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行业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策略未央网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0"v-text="'原作:'+postInfo.postMetas.postOriginal">

文/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保险发展与安全”课题研究团队

(一)我国保险行业现阶段发展情况

保险行业正经历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2014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保险行业经历了快速的扩张阶段,保费收入实现了显著的翻倍增长。2020年后,经济增速的放缓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影响了保险产品的购买力;监管政策的加强,如偿二代二期的实施,对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导致保险机构业务增速放缓。保险行业告别过去的高速增长模式,转而追求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增长。

2023年全年,随着经济复苏带动市场需求恢复,叠加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引领服务和获客能力升级,保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有所提升,全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51,247亿元,同比增长9.14%。

图12017年以来保险行业原保险保费增速放缓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老龄化程度和风险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退休规划和财务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带动保险行业的市场结构的持续优化。人身险保费收入分化,寿险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3年全年,人身险保费收入达3.54万亿元,增速为10.25%。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预定利率调整限期政策推动了高现金价值的增额终身寿险销量激增,寿险保费收入大幅增长至2.76万亿元,增速为12.76%;健康险保费收入略有提升至0.73万亿元,增速呈持续下降趋势;而意外险受行业整顿影响,保费收入下降明显。

财产险迈向多元化、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年,财产险保费收入达1.59万亿元,增速为6.73%。建立在市场需求基础之上,并以风险评估为核心的车险定价机制的持续优化,标志车险业务正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稳步前进。同时,财产保险公司通过不断扩展农业保险、健康保险等非车险领域的业务,有望进一步推动其保费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我国保险行业正在面临两大变革

我国保险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求层面,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保险产品,而是寻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即时化的保险解决方案;供给层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为保险行业提供了全新的生产工具,支持保险公司全面开展数字化转型,大幅提升产品创新、客户服务和内部运作等关键业务流程的效率;政策层面,监管机构出台的新政策和规定持续引导和调整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内部结构,如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的更新、产品信息披露规则的加强等。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工具的更新和监管政策的调整导致了保险行业的两大剧烈变革。

一是保险和科技加速融合。科技的融入为保险产品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注入了新动力。利用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保险公司能够更精确地评估风险和定价,从而设计并推出更贴近客户需求的定制化保险产品。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保险公司能够更精准地进行场景构建、风险评估和定价测算,开发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如基于行为数据的UBI车险、与健康科技相结合的个性化健康保险产品等。

保险公司不断利用科技提升客户服务体验。移动应用、在线平台等数字化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了便捷的保险购买和服务体验;智能客服系统能够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提高服务效率;适老化服务功能的开发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如移动应用界面交互增加大字、语音、民族语言等服务,使操作更简单易懂;保险公司通过自动化业务处理、智能决策等优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加即时便捷的服务体验。

图2保险科技赋能保险行业ABCD四大技术手段[1]

二是保险行业分化加剧。保险行业内部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大型保险公司由于规模、声誉、技术、渠道、资本、风险管理等优势,通常能够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深受客户的信赖,始终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并持续挤占中小型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中小型保险公司则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在此情形下,中小保险公司需要积极谋求破局方法,根据自身资源、市场定位和客户需求,选择特定的细分市场,通过深耕区域、差异化竞争、专业化服务等策略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新兴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作为行业的新进入者,通过采用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具有更低的运营成本和更快的服务响应速度,能够提供更加便捷和灵活的保险产品,为保险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动力,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

(一)全球经济动荡与国内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保险资金投向安全

一是利率下行导致“利差损”风险攀升。大量寿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产品定价利率相对固定,负债端较为刚性,同时,保险公司大量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利率下行导致投资收益下降。部分中小型保险公司甚至因此持续亏损。保险公司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并调整其投资策略,同时对产品组合进行优化,以增强对市场波动的抵御能力。[2]

二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全球经济紧张局势导致资本市场出现剧烈波动,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海外投资收益。部分消极影响传导至国内,导致国内某些行业面临供应链中断或需求减少的问题,进而降低保险公司在投资国内实业的收益。

