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最最怕的就是遇见各种虫!明明裤腿都扎得紧紧的
到底是什么时候偷偷钻进来的??!!
吸、食、咬、爬、痒、痛、肿资
深打“野”的户外爱好者们
千万注意这「十大恐怖虫子」出没
近日,一女子错把隐翅虫当普通小虫,随手一搓差点“毁容”,落虫位置发生大面积脓肿、烧伤、溃烂......
这并非隐翅虫伤人第一次冲上热搜,隐翅虫常大规模出没在6月至9月,尤其在潮湿草地,或夏季雨后更是活跃时期。
身形似长蚂蚁小甲虫,细细长长,红黑相间,但体内却有着大量毒隐翅虫素。
毒隐翅虫素是一种强酸性的接触性毒素,接触到皮肤就会引起皮炎,令人产生瘙痒、刺痛和灼烧感,皮肤上会出现线性的红斑、水泡或者脓包,等消退以后还容易结痂和留疤。
遇上隐翅虫处理方法
户外遇到隐翅虫落到身上时,千万不要拍死,轻轻吹走或弹走就好。
如果不小心拍死,毒液沾到皮肤上,应当尽快用流水冲洗伤口。如若引发皮炎感觉不适,尽快就医。
Tips:夏季户外行走,建议尽量穿着长袖上衣、长裤和包住脚的鞋子,减少皮肤暴露。夜间避免在户外有灯光的草丛周围活动。
每年的4月至10月都是蜱虫出没的高发季,叮咬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
蜱虫多半隐秘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刚开始都是不痛不痒没啥感觉,但也这正是蜱虫最鸡贼的地方。
被蜱虫叮咬的处理方法
发现身上有蜱虫,千万不要硬拽,因为蜱虫嘴上的倒刺可能会深入体内。
应用酒精涂抹蜱虫,然后用镊子(夹住蜱虫的头部)取出,如果没有完全取出,应立即就医。若在清除蜱虫后的几个星期内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这是营地吃瓜的户外人都不会陌生的不速之客,马蜂。
马蜂毒性强,尤其是被大型马蜂蛰伤后会有生命危险,曾有一句谚语“10只马蜂可以蛰死一头牛”,可见其危险性巨大......
遇上马蜂的处理方法
被马蜂蜇伤后,身体会出现疼痛和瘙痒,还会伴随有红肿热等过敏刺激和局部炎症反应。如果身体被蜂群蜇伤多处,还会引起发热、头疼、头晕、恶心、烦躁不安、昏厥等全身症状。
首先快速除去蜂刺。由于蜂刺会持续释放毒素,因此要尽快用手指甲或刀尖将蜂刺取出;
马蜂的毒性是碱性的,可以用炎剂来中和毒性;
被马蜂蜇到时可以涂上醋或柠檬水;
Tips:夏季户外,应避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喷浓烈的香水、化妆品、发胶。类似甜食和含糖饮料等,不然也可能会吸引马蜂的“注意”。
每年6月至10月,是恙虫病的高发季节,恙虫生性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一般在溪水两岸或者草地附近出没。
恙虫叮咬没有强烈的刺痛感,所以难以及时发觉。叮咬时会分泌一种酶使人麻痹,叮咬后98%都会产生焦痂,主要会分布在腋下、乳房下、和后背一些隐秘位置。
恙虫首发症状是高热,除了眼睛红以外,还会有皮肤红肿、四肢麻痹、恶心嗜睡等症状。
被恙虫咬伤的处理方法
看到恙螨上身小心移除,可用清水或肥皂清洗患处,再涂其他止痒药膏缓解瘙痒。出现恙虫病症状(如发热、头疼、结焦痂)应及时就医。
并不是红色的蚂蚁都是红火蚁,红火蚁体长3~10毫米,体色棕红,腹部末端发黑,腹部前方膨大的两节看起来像两个糖葫芦串在一起。
在红火蚁的腹部末端有连接毒腺的螫针,可以连续刺入人的皮肤释放毒液,毒性成分主要是水溶性的毒蛋白和生物碱。
被红火蚁叮咬会感觉像火烧一样灼痛,起水泡,身上的毒蛋白也会引发一些人的过敏反应。它们的领地意识很强,如果看到上图类似蜂窝状的小土堆,要赶紧走开。
