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拒保,本质上没有帮险企区分风险
保险公司对“一刀切”拒保的背后,在于过高的赔付率和较高的维修成本。据了解,目前行业大部分保险公司车险的整体经营仍是亏损的,对风险和赔付更高的新能源车则会更加谨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业内了解到,2022年新能源车险行业的综合成本率约为101%,到2023年这一数据约为110%。
“目前新能源车险定价策略主要是从车的。”在蚂蚁保新能源车险负责人张怡文看来,此前一些地区特定车型“一刀切”拒保问题,本质上没有帮保险公司区分出风险。据了解,静态的从人数据包括车主的性别、年龄,而动态的从人数据比如说违章、超速这一类。如果能增加动态的从人数据,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在现有模型的基础上,对定价模型作出补充。
少数风险较高的用户保费会上升,但驾驶习惯好的车主投保更便宜
优化新能源车险的定价机制,让车主“有保可投”,也让保险公司承保得更有底气。根据蚂蚁保测算,经联合定价的车险保费,15%风险比较高的用户保费会上升。据了解,2023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联合定价技术已经在蚂蚁保平台上线,目前已有保险公司完整走过一年的经营期,在业务增长112%的情况下,预估赔付率也达到了一个更加合理的水平范围。
从车和从人相结合的定价模型,在帮助保险公司提升运营效率、精准定价的同时,也能让驾驶习惯好的车主投保更便宜。据悉,有38%的新能源车主保费价格更低,此外,还有超过四成用户的价格没有变化。整体来看,用户整体上的客单价没有出现太大的浮动。
近期,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已下发《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为提升市场经营主体的定价能力,《征求意见稿》提出,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按照[0.5,1.5]执行,新能源商业车险的自主定价系数范围已经向燃油车看齐。
对此,张怡文认为,随着新能源车险定价的自主性打开,这项新技术可以对用户风险经营做得更加精准。“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个别情况,比如有的新能源车主虽然出险,但就是小碰小撞,他们会相对选择一些相对比较便宜的保险公司购买车险。未来模型会在用户的转化率、整体风险赔付率不断调整。比如目前的定价模型目标是保险公司不亏钱,未来观察整体经营情况,在保险公司愿保的情况下,整体价格还会再下调。”
谈及车险“报行合一”,张怡文表示,“报行合一”是让中间商没有差价,希望市场竞争相对公平公开,相对的效益最大化。而互联网解决的就是信息不对称和效益最大化的问题,所以“报行合一”对互联网平台无疑是有优势的。
(原标题:车险“联合定价”技术上线能让新能源车主投保少花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