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后可以接种其他疫苗吗?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第十六条规定:注射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者,应按要求推迟接种其他减毒活疫苗。
抗狂犬病单克隆抗体不含其他病原体(如水痘、麻疹、乙肝病毒等)中和抗体成分,所以不影响儿童计划免疫正常接种,也不影响成人需要的其他紧急预防疫苗接种。即在单抗注射后所有疫苗均可根据需要随时接种。
2、如果伤口位于上臂三角肌,伤口及伤口周围注射了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疫苗的接种部位如何选择?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和《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年版)》中,规定:不得把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狂犬病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
(1)当伤口位于上臂三角肌的时候,我们建议首先规范处置伤口,在伤口里及伤口周围注射足量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可以将狂犬病疫苗注射在另一侧上臂的三角肌,使用5针法。
(2)如果使用“2-1-1程序”,建议狂犬病疫苗一剂注射在对侧三角肌,另外一剂注射在大腿前外侧肌肉。
(3)如果恰好两侧上臂三角肌都有伤口且注射了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那么可以在两侧大腿前外侧分别接种一剂狂犬病疫苗。
3、被“自己家养的猫狗咬伤、抓伤问题不大“,这种说法正确吗?
(1)自己家养的猫狗伤人,与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相比较,狂犬病暴露后致病风险系数较低,但并不代表无发病风险。
(2)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家养犬猫多数没有免疫、没有圈养,甚至有很多与野生动物、流浪动物接触的机会,实质上这些动物也只能算是“有主流浪犬猫”,狂犬病暴露风险系数基本等同于流浪动物,被它们咬伤、抓伤后应该按高风险肇事动物对待,根据不同分级严格接受规范的预防处置。
4、被狗骨头划伤需要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吗?
(1)供食用的狗肉,多数是被宰杀,病狗和患有狂犬病的可能性比较小。狂犬病没有发作的犬只,病毒不进入血液,骨头上携带病毒的概率也较低。狗肉加工过程中一般都经过冲洗,可大量降低微生物含量,最终还要经过高温煮熟,病毒存活的概率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