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步入花甲之年,家住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丹云乡的吴阿姨就遇上了一道坎儿。
“去年6月底,我去体检,医生说有点问题。当时我没太在意,直到11月底再去检查,结果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看似轻描淡写的几句闲谈背后,藏着吴阿姨一家必须面对的沉重压力。
在一家人陷入困境时,吴阿姨想起自己曾在2021年投保过一份女性安康保险。在中国人寿寿险永泰支公司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吴阿姨的家人在今年年初递交了理赔材料,当日便收到了理赔款。“当初就想着200元买个平安,没想到派上了大用场。”吴阿姨说。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总裁助理、董事会秘书赵国栋表示,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地发挥保险作用,落实普惠金融理念是必要之举。
近日,《金融时报》记者走访了福建省福州市、莆田市、晋江市等地,深入调研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这里的普惠保险实践。
让更多女性“病有所医、医有所保”
“在普惠保险方面,我们深化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积极参与政府项目,推广多种普惠保险产品,着力加大对妇女、儿童和计生家庭等特定群体的保障力度。”中国人寿寿险福建省分公司总经理林守道介绍,2022年,公司推出的学平险覆盖学生儿童248万人次,提供人身风险保障9635.54亿元;女性安康保险为33.01万人次特定女性提供人身风险保障1204.99亿元;计生险为257.69万名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成员提供人身风险保障1443.97亿元。
使吴阿姨受益的保险项目,就是由全国妇联与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发起的惠民工程——女性安康保险。
福州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彭锦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女性安康保险是让更多女性‘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的一项女性专属团体保险,可以有效化解和转移疾病风险对家庭经济的冲击,在服务妇女发展、服务妇女民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据介绍,2022年,福州全市参保妇女人数已达8万人,占可参保女性(16周岁至65周岁)人数的3.5%,全年共为113名患病妇女送出理赔款578.6万元。
“这些理赔款为患病的妇女解决了医疗和生活的难题,使越来越多的妇女愿意投保女性安康保险,给生命健康增添一份保障。”彭锦华说。
据了解,自2020年起,福州市妇联还联合市扶贫发展基金会(乡村振兴基金会)、市民政局、市扶贫办(乡村振兴局)等部门,每年为1万名左右的16周岁至65周岁的农村低保妇女和脱贫妇女赠送女性安康保险;联合计生部门,为1000名左右计生家庭困难母亲赠送保险;联合教育基金会,向1000名左右困难女教师赠送保险。截至目前,专项赠险共帮助了近200位不幸罹患“两癌”的妇女获得4万元至8万元不等的理赔金,帮助她们渡过难关。
中国人寿寿险福州市分公司临时负责人王晓云告诉记者,女性安康保险保费低廉、保障适度,确诊即给付,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家庭妇女在治疗期间的预付医疗费以及后期的营养费。近3年,该保险已累计为403名女性送出保障,累计给付2135.9万元。
图为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探索在莆田市条件成熟的社区“党建+邻里中心”设置服务窗口,把医保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本报记者钱林浩摄
打造有温度的长护险服务
2020年,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新增14个长护险制度试点城市,福州市就是其中之一。
2021年5月,中国人寿福建省分公司与太平养老福建省分公司组成联合体,中标区域覆盖晋安区、长乐区和福清市,参保人数41.54万人。
王晓云表示,福州长护险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受理申请。截至2023年6月12日,中国人寿寿险福州市分公司运营的3个服务中心共计受理1790人次的参保申请,占全市的28.04%;签约护理参保人1863人次,占全市的37.98%。此外,护理服务达12180人次,累计支付长护险基金1345.83万元,累计结算参保人数超1965人。
87岁的周奶奶就是福州市市长护险试点的受益人之一。周奶奶既往病史为一型呼吸衰竭、肾功能异常、糖尿病并发症,目前处于重度失能状态。在成功申请享受长护险政策待遇后,在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长期卧床的周奶奶再没生过褥疮,足部溃疡也恢复得很好。在与记者聊起长护险政策时,周奶奶的女儿一再称赞。
