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CTO的技术人不是好技术人
把这些人分一下类,第一类是26岁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A,第二类是32岁的传统大公司工程师B,第三类是45岁的大公司工程师C。
A会问,我该去创业公司还是大公司?我该如何选择我的技术领域?我该如何做我的职业规划?他主要想的是将来怎么去发展,怎么去选择,怎么去规划。
B的问题包括:我现在是传统行业,这个行业做的事情没有太多挑战,我现在该怎么办,我该不该转型?老板经常拉我去见客户,做技术的怎么去见客户,有价值吗?我拜访过几个创业公司,他们说你底子不错,能降薪过去吗?
C的问题比如,我所在的行业裁员潮一波接一波,我是不是该动动?我动该出这个行业还是转岗?
剖析一下自己,为什么当初要做这些转型?刚毕业做开发,什么也不懂,别的都不管,这是非常自然的选择。但是做开发几年之后,为什么转型做研发经理?因为当时认为光做技术不懂管理是不行的。当时做了调研,甚至跑到别的公司面试,看看别人想要什么人才。外面确实需要技术和管理复合型的人才,也坚定了我的想法。
为什么当初能做出这些转型?从开发到研发经理总结一下基本上有几点:
第一点,自己想转。
第三,当时写书写博客,在业界也积累一点点所谓的名气。
第四,与很多团队合作,他们对我比较熟悉和认可,所以转型比较顺利。
当时为什么会做这些事情?第一点内在驱动力。第二点是目标和步骤,我知道目标在哪里,知道该怎么去做。第三点是我有基础和资源。第四点是有行动,没有太多犹豫,认为这个事情合适做我就去做。
后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一些团队讨论,制定了技术人员的能力发展曲线。横轴表示年龄(工作年限),竖轴表示技能,技能分为硬技能和软技能。基本上35岁的时候软技能和硬技能有一个交叉点,35岁之前硬技能更多,35岁之后软技能必须增加,才能保证你的能力不断增高的趋势。公式就是:综合能力=硬技能*软技能。
再来回答一开始提到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技术人该如何做职业规划?坦白来说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但是这个问题非常常见,特别是工作几年以后经常被人问到这个问题。我给他们几个建议,一共四点:
第一点是要往前想。你最好想清楚五年以后想干什么?
想清楚之后第二点就是要倒着推,从五年以后的目标往前推,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做什么事情?步骤是什么?
第三点是别人做不了主。别人最多给一些建议和方法。
最后一点,做技术人不要太拘泥于技术,而要认识到有业务价值的技术才是好技术。技术是为业务服务的,我们不能认为技术最新最牛就是好技术。
关于问题二,一些选择性的问题。我该如何选择技术领域?我没有答案,只是从个人发展来看给一些建议。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往前看,往后推。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时代、AI时代,我们要往这些方向转型,想转就转,要果断有信心。但是我们不能做墙头草,今天前端,明天后端,今天大数据,后天云计算,这样是不行的。一旦发现领域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这个领域路越走越窄的时候,我们要坚定地走出去,不能做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
这也是比较典型的问题,我该从技术转管理吗?我有五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从技术转管理,这是有市场需求的。我们公司招人的时候,也需要在技术和管理都很出众的人才,但我们发现在两个方面都很出众的人才比较缺乏。
第二点,从技术转管理,其实有个人的收获收益,比如可以锻炼软技能包括项目管理、全职观、沟通协调等等,即使以后你不做管理,也对你有所帮助。
第三点,在实现方式上,技术和管理不是对立的,是可以并行的,至少在初级管理阶段做管理不要丢下技术。
第四点,有人问我,是转纯管理还是技术管理,个人建议最开始转技术管理。
我是做技术的,老板去让我见客户,我该去吗?我以前在外企的时候发现很多人见客户,特别是技术人员见客户其实是心理打鼓的。第一次见客户,不知道手该往哪放,PPT该怎么讲。做技术人要看见客户目的,而不是为了见面讲PPT,是为了更有价值的东西。
见客户是最需要说话能力的场景之一,见不同客户该说什么话,该提什么问题,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技能。第二产品能力,做技术的人经常说,不知道客户需求在哪里。其实见客户是最直接获取客户需求的方式。第三洞察能力,见客户见多了,你会知道这个行业大概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拥有更多洞察能力。最后一点是反映能力,见客户有时候套路很多,不可能完全计划到,所以需要随机应变、即时学习、拓宽思路。我建议技术人员勇敢地去见客户。
我做了这么多年的技术,能不能转售前?为什么不能?现在是云计算、大数据时代,更需要技术型售前,而不是关系型售前,这块是很有市场的。作为技术型售前能和研发更好地进行沟通,锻炼软实力和行业视野。如果公司内部有这样的岗位,而且老板支持你,愿意接受你,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转型途径。如果未来想做CEO,做售前的经历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这时候我建议他们根据他自己所处的职业发展的阶段,以及所处的公司特点做一个判断,在合适的时候应该跳出心理舒适区。一般来说,30多岁的时候是职业发展黄金时期,如果这时候你发现公司平台已经不能给你足够的速度和空间,这时候我建议可以考虑出去闯一闯。
问题四:要跳槽该不该去创业公司?
