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毕业论文优秀开题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毕业论文优秀开题报告

篇一: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与对策研究

院(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班级:社会工作08-2班

姓名:君

学号:080522020219

指导教师:于秀玲

教师职称:讲师

黑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毕业论文空巢老人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统家庭模式的分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步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在生活和精神方面需要得到关心、帮助和慰籍。研究“空巢老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探讨利用社区这一窗口关爱“空巢老人”的途径:关心“空巢老人”健康;探索居家养老方式;发挥社会力量来关心“空巢老人”。

【关键词】空巢老人对策研究

引言

21世纪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高速发展时期。“十一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持续增长,2010年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伴随着老龄化、高龄化同时出现的“空巢化”具有快速发展之势。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老年人的平均空巢率已达56.1%。有关专家称,到“十二五”期末,我国“空巢老人”将达到80%。因此本文着重从社区这一角度探讨关爱“空巢老人”的途径。

一、当前“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什么是“空巢”?单从字义上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换句话说,空巢家庭即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达到退休年龄,身边又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其中包括单身老年人的家庭和夫妇两人的家庭。据调查,在这些“空巢老人”中,不少“空巢老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享受着亲情的滋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也有相当部分老人孤独无助,患病时没钱看病,健康状况堪忧。

(一)患病就医难

“空巢老人”在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寂寥生活的同时,最需要

“三大保障”,即:经济供养保障、医疗药费保障和生活照料保障。据了解,很多人没有医保,因病致贫现象突出。空巢老人不同程度地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他们当中,参加医疗保险的老人仅占50%左右。目前,多数退休工人退休金普遍不高,这笔钱用于日常生活开支尚可,遇到重大疾病就捉襟见肘了。还有,老人一般得的都是“富贵病”,近一半的老人患病时自己买药治疗,药用久了,老人多半觉得花那么多钱也治不好病,还不如少吃或不吃药。由此对他们而言,参与医疗保险显得尤为重要。

(二)啃老现象不容乐观

据调查,虽然“空巢”老人子女中85%有收入,但70%的老人得不到子女的赡养或医疗费用资助。且由于子女下岗、购房或孙辈上学择校等原因,他们还得挤出微薄的退休金,帮助子女承担开支。

(三)孤单无助缺少交流

空巢感也就是孤独感,但这种孤独感里又增添了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他们中许多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有的老人在老伴离去后,由于子女反对或思想观念陈旧,不敢或拒绝再婚。他们本来就性格内向,整日里又一人独守空房,心理郁闷势必影响其自身健康状况。

(四)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虽然有养老院,老人们都生活在一起,可是没有亲人的陪伴,

(五)生活条件有待改善

部分“空巢”老人的居住环境阴暗潮湿,日常卫生保洁不到位,还把日常用品堆放于床的周围,使原本狭小的空间显得紊乱窄小。他们年老体弱,还得买菜煮饭。为图方便省事,常常煮一顿吃三餐,有的还为省钱,排队购买降价打折食物。甚至有的老人还在使用被淘汰的煤炭炉。

二、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原因

(一)养老方式受到制约

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老年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子女亲人的关爱。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老人们的养儿防老观念也在逐渐淡化,他们认为依靠社会提供养老帮助是今后养老趋势。虽然在养老观念上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收入低是影响老人养老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二)家庭规模小型化

三、改善“空巢老人”状况的一些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及家庭小型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家中只有老人或只剩下老人和未成年小孩的家庭户(即空巢老人户)逐年增多。在现代城市里,“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已成为一大遗憾,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关爱“空巢老人”已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不少地方都对养老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街道、社区、社会志愿者团体也对“空巢老人”的生活给予了多方帮助。针对街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建议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进一步解

放思想,在职能部门指导下,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把“守望工程”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事项开展,以社区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不断增强社区老龄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

(一)关心“空巢老人”健康

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社会保障体系。一要把符合条件的“空巢老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对低保边缘的困难“空巢老人”给予及时的救助,保障他们的晚年基本生活。二要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困难“空巢老人”家庭参保免交个人缴费部分,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将贫困“空巢老人”列入大病医疗救助对象。三要建立困难“空巢老人”养老补助。有条件的乡镇、村(社区),可尝试建立老龄事业专项基金或养老基金,用于困难老人的临时救助和生活补贴。

