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以来,保险机构陆续发布2023年理赔成绩单。据蓝鲸财经梳理,目前已有约50家人身险公司发布2023年理赔报告,从理赔数据背后的健康风险情况来看,重疾赔付正在呈现年轻化特征,且重疾风险保障还存在较大缺口。从险企服务角度来说,行业保持98%以上的高获赔率,理赔效率也在进一步提升,科技在材料收集、查勘定损、结案等环节持续施力。
重疾出险年轻化,重疾保障仍存不足
透视理赔数据背后的风险构成,从赔付件数来看,医疗险以较大比例领先。以赔付金额来看,重疾险则保持较大比重,从各险企披露数据来看,恶性肿瘤是重疾赔付的绝对主因。多数险企恶性肿瘤在重疾赔付比重中占比超6成,甚至部分险企的披露数据,恶性肿瘤占比约8成。好消息是,从理赔数据来看,恶性肿瘤已呈现生存率逐步增高的特征,癌症五年生存率接近60%。
在重疾赔付的年龄构成中,40-59岁为重疾赔付高发期,占比多超6成,其中又以50-59岁更为多发。值得一提的是,多家险企在理赔年报中提出,重疾出险正在呈现年轻化趋势,中青年已成为主要的理赔群体。
轻症疾病理赔占比逐年增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及早体检筛查已成为早期疾病发现的重要手段。
此外,重疾保障不足的现象也被频繁提及。根据精算师协会《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数据,重度恶性肿瘤治疗花费约为22-80万元,但险企提及的2023年重疾平均赔付金额集中在10万元左右,超80%以上重疾理赔赔付金额在20万以下,重疾保障存在明显缺口。
不同的出险类型性别比例具有明显差异。如身故类及医疗类理赔,尤其是非疾病身故类理赔,男性比例占比整体高于女性。而因恶性肿瘤产生的重疾赔付中,女性占比远超男性,如新华保险披露数据,男性恶性肿瘤引致的重疾赔付占比为58.93%,而女性则高达86.42%,而急性心肌梗死在男性高发重疾中占比17.59%,在女性中占比则为2.61%。
获赔率整体高于98%,科技赋能理赔提速
各险企披露理赔年报,也是对获赔率、理赔时效等服务成绩的检视。据蓝鲸财经统计,2023年各保险公司获赔率有同比提升,整体均高于98%,多数险企实现超99%的获赔率。从理赔时效来看,也正在保持提速。
以A股上市险企数据来看,国寿2023年整体赔付时效0.38天,同比提速近12%;平安人寿推出的闪赔服务,30分钟内给付,2023年赔付件数215.5万件;新华保险申请至结案时效0.67天,其中小额医疗理赔申请至结案时效0.52天;人保寿险案均索赔支付周期1.3天,加快0.09天。
时效提升背后是险企持续注入的科技因子,如在医疗险案件中,人保寿险提及,引入OCR识别技术,运用NLP技术将医疗单证处理成标准化数据,通过规则引擎完成智能医审;华泰人寿的智能理赔系统通过引入OCR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核保、核赔等核心业务决策流程;中邮人寿通过搭建智能分层审核模型,高精准定位案件类型智能理算,提升案件审核时效。
科技如何介入理赔领域?新一站保险代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婷丽向蓝鲸财经介绍到,“客户报案后的材料收集过程是科技提速的主要环节。以往这一环节缺乏有效且规范的方式,最为常见是通过社交软件将材料发送给业务员,再上传公司,但现在通过保司设计的官方入口,供客户24小时直接报案并按照要求提供材料,并将材料直接传送到负责部门,流程打通,实现效率的大幅提升。”
优化理赔体验仍有优化空间待探索
获赔率、理赔速度的提升,背后目的均指向服务的整体优化。
从行业优化探索的动作举例来说,从理赔年报来看,近年来,不少险企正在推进与医院、医保数据的相互打通,通过直连直付等方式为消费者纾困。如新华保险的直连服务落地安徽、山东、厦门五个地市的575家医院,支付服务落地河南郑州。陆家嘴国泰人寿的直连直付服务落地昆山、上海和北京,通过医院-商保联动,进行出院一站式结算。
此外,对于理赔环节的进一步优化,行业认为,仍有不少的想象空间。圆心惠保信息技术中心总经理兰洁向蓝鲸财经举例道,如预防性保险方案,利用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险企可以向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建议,以减少事故发生,从而减少理赔次数。再如提高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可以提供安全、透明、不可篡改的记录,有助于简化理赔流程,防范欺诈行为,并加强数据的安全性。
国婷丽则以病症的判断进行举例,她提出,“对于同一个症状,不同医生对病因的判断、疾病的诊疗包括报告的行文等,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从识别的角度,也有一定的难度,这背后涉及到基础数据的积累、比对,再到提炼和规整,需要逐步进阶,给保险公司在科技赋能方面提供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