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典型工伤认定争议案例

案例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是否属于工伤认定的受案范围

要点提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周永德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是否为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的法定事由。

本案启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并不等同于不存在劳动关系,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应根据个案具体情况而定。

案例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是否能依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作出工伤认定?

案件评析:按照《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五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者已经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适用本条例。前款规定的劳动者受聘到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人身伤害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参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有关费用。双方对损害赔偿存在争议的,可以依法通过民事诉讼方式解决”。地方性法规明确了劳动者超法定退休年龄因工受伤的情形不能适用该条例。工伤认定部门在遇到符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人社部发〔2016〕29号)第二点情形的劳动者时,不应引用《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而应引用国务院的《工伤保险条例》,以其工伤情形条款作为工伤认定法律依据。

本案启示:围绕工伤的纠纷,涉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且利益重大。用人单位通常在工伤事实上无法辩驳时,很可能就往程序中找差错。虽然一般的程序瑕疵在实践中并不容易被复议机关和司法机关撤销。但作为工伤认定部门在工伤认定过程中要做到依据正确,程序严谨。否则,如确因依据错误、程序缺失导致工伤认定决定被撤销,必然给劳动者带来不必要的折腾和诉累,最终损害的是劳动者利益。

案例三在校生打寒假工,是否视为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要点提示:在校学生利用寒假期间在餐饮公司打工被机器压伤手指,向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简称市人社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其与餐饮公司之间是否建立劳动关系;在申请人无法提供任何劳动关系证明材料的情况下,市人社局作出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是否合法合理。

案件评析:复议机构认为,1、詹某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务,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需要在工伤认定程序中予以确认。市人社局不予受理该认定申请行为不当;2、詹某不属于《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的勤工助学情形,同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资格条件。

案例四已达下班回家条件未及时回家是否属于合理下班途中

本案启示:上下班途中的界定一直是工伤认定部门难以把握的工伤认定情形,特别是在是否合理的确定上,主观性太强,操作性不够,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致,导致此类争议更加频繁。

案例五:工伤认定过程中双方所举证据相互矛盾,行政机关调查取证职责分析

要点提示:在工伤认定或复议案件中,如双方就同一事实提出互相矛盾的证据,应如何判定哪一方的证据证明力更优?

案件评析:本案的争议焦点,也是工伤认定需要确认的两个事实,即死者向某死亡当天晚上是否加班和向某生前是否有在公司之外租赁房屋居住。对于这两个焦点问题,申请人在工伤认定过程中,向被申请人提供了两份由汕尾市某纸制品有限公司出具的《证明》,分别是公司出具给向某家属提交给交警部门的一份证明以及公司给予向某家属帮助款一万元后书写的一份证明,两张书证中均有向某在加班回家途中遭遇车祸死亡的表述。而汕尾市某纸制品有限公司对这两份证明均持否认态度,并提交了出具两份《证明》的情况说明、工厂多名工人证言、多名工人上下班打卡记录、向某在工厂宿舍照片等相反证据,证明向某平常在工厂住宿,事故当晚工厂没有组织员工加班的事实。在存在不同证据的情况下,被申请人曾采取多种方式展开调查,并要求申请人协助调查和补充证据,以证明向某在工厂之外租赁房屋居住及事故当晚存在加班事实,但申请人没有按照被申请人要求提供,且被申请人没有调取到向某在工厂之外租赁房屋居住的证据。

案件启示:在办理工伤认定或复议案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就同一事实提出互相矛盾的证据的情况,如何判定哪方证据的证明效力的更优,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是办案的关键和重点。在办案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全面调查取证,梳理知识经验,不断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以更客观更准确有效地处理各类案件。

案例六:上班前在饭堂就餐时摔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要点提示:开始上班前在饭堂就餐的行为能否视为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工作的一部分。

本案启示:该类型的案件,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如何认定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到目前为止还未有一致的意见,这也导致我局在作该类型的工伤认定时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该案件的最终判决,将会使该类型案件如何认定能够明确下来。

