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平安保险因为一宗境外险的救援案例,而遭到各路舆论的口诛笔伐,虽然,平安在第二天便进行道歉便迅速展开救援行动,但仍然难以摆脱这一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有人将平安保险和骗局联系在一起,那么,平安保险骗局是怎么回事?平安保险是骗局吗?
董事长换人传闻和境外险救援风波
早在4月份,平安保险便身陷舆论之中,在平安保险2017年财报公布前夕,坊间突然传出中国平安董事长和党委书记出现变更的消息,导致平安股价骤然暴跌,虽然平安方面予以紧急辟谣,但是仍无法阻止平安股价暴跌的趋势。
直到4月27日,平安的2018年核心员工持股计划完成,董事长马明哲等高管团队继续增股平安之后,董事长换人传闻才得到平息,平安股价也终于止住下跌趋势。
不过,就在这起谣言风波过去不久,平安又再度被负面阴影笼罩,有网友在微保发文控诉平安境外险救援缓慢,自己父母在伊朗旅游购买了平安境外险,但不幸遭遇车祸,导致一死一伤,为此向平安境外险救援机构欧乐救援求助时,对方却一直未能提供任何实质帮助,而是不断要求身在国内的家属提供资料,甚至包括提供伊朗当地警局和医院的文书资料。
此篇微博发出之后,迅速在网络上发酵,转发量一夜之间超过10万,网友纷纷就此对平安进行声讨,各家门户网站也争相报道,虽然平安产险第二天通过微博向家属进行道歉,并且表示已经开始救援行动,但是此事带来的负面影响,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那么,能就此认定平安保险是骗局吗?
当然不能,平安保险是我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也是世界前十位的保险企业之一,连续多年入选世界五百强企业,虽然,在这次境外险救援的处理上,存在不妥之处,但是平安的整体实力仍然毋庸置疑。
据平安2017年的年报显示,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08.82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890.88亿元,同比增长42.8%,基本每股收益4.99元,同比增长42.6%,年末归母净资产4733.51亿元,同比增长23.44%。
其中,平安人寿2018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为187.1亿,排在全行业的首位;而平安财险的2017年净利润也达到133.72亿,仅次于人保财险,排名在全行业第二位。
此外,在最为核心的偿付能力方面,平安财险2017年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94%,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7%,远远高于保监会的监管标准;而平安人寿2017年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则为22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4%,同样远高于保监会的监管标准。
昵称(必填)
网址
股票行情分析:主力动向
美锦能源:第一大股东部分股份解除质押,剩余质押超95%
陆家嘴接受控股股东不超过人民币150亿元的贷款
三维通信、跨境通、金陵体育等6家上市公司持股5%股东减持股票
下降抵抗形态解读
2020年多家公司业绩报告公布,最高下降71.6%
福耀玻璃、金山股份、海立股份等5家上市公司持股5%股东减持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