(二)探索居家养老方式

1、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最具有地缘和亲缘优势

中华民族家庭养老源远流长,主要是三方面:经济赡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形成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老年群体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符合老年人“恋家”(把“小家庭”扩展到了社区这一“大家庭”)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老年人子女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社区“一老一小”的生活环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其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以其经济、文化、社会等特性最具有地缘和亲缘优势。正如今年“”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所说,“社区养老是目前缓解我国养老机构不足、城区土地有限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许多家庭两代人都能接受的,既可延续赡养老人的传统,又能减轻子女压力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2、居家养老服务充分考虑了老年群体自身的需求

据统计我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城市老年人一年中经常在住地附近活动的占50.1%,在市内活动的占15.6%,去外地活动占有1.4%。这说明,绝大多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空间除了家庭就是社区。社区成为最重要的养老环境和条件,对社区服务要求最多、需求最迫切、最实际的是老年群体。居家养老的目标就是在社区环境中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老年人之间的互助网络,协助老年人融入社区。在社区熟悉的环境中,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亲朋好友、熟人也能使老人精神愉悦。这些有利于恢复老年人正常的生活能力,使他们在社区里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关系。这些正体现了社会工作“以人

为本”的价值理念和“助人自助”的工作目标。作为我国社会工作率先探索并取得一定经验的社区养老服务,能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三)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区活动

各地要贯彻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广大老年人开展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大学、短途旅游等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

1、创建“星级”老年活动中心

要按照“星级”老年活动中心标准,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消除孤独寂寞感。

2、成立老年文体组织

各社区都要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与老年人协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门球、气排球、健身球等各种文体活动,活跃老年人生活,锻炼老年人体魄。并经常组织开展小型文体比赛,促进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

3、设立老年大学教学点

老年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广大老年人都可以参加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既增长知识,又能消除孤独感,丰富晚年生活。各级政府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当地老年大学工作,就近设立教学点,争取更多的老年人参加学习。各教学点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课前、课后开展各种趣味性文体活动,组织学员外出观光,调动学员积极性。

(四)在经济供养方面

1、以退休金为主

篇三:空巢老人文献综述

1.关于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

(1)空巢老人的界定及分类

4“空巢”(emptynest)这一术语最早源于自然界,是指雏鸟逐渐长大展翅飞翔,并开始独立筑建自己的幼巢,母巢里只剩下年迈老鸟的现象。随着家庭生命周期(familylifecycle)理论的提出,空巢这一概念便逐渐在社会人口学领域活跃起来,它代表着人类家庭生命周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完成了学业开始步入社会,而父母却已离退休,独自留在家里“空巢”(emptynest),这一术语最早源于自然界,原意指雏鸟飞走,老鸟独守空巢。人口学上指家庭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时,家庭中子女均已长大成人另立门户或离家独立生活,只剩老年夫妻生活的一种家庭现象[1]。“空巢老人”[2]指在进入老年阶段的老人群体中,子女与其分开居住,且离其距离较远,在生活上不能给予照顾,精神上也不能时常得到关爱的老年人

(2)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现状的研究

【20】。

(3)关于空巢老人成因的研究

(4)关于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研究

赵芳、许芸认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社区的老年人服务体系应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第一,社区照顾的服务模式应是一种混合经济的模式,让老人有一个真正选择的权利,以便更有效地满足老年人和护老者的需要。第二,将老年人服务与其他不同年龄和类型的服务分别开来,独立发展。第三,加强家庭支持网络,成立家居照顾支持中心。第四,社区照顾服务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服务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完成的。第五,政府应在社区照顾中起主导作用。第六,家庭照顾与社区照顾结合起来,相辅相成”。㈤陈建兰则总结为:“第一,加强养老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第二,积极发展机构养老。第三,切实发展社区照顾体系,支持居家养老。第四,鼓励老有所为、老有所用和老有所成。第五,加快完善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制度”。【26】肖结红提出应该促进传统养老模式的转变,建立由家庭、亲属、邻里、居委会和单位四大资源构成的社会系统。实现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融为一体,构建一条社区养老的最佳途径【27】。__