案例七:违法代缴社会保险费,导致员工不能正常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要点提示: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委托第三方为其员工参保,发生工伤事故时,第三方为劳动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以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

案件评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可见工伤认定的责任单位一般应当与工伤职工具有劳动关系,但本案中,江门B公司与袁某本不存在劳动关系,但B公司通过虚构劳动关系、伪造证明材料的方式为袁某参保,最终导致袁某无法正常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本案启示:目前社会上存在不少社保代理机构,为实际不存在劳动关系的人员代缴社会保险费,并收取相应的费用,该行为违反《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也给职工权益带来一定风险。

根据2016年7月1日起实施的《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如实申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按时全员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第二款第(二)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二)通过虚构劳动关系、伪造证明材料等方式获取社会保险参保和缴费资格。”及第六十一条“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冒用他人证件、虚构劳动关系等手段办理社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予办理,将有关情况记入其信用档案;情节严重的,处涉案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虚构劳动关系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已骗取的社会保险待遇,并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等规定可知,虚构劳动关系办理社会保险业务将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第十二条第(三)项规定:“缴费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0元以上10000以下的罚款:……(三)未按规定申报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数额的。”其中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事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还可能涉及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案例八:未满30日个人可否申请工伤认定

案件评析: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是否有申报工伤的权力?本案事故发生十几天,此时的申报主体应当是用人单位,是否只有在用人单位未在一个月内申报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才能自行申报。

我们认为,职工具备申报工伤的资格。《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对申报工伤的主体和时限做了规定。工伤保险的申请主体有两类,一是职工所在单位,二是工伤职工或者其家属以及工伤职工所在单位的工会组织。对单位而言,申报时限一般为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特殊情况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对个人而言,工伤认定的申请时限为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或者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

用人单位认为只能在单位未申报工伤的前提下才能自行申报工伤,无权在事故发生后一个月内申报工伤的认识是错误的。《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未设定发生工伤事故后必须由用人单位先申报工伤,而职工不能直接申报工伤的前置性程序。该条款明确规定了职工具备申报工伤的主体资格,并且可以在事故发生后申报工伤的权利。

本案启示:对于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在30日内已经由职工先行申报工伤的情况,不能简单的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人社部门在收到工伤职工的工伤申请后,发现用人单位已经参加了工伤保险,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还未到30日的,可以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并善意提醒用人单位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申报。在善意提醒后,用人单位明确拒绝申报或者超过30日仍未申报的,可以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

案例九: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出具的认定结论可否作为工伤认定依据

案件评析:本案的争论的焦点为:非法定工伤认定机构所作的的涉及职工的受伤与工作有关或无关的结论,是否被工伤认定部门直接适用。本案中,高州人社局在行政复议阶段的抗辩理由为,高州市安监局是法定的国家机构,其所作文书也具有法律效力的。高州市安监局认定了刘宗燕的死亡与工作无关,这个结论可以直接适用至工伤认定决定中,对于刘宗燕的死亡无需进行调查。个人认为,有关部门所作的文书,如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调查结论,人民法院的判决等,其中若涉及对当事人是否属于工伤有所定论的话,该定论也不能作为工伤认定部门认定当事人是否工伤的直接证据。

因为,证据的适用需要具备三性: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非法定工伤认定部门所作的当事人是否属于工伤的结论,属于超越职权所作,不能直接适用至工伤认定中。此类证据适用,应作为间接证据使用,工伤认定部门应依职权调查核实工伤认定的有关事实,形成直接证据,并结合有关部门文书的间接证据,形成证据链,以确定工伤案件的事实。

本案启示:掌握证据的适用原则对于工伤认定具有现实意义。

案例十:船舶挂靠经营职工可否认定工伤

案件评析:本案中,茂名华祥船务有限公司无论是在工伤认定阶段或是行政复议阶段,都以其与林强不存在劳动关系作为抗辩理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第三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五)个人挂靠对其他单位对外经营,其聘用的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由此可见,茂名市华祥船务有限公司作为被挂靠单位属于应当承担林强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茂名市华祥船务有限公司与林强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不是茂名市华祥船务有限公司承担林强工伤保险责任的前提。

本案启示:个人挂靠对其他单位对外经营,其聘用的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的规定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案例十一:因公外出期间在宾馆休息突发疾病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能否认定工伤?