三是部分投资标的出险影响保险公司资金投向安全。经济环境周期性调整的情况下,部分保险公司所投资的企业债券、股票、信托对应的公司主体遭遇了流动性危机,有的公司甚至面临债务违约甚至破产等极端情况,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甚至造成本金损失。[3]

多重因素叠加下,保险公司普遍存在“增收不增利”情况,需要在负债端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供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在资产端严格评估投资风险和分散投资,以确保资金安全、维持投资组合的稳定性。

(二)科技发展给保险行业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

一是维护网络安全与客户数据保护的难度提升。保险公司作为数据密集型机构,需要储存和处理大量敏感的客户数据,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务状况、健康记录、企业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和自身经营数据等。但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进化,包括但不限于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勒索软件攻击、网络钓鱼等。同时,在保险公司引入新型软硬件、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也面临着零日漏洞攻击、供应链攻击、物联网设备漏洞攻击的可能性。网络攻击手段日益复杂多变使得数据泄露的风险提升,不仅会侵犯客户隐私,还可能导致保险公司面临法律责任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是保险欺诈手段花式繁多、层出不穷。科技进步使得保险欺诈行为更加隐蔽和复杂,如通过伪造电子文件、电子票据、盗用他人身份信息、制作虚假音视频文件等。此类保险欺诈往往难以使用传统手段进行识别和验证。根据中国保险学会与金融壹账通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保险行业智能风控白皮书》[4],全球每年约有20%至30%的保险赔款涉嫌欺诈,我国车险领域欺诈渗漏比例约达20%。保险欺诈不仅损害保险公司的利益,还导致了保险赔付成本上升,进一步抬升保险费率,损害诚实保险消费者的利益。此外,保险欺诈还可能破坏保险市场的公平性,降低消费者对保险行业的信任度。

三是数字化转型对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保险机构需要不断更新技术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数字环境、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数字化服务与传统服务的融合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转换成本和客户摩擦成本,如智能客服无法精确回复客户问题导致反馈和沟通障碍,线上线下用户体验不一致导致客户满意度降低等。同时,公司内部也可能存在数字化系统的冗余建设,导致功能重叠和协同效率低下的问题。此外,行业增速放缓叠加技术替代等因素,导致保险代理人数量持续减少,2023年底全行业保险代理人约281万人,较2019年降幅达七成左右。[5]保险领域正经历人才结构的重大调整,亟需激发代理人长期从业意愿、稳定业务团队、并招聘和培训既通晓保险业务又精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这类具备高技能的人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导致保险公司在招募和培养此类专业人才方面遭遇难题。

(三)监管合规趋紧环境下保险消费者保护面临新难点

一是保险公司的激烈竞争带来的保险消费者保护的挑战。部分保险公司、银保合作中采取了虚假宣传、混淆概念等不当手段,导致夸大产品收益或保险责任、暗藏搭售条件、“存单变保单”等乱象。部分保险公司“报行不一”,实际执行的保险条款和费率与向监管机构报备的不一致,违反法定要求。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导致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影响保险行业信誉,进而增加了保险营销的难度;还会导致涉事公司、违规人员受到处罚,影响保险公司评级。保险公司需要从根源做起,增强从业人员的合规意识,降低自身操作风险,防止保险行业发生乱象。

二是监管合规趋紧,亟须完善内部监督和激励机制。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监管政策也不断更新和完善以应对新的市场条件和风险类型。保险机构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内部调整,紧跟最新的监管政策,做到不违法、不违规。但由于保险机构一般体量较大、层级较多,且多与外部合作方共同获客,传达和执行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成本。如何打造上下一心的保险团队、优化监督和激励机制成为每个保险公司面临的难题。

保险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通过集合大量同质风险并分散这些风险,为个人、企业和经济体提供经济补偿和风险管理服务,具有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保险行业的稳健发展关系着金融安全乃至国家安全。

