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疗急救案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律师分析
地方政府出台规定120可免交过路费
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第7条规定:收费公路的经营管理者,经依法批准有权向通行收费公路的车辆收取车辆通行费。军队车辆、武警部队车辆,公安机关在辖区内收费公路上处理交通事故、执行正常巡逻任务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统一标志的制式警车,以及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的车辆,免交车辆通行费。
依据《条例》规定,救护车不属于免交通行费范围。但《条例》规定了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权批准执行抢险救灾的车辆免交通行费。如果上述政府或部门针对救护车出台了免交通行费的规章,在该规章效力所及范围内的救护车通行可以免交过路费。
对于案例2,淮南市政府2011年4月13日下发的《关于印发淮南市院前急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通知规定,电信供电等有关单位应当保证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和急救站的通信、供电安全畅通;对执行急救任务的救护车应当优先通行,并免收过路、过桥、过轮渡费。但是,现实中,收费站强行收费的情况屡见不鲜。
急救车原因导致患者损害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责任
《执业医师法》第24条规定;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关键词]急诊出车;模式化;医疗资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急诊出车模式由5个环节组成:①出车启动;②出车途中;③现场;④返院途中;⑤到院(图1)。各环节要点阐述如下。
1.2.3现场①医护人员到现场后迅速判定环境是否安全。②严格按照已有急危重症急救流程对患者施行医疗救护如伤口包扎止血固定,心肺复苏等。③对于患者在家中自然死亡,要求现场行心电图检查确认,并告知家属情况后,方可离去。④对于工伤致死或疑凶杀自杀等案例,应通知公安人员到达后方可离开现场。⑤对于交通事故死亡,应行心电图检查确认,并等待交警前来,方可离开现场。⑥若伤者被困或涉及火灾等,应及时通知消防部门增援。⑦若现场有多名重伤者,应及时通知急诊科同事出车增援,并启动医院三级抢救预案。⑧若案情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社会影响大,问题敏感,现场医护人员不要自作主张,应及时请示医院领导。
3讨论
综上所述,急诊出车模式建立成熟能够充分调动有限的医疗资源,明显提高出车效率,减少空车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镇、乡医院面对急诊出车的压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NordbergP,TacconeFS,CastrenM,etal.DesignofthePRINCESStrial:pre-hospitalresuscitationintra-nasalcoolingeffectivenesssurvivalstudy(PRINCESS)[J].BMCEmergMed,2013,13:21.
[2]AhnH,SinghJ,NathensA,etal.Pre-hospitalcaremanagementofapotentialspinalcordinjuredpatient:asystematicreviewoftheliteratureandevidence-basedguidelines[J].JNeurotrauma,2011,28(8):1341-1361.
[3]GnaniS,RamzanF,LadbrookeT,etal.Evaluationofageneralpractitioner-ledurgentcarecentreinanurbansetting:descriptionofservicemodelandplanofanalysis[J].JRSMShortRep,2013,4(6):2042533313486263.
[4]马应伟,吕琳,赵春荣.浅谈院前急救工作的防范与管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7):255-256.
[5]徐振宇,成颖,甄淑新,等.唐山市院前急救疾病谱与急救医疗资源合理性配置[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11):1187-1188.
[6]刘立军,丁桂华,王凤娟.院前急救县域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3):230-231.
[7]季劼,刘伟,巨亮,等.院前急救系统管理及发展策略的探讨[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6):546-548.
[8]徐巧君.院前急救的护理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40-41.
[9]易艳.院前急救救护车及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1):19-20.
[10]刘小红,俆小文,沙银娟,等.模拟出车现场对提高急诊护士院前急救能力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1):268-269.
[11]张聪介,徐全高,王群英,等.院前急救流程在严重创伤病人救治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3):6-7.
[12]王新鹤.急诊出车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1):255-256.
[13]黄琼,李海坤.基层综合医院院前急救运行模式及安全管理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0):3960-3961.
[14]朱丽琴,曾洁,杨雅.品质管理活动在急救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12,2(7):12.
