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分析顾客多样化、差异性的需求,对客户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以此为支点推出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如,针对网络资金支付结算需求,诞生了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针对企业融资需求,诞生了以“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为代表的网络筹资平台;针对投资理财需求,诞生了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企业资金管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资金管理渠道和方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大拓展了企业资金管理的边界,推动了企业资金管理方式的创新,提高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收益,降低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成本,使得企业资金管理面临全新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二、互联网金融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在企业资金结算管理中的应用模式———第三方支付结算平台
(1)降低企业财务费用。相对银行资金结算方式,通过支付平台与客户进行资金结算成本更低。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正在蓬勃发展,而作为当下时代的一种金融创新模式,它也使我国的金融竞争格局发生了改变。本文主要探究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涵、现状以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以便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前景展望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种类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特点
一是并存性。即传统金融风险与新兴金融风险并存,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甚至能改变金融的功能和本质,传统金融的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仍然存在。同时,互联网金融又有可能有新的风险相伴而生,这样互联网金融风险是传统风险与新兴风险并存。二是多样性。因为互联网金融内涵丰富类型较多,而且呈现不断成长发展新兴业态,其风险的类别和内含也呈多样性的特点,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和反风险的增强,还可能会出现新的风险。三是虚拟性。网络经济互联网金融都有虚拟性的特点,金融业本来就具有虚拟经济的特点,互联网金融交易又几乎全部在网上进行,交易的虚拟化更加突出,其风险也在虚拟化中发生,因此互联网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隐含性,这也给治理增加了难度。四是速发性。互联网金融风险可能会迅速发生,其业务具有远程快速发生完成的特点,资金运转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支付结算更加快捷,因而其风险事故的可能性也越大,一旦出现了失误,回旋余地很小,补救成本却相当大。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
这里讨论的是互联网金融所特有的风险控制方法:技术性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第一篇
一、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核心原则
一、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1.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服务必将多样化。
从目前的发展看,跨境电子商务将实现“七个平台”功能:一是产品展示、宣传平台。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展示产品的特性和功能,宣传企业;二是交易支付平台。通过第三方中介支付、担保支付等方式,确保跨境交易的安全、有序,减轻中外双方企业(个人)的信用成本;三是外汇金融衍生品销售平台。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建立民营银行的方式,跨地区提供金融衍生品服务,有效降低企业购买成本;四是提供第三方质量担保平台。对进出口产品实行质量担保,免去企业、个人的后顾之忧;五是建立外汇理财平台。使外汇理财更接近普通群众,实现藏汇于民;六是建立信用体系平台。通过对交易的信用评价,建立对外交易(包括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信用体系,同时与征信系统实现对接或纳入到征信系统中;七是无限扩展的一站式平台。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结合市场需求和长期发展需求,根据需要提供更多的服务,建立一站式平台,极大便利进出口业务发展,促进外汇业务的深度发展。通过多个平台的建设,一是便利企业跨境销售,实现一站式服务;二是免去企业的对外贸易中的很多顾虑和风险;三是可以促进对外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
2.将建立以B2B和B2C为主力,C2C为补充的综合跨境电子商务模式。
由于跨境交易、支付及运输、报关等的特殊性,B2B模式和B2C模式势必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的主力。其相对较大的业务量也避免了生产厂家的零售化和碎片化,通过国内商务平台或国际化平台进行交易,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中介、保证金、延迟付款等方式确保交易的安全。
3.淘宝模式的C2C跨境电子商务可能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又一增长点。
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传统风险
商业银行面临的传统风险主要有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基本来自于银行内部的经营操作程序,信用风险还有一部分来自于银行对外投资失败和贷款客户的还款能力下降。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主要归因于银行外部环境的变化,是由市场价格、利率、汇率和股票价格的不断变动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商业银行传统风险都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管、规范银行员工的操作、严格信贷审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来预防、降低风险,经过我国商业银行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其应对传统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已相对健全,风险管理水平也逐步提高。
(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摘要: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日益兴起,给传统金融业务带来深层次影响,使得传统商业银行受到强烈冲击。商业银行需在开拓网络运营渠道、创新大数据产品组合、加大个人财务管理力度等方面加强创新,以提升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此点,本文将以互联网金融的概述为切入点,就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创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带动互联网金融业态不断涌现,对传统的金融领域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对此,商业银行应当深刻意识到互联网金融对自身发展乃至金融行业的影响,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互联网金融主要依托于网络、支付、云计算等互联网工具为手段或渠道平台,在业务形态和运作模式等方面区别于现实环境中的银行、信托、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领域的新金融模式和现象。目前,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P2P小额信贷模式、第三方支付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金融服务平台模式、金融理财产品网站等。从互联网金融性质来看,它并不是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简单融合,而是互联网精神与传统金融行业结合所创造的新兴领域,其不同与传统金融之处,在与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运行、交易方式等都是基于互联网实现的。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是新兴领域,有多种运作模式,是在互联网渠道上实现货币流通与资金融通,使传统商业银行与现代金融服务在互联网上得以实现。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
在积极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精神和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基本功能和本质。互联网金融在用户体验、交易技术、交易渠道、交易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创造了令人眼花缭乱的业务技术和经营模式,但其功能仍然集中在资金融通、发现价格、支付清算、风险管理等方面,并未超越现有金融体系的范畴。此外,从风险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更加具备普惠精神,将传统金融服务不到的或者风险较大的客户吸引过来,创造出大量涉众型交易模式,参与者众多。互联网金融发展良莠不齐,灰色地带普遍存在,很容易触及法律和监管的红线,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股票债券,甚至从事金融诈骗等。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甚至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突出。因此,为推动互联网金融的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法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势在必行。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大额资金监测方法
(一)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方向是深入理解资金的真实运作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1.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金融特征。
互联网为金融建立了一个开放、高效、包容的平台,减少了金融服务的成本,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拓展了金融服务的领域,延伸了金融服务的长度,深化了金融服务的内涵。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长尾”渗透到社会各层,特别是在小微金融服务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金融覆盖面的空白。
2.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模式更加突出。
互联网金融在行业和业态之间跨度较大,一个产品或一项业务常常涉及证券、保险、银行、非银行等多个领域。以阿里巴巴旗下的余额宝为例,是基于人民银行监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建立,但资金投资对接类型是证监会监管的货币基金,而投资主要投向是银监会监管的银行协议存款等领域,是一款跨三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3.互联网金融资源进一步脱媒。
一、互联网金融定义
二、互联网金融特征
1.金融服务基于大数据应用。
数据一直是信息时代的象征。大数据可以促进高频交易、社交情绪分析和信贷风险分析。无论互联网金融领域哪种业务模式与产品设计无不体现对大数据的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