一是保险安全是金融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基石。保险是金融行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有助于确保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防止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例如,保险公司可以为银行提供存款保险、银行承兑汇票保险等,增强银行产品的安全性;贷款保险可以为贷款提供信用风险保障;抵押保险可以确保金融机构在贷款抵押物(如房产、汽车)在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损失时得到赔偿;金融产品保险可以确保投资者在金融产品违约时得到保障。

二是保险安全关系着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切实利益。保险能够形成资金“蓄水池”,通过广泛分散个人和企业的风险,缓解了不可抗力或突发事件对个体带来的损失。保险能够在风险事件发生后迅速为受损方提供资金,协助其恢复与重建,大幅降低单一风险事件或机构出险蔓延成为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维护了整体经济的稳定。

保险是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环节。通过提供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产品,保险行业显著减轻了政府负担;政策性农业保险如水稻区域产量保险、生猪养殖险、果树气象指数保险极大增强了农户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保障了粮食生产与农村经济稳定运行;政府出资购买巨灾保险,在暴风、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后,用于灾难救援、灾后重建以及社会援助;保险是跨国贸易和投资的重要保障,可以在发生不利影响时提供风险缓冲垫,有助于抵御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和外部冲击,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

保险可以增强信心与促进投资。保险为资金提供方和企业提供了安全保障,降低了个体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例如,政府、银行及保险公司三方联合打造的“政银保”模式,采用企业购买履约保证保险的机制,共同分散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的新渠道,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一)机构端:科技赋能风险控制体系,维护自身安全

一是合理使用数据手段优化成本收益。产品层面,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行为和偏好,实现产品开发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同时能够更准确地量化风险,制定合理的保费价格;利用场景模拟发现新的保险需求,创新产品线以吸引更多客户群体,如基于特定生活方式或职业风险的产品。服务层面,线上自助理赔、智能客服能使保险公司在提供更便捷、优质的服务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通过生物识别技术验证客户身份、使用物联网设备收集数据、实时系统监控可疑活动等技术手段能够有效降低保险欺诈的风险,保护公司和消费者的利益。投资层面,数据分析可以辅助保险公司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决策,更好的评估和管理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

二是重视合规管理,建立健全消费者保护机制。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消费者隐私保护方面,需要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构建强大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以抵御恶意软件、黑客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等威胁,同时加强内部管控,确保客户隐私安全。

(二)政策端:多措并举加强行业监管质效

一是推动行业内外统一监管标准建设。2022年,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保险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保险标准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保险标准化组织的多样性和专业性显著提升,保险标准体系结构优化健全。政府机构和中国保险业协会积极推进保险标准建设,发布了多项保险标准和产品示范条款。保险行业评级持续更新,应确保监管评级结果与监管政策的有效衔接,进一步细化不同评级所对应的监管措施。此外,由于保险行业涉及多个领域,如金融、健康、汽车等,政府需要加强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统一的监管合力,共同设计和制定标准。

二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监管,确保行业法定标准的执行。监管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管效率,开发监管科技,帮助保险企业更好地遵守监管标准。建立动态的监管评级机制,定期或根据市场和公司状况的变化,及时更新评级结果。利用监管科技来监测和分析保险市场的风险,及时发现和处理保险欺诈行为,提高监管的预见性和反应速度。

三是支持中小保险企业合理重组,促进保险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部分评级较低的中小保险企业可能面临资源、技术或市场方面的挑战,导致自身经营状况出现问题。政府应支持这些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债务重组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

(一)某保险公司:智能风控实现车险精准防诈[6]

某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生物识别等新技术在反欺诈工作中的应用,构建了“识数、识图、识声”的智能风控技术体系。通过车险智能反欺诈平台,辅助识别6000余件欺诈案件,防范了3.5亿元以上的欺诈损失,并向公安机关移送了多起保险欺诈案件。

