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是社会风险分散的重要机制,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减少灾害损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2023年这个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再保作为国内再保险行业的领头人和超级战舰,坚持“稳中求进、价值提升”工作总基调,经营韧性和发展质量明显增强,可谓是亮点纷呈。
一面是财产再保险业务境内市场份额“六连增”,境外总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8.7%。人身再保险业务境内市场份额居行业之首。服务国家战略质效全面提升,承保利润更是创历史新高。
另一面是代表公司未来的“数字中再”战略不断迭代,形成“一体两翼”新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同时践行“国家队”光荣使命,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金融强国建设更是再上新台阶,将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与公司未来愿景融于一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此成绩,可以说是在蓄势发力期实现了良好开局,标志着中国再保向“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再保险集团’”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
-InsuranceToday-
面对复杂市场形势
中再的2023亮点纷呈
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回落,各国经济复苏路径开始分化,发达经济体增速明显放缓,全球贸易增长乏力,各国生产景气度逐渐回落。
全球保险业方面,受到俄乌战争等区域冲突影响,国际力量对比深入调整,地缘政治冲突多发,全球局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上升。叠加自然灾害等巨灾频发,全球极端天气频率强度加大,自然灾害保险损失连续第4年超过千亿美元,保险赔付压力不断上升。
2023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服务业和消费快速增长,新产业新动能领域继续快速成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尽管国内的“大气候”良好,但保险行业的“小气候”也受到诸如人口老龄化进程推进、少子化和城市化加速演进,风险种类不断增加、风险敞口逐步加大。此外,利率下行、产品形态切换等因素影响,资产负债两端承压,不仅中小保险机构经营品质有所下降,头部公司亦面临巨大压力。
对中再而言,韧性、质量,成为2023年的经营关键词。
中再坚持“稳中求进、价值提升”工作总基调,确立“发展有规模、承保有效益、投资要稳健”的经营理念,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经营韧性和发展质量明显增强。
2023年,中再合并总保费收入1768.49亿元,同比增长4.2%;集团合并保险服务收入997.55亿元;合并承保利润同比增长超过900%,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56.52亿元,同比增加59.77亿元;ROE6.22%,同比提升6.58个百分点。
分业务板块来看,更是各有所长。
财产再保险业务保费收入再创新高,承保利润明显增长。实现国内市场份额“六连增”,国际业务同比增长18.7%。
境内业务综合成本率99.53%,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承保利润同比增长124.2%;境外业务综合成本率85.74%,同比下降8.29个百分点;桥社实现高质量发展,收购以来规模利润双翻番,经济资本回报率较收购当年提高9.1个百分点。
人身再保险业务把握市场机遇,保费收入总体稳健,市场份额稳居行业之首。同时保障型业务结构优化,承保效益持续改善。人身再保险保障型业务综合成本率97.12%,同比下降0.55个百分点,承保利润同比增长7.2%,达6.10亿元。
财产险直保业务保费收入稳健增长,承保效益明显改善。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超市场平均水平,综合成本率较2022年同比下降2.28个百分点。同时加快推进经营转型,业务结构不断优化,车险业务品质明显改善,非车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资产管理方面,管理资产显著增长,资产配置稳健审慎。管理资产规模达7245.29亿元,同比增长69.2%,其中第三方资产达3791.29亿元,同比增长270.7%。实现净投资收益率4.28%,同比提升0.62个百分点;实现总投资收益率2.77%,同比提升2.30个百分点。
2
持续打造新增长引擎
“数字中再”再迭代
“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已迈入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掌握定价能力,就是掌握核心“科技”,特别是互联网科技不断革新的今天,如果说市场是保险公司所重视的当下,那么科技则是保险公司的未来。从中关村到西海岸硅谷,带有科技基因的保险公司无不享受着更高的估值和更美好的明天,科技在保险行业中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
看到很容易,做到不容易。这一方面需要长期的坚定投入,另一方面还要经受住行业竞争和经营周期的考验。
放眼国内200余家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以及数量更多的专业经纪公司,科技,早已成为其战略规划中的高频词汇。但,面临短期经营、短期业绩的压力,能真金白银在科技上投入的公司已为数不多,而能长期坚持的更是少之又少。
作为国内再保险的绝对头部,中再对科技的重视可谓是“与生俱来”。
早在2018年,中再即推出“数字中再1.0”战略规划,2021年末发布“数字中再2.0”发展规划,数字化科技转型取得较为显著的实际成效。
