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7日讯一位新妈妈因害怕“产后风”,三伏天里坐月子,一直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家中不开门不开窗,密不透风。不久,新妈妈就出现发烧、抽搐等现象,被诊断为“热射病”。尽管抢救及时保住了命,却留下了永久性脑损伤。小编不由想起前不久的一篇新闻:“山东淄博一产妇坐月子时中暑身亡,家人怕坐月子时落下什么病所以坚持不开风扇和空调,还让产妇盖着被子”。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在三伏天这样的日子里,如果要按照一些坐月子的“传统习俗”让新妈妈不开空调不洗澡,谁能受得了呢?其实坐月子是允许吹空调、洗澡的,但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科普一下有关生宝宝的那些流言。
流言1:坐月子不能吹空调
事实:产妇身体较弱、易出汗、若室温过高,人体热量无法排除,易造成产褥期中暑,滋生细菌。并影响休息和情绪,对产后恢复不利。
流言2:养宠物会导致流产
事实:孕期饲养宠物并无不可,但取决于孕妇及周围人个卫生习惯,以及宠物的卫生及驯养情况。
提醒:有可能造成孕妇流产的弓形虫一般会出现在猫的粪便里,养猫的家庭需要注意在怀孕前就做弓形虫感染的血清检查。怀孕期间不要让自家猫跟野猫接触,不要给宠物喂食生肉,将打扫猫窝的工作交给家人。狗的粪便虽然不能传染弓形虫,但也要提前给狗狗打疫苗,防止其他寄生虫。
流言3:肚皮形状判断胎儿性别
事实:孕妇肚皮的形状,取决于胎位、准妈妈的体型以及骨盆宽窄。
提醒:正常的胎位,孕妇的肚子一般会显得圆。而胎儿后脑勺和背部贴近妈妈的肚皮的胎位则会显得肚子比较尖。另外,孕妇越瘦,肚皮也更尖。因为妈妈肚子里面空间窄,胎儿就向前发展,于是形成了尖尖的肚皮。
流言4:产后不能刷牙
事实:旧时,人们不大注意口腔卫生,很多人患慢性牙龈炎。在孕期由于雌激素扩张毛细血管,会使牙龈炎加重,刷牙易出血。但这并非是刷牙所致。
提醒:新妈妈在孕前就应进行彻底的口腔治疗,去除牙石、菌斑等,并认真维护。产后更应重视口腔清洁,每日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流言5:月子里不能吃盐
事实:产妇在分娩头几天身体出很多汗,乳腺分泌很旺盛,易缺水、缺盐,影响乳汁分泌。
提醒:产妇食物中应适量放些盐,完全不吃盐会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失衡;整体饮食宜清淡,摄入盐过多容易增加肾负担。
流言6:孕妇要吃两个人的分量
事实:妈妈的确需要为腹中的宝宝摄入营养,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吃2个成人的量。
提醒:孕前正常体重的女星每天只需额外摄入300大卡的热量,就可以促进胎儿的生长。这大概就是一杯脱脂牛奶和一碗米饭的量。正常体重的女性在孕期体重增长应该在约11至16kg,如果是怀孕之前就超重的女性,那体重增长还需更严格控制。
流言7:孕妇要穿防辐射服
事实:目前无证据表明日常非电离辐射会导致孕妇流产率、胎儿畸形率的提高,也不会导致新生儿出生体重过低。
流言8:“坐月子”期间不能洗澡洗头
事实:旧时洗浴条件较差,寒冷天气连洗头都不容易干。而现在,只要注意保暖,淋浴洗澡是可以的。在产褥期,会有恶露经阴道排出,所以产后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
提醒:1.顺产后4天因伤口原因不建议洗澡,可擦浴和洗头;2.剖腹产应在伤口长好后(通常需2周)洗澡,期间可擦浴和洗头,别让水污染伤口;3.建议避免盆浴,以防阴道感染。
流言9:孕期不能吃药
事实:拒绝一切药物的做法是错误的。本身就有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一些长期慢性病的患者,即使在孕期,也都需要吃药来控制。
提醒:孕期生病,一定要先去看医生,由医生判断是不是属于可以自愈不需要用药的疾病。若需要用药,医生会判断服药是益处更大还是风险更大,然后再决定用什么样的药。
流言10:坐月子一定要静卧
事实:产后的确需要卧床休息,但绝不是躺床上不动。产妇产后处于血液高凝状态,适量活动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还可以促进恶露排出,有利于子宫恢复,避免盆腔感染。
提醒:从前女性有的刚生产完不就就要干重体力活,所以现在有的老年人会子宫脱垂,但年轻人中已经非常少见了。产妇可以自己做一些日常家务,比如换尿布等,增加活动量,有利于尽早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