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网贷平台上一款号称年利率3%的“低息贷款”,若借10000元,需先扣除2000元“保证金”(到期抵充应还本金)。一年后需除归还本金及约定利息外,还得支付1000元“管理费”。为帮助同学们认清“低息”的真相,陈同学计算出该产品的利率实际应为
A.3.75%B.13%C.16.25%D.33%
上海政治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C4.B5.A
6.C7.A8.B9.C10.C
11.D12.B13.C14.A15.C
16.D17.C18.C19.C20.B
21.A22.B23.D24.D25.C
26.B27.A28.D29.C30.D
二、简答题
31.答案示例:
只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贯彻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坚持以“一国”为前提和基础,实行两种制度并存,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全国人民与澳门人民同心协力,就能实现澳门的长期稳定、繁荣和发展。
评分观察行为特征:运用政治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评分项1:
评分项2:
32(1)答案示例: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世界格局呈多极化趋势。我国积极同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建立伙伴关系,顺应了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的时代的主流。
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评分量表:
评分观察行为特征:运用政治基本概念、原理说明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
评分项2
论证角度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创造制度条件,包含的逻辑线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创新制度安排,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调动人们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社会环境→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获得更多利益
初次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评分项3:术语
评分项4:事实论证
说明:“有效分论点”指与论点(结语)、论题内在一致,且展开论述的分论点
32(2)答案实例:
方法论: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说明:同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根据与不同国家、地区关系的实际状况,建立不同形式的合作,体现为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评分观察行为特征:运用哲学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评分项1:概括方法论
评分项2:分析说明
33(1)评分量表:
评分观察行为特征:运用经济基本概念、原理推测社会现象变化的可能趋势或结果。
注:上述为针对一个角度的评分量表,每个角度3分,本小题共6分
33(2)评分量表:
评分观察行为特征:运用经济基本概念、原理说明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分析说明题
34.答案示例:
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辩证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该学者依据制造业现状,呼唤工匠精神回归,这一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他提出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以此开启中国制造业高品质时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使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他在论点中提出了“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而在论证中并没有涉及实践主体--匠人。
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仅仅倡导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高品质时代还是无法开启。
因而,该学者并未完整论证他的观点。
本题采用分析评分法。评分观察的行为特征:概述评价标准;根据评价标准分析材料;获得评价结论。评分项1:概述评价标准
说明:①“全面”指准确概述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②“透彻”指在全面基础上,根据分析需要,对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作进一步阐释;③分析中没有充分运用该评价标准,扣1分。
评分项2:运用评价标准分析材料
评分项3:获得评分结论
四、论述题
增添发展新动力,为提升人民获得感提供物质前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提升人民获得感提供制度保证,改革中两个方向齐头并进,定将为国家、社会和全体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1.增添发展新动力,可以为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创作物质条件
社会生产是一国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坚持需求引领,供给创新,打造新引擎,可以优化供给结构和提高供给质量、效率,使我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生产决定消费,供给侧改革,必将与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形成良性互动,持续拉动经济增长,为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如基于互联网经济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快递业,不仅极大便捷了消费者,而且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提高了该行业劳动者收入水平。
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可以为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创造制度条件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共建中共享。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式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不但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也能使自己获得更多利益。如户籍制度的改革使人们活得更多平等发展机会,从而为社会、为自己创造出更大价值。
收入分配差距适度,共同富裕,也是社会公平题中之意。在初次分配领域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使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公平地获得报酬。在再分配领域,通过政府扩大转移支付,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如中央及各级党政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即被公认为是提升贫困地区人民获得感的重要举措。
本题采用分析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行为特征有:围绕论题提出总结论;分论点紧扣总结论;论述逻辑连贯而完整,并运用恰当示例论证;正确使用学书术语。
评分项1:论题、总论点(结语)与分论点
说明:
(1)“有效分论点”指与论点(结语)、论题内在一致,且展开论述的分论点
(2)总论点应涉及改革两个方向及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方面的关键词
评分项2:分论点与论述
(2)围绕论题展开论述应该包括以下论证角度及其逻辑线索:
论证角度①:增添发展新动力,为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创造条件,包含的逻辑线索:坚持需求引领、供给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科技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激发发展新功能→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