该保险公司对车险欺诈风险进行全面管理,不断完善全流程反欺诈技术支持体系,包括事前鉴别、事中识别和事后回溯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在核保环节利用ECIF系统和车险承保系统进行黑名单管控,严格审核高风险客户;在核赔环节建立智能识别分析平台,通过采集和分析移动影像、同时整合第三方数据资源和服务,加强对数据信息的管理,实现事中风险控制等。公司还开展常态化稽核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以降低欺诈风险并严格追责等。

(二)某保险公司:科技助力保险宣传端加强消费者保护[7]

某保险公司于2024年启动消保一体化智能管理中台建设,该管理中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了一个从监测、预警、整改到风险提示的完整在线闭环管理体系。一是整合信息档案与监测动态信息。汇集产品和渠道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建立数据模型并动态监测消费者权益保护指标,以预警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风险。同时,该保险公司建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库,利用AI技术对营销和宣传活动进行实时监控。二是实现跨系统协同。该管理中台实现了与投诉管理、法务合规等多个关键系统的无缝对接,加强了风险预警能力、加快了问题响应速度、提升了整改效率。

此外,该保险公司在系统建设中强化了对消费者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对所有涉及敏感信息的存储设备安装了数据防泄漏系统,确保对敏感数据进行实时监控,降低了数据泄露的可能性;同时,对客服人员的访问权限进行了严格管控,防止不必要的访问或泄露客户隐私信息。

(三)某新能源车企:助力某互联网保险公司实现债务重整[8]

某保险公司是科技发展驱动下首批形成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之一,由于健康险业务乏力、保证险巨额赔付、自身宣传和运营费用过高等因素导致严重财务亏损,面临偿付能力不足和触发接管条件。2020年7月17日起,该保险公司被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实施接管。2022年7月8日,该保险公司申请重整,并于2023年5月24日由北京金融法院确认重整计划执行完毕。

该保险公司的重整过程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北京金融法院积极参与和指导重整工作;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法院监督指导下,首次以统一代理方式代理了7641家保单债权人申报债权;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重整投资人遴选,确保顺利制定重整计划。作为全国首例保险公司重整案件,该保险公司的重整未动用公共资金且未引起风险外溢。

(四)启示与借鉴

一是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生态。保险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是实现共同发展的关键。保险机构通过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助力政府实现维护人民利益和市场秩序的目标,支持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保险法规,为保险机构提供合规经营的指导,使得保险机构实现长期健康发展。在保险公司面临发展挑战时,政府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帮助公司渡过难关。

二是充分提升创新能力,维护保险机构自身安全。保险机构需要将科技创新作为战略核心,以提升风险管理和业务运营的安全性。通过将科技创新纳入顶层设计,增强风险管理和业务运营的安全性,保险机构能够构建起更为坚固的安全防线,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早期识别和快速响应,不仅可以保障机构自身的稳健运营,也可以为整个保险行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资料:

[1]清华大学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全球变局下保险业的变与不变.

[2]刘渠,寿险公司如何预防利差损风险.

[3]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3).

[4]中国保险学会、金融壹账通,2019年中国保险行业智能风控白皮书.

[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燕道数科,2024中国保险发展报告.

[6]周海涛,车险反保险欺诈应对与挑战.

[7]朱艳霞,该保险公司以科技金融持续助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8]张汀雯,该保险公司破产重整落幕,新能源车企全资控股,新能源车企扎堆“涉险”.

