
和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第一和第二阶段的不平等相比,目前的不平等现状不仅在空间上扩展到了全球,而且其程度更为严重。按照法国学者皮凯蒂的说法,“当今社会的不平等正达到新的历史高度。这种不公平更难用文学来体现或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因为这种不公平不再是一部分上层社会对比大众,而是一种渗入各人口阶层的普遍的不平等”。[9]正由于此,西方有些学者才认为,西方现在遇到了生存意义上的焦虑,处在社会不平等地位上的民众如何得以生存,如果听任其发展,是否会出现一场犹如19世纪那样的新的“阶级斗争”?
未来“欧洲复兴”的历史文化传统
回顾欧洲近代以来的历史,从不平等走向平等是通过革命与“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尽管实现了相对的平等,但社会也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今天如何不通过革命或者其他冲突的方式来解决这一不平等,从而重建社会,的确是一种严峻的考验。面对这一严峻的情景,西方各国政治家们都在找寻解决的方式,发出不同的声音。例如英国脱离了欧洲联盟,在欧洲大陆出现极端右翼组织,和欧洲反对外来移民等。在这些不同的应对理念与实践中,笔者认为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表达更能够体现欧洲的价值观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马克龙这样说道:我们现在正处于欧洲大陆的决定性时刻,此时此刻,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我们应该共同从政治上、文化上重新创造欧洲文明的形式,这是欧洲复兴的时刻。因此,为抵御固步自封和分裂的风险,马可龙提议围绕三个雄心来共同缔造“欧洲复兴”:即,自由、保护和进步。他指出:我们必须在这些支柱的基础上实现“欧洲复兴”;我们不能放任民族主义者利用人民的怒火,而不提供任何解决方案。
的确,从历史上来看,为什么欧洲在15世纪后率先迈入现代,不仅形成了欧洲的同质性,而且引领着世界的前行,原因不仅仅在于欧洲所创造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展开了“工业革命”,形成了现代的工厂制这一生产方式,并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以及对世界的改造与扩展性能力。实际上,仔细探究工业革命的起源,就会发现,欧洲所获得的这种能力的背后就是它所创造的人的自由这一文化传统,即维护个人自由和权利至高无上的文明传统,每个人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享有自由,获得他们应该得到的权利,并且是不容任何权力侵害的“天赋权利”。
欧洲能否走出一条新的复兴之路?
近代以来,欧洲在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危机,包括灾难性的两次世界大战。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一些政治家就情不自禁地叹息道,从此之后欧洲这盏明灯就此熄灭。历史学家施本格勒也写下了《西方的没落》一书,认为欧洲再也无力回天。当然持有悲观的理念是为了更好地警醒人们,激发对未来的想象。实际上,欧洲没有如他们所说,熄灭或没落,反倒是在二战后浴火重生,进入到了战后繁荣与和平的“黄金时代”。因此,欧洲的进步与成长始终伴随着问题,甚至是危机与灾难,但每次欧洲都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了危机,迎来了新生。今天的欧洲也正是又到了这样的“时刻”,但从欧洲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我也认为,欧洲也将会消弭因为全球化所导致的不平等,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在社会结构的转型,政治体制的建构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再次实现新的突破,依然成为世界的领头羊。正如马克龙所号召的那样,重新实现“欧洲的复兴”。
历史学家托尼·朱特教授曾经出版过《沉疴遍地》,认为“资本主义”式的全球化正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他响亮地提出了“怎么办?”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西方的民众对此已经给出了回答,从多年前的伦敦骚乱到占领华尔街运动,到去年爆发的“黄背心运动”无不体现了民众的不满与抗争。因此,今天我们应该转换视角,不能仅仅在19世纪的社会语境下传统地来思考社会的不平等问题,而更要看到,目前的不平等是在全球化以及新的社会结构中发生的,我们不能在单一的民族国家这一空间和传统的社会结构维度来思考,我们还需要在新的视野下理解它,进而找到更好地防止不平等和实现平等的有效路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实现和平和繁荣,欧洲一些非凡的政治家们创造性地设计出了超越民族国家的机制,即现在的欧洲联盟。欧盟是超越民族国家之上的一个区域化政治体的设计,希望有一个没有边界的市场、没有边界的人员流动的区域,尽管其也设置了一些边界,如欧元区的边界、人员流动的边界、老欧洲和新欧洲的边界,但这些边界逐渐也在取消。
站在时代的今天回望欧洲的历史,诚如马克龙所说,自由推动了欧洲的发展,占据了世界主导性地位,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正是“自由”也导致了不平等。而当下正是进入到了这样一个不平等的第三阶段,这就提醒人们,如何平衡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复杂关系,必须认识到两者缺一不可,实际上,平等也是欧洲近代以来的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欧洲的经验出发,可以清晰地理解,一个贫富分化的不平等社会,一个只以统治阶级所形成的少数人享有的等级特权为基础,并且只从某些利益集团的私利出发,而全然不顾,甚至排斥大多数人们利益的社会一定会面临危机无法维系的问题,未来的社会将是以保障人民权利为中心的社会。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英国首相鲍里斯在首相就职典礼上反复提及“人民”,马克龙也在“黄背心运动”之时展开全民大辩论,重思民主以及要将人民放在重要地位。由此,这就提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未来是延续还是修正原先的自由主义式民主,以及是否要重建起一种以“人民主权”和人民这一身份认同为基础的新型民主?
的确,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现实正在为人们拉开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让世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或许更是促进新的社会转型的契机。因此,在这一危机与焦虑的时刻,时代向我们提出了这样尖锐的命题,促使我们要像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那样思考和呼吁:要用全新的视野和观念来理解正在形成的这个全新的世界,从而找到建构未来世界的路径。因为“一个全新的世界需要一门新的政治科学”。
注释
[1]WilliamDoyle,TheAncienRegime,Palgrave,2001,p.4.
[2]王养冲、陈崇武选编:《拿破仑书信文件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38页。
[3]董云虎、刘武萍编著:《世界人权约法总览》,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6页。
[4][5][6][9][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349~350、352、353、434~435页。
[7]BenjaminDisraeli,SybillorTheTwoNations,PenguimBooks,1954,p.6.
[8][英]约翰·密尔:《政治经济学原理》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四编。
[10][11][英]约翰·密尔:《论自由》,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36、75~76页。
责编/周于琬
InequalityinEuropeanSocietyandtheProspectofFutureTransformation
LiHongtu
Abstract:Atpresent,intheprocessofglobalization,therehaveappearedmanydisturbingphenomenasuchastheBrexit,whichisregardedbymanyscholarsas"de-globalization"and"anti-globalization".Furthermore,atthesociallevel,Europeisenteringanewstageofinequality,whichmakesEuropefaceseverechallenges.Inaddition,thechangeoftheglobalpatternhasbroughtaboutthedeclineoftheinfluenceofEurope,whichhasarousedmoreanxietyandworryinEurope.Inthisregard,Europeansarerethinking,tryingtoestablishanewconnectionbetweenhistoryandthefutureinthehopeofcreatingfutureinthehistory.ItisexcitingtoexpectwhetherEuropecangetoutofthecurrentpredicament,createanewsocialdevelopmentmodelandachieverejuvenationinthefuture.
Keywords:Europeansociety,inequality,"EuropeanRenaissance"
李宏图,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世界近现代史,欧洲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和社会史。主要著作有《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从“权力”走向“权利”——西欧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密尔〈论自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