1我院急救工作的现状分析
1)我院地处鼓浪屿景区,四面环海,距轮渡码头约1.5km。岛屿与厦门陆地相连的唯一工具为轮渡船只,夜间轮渡航班间隔延长,急诊后送存在不便。院内疗养用房依山而建、座落分散,有的疗养房远离护士站,不利于病情观察,疗养区的这种布局给突发事件的发现和处置带来了一定困难。
2)疗养员多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常患有多种疾病,甚至有的疗养员集多种疾病于一身,急症的发生具有意外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病情一旦发生变化,往往多变复杂,给抢救带来困难。疗养期间,可能因为环境变化、长途旅行、景观游览等因素诱发多种疾病。
3)由于多数疗养员病情相对稳定,医生实践动手机会少,综合抢救水平相对不高。因为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一旦发生急重症,需要及时向上级医生和主管部门汇报,也使得年轻医生心理上有依赖性,对自己的急救水平缺乏信心,怕担风险,希望尽快转院。加之疗养院与治疗医院不同,缺乏先进的监护与抢救设备、药品不全,也给就地救治带来困难。
2提高应急救治水平的对策
2.2加强训练疗养科室的医护人员要熟悉急救预案,熟练操作常规、急救训练贯穿于平时,突出于重点时段。每年开展1次“急救训练月”活动,进行系统的业务学习和急救技术操作训练,如: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及除颤仪、呼吸机的应用等技能。以《常见危重病症抢救预案》为蓝本,结合疗养实际和急症发生特点,以小教学的形式使医护人员尽快掌握常见危重病症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急救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每一例急救案例进行病例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丰富临床经验。每年07―09月实施海水浴之前,都组织进行急救模拟训练,要求达到抢救流程顺畅,抢救技术快速准确的标准。
2.3培养人才疗养院的医生应定位于全科医师,具备较高的应急技术水平,因此人才培养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做到观察病情敏锐、抢救速度敏捷、抢救技能娴熟、处置紧急情况果断、思维能力清晰。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对新调入人员,把加强急救理论知识的学习、熟悉急救器材的使用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我们与驻军医院结对帮带,医生护士轮流在急诊科、老干科进修学习,轮流到总院麻醉科学习气管插管、急诊医学知识和熟练急救器材的操作,不断提高救治能力。
军队疗养院建设的目标是成为高中级干部的健康促进基地、特种人员的疗养基地、慢性疾病的康复基地、保健人员的培训基地。所有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安全第一,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疗养院的急诊工作有其特殊性,应认真研究其特点、规律,结合具体实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促进疗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完善院前急救出诊管理方案,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护士出诊风险。方法全面分析总结院前急救护士出诊过程中的步骤及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制订管理细则。结果对护士出诊风险做评估分析,制订、修正、完善管理条例,使护士出诊风险发生率降低。结论院前急救护士出诊风险较高,护理管理者应通过风险评估、环节控制,降低出诊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关键词】院前急救出诊风险管理
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护,包括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救护,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和基础。近几年来,院前急救医疗纠纷的案例多有报道,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加强出诊风险和细节管理,才能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本文就常见院前急救护士出诊风险进行探讨,提出护理管理对策和防范措施,预防纠纷的发生。
1院前急救护士出诊风险发生的原因
1.1出诊前风险
1.1.1呼救信息接收不准确。呼救者常因事发突然而情绪紧张,不能准确描述地点,病情等重要信息。
1.1.3急救药品、器械不足
1.1.3.1出诊护士经验不够,不能对现场情况做出全面评估,导致急救药品、物品准备不足。
1.1.3.2责任心不强,接班时没有对出诊物品进行交接和清点。
2.1现场救护风险
2.1.1现场环境条件限制
急救现场多为家里或路边等公共场所,环境复杂,干扰因素多,家属或路人目睹抢救全过程,家属通常会情绪过激,影响医务人员工作展开。特别是在夜间出诊,光线差,急救操作会受到影响。
2.1.2护理操作不熟练
护士通常因患者病情紧急而精神紧张,如果急救技术操作不过硬或动作过慢,加之出诊护士通常只有一位,需要建立静脉通道、推药、配合插管、测血压等,常常手忙脚乱,引起纠纷[1]。
2.1.3医嘱执行错误现场急救中执行的是口头医嘱,会出现复述错误等情况,导致处置不当影响急救。
2.1.4忽略了家属的知情同意
现场急救争分夺秒,容易忽略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特别是紧急抢救技术如气管插管等时,未取得家属的同意,一旦患者抢救不成功,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2.1.5传染病感染风险
护士未戴手套或在抢救过程中手套破损等,一旦被刺伤就加大了被感染的风险;呼吸道传染病在转运途中也有感染护士的风险。
2.1.6暴力伤害风险
与患方沟通不足或信息传达不准确,在患方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容易对护士造成暴力伤害。
3.1转运途中的风险
3.1.1未向患者或家属交代途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风险,没有与患方签署转运同意书。一旦病人病情急骤变化,从而产生纠纷。
3.1.2转运途中护士护理不细致,造成管道脱落或病情观察不及时,易产生纠纷。
3.1.3不正确的搬运方式和护送过程(如坠床、车辆故障等),特别是居住条件拥挤的地方,容易让患者再次受伤。
4.1其他风险
护理记录不准确或不齐全,急救现场资料丢失(特别是死亡心电图遗失),急救车车速快等都是安全隐患。
2院前急救护理中的风险防范
2.1加强急诊管理,重视急诊科硬件及软件建设
2.1.1做好急救车的保养,定期检查车辆故障、性能,每天进行消毒,排除不安全隐患,确保行车安全。
2.1.2加强交接班制度,严格器材物品交接。坚持每班认真检查做好登记,使急救器械、药品应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确保急救物品100%符合要求。