化的过程中,家庭依然是老年人最理想的养老场所,居家养老模式为这一想法提供了可能,将社区居家养老发展为全面的为老服务系统,有利于适应发展过程中的空巢老人养老问题。⑧陈晓敏将空巢现象归因为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经济、思想、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并认为空巢家庭的出现是人们自由选择的结果。⑨王静

珊将城市空巢家庭成因归结为: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居住条件的改善、个人及家庭观念的变迁、社会代际关系的变化等。⑩

另外,也有一些学者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对空巢老人居家养老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袁继红提出了社会工作的社区工作方法在老年人服务中的一些应用,如提升老年人的认识、促进老年人的自助及互助能力、培养义工等。李红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从社区照顾、社区活动、社会医疗三个方面入手来进行服务,并尽量满足老年人群的需求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社区照顾模式。梅陈玉婵、齐铱、徐永德从老年社会工作的角度探讨了怎样为普通老年人及特殊老年人(如受虐老人、临终老人)提供服务的内容与方法,并形成了一定体系。吴丽月则在社会工作视角的基础上强调以满足空巢老人的需求为指向,提供具体的服务资源整合、社会支持网络的梳理等专业社区照顾策略。杨明月、李洪君在《社会工作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推进》一文中也对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并对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提出了呼吁政策支持、增大宣传力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议

制度设计层面探析如何有效地提供老年服务,从社会支持体系角度提出家庭成员是空巢老人最主要的照顾资源,但家庭的照顾功能正逐渐弱化,因此必须配以适当的社区照顾,形成空巢老人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

【1O】赵芳,许云.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2003,(3).

互济养老模式是在农村社区组织相对成熟的条件下,以居家养老为基本方式,利用社区力量组织、协调、监管养老过程并进行部分社区养老资源的配置,在60岁及以上空巢老人中按照实际身体状况和个人意愿,安排老人进行一对一互帮互助的一种用以解决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和情感慰籍两大难题的养老模式。

据预计,2029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与比例将首次超过0—14岁少儿人口。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占我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同时空巢化也将日益严重,预计到本世纪30—40年代城市家庭的空巢率将达到70%左右,同时也将有70%的家庭为独生子女组建的家庭o[21在未来的百年中,老龄化和空巢家庭是我国人I:1年龄结构及家庭组合模式的主要特征。

[1]陈卫.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的人12转变[J].人口研究,2008(11):28.

[2]谢玲丽.长三角人口发展战略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208.

赵纹纹劳动力流动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危机及其化解[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1(12)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除了具有一般“空巢”家庭的特点外,与城市“空巢”家庭相比,农村的“空巢”家庭更具有以下独特的特点:1.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生活质量低于农村人口平均水平,劳动力“空洞化”问题突出,老人劳动强度普遍较大。(#Jl生JI妹,2006;李明顺,2009)2.所获得的社会化照料资源少,生活照料“真空化”。(陈玉光,2009;袁金霞,2009)3.农村“空巢”家庭抗风险能力差。农村“空巢”老人对经济支持、大病照料等需求的优先程度明显高于精神慰藉需求。(张大勇等,2007)4.精神生活孤寂。在心理、精神慰籍方面,农村“空巢”家庭老人普遍处于缺乏爱和关心的状态,很可能陷入“空巢”心理危机

。农村“空巢”家庭的新特征“空巢”现象由来已久,然而它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在农村更是如此。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农村“空巢”家庭不仅不再是个别现象,而且显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一】:①农村“分居”之风日盛,“空巢”老人逐增。②“空巢”家庭的主体年轻化,“空巢”期相应延长。③低龄、高龄两代老人同守“空巢

研究初期,空巢老人概念的提出是基于西方国家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也成为空巢老人研究的理论基础。徐宪认为“空巢期一般是指婚姻家庭生活中继所谓的蜜月期、抚育期之后的

子女成婚离家而家庭只剩下一对老年夫妇的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老人就叫空巢老人。众多学者包括肖汉仕(1995)、熊汉富(1998)、穆光宗(2002)、陈晓敏(2004)、张大勇(2007)、黄佳豪(2011)、聂志平(2012)等都采用这种命名方式。家庭结构理论则从家庭人员组成结构上分析。赵芳(zoo3)等认为西方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在中国家庭,经历了第一(新生期)、二(核心期)阶段后,到第三阶段(空巢期)有部分家庭会走向主干家庭或联合家庭”,再进一