本案启示:《工伤保险条例》以列举的形式规定哪种情形应认定为工伤,哪种情形视同工伤,且每个条款都有其适用条件。具体到工伤认定案件中,不可将此情形的适用条件与其他情形的适用条件,混在一起理解。同时也要在行政确认纠纷中的行政诉讼案件中,积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建议省人社厅联合省高院对该情形做进一步的解释予以明确,减少争议。

案例十三:职工异地探亲返回单位宿舍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工伤认定行政纠纷案例分析

要点提示:职工异地探亲返回单位宿舍途中遭受交通事故伤害,应当以是否以上班为目的、是否是合理的上班途中以及是否是由“父母、配偶、子女居住地”返回“工作地”等因素综合分析,充分考量《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精神与本意,才能判断并认定是否构成工伤。

(二)路线因素。对“上下班途中”的理解应当全面准确,不能仅从字面意思进行理解,“上下班途中”原则上是指职工为上下班而往返于住处和工作单位之间的路途之中,这里所说的路线应该是上下班的合理路线,而不是必经路线,合理路线可以是地面路线、地下路线(地铁、过江隧道等)或者高空路线(高架桥等),因不同的劳动者考虑的主要因素不同,只要劳动者选择的路线符合行使便捷、费用较低、安全性好等一项标准,就可以认为是合理路线;劳动者的住所地或者上班场所可以有两处以上,也可以有两个不同的方向,无论选择哪处或者哪个方向,只要是以上下班为目的都可以认为是合理路线,但认定“合理方向”的标准应予以限制。

如本案中,赖永辉从130多公里之外的信宜市回到云浮市镇安镇上班,虽为第二天上班之所必经,但其直接方向并非上班,而是回到镇安镇的单位宿舍,其要在单位宿舍住宿一晚,11月18日上午再正式上班,虽然赖永辉的宿舍也是在工作单位的大院内,但毕竟这不同于直接到工作岗位上班,即赖永辉回到单位宿舍阻断了其从信宜市到工作岗位上班之间的上下班关系。如果依据这样的间接联系而认定赖永辉为工伤,则必将导致对于上述方向选择的标准无限扩大。从立法技术上看,对直接关系比较容易框定和限制,但对于纷繁复杂的间接关系却不容易框定,所以,《工伤保险条例》对于“上下班途中”的扩大解释也应以直接联系为宜。

就本案而言,从客观实际讲,赖永辉从信宜市其母亲和小儿子居住地出发,其基本目标首先是返回云浮市工作单位居住的宿舍然后第二天才是去上班,这是客观过程也是最基本现实体现,如果依据这样的间接联系而认定赖永辉为工伤,则必将导致对于上下班路线方向选择的标准无限扩大,将此段返回路程也称是在上下班途中,既不符合客观也不符合该法规条文要义内涵,同时亦不符合该法规规定的事故伤害情形。

案例十四:醉酒驾驶自行车发生交通事故可否认定为工伤

要点提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一)故意犯罪的;(二)醉酒或者吸毒的……”但在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时应考虑该例外情形是否与职工受到事故伤害之间存在关联性。

本案启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开展劳动行政确认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类似案例,本案争议的争议的焦点是叶小平的醉酒驾驶自行车,并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死亡的情形是否应认定为工伤。《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列举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是指职工虽然在工作中伤亡,但其伤亡与工作不具有因果关系的,因而不能纳入工伤范畴。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释义与实务》的释义:“因醉酒导致的伤亡是指职工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达到醉酒的状态,在酒精作用期间从事工作受到事故伤害,职工在工作时因醉酒导致行为失控而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不认定为工伤”。因此,在工伤认定过程中,同样需考虑其伤亡是否与列举的情形有关联性,如果没有关联性,则不能简单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作出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