记者了解到,为了向失能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一方面,中国人寿寿险福州市分公司根据福州市医保局部署,针对辖区29家护理机构、7家评估机构进行年度考核,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机构不予续签协议,并报福州市医保局和基金中心做公示退出处理。另一方面,在福州市医保局的指导下,中国人寿福州市分公司积极协调长护险护理员培训事项,主动联络晋安、长乐、福清等地医保局及人社局,配合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及福清卫校,由福州市人社局按照人均补助1000元培训费标准,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的人员培训。截至目前,已组织3个片区参与13期护理人员培训,培训合格护理人员435人,为福州失能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打下基础。
在长护险制度试点推进过程中,如何提升宣传效果,让更多的群众知晓政策、享受待遇,是经办机构面临的挑战之一。王晓云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很多群众虽然有护理服务方面的实际需求,但却对长护险政策并不了解;或是有些群众虽然对政策有所了解,却尚未完全接受。这就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经办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宣传。”
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质效
服务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好基本医保经办服务是保险业的重要着力点。在莆田市,中国人寿寿险莆田市分公司与其他机构联合成立莆田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专门承办莆田市政策性健康保险和基本医保经办业务。
据中国人寿寿险莆田市分公司临时负责人何鑫介绍,目前,公司已在6个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15个乡镇(街道)便民中心设置服务窗口;在16个二级及以上医院设驻院医保服务站,医保服务窗口实现全市范围内“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党建+邻里中心”设服务窗口,把医保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实现“零距离”服务。
在莆田市镇海街道的“党建+邻里中心”,《金融时报》记者见到了市民翁阿姨。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翁阿姨刚刚抱上孙子,这次是来给孙子上医保。“我就住在对面的楼,过来很方便。我们60多岁了,不像你们年轻人有精力跑来跑去,来这里办业务非常方便。之前我在这里办过理赔,很快就拿到了赔款。”翁阿姨说。
在融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何鑫介绍道,中国人寿寿险莆田市分公司先后开展莆田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居民意外伤害医疗保险、莆田市职工大额补充保险、公务员护理津贴保险及基本医保经办等项目,并在全省首创“五合一”综合医疗保险服务项目,助力政府构建“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多重医疗保障体系,实现“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医保治理模式。承办以来,政策性业务累计赔付约22.85万人次、赔款约29.63亿元。
图为在莆田市行政中心医保服务窗口,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工作人员正在为居民办理基本医保报销事宜。本报记者钱林浩摄
让新市民安居乐业
在拥有200多万常住人口的晋江市,外来人口占比约一半,做好新市民服务也成为普惠保险创新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人寿寿险晋江市支公司党支部书记陈吓胜介绍,2021年至2023年,该机构创新推出“居安保”出租屋火灾意外人身险组合产品。2022年9月,中国人寿寿险晋江市支公司成为晋江市总工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承保单位,为晋江市总工会投保的1300余名快递员、送餐员、网约车司机提供意外伤害保险保障,每人保额16万元,为新业态从业者构筑多层次保障。
在中国人寿寿险晋江市支公司网点柜面的新市民服务窗口前,《金融时报》记者见到了当地某物流公司工会副主席吴先生。
中国人寿寿险晋江市支公司团险部经理许长谋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晋江市新市民新业态从业人员众多,政府分期分批购买服务为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保险保障。2022年10月,由晋江市总工会牵头为首批4000名新业态从业人员购买保险服务,中国人寿寿险晋江市支公司承保新业态从业人员人数1300人。其中,一位承保人员发生了交通事故,理赔伤残金加住院津贴合计33100元,赔付率占比25.46%。
“这起赔案是我们公司参保后的首个理赔案,也是我经办的。伤者后来拿到3万多元的理赔款,伤者及家属都感到很欣慰。”吴先生表示,这件事也让更多员工看到了保险的重要作用。“在我们举行的多场安全生产会议上,许多员工都表达了对安全和保险的重视。有人说,保险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保险是万万不能的;有人说,自从有了保险,安全意识随之增强了;还有人说,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有了保险保障,就多了一份安心。”吴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