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3年,互联网巨头们的“柏林墙”正在被慢慢拆除,过往的拉锯战也画上了句点,恩怨情仇也随即烟消云散。
目前,在京东购买部分商品时已经出现“支付宝支付”选项,还可以选择余额宝等工具完成支付。
对此,支付宝表示,支付宝将持续加大开放,与不同平台之间探索互联互通、深化合作。
还有传言称,双方还在推动将京东支付接入淘宝天猫,让淘宝天猫用户能用上京东白条等支付工具。
事实上,在早期京东是支持使用支付宝的,直到2011年京东与支付宝分手。刘强东曾解释称支付宝费率太高,每年京东都要多支付500-600万元,而且京东80%都是货到付款,用在线支付很少,约在10%左右,于是决定干脆弃用支付宝,后续京东与阿里的关系也急转直下。
而此次京东App开通支付宝付款,不仅是两大电商巨头之间“破冰”的象征,更是行业向好释放的积极信号。
一般来说,支付是电商交易流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只有当消费者完成支付,交易才算真正达成,平台和商家才能获得收入。因此,支付环节的顺畅与否直接影响到交易的成功率和用户体验。
对于商家来说,支付宝作为国内主流的支付方式之一,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京东接入支付宝后,可以吸引更多习惯使用支付宝支付的消费者,从而提高销售额。
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者多了一个支付的选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支付门槛,有助于提高消费意愿。
对于平台来说,京东接入支付宝后,可以吸引更多支付宝用户到京东商城消费者,从而拓展用户群体和提升市场份额,提升自身在电商领域的竞争力。此外,支付方式的多样化有助于京东构建更加开放、协同的电商生态体系。
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互通有助于我国的互联网环境、平台经济生态从“各自封闭”回归“开放”,对用户体验、市场竞争环境有多重利好。
大厂们为何要搭起壁垒
就是在这期间各家开出各种限制,在支付以及外链等领域搭建起壁垒。
直到2021年,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组织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以9月17日为限,要求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
尽管商业闭环能有效防止用户流失,但要实现业务的进一步增长,仅凭现有用户群体已难以满足需求。
如今,互联网巨头们厮杀十多年,曾经的增量市场已一去不复返,与此同时拼多多、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内容平台凭借着流量优势迅速崛起,传统电商平台们逐渐陷入增长的困境,在存量市场的竞争环境中,抱团取暖也成为了共识。
此时,互联网巨头们打开门户,吸引并接纳外部用户进入,共同激发行业增长的活力。
存量竞争下互联互通成为共识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年双11大促期间阿里、京东等巨头们开始互联互通,互联网行业正在焕然一新。
曾经限制的流量、物流、支付正在被逐一打通,各大公司们都在打通核心壁垒,放大自身的优势。
在物流方面,京东物流已全面接入淘宝天猫平台,菜鸟也将接入京东第三方平台。目前,双方对接工作已基本完成,菜鸟自营快递服务——包括菜鸟速递与菜鸟大件,均做好了接入准备。
图源:菜鸟
在流量红利枯竭的当下,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互联网巨头们唯有携手合作,才能为商业市场注入必要的平衡与活力,引领其重回健康发展的道路。
开放不仅营造了一个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也为用户和商家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可以预见的是,在互联互通的大趋势下,支付、物流等壁垒的消除,使得行业之间的竞争重新回到产品本身的质量、价格以及服务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