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联合燕道数科共同发布《2024中国保险发展报告》披露,保险代理人数量从2019年底的912万人骤减至2023年底的281.34万人,降幅高达69%。这意味着保险行业的代理人规模在短短几年内减少了631万人。另据A股五大上市险企的年报统计,2023年寿险代理人规模合计142.38万人,与上一年相比减少22.46万人,同比下降13.63%。保险代理人数量的锐减反映了行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除了佣金下降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原因外,行业规范化也让代理人门槛提高,导致部分业务员离岗,呈现优胜劣汰的局面;此外,不少高素质的甚至985高校的毕业生正在加入保险代理人队伍,可以说是行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时代呼唤着新型的保险代理人。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中心、保险行销集团保险资讯研究发展中心去年11月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保险营销员业务精进与内心成长》(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从收入端来看,月收入过万元的保险营销员已近四成,月入2.0万元以上的占比由9.20%提高至17.71%。”从绩优营销员这一群体出发,该群体在金融知识和个人品行修养这两方面的占比,明显高于总体水平。保险代理人队伍所呈现出来的这种“优者更优,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反映出保险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潜力,市场对高质量保险产品需求的增加,推动了保险营销员专业水平和销售能力的提升,也即队伍转型的加速。
总体上来看,传统的保险代理人队伍正在加速向专业化、职业化和综合化转型。传统的保险代理人不能适应这种转型步伐的就会自然脱落,这是近年来保险代理人数量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专业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历的提高。据《白皮书》显示,保险营销员学历水平仍以大专及以上为主,约占六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营销员群体,占到总样本的26%。相较于2018年,学历结构有所提升特别是高学历的营销员比例上升显著。其中,本科占比由20%上升至22.7%,本科以上占比由1.9%提升至3.3%。高学历人才因其知识储备可以更好满足客户需求,使其更受市场青睐。
职业化,就是保险代理人成为一种职业,而不是以前的那种兼业,或第二职业。以前传统的保险代理人往往没有归属感,不少人从事着其他职业,卖保险只是一种副业、一种补充。新型代理人往往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是主业,是一份需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做好的工作,是可以一辈子从事的职业。新型代理人往往是从其他职业转移过来的专门从事保险销售的专业人士,他们之前可能是在企业做财务的,甚至是营销家具或农副产品的,现在则是准备专门做保险销售的人群,有的直接从大学毕业后就选择保险代理作为职业,这些人更加注重客户需求和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信誉、口碑和个人人设。
综合化,就是新型代理人注重从综合金融、大健康、大养老的视角去理解和销售保险产品,他们涉足的领域往往大大超出了传统保险承保、理赔的范畴,甚至会涉足家族财富传承、海外资产配置等财富管理领域。
新时代呼唤新型保险代理人,新型保险代理人正在加速成长,新加入的高素质人才正在充实和塑造着新型保险代理人队伍,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