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在感受到威胁或遭到攻击时会用两个大牙叮咬的方式进行攻击或自卫,咬时会分泌出蚁酸(甲酸),刺激被叮咬的伤口红肿疼痛。部分种类腹部末端具有螫针。
蚂蚁一般都没有翅膀,但雄蚁和处女雌蚁在交配时有翅膀,雄蚁交配后翅膀即脱落,雄蚁交配后会死亡。很多人会把白蚁和蚂蚁混淆在一起,以为会飞的蚂蚁就是白蚁,甚至直呼白蚂蚁或飞蚂蚁,这其实是错误的。白蚁属于蜚蠊目(等翅目),从分类上看反倒和蟑螂是近亲,而蚂蚁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白蚁和蚂蚁外形上最大的区别有三点:1.触角不同。白蚁的触角为念珠状,蚂蚁的触角为膝装。2.翅膀不同。白蚁的四个翅膀大小均等,而有翅蚂蚁前后翅大小不同。3.腰部不同。白蚁胸腹间交接部分宽度变化不大,而蚂蚁胸腹间有明显细腰节。
一种原因是胶饵点的不到位,通常胶饵点施的位置应处于蚂蚁的活动路径上,如能找到蚂蚁的巢穴则效果更佳。此外,大部分的蚂蚁都喜食甜食,因此大多数蚂蚁胶饵都会将葡萄糖作为引诱剂吸引蚂蚁前来取食。但有一些蚂蚁是肉食性或偏肉食性的,如大头蚁,此时胶饵对它的吸引力可能就会减弱。
法老蚁、厨蚁
Monomoriumpharaonic/Pharaohant
蚁科小家蚁属
行道蚁
Tetramoriumcaespitum/Pavementant
蚁科路舍蚁属
路舍蚁长约2.5到3毫米,呈褐黄色,触角及足为黄色。头和胸部具细密的纵长条纹,触角有12节。路舍蚁常栖息在居民住宅附近,人行道的下方及其两侧。地下室或车库地面出现数处土堆,则可能有路舍蚁在此扎根了。一般路舍蚁会在这些地方附近寻找食物,如糖果和昆虫尸体。地基,地下室地板和墙壁上的裂缝可能是他们进入室内最初的通道。室内的食物碎屑,垃圾和敞口的食品容器会使它们滞留并构成害虫问题。如果受到刺激,路舍蚁会叮咬人类,但通常情况下它比较温和。
无
Pheidole/Big-headedant
蚁科大头蚁属
大头蚁(兵蚁)有一个醒目的大头,头的前半部有纹路,后半部光滑。腰身和头部之间的区分十分明显,同时腰部有一对较短的上突棘刺。通体有稀疏的毛。长约4毫米,呈黄褐色到红褐色乃至黑色。大头蚁属是蚁科第二大属,仅次于蚁亚科弓背蚁属。分布范围广,遍布全球各地。大头蚁属常用的捕猎方式是大鄂撕咬,无论是兵蚁还是工蚁,都具有一对锋利且有力的大鄂,这是它们捕猎的有力武器。大头蚁的触角一旦接触到猎物,便会张开大鄂,牢牢咬住猎物,对猎物进行五马分尸。
酸臭蚁、烂椰子蚁
Dolichoderinae/odoroushouseant/stinkant
蚁科臭蚁亚科
臭蚁亚科下有许多属。多呈深褐色。它的腹柄节为单节,腹部末端有裂縫状的孔,从中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刺激性臭味。臭蚁一般不叮咬人。不像针蚁亚科或家蚁亚科拥有螯针,臭蚁依靠腹部末端的腺体分泌化学物质以抵御攻击。散发出的刺激性气味被形容像烂椰子或坏掉的奶酪的味道。臭蚁在户外常在地面堆放的物体下面筑巢,比如盆栽,堆放的木材,砖块等物品下方,或在树上松散的树皮下定居。住宅内部,墙壁内部、地毯下方以及其他合适的空隙或空间都可能成为臭蚁建巢的地方。
火蚁、入侵红火蚁
Solenopsisinvicta/RedImportedFireAnt
蚁科火蚁属
红火蚁头部为铜棕色,身体为红褐色。工蚁的平均长度可达2-6毫米,下颚骨很发达,有4-5颗牙齿且种类各异。身体有明显的二分式结构并由大量竖起毛发覆盖。源于南美,红火蚁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收录的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红火蚁蚁巢为地栖型,成熟蚁巢会以土壤堆出高约10~30cm直径约30~50cm的蚁丘。蚁后寿命约6~7年,职蚁、工蚁和兵蚁,寿命约1~6个月。红火蚁攻击性强,当受到威胁时,它们会发出致命攻击,受叮咬时会形成白色脓包,引起持续疼痛。撕咬过程会引起短时疼痛,但其毒液会引起持续疼痛,形成脓包。
木匠蚁、木蚁
Camponotus/Carpenterant
蚁科弓背蚁属
弓背蚁可长达3.4-13毫米,多呈黑色,也有一些种类略呈红色和黄色。弓背蚁的工蚁有较大的下颚,其胸腔平滑,呈浑圆形状,腹柄处有明显单节。下颚有5-8颗牙齿。弓背蚁必须有恒定的水源才能生存,喜欢湿度较高的地方通常将巢筑在潮湿的木头里面。筑巢时他们会把木屑掏出来以作通道,这也是为何它们也被称为木匠蚁。横梁、地板或墙壁中都有可能筑巢。但它们不以木材为食,反而偏爱像树蜜以及蚜虫等昆虫分泌物的糖类液体,也以昆虫尸体及血液为食。家中如有弓背蚁筑巢,可能还能听到它们活动时的“沙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