THE END
1.案例库案例:保险合同纠纷裁判观点汇总(一)1.在被保险人、投保人、受益人报案后,对于保险标的的损失应当由保险公司核定并承担证明责任,保险公司不提供证据证明其完成了对案涉保险标的的查勘定损责任,亦不提供证据证明其将核定结果通知被保险人或作出拒绝赔偿保险金通知书,导致无法认定保险事故造成的实际损失,保险公司对此存在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26/08/21727081_1137655087.shtml
2.人寿保险纠纷案例人寿保险案例分析.docx文档介绍:该【人寿保险纠纷案例 人寿保险案例分析 】是由【feif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寿保险纠纷案例 人寿保险案例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https://m.taodocs.com/p-801272863.html
3.以案说险:多元化解纠纷案例新闻中心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最后梁先生通过金融调解途径与保险公司达成了一致,解决了自身诉求,对缓解自身经济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多元化解纠纷的方式理性维权,能更好的维护消费者自身权益。 消费提示 消费者在遇到困难时,是不止有向保险公司投诉这一途径的。还有核查、调解、仲裁、诉讼等相关法律途径均能协助消费者维护自身...https://www.hexiehealth.com/hxdt/xwzxnew/13905.htm
4.保险合同纠纷案例热点21.保险合同纠纷案例资料下载 22.厦中院发布保险合同纠纷典型案例 23.保险合同纠纷案例分析ppt下载 24.机动车保险合同纠纷十大典型案例 25.理财性的保险合同纠纷案例 26.江苏十大保险合同纠纷案例分析 27.人身重大疾病保险合同纠纷案例 28.学生幼儿保险合同纠纷案例 ...http://www.lx0797.cn/page37?article_id=108098
5.保险行业经典案例解析.docx保险行业经典案例解析.docx,保险行业经典案例解析 人身保险 条款惹争议 一字之差拒赔 虽然买了重大疾病保险,但因为手术的名字有“一字之差”却得不到赔偿,朱先生已花了住院费3万元,但一直没敢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刚做完手术的妻子。 “按照保单条款,如果王女士做的是‘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801/5334104214004314.shtm
6.保险理赔案例分析保险学营销案例金投保险频道提供保险案例分析、保险法案例分析、保险理赔案例分析、保险学案例分析、保险营销案例以及各种人身、财产、汽车等保险品种案例分析和知识介绍等内容。https://m.cngold.org/insurance/lm1253/
1.因特别约定条款引起的保险纠纷案例分析【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案情 赵某向某财产保险公司投保了奥-迪车辆保险。保险金额34万元人民币。因为是新车,投保单上没有填写牌照号码。保险公司在保险单正本“特别约定“一栏中盖上了红色长方行图章,其内容是“领取牌照三日内通知...https://www.66law.cn/laws/45751.aspx
2.机动车保险纠纷典型案例分析随着近两年我国机动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保险已成为我国财产保险业务中最大的险种,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的车辆保险纠纷诉诸法院。那么,下文是由yjbys小编为大家提供机动车保险纠纷典型案例分析,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规则要述 01 . 驾驶员被自己车辆侧翻砸死,交强险及三责险免赔 ...https://www.yjbys.com/edu/qichegusun/243393.html
3.钟某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例分析本文以保险实务、保险立法和保险司法相结合的视角,对深受社会诟病的保险空白期问题,从对于保险空白期的治理规则为切入,以保护投保人的利益出发,在借鉴国外保险法理论研究、立法和司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探索。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钟某与平安保险公司合同案例纠纷的案情回顾及审理情况...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30-1016724703.htm
4.借款保证保险合同案例分析由于我国保证保险业务的开展起步较晚,在个人消费信用制度尚未健全的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的业务经验不足,风险防范能力差,加之理论界对保证保险的研究没有跟上,立法相对滞后,因而造成了大量的纠纷出现,出现纠纷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分期付款买卖保证保险合同、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住房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等。本文主要对该...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3/08/id/74306.shtml
