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2岁的张女士,从8年前开始,双眼出现视力下降现象,曾到当地卫生院接受治疗,但效果不明显。
“我的左眼视力相当差,医生说没有什么治疗的希望了,但是右眼还可以!打了一支雷珠单抗,花了1万多块,这样治疗下去,我负担不起嘞!”提起昂贵的医药费,张女士表示,自己和老伴的退休工资加起来只有几千块,唯一的儿子没有成家、也没有工作。
今年8月底,自觉视力又有下降的张女士来到了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就诊。该科主任陈忠平教授为张女士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并建议她再次接受右眼雷珠单抗注射,控制病情发展,争取保留现有视力。
陈忠平告诉张女士,目前,雷珠单抗注射液已被纳入湖南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只要个人病情符合政策要求,完全可以享受医保报销,节约个人和家庭的医疗支出。
“既能少花钱,又能享受到好的药物和好的治疗,这样的好事,在从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真的很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处处为百姓谋福利!”这个好消息让张女士喜出望外。
9月5日,张女士顺利出院,个人自付总体费用不到2000元。
靶向药物攻克“不死的绝症”
据陈忠平介绍,老年黄斑变性曾被认为是“不死的绝症”,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表明,老年黄斑变性是全球50岁及以上成年人主要致盲原因之一。
老年黄斑变性分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其中湿性老年黄斑变性(wAMD)占老年黄斑变性引起严重视力损害的90%。wAMD发展迅速,未经治疗的患者两年内有85.1%会发展为法定盲,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的生活能力,为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然而,以前在临床上,wAMD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式。“非靶向的传统治疗方式,使得患者在治病的同时,也伤害了正常的视觉细胞,从而面临极大的失明风险。而2006年,首个眼部抗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药物雷珠单抗的问世,为老年黄斑变性的治疗带来惊喜。”陈忠平表示。
医保新政减轻“老黄”患者经济负担
据了解,眼内抗新生血管治疗需要长期、多次注射,目前业内专家普遍认可的治疗模式是“5-3-2”,即第一年5针,第二年3针,第三年2针,共10针则能够使患者视力得到稳定。而药物价格高昂,单针价格可达近万元,这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在我国有很多患者就选择不治了,还有众多患者接受了前面几针的治疗但无法持续下去,少有患者能够长期坚持规范治疗。据统计,接受治疗的患者占总体患者的40%,而其中接受长期规范化治疗的人群仅占40%中的15%。也就是在所有患者中,仅有6%的患者接受了规范的眼内抗新生血管注射治疗,这就是我国目前老年黄斑变性疾病的治疗现状。
据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老年视力受损经济负担调查结果显示,51.69%的家庭因有视力受损患者而陷入灾难性卫生支出。而在50岁以上患致盲性疾病人群中,人均年非医疗负担占总负担的46.8%,这意味着陪同、护理、设施改建、抚育儿童等费用占了半数支出。
出于基金管理的目的,医保目录对一些抗眼内新生血管药物在使用条件和数量上进行了限定:以雷珠单抗为例,每眼累计最多支付9支,每个年度最多支付4支。
据陈忠平介绍,治疗“老黄”的药品纳入医保后,将大幅降低患者的用药成本,鉴于患者前3年大概要注射10支,医保报销的九针基本可以满足患者所需。
进口眼内注射药品报销条件
1.需三级综合医院眼科或二级及以上眼科专科医院医师处方;
2.病眼基线矫正视力0.05-0.5;
3.事前审查后方可用,初次申请需有血管造影及OCT(全身情况不允许的患者可以提供OCT血管成像)证据;
4.每眼累计最多支付9支,每个年度最多支付4支。
老年黄斑变性早期可这样自测
老年黄斑变性最典型的症状是中心视力的减退,具体表现为视物变形。市民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自测,比如看窗户棱,如果看到窗户棱波浪状,变弯了,这就是黄斑症状。也可以看钟表,如果指针不直了、弯了,也可能是黄斑病变的表征。有了这些表现,就要尽早去医院做检查,治疗的越早,治疗的次数会更少,维持的视力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