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跨界巨头加入医疗行业,企业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这不仅意味着我国的医疗器械技术创新能力会因此而得到提升,也意味着医械市场的传统营销模式已经开始打破,电商等新零售渠道的加入将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
近年,有三波新势力在进入医疗器械领域,做药的、做IT的(含互联网)、做传统制造业的。腾讯、阿里、百度、美团、快手、小米等在内的互联网巨头,都有布局医疗器械,或以投资方式入股医疗器械公司;或从医疗服务业切入,或借助自身流量成为家用医疗器械新渠道,从而进入增长中的医疗器械市场。
医疗器械行业还是很有门槛的,赚钱和成长速度远不如互联网,整体行业规模亦大大低于吃穿住行。
做器械需要恒心、耐心和百般小心。
互联网大厂们从家用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切入后,会逐步进入三类产品、主导院用医疗器械,更深入医疗器械行业么?
后续表现,拭目以待。本期梳理一下各家动作,供读者们参考。
腾讯
腾讯在医疗领域早有布局,除了“腾讯觅影”、“企鹅医典”、“腾爱医生”等自有领域的尝试,从2014年至今,腾讯在医疗领域的投资也多达353起。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在今年接连减持京东、SeaLimited、新东方等多家上市公司,开始将资金投向包括更美、微医、新氧、丁香园、好大夫、汇医在线、邻家医生、罗宾医生、妙手医生、企鹅杏仁、森亿智能等项目。
此前,鱼跃医疗公司全资子公司讯捷医疗拟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深圳市社创向善科技有限合伙企业,背后即是腾讯。腾讯以现金出资2.91亿元认购讯捷医疗新增注册资本。本次增资完成后,讯捷医疗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加至1.86亿元。
阿里巴巴
在诸多巨头中,阿里巴巴是较早探索医疗领域的玩家,依托淘宝、天猫、支付宝等拳头产品,结合投资布局,阿里巴巴在医疗领域已经落子颇多。
早在2014年1月,阿里巴巴以1.71亿美元控股中信21世纪股份有限公司,而后更名“阿里健康”。此后,阿里健康通过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公司和蓝帽子保健食品业务,进军医药电商领域。阿里巴巴发挥自身在电商、云计算、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协同淘宝、天猫、阿里云、支付宝等资源,对B端进行重点运营,实现用户和医疗行业的协同发展。
除了阿里健康,阿里系下的新零售巨头盒马也加入医疗器械销售阵营。据了解,其中深圳盒马在此前Ⅱ类医疗器械的经营范围外,新增了Ⅲ类医疗器械的批发、零售业务。据悉,近两年盒马在医药、医疗器械领域密集布局,相继获批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甚至还获得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
京东
此前,京东健康与鱼跃医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一直以来的良好合作,依托京东健康在医药健康供应链、医疗健康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以及鱼跃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与服务能力,在数据互通、C2M定制、品类拓展、全域营销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构建“产品+服务”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百度
2019年,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变更经营范围,增加了销售医疗器械二类、三类业务,并于3月19日投资东软医疗。
2020年10月,生命科学平台公司百图生科(英文简称“BioMap”)正式成立。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确定将作为牵头发起人,亲自出任新公司的董事长,BV百度风投CEO刘维作为联合创始人,担任百图生科CEO。
官网信息显示,百图生科计划投入上百亿元建设自主可控的生物计算平台,利用前沿算法、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微纳机器人等AI能力解决生命科学问题。利用技术+资本,加速药物设计、靶点发现、精准诊断数字医疗等精准生命科学产品的研发。
2022年8月,百度凭借国内首款进入注册审评阶段的多病种眼底辅诊软件成功入围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名单。
华为
华为在医疗领域的布局更注重发挥自身通信技术和硬件能力优势。
在B端,华为侧重推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落地,强调与合作医疗机构的个性化定制。华为医疗在业务上主要涉及数字医院、区域卫生信息化、分级诊疗;数字医院业务包括移动医疗、数字医院网络和中小医院网络;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包括虚拟化云平台、健康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云网络等创新ICT方案;分级诊疗包括基于医疗协同、云端共享、开放兼容的新ICT架构,以及携手合作伙伴构建分级诊疗解决方案。
