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吗那可真好,还是朋友用起来方便,不知您的朋友在哪一家公司能不能介绍给我认识一下——先搞清楚客户是否找借口搪塞。
二、能有一位即是朋友又很敬业的业务员为您提供保险服务,真不错!那他曾给您提供过保障计划吗——如果没有,可以乘机为他提供。
三、我们每个人都有保险需求,实际上,我们的保险需求由谁来提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提供的保险保障是否与自己的需求相吻合,能够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因为保险产品的种类有很多,各种产品都有所侧重,有的侧重于养老,有的侧重于健康,有的适合给孩子做,有的适合给大人做……每个客户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他们对保险保障需求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向客户证明自己比他人更专业,更适合。
四、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我们当然还是考虑在自己朋友那里买,但是,买保险不像买一般的商品,保险是关系到一个人的未来甚至是一生的商品,我们不能不考虑它的实用性和适合性,还有它的售后服务问题,所以,在买保险方面“送好人情”是要有条件的,您说呢——打消客户送好人情的念头。
无论您是否选择在我这里投保,是现在投保还是以后投保,我们从此都是朋友了,今后您有保险方面的问题我都会过来帮您解决的,这是我的名片(双手递上),有事尽管找我。
五、恭喜您有一位这么优秀的保险界的朋友(转折),当然,这不是说您一定要在我这里投保(欲擒故纵),我在保险公司已经干了多年了(推销自己),一直秉持服务第一,客户至上的理念,坚持走专业化营销道路,努力做出自己的品牌来,到目前,已有数百客户对我非常认可,许多客户都成了我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客户逐步认可自己之际,抓住机会导入产品说明)从您的个人收入和家庭状况来分析,我认为您应当拥有这样一份寿险保障计划:第一,第二,第三……
被客户拒绝后的应对话术
准客户;对不起,我真的没有兴趣。
准客户:让我想想……那就礼拜四下班之后吧。
地点准客户:5点钟。
代理人:好的,那我们礼拜四下班后5点钟,约在你公司好吗
准客户:可以。
代理人:好的,请问你的公司详细地址是……
准客户:香港西路裕源大厦67号11楼
代理人:谢谢你!
准客户:我的手机号码是…………
代理人:张先生,那么我会在礼拜四下午5点准时到你公司,我们见面之后再详谈,谢谢你,再见。
准客户:再见。
应对顾客拒绝的销售技巧
1.询问法:通常在这种情况下,顾客对产品感兴趣,但可能还没弄清楚销售人员的介绍(比如某一细节),或者有难言之隐(比如没有钱、没有决策权)不敢决策。所以销售人员可利用询问法将原因弄清楚,再对症下药。比如:先生,我刚才还有哪里没解释清楚吗
2.假设法:假设马上成交,顾客可以得到什么好处;如果不马上成交,有可能会失去一些到手的利益。比如:先生一定是对我们的产品确实很感兴趣。假如您现在购买,可以获得××的优惠(外加礼品)。我们一个月才搞一次这种活动,如果您不及时决定,可能会错过……
3.直接法:通过判断顾客的情况,直截了当地向顾客提出疑问,尤其是对男顾客存在钱的问题时,直接法可以激发其成交动力。比如:先生,您会不会是因为钱的问题在犹豫
应对顾客拒绝的话术要领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我要考虑一下”成交法
当顾客说他要考虑一下时,销售人员可以带有玩笑语气地说:“您告诉我要考虑一下,该不会是只为了躲开我吧可不可以让我了解一下,您要考虑的到底是什么呢是产品品质,还是售后服务,还是我刚才漏讲了什么”
“鲍威尔”成交法
当顾客喜欢某个产品,但习惯拖延做出购买决定时,销售人员可以说:“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说过,拖延一项决定比不做决定或做错误的决定,让美国损失更大。现在我们讨论的不就是一项决定吗假如您今天说‘好’,您将得到以下好处……很显然,说‘好’比说‘不好’更有好处,您说是吗”
“不景气”成交法
当顾客谈到最近市场不景气,可能导致自己不会做出购买决策时,销售人员可以说:“多年前我学到一个人生的真理,现在拥有财富的人,很多人是在不景气的时候建立了事业的基础。他们看到的是长期的机会,而不是短期的挑战。所以他们做出购买决策而且成功了,当然他们也必须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先生,您现在也有相同的机会做出相同的决定,您愿意吗”
“不在预算内”成交法
当顾客找借口准备拖延成交或压价时,销售人员可以说:“我完全理解您所说的,任何支出都必须仔细地编制预算。不过,假如今天我们讨论的这项产品能给您带来直接的好处的话,您是愿意让预算来控制自己呢,还是由您自己来主控预算”
“杀价”成交法
当顾客习惯于对优质产品进行杀价时,销售人员可以说:“我理解您的这种想法。一般顾客在选择一样产品时会注意3件事:产品的品质、优良的售后服务、最低的价格。但现实中,每个人对最优秀的品质、最优良的售后服务、最低的价格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您现在要选择产品的话,更侧重于哪一项呢有时候我们选择时更尊重自己心底的想法一些,就能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您说是吗”
“经济的真理”成交法
当顾客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高品质的产品,而你的产品价格不能再商量时,销售人员可以说:“有时候以价格引导我们做购买的决策是不完全正确的。没有人会想为一件产品投入过多的金钱,但是有时候投入太少也有问题。投入太多,最多就是损失了一些钱,但投入太少,您损失的可就更多了,因为您买的产品不能带来预期的满足。这个世界上,我们很少发现可以用最低价格买到最高品质的产品,这是经济社会的真理。假如您同意我的看法,为什么不多投入一点,选择品质比较好一点的产品呢当您选择较好的产品享受到所带来的好处和满足时,价格就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