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是深度网络依赖症患者,小海豚对网上的各种消息可以说是非常敏感了,就在最近,网上流传的一项研究,把小海豚给吓的是坐卧不安。美国一项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每天刷社交软件3小时以上,导致焦虑和抑郁的可能性会增加60%。
——因为“社会比较”会带来挫败心理。
一天辛劳之后玩会手机,本想放松一下,结果一看全是“你过的比我好”。
每天受到来自社交媒体的全方位打击,真的不会被逼疯么?答案是……还真的有可能!
现实中,看到以前相识的人“顺风顺水、飞黄腾达”,还真心为其高兴的不能说没有,但绝对不多,多数人的潜意识反应都是“受不了”。
以人群性格特点来区分,喜欢刷社交媒体的人可分为两类:
2、是平时不爱说话,比较闷,没有什么朋友,比较孤独的人(这些人占多数)。
他们把社交媒体作为宣泄自己情绪、排解孤独无助心理的一个出口,然而,社交媒体却给了他们相反的东西,这也更容易在心中累积更多的负面情绪,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平时刷手机的你是不是也是这样?
可越是这样,越容易让焦虑、恐慌包围自己,甚至意志也会被慢慢消磨,试想一下,一个每天加班累成狗的人,却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那么多人都在“晒美食”“晒女友”“晒豪车”“晒美景”,他是不是就会产生“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了,却还是混得这么惨,为什么我不如别人”诸如此类的负面情绪。
1、当你发现刷社交媒体的感受并不舒服时,请放下手机,回归生活。
2、选购一款医疗险,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不过小海豚要提醒你的是:
在健康告知中,关于抑郁症,有的公司会问的比较具体,如精神疾病、抑郁症、躁郁症、躁狂症等。
某重疾险关于精神疾病的健康问询
也用些公司的问法比较笼统,直接用精神疾病概括
另一重疾险关于精神疾病的健康问询
由于抑郁症产生的后果可能十分严重,一般核保员会十分谨慎对待此类投保。
当然,如果只是觉得不开心、烦躁,但并没有去医院看过,没有明确的诊断,那在投保之时就是一个健康的,无需特意去告知关于精神的状况。
商业保险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如果可能承保,不管是标体还是加费,肯定是保险公司有利可图才做。抑郁症患者投保,和其他有健康异常的客户投保的理论是一样的,需要把病治愈,才可以去申请投保。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学会2010年10月正式发布的第3版《抑郁症治疗指南》,提出抑郁症治疗的总目标有3个方面:获得临床治愈,改善功能损害,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临床治愈的标准应以症状量表评估为基础,还应包括患者积极的精神状态、恢复病前的自我感觉和恢复正常功能这3方面的评估指标。
抑郁症治愈标准及总目标
在投保重疾险时,仅仅一个轻微或轻度抑郁症,各家保险公司的核保就非常严苛了。如果是中度及以上,并且有过自杀、自残倾向,几乎要和保险无缘了。
在寿险与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中,两年内自杀都是免责的,但是过了2年以后,自杀也可以正常赔付。因此,承保曾患抑郁症的病人,保险公司是承担了相当大的风险。
自杀免责条款规定的是2年
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无比灰暗,如果你觉得心情沮丧,可能你是生病了。这就像感冒发烧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我们及时就医,积极治疗,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