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联你养老,想你平安——践行企业雇主责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该会议由联想集团主办,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养老险”)协办,立足非国有企业员工养老问题,探究新环境下雇主责任管理思路,为提升雇员幸福感、增强企业凝聚力建言献策。
坚持长期主义,0001号的17年长跑
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出台,正式提出企业年金一词,标志着中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第二支柱市场化运作正式启动,开启了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基金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之路。
2006年,联想集团率先在国内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并获得原劳社部备案通过,成为了中国年金发展历史的“0001”,对于中国企业年金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充分理解联想集团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平安养老险成为联想集团企业年金计划的受托人,双方携手至今已有17年,打造的多风险偏好投资组合的员工自选管理模式也成为行业典范。
甘为民表示,2006年,中国企业年金市场还处于发展的萌芽期,想要实现企业年金员工投资自选,平安养老险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包括在对联想集团人员结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计划下设置不同风险特征的投资组合来适应员工的多样化需求,在不同投资策略下选择最为适合的投资管理机构进行投资管理。同时,建立差异化的投资业绩比较基准及长效的投资考核机制来保障计划投资运作的长期稳健。
多年来,平安养老险不断优化管理手段,自主研发了业内第一套受托资产管理系统,构建了专业的受托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建立了业内领先的多维度管理体系,创新制定受托资产管理拟合指数,通过受托资产管理能力持续提升,为包括联想集团在内的广大年金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驾护航。
高岚讲到,在企业年金的管理上,联想一直在探索和创新,持续降低加入门槛,加速权益归属,在市场上首家推出员工可以灵活选择个人缴费比例的方案,坚持不懈进行员工宣贯,吸引和鼓励更多员工参与到计划中;投资管理上,和优秀的管理人合作,坚持长期投资回报的策略,支持员工根据人生阶段和风险承受程度,个性化选择投资比例和组合,确保年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长。
经过17年的精心经营,联想集团企业年金计划员工参加人数由原来的3000人壮大到现在的2万余人。联想年金的资产规模,已超过44亿,相比建立时翻了六番。过去3年员工对养老福利的满意度都在90%以上。
聚焦养老“大课题”,企业年金扩面刻不容缓
目前,中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制度框架已经搭建完成。其中第一支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03亿人,但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不高,只能实现“保基本”的目标。第二支柱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已经覆盖7000多万人,但相较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与规模,制度覆盖率并不高。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还在持续推动中,国民养老意识仍待激发。
董克用表示,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仅仅依靠现收现付或者完全积累,都无法实现养老金制度所希望达到的全覆盖、充足性、可持续的制度目标。
他认为,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深度参与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是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有助于企业更加高效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建立企业年金计划,一方面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相对更低的成本丰富职工福利体系。另一方面能够切实造福职工群体,帮助本企业职工应对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波动风险,增强退休职工生活的获得感、安全感与幸福感。
平安养老险作为我国最早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年金受托管理机构,是平安集团服务养老、保障民生的重要“窗口”。截至2023年6月,平安养老险年金受托业务规模超7000亿,业务规模再上新的台阶。平安养老险年金受托服务已涵盖职业年金全部省级统筹区33个代理人、36家一级央企、及全国各省、市、地区近28000家企业。
高岚表示,从2006年建立年金计划,到现在整17周年,过程并不轻松,充满了挑战。面对高成本的压力,联想选择了坚持关爱员工、回馈社会,通过持续的沟通,鼓励更多员工加入。未来,联想会继续坚持方案创新,持续做好员工沟通,加强员工个人养老储备的引导和支持。
甘为民称,当前,企业年金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十四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同时,国家持续推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将会为企业年金未来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平安养老险也将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强化自身受托管理和风控能力体系建设,竭力为包括联想在内的所有委托人创造更大、更多的价值。
截至2023年6月,平安养老险年金受托业务规模超7000亿,业务规模再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