2.1.3制定完善的出诊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流程体系的建立。
2.2加强急救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2.2.1培养职业道德情操
2.2.2加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
通过定期讲座、教学示范、护理查房、技术考核、急救演练等方式与医生进行配合练习并定期考核,使护士抢救有条不紊。
2.2.3加强法律知识和风险意识的培训
护士必须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应加强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落实院前急救记录,到院时要与科室做好交接工作[2]。对拒绝来院、途中有危险或到现场后患者已死亡的情况,需要填写院前急救知情同意书并让家属或患者签字认可。对于抢救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应及时将病情转归、治疗过程主动告知家属,杜绝纠纷的发生。对于没有家属的患者,应清点随身物品(最好有旁观群众或警察做证),妥善保管并签字,避免财物方面的纠纷。
2.2.4加强沟通技巧培训
2.2.5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定期进行职业暴露防护讲座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每个急救护士均要接受职业安全防护技能训练。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程序,避免被针头等利器刺伤。
2.3加强护士长风险干预管理
2.3.1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对护士出诊时可能产生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侧重风险预防,重点环节把好关。重点是急救物品是否完好和备齐,急救组人员的应急反应速度,现场急救配合能力等,并在护士会上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防范措施。
2.3.2加强护理人员管理
护士长实行排班优化组合,合理安排护士轮班,使护士休息与工作劳逸结合,保持对工作的积极投入。
总结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中的前沿阵地,为病人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因此,急诊科护士只有扎实工作,积累经验,对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急救护理事业,降低出诊护士风险,提高急诊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黄雪梅,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纠纷及防范措施,中国医学创新,2009,2(4)75-76
就医和购药
1.为什么要去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竞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保证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2.哪些药品不能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不能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一是主要起营养滋补作用的药品,如十全大补膏等;二是部分可以入药的动物及动物脏器,如鹿茸、蝎子、海马、胎盘等;三是用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泡制的各类酒制剂,如杜仲酒等;四是各类药品中的果味制剂、口服泡腾剂,如果味维生素C、阿斯匹林泡腾片等;五是血液制品、蛋白类制品,如冻干血浆、人血白蛋白等。
3.《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包括哪几部分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由3部分组成,即西药部分、中成药部分和中药饮片部分。西药和中成药部分采用“准入法”制定,所列药品为基本医疗保险准予支付的药品。中药饮片部分采用“排除法”制定,所列药品为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的药品。
西药和中成药部分又分为甲类目录和乙类目录。
药品目录中的药品按照药物学和临床科室用药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分类。
西药和中成药的药品名称采用通用名,并标明剂型。中药饮片采用药典名。
4.基本医疗保险按什么原则支付药品费用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使用西药和中成药产生的费用,超出药品目录范围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药品目录范围内的,按以下原则支付:一是使用甲类目录的药品所产生的费用,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标准予以支付;二是使用乙类目录的药品所产生的费用,由职工自付一定比例,再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标准予以支付。
使用中药饮片所产生的费用,属于药品目录内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不在药品目录的,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标准予以支付。
5.医疗费用如何分担
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从个人账户中支付或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统筹基金的具体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以及在起付标准以上和最高支付限额以下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
6.自杀急救的医疗费用能否报销
自杀急救的医疗费用不属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报销范围,不能够在基本医疗保险费中报销。
案例分析
[案例1]某职工在某年度内到定点医疗机构看了一次门诊,医疗费200元;两次住院,医疗费用分别为2万元和1万元,其中,超出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等的费用为2000元和1000元。当地统筹支付范围按门诊和住院划分,住院起付标准第一次为800元,第二次为500元,统筹支付范围费用的支付比例为90%,最高支付限额为2万元。那么,该职工的医疗费用该怎样支付呢?
