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双录”,为您的保险加层“保险”
一、什么是保险“双录”?
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专业中介、兼业代理机构)通过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采集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方式,记录和保存保险销售过程关键环节,实现销售行为可回放、重要信息可查询、问题责任可确认。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包括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和保险经纪人。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包括银行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和非银行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
二、为什么实行“双录”?
1.维护保险市场秩序,规范销售行为。“双录”的规定大大减少了保险业务员故意夸大保险责任、不如实告知免责条款等保险销售乱象。
三、购买什么样的保险要进行“双录”?
1.通过保险兼业代理机构途径购买人身保险时:销售保险期间超过一年的人身保险产品需要“双录”。
2.通过非兼业代理机构渠道(保险公司、专业代理机构)购买人身保险时:
销售任何投资连结保险产品(与投资相挂钩的保险产品)都需要“双录”;
向60周岁(含)以上年龄的投保人销售保险期间超过一年的人身保险产品需要“双录”。
四、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不需要进行“双录”?
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属于银行代销金融产品,按规定,银行代销金融产品均需“双录”,所以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均需进行“双录”,以实现整个销售过程可回溯管理。
最近,有银行因为代理保险业务没做好双录工作就被处罚了。2020年3月20日,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均在代理销售人保寿险业务中存在回溯制度疏漏、欺骗投保人等问题,合计被罚280万元。
五、对于保险“双录”,消费者应注意什么?
想明白:“双录”不是配合销售人员简单的走过场,而是防止误导销售、欺诈销售,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对于按照监管规定必须双录的业务,一定要进行双录,千万不要怕麻烦,一旦发生纠纷,双录的作用就体现了。
看明白:“双录”时要注意看销售人员的身份证明和销售产品的书面资料,确认销售人员是否具有从业资格、购买产品是否被“掉包”,以防想办存款或理财却变成保险。
听明白:在双录时,消费者要注意一些关键点,例如:买的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存单变保单;有收益的保险产品,收益性怎么样,有没有最低收益;缴费方式是一次性还是分期;犹豫期、等待期有多久,在犹豫期、等待期内有什么规定;退保有什么规定,过了犹豫期后退保要损失多少;承保范围是否与需求一致;赔付要什么条件,什么情况不赔,在等待期内赔不赔。
问明白:对产品的细节(特别是上面的关键点)有疑问的,或者销售人员没有说明关键点的,应在双录时当面询问销售人员,并要求其给予充分明确的解释说明。
小提示:如果销售人员不正面回答或者说的不清楚,建议不要购买此产品。任何没有被双录的口头承诺、产品宣传都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