我把这个问题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什么时候该考虑这个问题。个人认为入门期不太合适考虑这个问题,因为这个时候还不能看清前面的路,你不具备足够的技能和能力去考察创业公司。同时这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正规的职业习惯和专业技能,因此这时候建议加入大公司。
在成长期,如果公司不能给你足够的成长空间,这时候要思考该去什么样的公司。你有了相对丰富的经验,判断力会更好,这样的选择对自己和公司都是负责任的。通过分析创始人、岗位战斗力、行业格局等,这时候你有能力思考这些问题,所以你比较适合考虑这些问题。
在高峰期,思考的不是要去哪些公司,而是自己要不要创业,还是带别人创业。所以在每个不同阶段,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思考。
很多人会问我,自己想去创业公司有什么建议吗?坦白来说,我没有明确直接的答案。我的建议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创业公司的CEO非常关键,要跟对老板。创业公司CEO人的本质要善良、真诚、有格局、有胸怀,这决定了公司的高度。同时他要有能力、有眼光、会讲故事,这决定了公司的方向。他要能找到人打造队伍,要能获得钱,要有资源。
有些人会问,该有什么样子的创业心态,是仅仅试一试,看一看,还是一定要待多少年?总结几点:第一点心动不如行动,与其纠结还不如干一场,总是纠结没有价值。第二点晚动不如早动,如果年龄大了再投身创业,这时候你会受很多影响的制约,所以有机会晚动不如早动。第三点有家庭支持,你会变得很从容。第四点是过程与结果并重,大家都知道创业公司成活率不会超过10%,所以如果只看结果的话,你会比较悲观。如果把过程和结果并重,就能有更好的心态去看行业和公司。最后一点创业有风险,选择须谨慎。
第一点是要设定目标。我自己做什么事情都要设立目标。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于技术人来说,不想做CTO的技术人不是好技术人。简单来说CTO三个字母,C:表明是公司决策层,有一定的决策能力和全局视野和格局。T:是技术层,基础是技术,必须在某个领域有一席之地。O:需要有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需要从公司角度思考该如何建设发展团队,该如何更好地为业务和产品服务。设定目标后,需要有步骤的实施,要获取各种软、硬技能,要攒人脉,开会、演讲、出书、写博客、技术群、吃饭、咖啡都是攒人脉非常好的地方。最后一点是等时机,一旦看中机会,绝不放过。
做好当下,以之前提到的三种工程师为例解释如何做好当下。对于毕业生来说,如果拿到了大公司的招聘,还是进入大公司。选好技术领域,进入合适的大公司,向身边的牛人学习,人脉建立,硬、软技能两手都要抓。对于青年工程师来说,勇敢地迈出转型之路,选择新目标,降低期望,转型为要,转型之后天地宽。对于中年工程师来说,能不跳槽就不跳槽,不跳槽不等于不动,跳出舒适区,设定新目标,将技术、经验和人脉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