分析:
(1)门诊的医疗费由个人账户支付。如果该职工个人账户有500元,则支付200元,尚有300元结余。
(2)对第一次住院费用,需要先扣除超出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2000元,再扣除起付标准800元,对剩余的17200元医疗费用,将由统筹基金支付15480元。
(3)对第二次住院费用,需要先扣除超出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1000元,再扣除起付标准500元,对剩余的8500元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7650元。但由于第一次住院已经由统筹基金支付15480元,而最高支付限额为2万元,因此,对第二次住院费用,只能由统筹基金支付4520元。从该职工全年医疗费负担情况看,医药费共计30200元,统筹基金支付了2万元,个人账户可支付500元,个人需要负担9700元。
[案例2]
某市起付标准为800元,最高支付限额为2.5万元,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个人负担比例为10%,乙类药品个人首先自付20%。该市某职工一次住院产生医疗费用3万元,其中,药品费1万元,6000元为甲类药品费用,3000元为乙类药品费用,1000元为非《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的药品费用。那么,该职工医疗费用如何支付?
(1)职工自付的乙类药品的费用为:3000×20%=600元;自付非《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费用为1000元。
(2)甲类药品6000元,乙类药品费用在个人自付后余下的2200元,及其他医药费用,共计28400元,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按规定支付起付标准以上费用为27600元。统筹基金按比例支付:
起付线以下由个人自付或个人账户支付:800元
起付线以上由统筹基金支付:27600×90%=24840元
个人自付:27600×10%=2760元
【关键词】急救;情景模拟;核心能力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月,对我院工作5年内的136名护士进行急救情景模拟训练。136名护士中男性3名,女性133名;本科31名,大专105名。
1.2方法
1.2.1成立急救护理技术组在全院选择14名护理人员成立急救护理技术组。入选急救护理技术组的标准为:临床急救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和护士长。急救护理技术组的任务是负责急救护理知识的理论讲课,进行急救护理技术的操作示范、指导和急救情景模拟考核。
1.2.2急救情景模拟的技术操作将急救情景模拟的技术操作分为共训和选训操作。共训操作包括常规急救技术操作和常规急救仪器的使用,其中常规急救技术操作主要有动静脉穿刺、徒手心肺复苏、留置针应用、吸氧机吸痰;常规急救仪器的使用主要包括输液泵、心电监护仪、注射泵、简易呼吸器、除颤仪。选训操作主要是不同科室的护士长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急危重病例的不同而不同。如药物所导致的过敏性休克所涉及的操作有液体内加药、皮试等。
1.2.3急救情景模拟的场景设计首先是选择急救情景模拟场景设计的案例。不同科室的护士长根据自身科室的特点选择代表本科室特点的疾病案例,选择好案例后,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该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重点和难点等[2]。其次是根据案例编写剧本。在编写剧本是要注意病情演变要符合临床发展规律,对病情意外情况和变化要有充分的估计,并有相应的抢救措施和应急预案。最后是案例剧本定稿。最后的定稿由急救护理技术组的1名急救护理专家和4名护士长担任,审阅合格后定稿。
1.3评价方法
1.3.1科室整体评价情景模拟考核评委由急救护理技术组的1名急救护理专家和4名护士长担任。考核对象以科室为单位,采用百分制评分。评分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技术操作能力,要求不违反原则、操作熟练,30分;护士的团结协作能力,要求配合默契、分工明确,10分;专科业务能力,要求处理得当、判断准确,30分;应急反应能力,要求行动迅速、思维敏捷,20分;整体效果,要求整体流畅、沟通到位、抢救有效,10分。评分:不合格:
1.3.2个体评价
1.3.2.1个体问卷评价由各个科室的护士长对本科室参加急救情景模拟训练的护士进行训练前后评价。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主要涉及六个方面,包括护患沟通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配合协调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每个方面分优秀、中等、差3个级别。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科室整体评价16个科室的整体评价结果为:优秀5个,合格9个,不合格2个。不合格的科室经重新训练后考评合格。
2.2个体问卷评价见表1。
训练后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配合协调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较训练前相比有了明显提高,各项评价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个体理论、操作评价见表2。
训练后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急救仪器使用、急救技术操作较训练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李敏,杨芳.重视开展应急模拟演练提高护士综合素质[J].护理杂志,2009(22):72-73.
省级期刊
1个月内下单?半月刊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办
部级期刊
1个月内下单?旬刊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