2023年,中再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加速数字智能化建设、深耕平台赋能,迭代优化“数字中再”战略,形成“一体两翼”新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
成立数字化转型委员会和数字化转型办公室,正式发布数字化转型拓扑图和路线图,完成中再巨灾提级管理和中再数科正式运营,启动12大项目群和“4+N”生态圈建设。
持续加速数字智能化建设。
加快集团数据中台和业务平台建设,以数据驱动集团管控;加速数据标准和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数据资产价值;加快数字底座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夯实数字基础;迭代巨灾组合风险管理平台,做到实时巨灾定价和量化管理;投产运行集团系统新会计准则实施项目,提升业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持续深耕平台赋能。
率先在行业内发布综合性农险科技平台“再·耘”、升级新能源车险定价风控模型“再·途”,协同直保客户拓宽区块链交易平台应用场景,推动IDI、安责险平台建设和推广,技术先发优势正在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3
围绕建设金融强国目标
推动再保险高质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2023年,中再服务国家战略质效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重点领域风险保额达67万亿元,提升11.3%;助力健康中国,服务人群超2.1亿人次,提升78.5%;服务中小微企业372万家,提升150.8%。
服务科技自立自强。落地国内首个“专精特新”再保险专属合约,为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国家重点卫星发射等提供再保险保障,落地推广网络安全保险。
服务绿色转型发展。保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业运行,为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风险保障近4000亿元。
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承担国内地震、洪水和台风风险责任25.8万亿元,在80%以上巨灾试点项目中担任首席再保人,创新推出指数型巨灾保险产品。
服务乡村全面振兴。落地全国首个乡村振兴、渔船渔业等再保险专属合约,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在全国产粮大县再保险全覆盖。同时,还服务保障全国16个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场份额超过50%。
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为数百个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超千亿元风险保障;承保的卡洛特水电站项目入选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
此外,中再始终围绕建设金融强国目标,发挥再保险功能作用。这也是中再服务金融强国建设的最大任务。
守护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管理巨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建设行业平台护航粮食能源安全,依托全球网络保障海外利益安全和航运安全,成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力量。
支持保险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与民生福祉,通过引领产品服务创新、输出专业公共产品、建设行业基础设施、增加承保能力支持,赋能和推动直保公司提供精准有效的风险保障。
促进保险业稳定持续发展,跨周期和跨市场分散转移国内巨额和特殊风险,平滑行业经营波动、提升发展韧性。
也唯有把握行业历史性政策红利,勇挑国家再保险新的时代重任,方可打造核心能力。对于中再而言,服务国家战略、服务金融强国建设,既是引领中国再保险市场建设发展,更是为中再的未来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
后记
抓住再保险的战略和历史机遇
走向世界一流
再保险“国际板”的落地运营,标志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有利于保险主体对标国际成熟市场,逐步扩大跨境再保险市场规模;有利于我国再保险市场深度参与全球风险治理,塑造合作新空间。
对作为全球再保险超级战舰的中再而言,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是中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底气。从制造业高端化等新质生产力建设,到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无不需要现代化的保险保驾护航。
而现代化的保险,离不开强大、稳定的再保险。
放眼甲辰龙年,中再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价值提升”工作总基调,坚持“发展有规模、承保增效益、投资要稳健”的经营理念,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力推动服务国家战略彰显新作为,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成为新引擎,全力推动风控合规管理取得新成效。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潮头上,中再将牢牢抓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机遇,牢牢抓住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赋予的再保险更新、更大的历史机遇,立足金融强国建设新征程,加快改革创新、强化提质增效,不断迸发高质量增长要素,向世界一流综合性再保险集团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