5.保险合同案例分析篇1:保险合同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09年11月30日,孙立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签订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合同,投保人为孙立,被保险人为其弟孙涛,受益人为孙立。2010年11月2日,被保险人孙涛因病去世,孙立即以受益人的身份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但被拒绝。 死亡保险应经过被保险人签字同意,若被保险人孙涛签字,则应当赔偿;...https://www.360wenmi.com/f/fileo02k88ea.html
6.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例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例篇一: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例分析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例分析保险合同代签名的法律后果【要点提示】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亲自签章。保险业务员代为签字,但投保人已经交纳保险费的,视为其对代签字行为的追认。解释(二)涉及条款:第三条第一款投保人或者投保人的代理人...https://m.renrendoc.com/paper/216157748.html
7.锦天城代理的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获选为上海高院参考性案例其中,由锦天城高级合伙人岳巍律师、资深律师张辰代理的李某诉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获选为第159号参考性案例。 裁判要点分析 保证保险不同于保证担保,在没有相反约定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选择要求债务人履行自物担保责任,或要求保险人履行保证保险责任。但如果要求债务人履行自物担保责任会增加保险人...https://www.allbrightlaw.com/CN/10475/ead17f58d596f197.aspx
8.典型案例银行代理保险纠纷案最终根据三方的共同申请,人民银行某中心支行根据《某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程序规定》中关于金融消费权益纠纷调解工作的有关规定,组织李某、银行及保险公司进行了调解,三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李某暂不退保,保险公司和银行以礼品的方式对李某进行补偿。 法律分析https://www.snfos.com/m/anli1.html?data=cac0b1da847f4f3382916c4afcec3db4
9.保险合同出现争议四种解决方式我司多次针对客户问题进行解释,客户均不认可。最后我司建议客户通过银行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纠纷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客户对当地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表示信任,了解了相关诈骗手段,最终保护了自己的权益,避免资金受损。 案例分析 李女士通过此次事件深刻认识到在这信息泛滥的时代,诈骗人员伪装手段高超,需要通过正规渠道...https://www.95549.cn/pages/news/cpl/jrfx/jrfx926_detail28.shtml
10.保险法案例分析保险合同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周某于2004年2月2日向某稳妥公司投保了机动车辆稳妥,某稳妥公司赞同承保,由该稳妥公司工作人员代原告周某填写了《投保单》,并代周某在《投保单》的“投保人签名/签章”一栏签了周某的名字,于同日向周某出具了机动车辆稳妥单及批单一份,载明投稳妥种为:车辆丢失险、第三者职责险、车...https://www.tingsonglaw.com/label/17132
11.案例探析:交通事故中保险权益转移效力探析那么在交通事故中的保险公司赔偿或者肇事者赔偿利益是否可以转移,转移的条件和效力如何?今日根据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三日关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临沂市分公司、尉某峰财产损失保险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进行浅要分析。 一、当事人主要纠纷和诉求...https://www.yoojia.com/ask/17-11666526964427478615.html
12.(金融保险)保险学案例分析(最全)(金融保险)保险学案例分析(最全).doc 卓越管理 | 29页| 238KB | 0次下载 | 0.0 (0人评价) 我要评价: 投诉 举报 用手机看文档 下载 开通VIP (金融保险)保险学案例 分析(最全) 可保风险条件对保险运行的意义:对于那些潜在损失程度较高的风险事件,如火灾、盗窃 等,一旦发生,就会给人们造成极大的经济...https://doc.mbalib.com/view/cd0be6c63fbf3180a7e2785d99576a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