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王辰,今天我们继续来聊保险。
1
有人说,这只是个个案,如果花钱买了保险,没有得这样的病,钱不是白花了吗?
我们说过,买了保险没有用是好事不是坏事,证明我们健康平安。每年固定的保费支出,就是为了达到用有限的、可控的财务支出,避免不可控的、承担不起的经济损失的目的。
不发生风险(比如生病),那正是我们的愿望;但是如果发生了风险,因为我们有保险储备,经济上不至于纠结,不用在金钱和生命之间做选择。这就是我们买保险的目的,不是为了生病占保险公司便宜,而是确保即使在极端情况下,我们的家庭经济不会崩溃。
我们所有的人,只要你在上班赚钱,无论你是金领、白领还是蓝领,都会在努力攒钱,不是吗?我们攒钱的目的是什么呢?很大一部分都是用来防范风险。
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个观点,你可以这样问自己,如果出了什么样的事都不需要钱,你还会攒钱吗?当然不会。攒钱就是为了出事时不缺钱。但是我们即使再能攒,在风险面前,也是杯水车薪。比如病人住进了ICU,每天以万元计的费用,瞬间让昔日的印钞机变成了碎钞机。辛辛苦苦三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样的因病致贫的悲剧不胜枚举。
俗话说,男人是搂钱的耙子,女人是攒钱的匣子。可是一场大病,就可以让匣子漏光。所以,在攒钱的同时,必须思考,把钱攒到哪里合适。我们必须明白,防风险的钱都应该攒到保险公司,因为在关键时刻能发挥杠杆作用,达到以小搏大的效果。
自己攒钱防风险是凭一己之力,以十当十,不堪一击;用保险攒钱防风险,是借助组织的力量,以一当十,可以四两拨千斤。钱在哪里都是存,但是存哪里结果大不一样。
许多人买保险,很容易陷入利益的纠结,把保险当成普通的投资工具,计算投资回报率,总是觉得收益不够高,不如别的投资。
我们今天的专题就是要强调,买保险不要简单地计算收益,买保险不要为了收益(当然投资连结类保险例外),因为买保险是为了对冲风险带来的损失,不是为了赚钱。而风险何时发生,谁也无法预测,谁也算不准保险的收益,所以保险需要尽早准备。
2
对于保障型保险,许多人可以接受这个观点,但是买储蓄型保险,特别是带分红或者万能账户的保险,许多人就觉得不就是为了收益才买吗?其实,问题的核心是,我们永远都要用风险管理的思维买保险,而不是投资思维。
买储蓄型保险,依然重点不在收益,而是保住你的收益不会因为税收、债务等风险而轻易减少,为了确保我们在急需资金时候还有一笔现金储备。
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更可贵。保险的价值,就在于没有发生风险时,可以锦上添花,发生了风险,可以雪中送炭,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3
我们总结一下保险在保住我们的收益方面的作用。
01
财产保险遵循损失补偿原则有损失才有补偿,配备好这样的保险,就是在财产遭遇损失的时候(比如车祸、火灾等),就可以通过保险赔款的形式把损失降到最低,这个道理一般人都能接受。
02
医疗保险遵循财产保险的原则当我们产生了医疗费,通过保险公司的报销,可以尽量降低疾病带来的财务损失,不至于让我们的血汗钱因为疾病而化为乌有,尽最大可能保住家庭的正常生活,减少因病致贫的悲剧。
不花钱,就等于赚钱,所以也不能说保险的收益不好,但是这个收益是有代价的(就是风险的发生),这个代价不是保险造成的,保险是帮了我们,不是害了我们,这个要搞清楚。
03
储蓄型保险首先是帮助我们养成强制储蓄的习惯,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消费掉,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拿去冒险投资,总是要留点备用金,留条后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保险就是让我们“饱存饥粮,晴带雨伞”,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其次,就是帮助那些擅长投资的人锁定一部分收益,把安全作为最重要的目标。而这部分贮备,又可以在急需时通过保单贷款或者退保的形式变现,增加流动性,避免资金断流带来的企业损失。
04
财富保全如果上升到财富促使的层面,保险在保护我们既有利益方面就更凸显它的优势。比如保险赔款可以帮助我们还清房贷保住房产,保险金可以作为税金缴纳遗产税而让后代有能力继承遗产(遗产税的逻辑是先交税再继承,而不能继承完了卖掉交税)。
保险金作为指定受益所得,可以避免被保险人的债务,进而可以让受益人有机会恢复赚钱能力。
05
保险的合法节税保险在合法节约税收方面更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的赔款都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身故金通过指定受益转移到受益人手里也不作为遗产处理,当然不会产生遗产税。
这些节约,都是在保护我们的收益。在税收面前,收益算什么呢?有钱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这也是为什么总有人在努力偷税漏税。所以,买保险,就是为了保险,为了安全,为了万无一失,做好保险储备,然后谨慎地去投资,这才是正道。因为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