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主要是围绕畜牧兽医专业所涉及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阐述观点、展示结果。从“饲养”和“治疗”两大方面进行选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1.2实践性
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理论研究较少,大多偏重于实践。毕业论文内容多是学生在实习、实验中的体会和发现,学生更加注重实践性。
1.3创新性
1走出去、把教室搬到工厂,创办“厂中校”
(1)从2010年至今,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
先后与中粮集团、温氏集团、天津宝迪集团、北京德青源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河北万雉园农牧有限公司等6个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畜牧生产企业进行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开设“订单培养班”,学生在校内学习2年后,即将“教室”搬到畜牧生产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顶岗实习”。学生“边学边做、学工交替”直至毕业,开创了具有畜牧兽医专业特色的“厂中校”。
(2)非订单培养班实行2.5+0.5的学年分配
(3)通过创办“厂中校”,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
1.利用技能竞赛改善畜牧兽医教学改革的实训条件
2.利用技能竞赛实现对专业教学的改革
3.技能竞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4.结束语
1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所出现的问题
1.1防疫意识较为薄弱
畜牧动物的疫病具备以下两个特点:慢性化以及非典型化。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每个地方之间的联系也在逐渐增加,并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多数畜牧动物在实行免疫工作,且病原极易发生变异现象。养殖户没有较强的防疫意识,因此养殖条件以及环境无法满足动物防疫的要求,缺乏良好的养殖条件。
1.2技术能力较差
1.3工作人员配备不合理
按照大量的资料数据表明,某些乡镇的畜牧动物防疫工作中没有充分的人员,多数存在人员不足的现象,与此同时,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应对问题的能力,并不能积极的展开防疫工作。
1兽医队伍现状
1.1垂直管理
在江苏省如东县实行的“垂直”管理模式下,村级畜牧兽医工作以动物医院为运行“平台”,将村级服务人员归属于动物医院,不仅解决了这些服务人员的“归属”(组织人事、工资关系、接受教育等)问题,同时也可使他们在上一级兽医站的宏观领导下,开展基层畜牧兽医服务工作。
1.2人员配置
2如东县兽医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2.1知识层次较低、年龄结构老化
1强化对政府公共财政的效益综合评价
为了全面提供畜牧兽医公共财政支出的使用过程中,合理使用公共财政资金,应对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方面加强绩效目标方面的管理力度,强化绩效运转的跟踪,不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在进行畜牧兽医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执行项目工作的施工建设合同制、项目工程投标机制、项目验收机制等,不仅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还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转。同时要对公共资金的支出模式、经费管理等方面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公共财政的资金投入,对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产生的效益。
2加大专项经费公共财政投入
2.1发挥县级公共财政资金对养殖户疫病防控的导引作用
2.2创建公共财政支持畜牧兽医公共服务发展的新机制
创建适宜畜牧业健康发展、兽医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畜牧兽医工作经费的保障机制,县政府公共财政年度针对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需要随着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整体产值进一步提高,真正实现按照特定比例实现增长,做到健康养殖,能形成规模养殖经济。全面贯彻“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统一规划、规范建设、强化监管、提高效益”的基本原则,全面发展畜禽养殖小区或者是养殖场。在发展养殖小区的时候,需要做到产业发展和疫病防控相结合、规模养殖和污染治理实现有机结合,保证健康养殖、规范化养殖,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本文作者:方世保杨建成孙景娥秋静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县乡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及建议
1乡镇畜牧兽医站现状
1.1体制管理情况
永昌县于2008年完成兽医体制改革,乡镇畜牧兽医站三权归县。由原来的乡镇管理移交县属农牧局下设的二级正科级局兽医局管理,还加挂乡镇兽医监督分所,为县属兽医行政管理派出机构。
1.2人员情况
乡镇畜牧兽医站现有大多数人员都是从2010年至今招考的学生,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有48人,中级职称10人。各站人员大约在3~6人,年龄平均在38岁,学历平均在大专以上。
1.3经费情况
乡镇畜牧兽医站主要的工作经费还是以20世纪80年代初期依据税改补助核定的数额,各站不同,从5千元~3万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