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品单独支付提高医保报销比例

近日,《广州医保支持创新医药发展若干措施》(下称《措施》)出台,从加快创新医药进院使用、促进创新医药临床应用、拓展创新医药支付渠道、加强创新医药服务支持四方面精准发力,实施二十一条创新医药发展支持措施,为加速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简称“国谈药品”)落地、助力本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医保力量。

今年1月,广州就曾印发《广州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到,在创新联合体内,对其技术产品给予临床试验、审评审批、上市应用、医保目录推荐等方面支持,医疗机构按照“随批随进”的原则直接使用。这次广州医保出台的二十一条创新医药发展支持措施正是对上述政策的回应与细化。

积极探索医保大数据应用

生物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创新最为活跃、成长最为快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广州市注重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明确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骨干型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重点打造。

为让高质量发展有“医”托,此次措施从四大方面对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的举措,有业内人士认为,广州资金支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为加快创新医药进院使用,广州将发挥好广州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交易平台(GPO平台)作用,建立创新药械绿色挂网采购专区,优化挂网流程,为创新药械快速挂网采购提供有利条件。

比如,将建立广州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交易平台(GPO平台)创新药械绿色挂网采购专区,完善创新药械快速挂网机制,优化创新药械采购挂网流程,简化企业申报资料。

除国家谈判药品和集中带量采购的药械外,其他药械由企业和医疗机构自主议价。对于议价挂网品类的创新药械,广州GPO平台常态化开展价格联动。拓展医用耗材挂网品种,对取得国家医保耗材编码的产品,企业可直接申请挂网采购。

创新药落地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临床应用。

为促进创新医药临床应用,广州不对定点医疗机构下达医保总额预算指标。对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国谈药品等创新药费用,实行单列结算或纳入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予以分值加成。

同时,广州优化DIP病种目录库,对临床应用的创新医疗技术增加病种及分值,支持运用创新药械、创新医疗技术的病例申请特殊病例支付,将国谈药品等创新药械费用在医保考核评价指标中剔除,消除定点医疗机构顾虑。加强国谈药品监测,定期通报定点医疗机构配备使用情况,支持“双通道”药品同步纳入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及外配处方药品目录,加强药品供应保障。

拓展支付渠道,有助于让创新医药更可及。

广州将执行省基本医保目录,及时将创新药械、创新医疗技术纳入本市医保支付范围,扩大“双通道”定点医药机构数量,对国谈药品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强化基本医保保障功能。深化“穗岁康”商业补充健康保险试点,对自费药品不限病种范围、不限药品品种按规定纳入保障,对符合条件的国谈药品、创新药品在待遇上予以倾斜,发挥商业健康保险作用。鼓励用人单位自建单位补充医疗保险,支持购买覆盖创新药械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

广州将支持企业参加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支持中药饮片、医院制剂以及创新医疗技术、医用耗材纳入省基本医保目录。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积极探索医保大数据应用,为创新医药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打通国谈药品落地“最后一公里”

《措施》一个关键词是国谈药品。

1月1日起,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在全国范围正式执行。但在“灵魂砍价”后,让老百姓真正能用上国谈药,还有“最后一公里”需要打通。

而这“最后一公里”,广州已率先“跑了起来”。

1月31日,广州市医保局在生物岛召开广州市2024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使用“医保—医院—企业”交流会。

这是场“三方”联动合力解题的会议,也是广州医保首次就国谈药落地召开这样三方“面对面”的会议。

此次《措施》中就提到,不定期举办国谈药品落地使用“医保—医院—企业”交流会,推动国谈药品进院使用。

在加快创新医药进院使用方面,《措施》提到,要对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国谈药品等创新药费用,实行单列结算或纳入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予以分值加成。

在创新医药支付渠道方面,广州将推广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应用,优化线上全流程购药医保结算服务,稳步扩大国谈药品“双通道”定点医药机构数量,畅通国谈药品定点医药机构供应渠道。对国谈药品等创新药实行单独支付管理,提高医保报销比例,不纳入普通门诊、门诊特定病种待遇限额。

国谈药品在广州迅速落地能给老百姓带来很多实在,比如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某个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药物,进入国谈之前每月治疗费用约3万元,2023年3月1日进入国谈之后,该院血液科的医生申请将该药加入双通道外配目录,患者很快就通过双通道处方外配,在药店购买到该药。患者每月药费只需要3000多元,是原来维持治疗费用的十分之一。

THE END
1.智慧医保已覆盖13.3亿参保人原标题:智慧医保已覆盖13.3亿参保人 我国智慧医保已覆盖13.3亿参保人,随着“一单一清分”的推动,未来每笔医疗费用的来源、去向、分配都能被清晰精准地追踪和记录。这是记者从昨天举行的2024全国智慧医保大赛颁奖典礼上获悉的。 智慧医保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赋能医保改革管理服务...http://sc.people.com.cn/n2/2024/1106/c345460-41032868.html
2.医疗大数据:数据驱动的降未来医疗大数据医疗大数据推动了医疗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人工智能和数字疗法的发展。通过将医疗数据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医疗大数据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孤岛、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质量、合规性风险和技术挑战等。 http://www.cn-witmed.com/list/34/11618.html
3.国家医保局:推进医保信息业务编码贯标工作加强医保大数据应用证券时报网讯,据国家医保局10日消息,国家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华波7日上午赴北京市调研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工作。黄华波强调,要加强平台安全运维,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平台验收工作,不断提高平台的安全性稳定性。要锲而不舍推进医保信息业务编码贯标工作,加快提高数据质量,加强医保大数据应用。要深化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全...http://www.stcn.com/article/detail/791288.html
4.医保基金大数据监管平台通过规划全程监管、协调监管、大数据监管和智能监管4大体系,能够构建全领域、全流程的医保基金安全防控机制。本方案规划了一整套的大数据技术手段来提供医保基金监管技术支持,具体来说就是8个基础库,2个平台,3套治理流程和4个基础支撑。 咨询我们 行业优势 https://www.cecloud.com/solution/7041961049704108032.html
5.医保反欺诈大数据监管系统运用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技术,从海量医保数据中筛查出违规问题和风险,锁定医保基金使用违规行为,实现精准打击欺诈骗保。 背景与需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0号)、《“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反欺诈大数据监管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国家医保局...http://a-eye.cn/product/software/medical-insurance-anti-fraud-big-data-supervision-system.html
1.医保“总额预付”的利弊争议11月6日,在清华大学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承办的“医疗/医保大数据及医保支付与医院发展”论坛上,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袁向东坦言,DRGs最大的挑战是数据的准确性。 “比如阑尾炎,也可以称创口性化脓性腹膜炎,这两者的支付相差过万。如果医院病例首页反馈的信息不准确,那怎么形成数据,进行医疗服务质量和绩效的评估,以及...https://www.yicai.com/news/5176825.html
2.浙江大学医疗保障大数据和政策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医疗保障大数据和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9年12月成立,是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合作共建的全国首个局校合作的医疗保障方向的研究机构。中心深入聚焦医保医改领域重大政策和改革任务,开展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研究,充分发挥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力量,组建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交叉团队,着...https://cbm.z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