以上信息我们将会严格保密,报名结果以官方通知为准。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0postInfo.postAuthor.authorDes:'TA还没写个人介绍...'">

THE END
1.中国保险行业协会10-29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 10-19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国际咨询委员会2024年会议 10-19在亚洲金融合作协会2024年度主论坛上的致辞 10-18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10-17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有关情况图文实录 ...https://www.iachina.cn/
2.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可以说是蓬勃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首先,我国保险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https://m.xyz.cn/toptag/woguobaoxianshichangdexianzhuang-68137.html
3.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现状.doc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现状 篇一:我国存款保险现状 国内外存款保险现状及对比分析 一.总体状况到2012年共有97个国家或地区设立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剩下的84个国家和地区则继续提供隐性存款保险。相较于2003年DK的数据(截止2003年181个样本中有88个国家或地区建立EDI),全球数据库中设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国家或地区数量首次超...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0730/49739694.shtm
4.我国家庭财产保险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我国家庭财产保险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 要] 家庭财产保险在我国发展较早,但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家财险面临低速增长势头,且存在发展困难、举步维艰、业务下滑、比重减小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保险公司应在设计条款、拓展新业务、搞好防灾理赔、不断更新观念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地促进家庭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 https://bbs.pinggu.org/jg/lunwen_gongshangguanlilunwen_44704_2.html
1.保险业前三季度经营情况出炉!总资产突破35万亿!险企人身险财产...10月25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保险业经营情况表显示,2024年前9月,保险业实现4.79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8万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71万亿元。原保险赔付支出1.73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3.8%。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6939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1.04万亿元。截至9月末,保险业总资产35万亿元,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J1VHCH0519QIKK.html
2.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是怎样的擅长保险理赔专业 官方认证 咨询我 咨询我 互联网发展之后,很多传统企业也依靠互联网开始有了新的发展机遇,比如保险这类传统的行业,目前也通过互联网多了很多的机会,也让消费者投保能够更加的简单。那么,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听听华律网小编的说法。 自...https://m.66law.cn/laws/397378.aspx
3.177家非上市险企披露三季度“成绩单”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持续向好风险综合评级是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可以衡量保险公司总体偿付能力风险的大小。整体而言,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持续向好。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7日,已有177家非上市险企(76家人身险公司、86家财产险公司、15家再保险公司)披露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4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https://jrj.wuhan.gov.cn/ynzx_57/xwzx/202411/t20241118_2486056.shtml
4.保险业未来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全社会的风险总量持续性扩大,任何一隅的问题都会很快地演变为全局性甚至全球性的问题,这一切无疑都会对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由此对保险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国际秩序重构更要求保险业坚守“政治性、人民性”的核心属性;第二,“大国崛起”要求保险业高度聚焦服务国家战略的...https://insurance.jrj.com.cn/2024/11/18103145387824.shtml
5.中国保险中介现状根据中国保险现状来看,我国的保险行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近年来我国保费收入的增速来判断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市场发展趋势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此庞大的群体的生老病死,都需要保... 恒大现状如何 中国恒大保险好吗 要说恒大现状如何,依据这三点...https://m.shenlanbao.com/he/1423970
6.我国保险业现状(通用6篇)一、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经济功能初步显现。 回顾保险业 60 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全行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总体...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1yn60z1.html
7.汽车保险市场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越来越普及,与之相伴的汽车保险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以下是对当前汽车保险市场的现状分析。 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汽车保险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各类保险公司纷纷进入汽车保险市场,推出各种类型的保险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725738925250802914.html
8.资本市场风险与保险,现状解析及展望电子元器件资本市场的保险现状 目前,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保险机制也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进入资本市场,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的保险产品也应运而生,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开始探索建立资本市场保险制度,以进一步保障投资者的权益,资本市场保险的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https://sdkdt.cn/post/1421.html
9.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关键词:保险业现状发展趋势挑战潜力对策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外资保险公司争相入市,多家保险公司竟争发展的保险市场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保险业与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一)中国保险业...https://hr.gan-ren.com/hc/mhetxxfnfrsncechrm.htm
10.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二、广州市保险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广州市保险市场发展回顾。 自1980年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以来,广州保险已走过了17年的历程。在这17年里,国内保险公司增加到4家,广州市保险市场由人保公司独家垄断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同时随着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的进入,许多外资保险公司也相继在广州设立了代表处。保险险种从过去仅十余...http://cgrs.szlib.com/qw/Paper/6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