THE END
1.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思考论文5篇摘要:中国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是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中国现在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而传统的中国式养老已经不能解决现在老龄化的问题。文章主要讲了农村老龄化的现状,以及农村养老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了农村现有的养老问题然后从家庭,政府和个人上提出解决方案。并提倡农村“以地养老”,来增加老年人的收入...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85531
2.《探究我国乡镇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8000字(论文)探究我国乡镇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摘要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导致了我国的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与较为稳固的城镇社会养老制度相比,我国农村养老制度的发展明显落后,尤其是在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养老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而城市化又造成了劳动力的大量流动,造成了农村的“空巢”现象。虽然近几年,部分地区的养老...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9211374.html
1.农村养老调研报告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养老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村养老调研报告 篇1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 前言:社会实践的参加者:一帮大学同学。实践的主题:通过调查与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情况而...https://www.yjbys.com/diaoyanbaogao/4628307.html
2.关于我县养老服务的现状与思考5100字调查报告范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老年人老有所养,乃至家庭安定、社会稳定,而且也是党和政府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近年来,xx县养老服务工作不断发展,并逐步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与人口...https://www.91wenmi.com/wenmi/zongjie/diaochabaogao/380338.html
3.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7农村养老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老年人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JSLA200810001023.htm
4.浅谈农村养老模式论文?1982年到1990年两次普查之间,家庭户规模从4.3人/户降到3.97人/户,根据1995年中国l%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平均家庭规模降到3.7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家庭平均人口仅为332人。我国农村独生子女在大幅增长,家庭结构呈现“4~2一l”或“8—4_2一l”的趋势,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老年保障模式将使未来子女在养老问题上不...https://cai.verywind.com/xx/vinncwnwyyvvenvyvmn.htm
5.陕西省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老年人养老问题调查研究(论文)本论文将陕西省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老人作为研究对象,以养老问题为主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我国农村老人养老实际,总结养老取得的成就,并针对养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成因,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养老;研究 ...https://blog.csdn.net/QQ375279829/article/details/134391649
6....西安工程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优秀论文...40.《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趋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调研》 任钰嘉 41.《关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及社会养老保险的调研》 樊雅雯 研究生优秀论文(不分等次共10篇) 1.《陕西省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调查主题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龚思思 2.《红土情深圆梦井冈山研究生赴江西井冈山主题社会实践报告》 王贺鹏 ...https://tuanwei.xpu.edu.cn/info/1028/4906.htm
7.农村社会调查论文12篇(全文)农村社会调查论文 第1篇 一、引言 随着资本内涵的不断丰富,社会资本逐渐成为当今学者关注的前沿和焦点问题,甚至被西方国家的决策圈看成是解决社会矛盾的“第三条道路”。社会资本对于解决我国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对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1]。 20世纪8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布迪...https://www.99xueshu.com/w/ikeyeabe4hb2.html
8.农村家庭养老中精神慰藉的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对比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两个方面,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状况最差,老年人对于精神赡养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问题十分迫切。老人对养老的要求不高,子女的许多行为,只要出发点是善待父母的,都被认为是孝的行为,如照料、看望、提供生活费等。与之相对的是,部分子女忽略老人的精神需要,认为...https://m.lunwendata.com/show.php?id=76041
9.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现状研究《济南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本文通过对L市C区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梳理国内外农村养老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结合“看护四边形”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对农村养老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深入分析问题背后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L市C区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老人经济来源有限、农村...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CMFD/1022096628.nh.htm
10.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金融学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中国农村农民养老保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推进,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工业化有了全面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几十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403/8066072051002015.shtm
1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问题是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空巢老人”...https://www.jianshu.com/p/bfb4cf8d6a54
12.养老问题论文汇编15篇调查发现,超过68.4%的老人靠子女来生活,其次才是新农保和土地收入。在我国农村地区,“养儿防老”的观念依然存在,对养老院存在抵触,老人靠子女养老在农村仍然较为普遍。 三、农村养老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养老制度规范不健全 我国对农村养老制度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20xx年的9月,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https://www.ruiwen.com/lunwen/6801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