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城乡流动人口市民化,给中国农村老人的照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受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影响,社会化养老服务已成为保障农村居民养老照料需求的重要选择。鉴于此,本文基于中国河北的实地调查数据,讨论并实证检验了农村居民对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普遍有购买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意愿,但受制于自身经济条件、传统观念和外部供给等条件制约。婚姻状况、新农保参保率、流动子女比例对支付意愿有正向促进作用;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状况以及共同居住人口数则具有反作用。就支付意愿而言,六十岁以上者受传统养老观念影响更大,更依赖子女照护。而对于未老人群来说,则更倾向于自我照护和购买社会化养老服务。
关于人口老龄化
按照联合国的老龄化标准,当一国或地区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0%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
从全球看,目前世界各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0%。
联合国2019年的数据显示,日本、意大利、希腊、葡萄牙和德国是全球老龄化水平最高的五个国家,65+人口占比分别为:28.2%、22.8%、21.8时%、21.8%和21.4%。中国的65+人口占比为11.9%,老龄化水平在全球列第23位。
根据中国“七普”数据,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50%。其中,乡村65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更高,为17.72%。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