被红火蚁攻击处理方法
遇到红火蚁爬上身最好不要乱拍,以免受惊主动攻击,可以轻轻将其拂去或吹走。
Tips:户外活动穿着长裤和能保护脚的鞋子,时刻注意脚下。看到地面有蜂窝状土堆注意避开,千万不要踩踏或者触摸,也不要靠近。
蚊子极少会在白天出动,但在南方或者雨林地区,闷热天气或下过雨之后,这个时候户外遇到的蚊子,往往是杀伤力是最强的。
它们甚至会隔着衣服吸血,主动去攻击汗腺发达的人.......叮咬时会分泌唾液,留下的伤口红肿、痒、痛、十分难受,甚至会带来病毒传染。
防护蚊子的处理方法
户外除了要带一些驱蚊喷雾之外,最好先洗个澡。太阳下山之后是蚊子最猖狂的时候,当在帐外做饭吃饭时,桌边脚下点一盘蚊香,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蚊子喜欢弱光,浅色的衣物反射光线较强,所以可以用浅色的衣物遮蔽自己,再者可以收紧袖口和裤腿,甚至可以戴上防虫面具防护,不给蚊子留下任何叮咬的机会。
蜈蚣咬伤后的伤口是一对小孔,局部表现为剧烈疼痛、瘙痒,全身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抽搐及昏迷等。若是被大蜈蚣咬伤,甚至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等。
被蜈蚣咬伤的处理方法
若无法立即就医,应该用肥皂水、石灰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液体冲洗伤口,以中和蜈蚣的酸性毒液,然后包扎,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
蚂蟥在雨季很常见,"老巢"多在溪边的杂草丛中,尤其是在堆积有腐败的枯木烂叶和潮湿隐蔽地方更多。对于南方的徒步者来说,雨季蚂蟥可能是防不胜防的。
蚂蟥致伤,主要是以吸盘吸附于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被叮咬的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被咬时无感,但之后却会非常痒。
中招蚂蟥的处理方法
蚂蟥吸附于皮肤上时,切不可强拉,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
去除掉蚂蟥后,简单用碘酒(如没有,可用清水)清洗伤口即可。如果严重,需要包扎或压迫来止血。
虫子不一定在地上爬行,还有可能在天上掉落,发现裸露皮肤一阵剧烈痒痛,甚至伴有火辣的灼烧感,这刺痛有可能就来自天上(树上)掉下的一只毛虫。
毛虫是一种虫体上有大量带毛刺的虫子,有的毛虫吃有毒植物并把毒素储存在体内。一旦与皮肤接触,刺毛就会刺入毛孔里,使得毛孔迅速发炎、肿胀、奇痒难忍,并伴随着疼痛。
被毛虫蜇伤的处理办法
户外不小心被毛虫蜇伤,应迅速使用树枝移走,切记不要直接用手抓,以免再次被它的刺毛蜇伤。
假如身上携带胶带,可以用其在伤口处反复粘贴,清除毛刺。需要注意的是,每次粘贴胶带的时候,胶带都需要更换位置,避免再次被刺伤。
后用肥皂水及时清洗伤口。
虽种类繁多且分布广泛,部分有毒却不致命,即使被咬了,疼痛几日就可痊愈。
被蜘蛛咬伤的处理方法
炎热天气下,蜘蛛的活动也越加频繁。坐下或靠在树上休息的时候,建议先观察周围是否结有蜘蛛网。穿衣时,先抖动衣服以免有蜘蛛藏匿。
如果在路途遇到蜘蛛网且无法绕开,建议用登山杖先进行清理再通行。
小小黑虫、肉眼难辨咬人不眨眼还巨痒无比
别再以为是:万物皆可拍死
应对好这10类常见虫虫,爬山才能更加愉
快快去转发给夏天爬山的搭子
(怕虫、不怕虫的都来看看)说说你在户外遇见过哪些虫子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