面向C端,华为更侧重医疗器械,可穿戴装备的研发和应用。2019年3月,华为正式进军医疗器械行业,布局华为医疗智能可穿戴装备和智能手表。
目前正在打造软硬件与服务无缝协同的数字健康生态系统,硬件上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儿童手表、创新终端、智选产品;服务上包括健康生活、饮食健康、科学运动、慢病管理、合作服务;通过大数据算法对软硬件和服务高效协同。
近期在开展的包括创新血糖、肺功能健康、高原健康研究等。
2022年9月,华为ECGApp(华为心电分析提示软件)获得欧盟CEMDR医疗器械认证,获得了进入欧盟及欧洲贸易自由区国家市场的通行证。目前,华为ECGApp已获得欧洲33个国家的市场准入资格。在未来,欧洲地区的消费者将陆续可以在HUAWEIWATCHGT3Pro中使用ECGApp进行单导联心电图测量。
事实上,华为有更多面向医院的医疗器械布局。比如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产品,及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这种大型设备。(2022年1月,华为与国科控股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旗下企业-兰州科近泰基宣布共同推动碳离子治疗系统在医疗行业的研发应用。)
字节跳动
目前字节跳动的医疗版图包括线上医疗科普、数字问诊、看诊预约,线下医疗诊所等,涵盖药品研发、病理检测、线下机构等诊疗环节。
在产品方面,有“结肠镜AI辅助诊断软件”;也通过投资进入了合成生物学公司。
2020年8月,字节跳动完成对百科名医(后改名“小荷医典”)的全资收购。2020年12月,字节收购百度原副总裁吴海锋的幺零贰四,建成专门负责大健康业务的极光部门。
2021年9月,字节跳动接连投资三家医疗健康领域企业,分别为美中宜和、宏达艾瑞和医疗健康平台“好心情”,覆盖包含产科儿科、肿瘤治疗、心理健康等领域。
2021年11月,小荷医疗器械(海南)有限公司成立,包括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
2021年12月,上海迪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迪赢生物)获翰森(上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博裕资本、字节跳动战略投资。
迪赢生物在国内首次研发出了突破性的高通量DNA合成平台和QuarXeq双链RNA探针捕获技术,实现了国内首个原位合成基因芯片的零突破。
美团
2021年11月,创新型手术机器人技术领导者康诺思腾(CornerstoneRobotics)宣布完成5亿元B轮融资,引入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包括礼来亚洲基金、美团龙珠和新世界发展集团,老股东启明创投、清松资本、高榕资本和险峰K2VC继续追加投资。
被投标的融资主要用于手术机器人产品研发、临床试验、上市推广、新产品布局和行业前沿技术平台搭建。据公开资料显示,这是美团自2019年进入医疗器械行业后首次涉足医疗机器人赛道。
近日,美团投资的上海三快科技有限公司向深圳百寿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投资,从该公司的经营范围来看,包括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的销售。
小米
小米主要通过自身“硬件+互联网+新零售”的商业模式切入到医疗健康领域。
早在2014年,小米出资2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5亿元)投资九安医疗,已经开始布局医疗健康领域,小米的注资意味着iHealth可以进入小米的资源系统,在用户体验、售卖渠道、云服务方面展开合作。直到2019年12月,小米旗下全资子公司食乐科技宣布经营范围发生变更,在原有业务上新增了“医疗内科、医疗服务”项目,小米开始正式进军医疗健康领域。
2021年7月,由雷军领投的“美容神器”公司inFace获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上一轮投资方芯跑资本以及战略伙伴追加投资。
本轮融资代表inFace正式加入小米生态链,并且inFace仍在积极筹备下一轮融资。
inFace于2017年上架小米有品电商平台,2018年1月推出声波离子洁面仪。随后inFace相继推出洁面仪、黄金美容棒、黑头仪、直发梳等产品,长期占据小米有品电商平台洗护榜单前列。
快手
成都快购成立于2019年,由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2021年,成都快购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增“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
此外,早在2021年3月份,该公司工商信息变更,经营范围新增健康咨询服务、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正式入局医疗器械行业。
钉钉
据悉,新增的医疗资质主要用于上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而本次与钉钉合作进行核酸检测的机构为第三方医学检测企业迪安诊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