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触保险的人有这个疑虑其实很正常,但被问麻了的我,每次都要幽幽叹口气:保险科普路任重而道远啊,好希望国家台能给大家好好说一说保险法。
那保险公司真的会倒闭吗?如果经营不下去了,我们的保单会受影响吗?
今天我们就来说下保险公司的十大安全机制,看完之后你可能就有答案了,下次如果身边有人也有类似的疑问也可以帮忙科普了。保险破谣路,我们在行动。
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设立有资金要求,注册资本最少2亿,而且是实缴资本。
注意哦,这2亿可是真金白银,不能用其他东西折价入股,必须实实在在拿出来才行。
2亿注册资本是什么概念呢?我查了在A股上市的企业,很多注册资本都达不到2亿。也就是说,没有组建上市公司的财力,根本摸不到保险公司的门槛。单单这一点,就能筛掉一大批不合格的入场者。而且这2亿只是最低门槛,事实上要成立一家保险公司2亿肯定是不够的。举几个大家熟悉的例子:
有钱只是第一步,保险公司还必须满足其他条件,比如股东要有实力、董监高要有经验等。
尤其是股东实力这块儿,每一个所谓的小公司背后,都可能站着一位实力强大的金主爸爸,甚至中央政府。
通过股东实力和注册资本的审查,基本保证了:只要是保险公司,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规模也不可能小。像信泰人寿,资产规模1000亿左右,放到其他行业,可能就是老大。
保险公司成立后,各种保障其安全的制度就来了,第一个就是保证金制度。
比如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是10亿,冻结资金就是2亿。这2亿一般是不能动的,除非万不得已,保险公司到了破产边缘,这些钱才能拿出来补偿用户。
很多其他行业,搞得都是借鸡生蛋,自己没钱去套银行的钱搞生产。但保险行业决不允许这样,不仅要先拿出真金白银来缴纳注册资本,还要在成立之初就要为可能性很小的破产冻结资金,这风险意识绝对要甩其他行业几条街。
保险公司卖出保单时,就做好了理赔准备,这就是责任准备金。
责任准备金的哪些情况需要提取、如何提取,银保监会都有详细规定。比如2021年12月1日正式施行的《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就规定,责任准备金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我通俗地解释一下,具体可以去网上搜法条:
这点是从保险公司日常运营角度,保障其平稳运行。
这里的公积金可以理解为保险公司自己的存粮,每年度获利后,不能全部分给股东,必须存下来一些。
行情不好的时候,存粮就能拿出来,从而平滑保险公司的盈亏情况,为的是保险公司长期稳健的经营下去。
保险公司收到保费后,不会完全放到自己手里,而会拿去投资。但投资的范围、标的都会受到严格监管,不是想投什么就投什么。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股票投资比例是多少、不动产投资是多少、单一资产投资比例等都有详细规定,就算市场行情再好,也不能满仓一把梭。
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保险公司的产品不可能有高收益,想要通过保险发家致富的,还是洗洗睡吧。
保险是托底的资产,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是家庭资产的避风港,也是人生谷底时东山再起的希望。这才对待保险最正确的态度。
每个季度末、每年末,保险公司都会向上汇报自身的偿付能力情况,就像我们日常的年终总结。
监管爸爸审查后,如果发现问题,就会过来敲打一下:
偿付能力是个动态指标,会随着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市场情况而变化。每次说到这个话题,都要用百年人寿的偿付能力举例:
2018年到2020年是百年人寿产品相对激进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风险评级都较低,2020年末至今,百年的偿付能力就开始慢慢增加。
这个数字具体怎么来的,作为普通用户没必要扣那么细。我们国家现在所用的「偿二代」系统,每季度末、每年末都会用详尽的数学模型对保险公司进行压力测试,通过测试后,就能确保保险公司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倒闭。
是不是偿付率高就一定好呢?其实也不一定,偿付率高能说明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但是太高,也可能是因为新业务量比较低,销售业绩太差。要知道保险公司每开一张新单,在账面都是亏损的。
所谓再保险,就是保险公司的保险。
一张保单的理赔,从消费者角度看,都是保险公司赔的,但从风险承担的角度,可能既有保险公司,也有再保险公司。
以重疾险为例,我买了100万保额,保险公司可能会分一些给再保险公司,比如50万。等到理赔时,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分别承担50万。
这样一来保险公司的风险就下降了,保险公司的发展也会更稳健。
保险保障基金是由三位巨佬设立的,分别是银保监会、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
保险公司每卖出一张保单,就要拿出一小部分缴纳基金。一旦未来发生极端风险,保险保障基金就会出手。
保险保障基金曾经3次出手,分别救过新华保险、中华联合保险和安邦保险。最近一次救助的安邦保险,银保监会直接接管,保险保障基金注资608亿,从2018年开始处置到现在,所有保险理赔、兑付也都是正常进行的。
虽然这3次都救回来了,未来会不会出现一种情况,风险太大确实救不回来了?
这个我也不知道,但这种风险肯定是极低极低的,保险公司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个要救助的。比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倒下了,但AIG(保险公司)却被救了。这两家企业都是金融巨无霸,不了解的可以上网去查一下,资料很多。
基本逻辑是这样的: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传递一个信息,我们的保单很安全,什么偿付能力、盈利能力,那是监管爸爸要管的事,不用我们操心。
说实话,真的很少有像保险这样的行业,有这么多部法律管着,还有专门的国家机构盯着。归根结底,保险公司倒闭的影响太大,没有人能够承担。这一点国家比谁都清楚,所以对保险公司是从生管到死,一切从严。
虽然不敢说保险公司一定不会破产,但概率有多低,大家心里应该清楚。保险公司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特殊性让它的监管制度是非常严格的。普通消费者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知晓底层逻辑,不信谣、不传谣,理智看待自己所接触到的信息。
世人都道保险乱,我们帮你来判断,他她想法不重要,自己要把真理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