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现状分析范例6篇

Keywords:ruralold-agesecuritysystem;aging;constructionofnewcountryside

0引言

1重庆农村养老保障的基本方式

1.1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是重庆市最常见的农村养老模式。主要包括生活起居的照料、精神慰藉、经济赡养,这三方面将家庭养老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层次,是家庭养老的主要内容。

有“山城”之称重庆市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环境闭塞,大大减少了与外界的联系,保持着一家一户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状态,更加巩固了家庭养老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赡养脱离,即子女躲避或不承担养老责任的一种行为。有的子女忙于工作,或者与父母长期分居,除了定期给老人生活费以外,没有尽到任何赡养义务。有些子女在外务工,对父母不闻不问,直接摆脱对父母的赡养责任。

1.2土地养老

土地养老保障是指农民依靠土地生产或租赁足迹承包的土地使用权来获得养老的需求。土地养老是重庆农民在尚有劳动力时常用的养老方式。老人种植稻米、玉米和红薯等主食,随四季变更而种植不同的蔬菜,养一头过年猪、一些牲畜,这些基本就是老人一年自给自足的物质了。然而精神生活还是离不开子女,离不开家庭,所以如歌里所唱,期望子女“常回家看看”。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耕地面积锐减,失地农民所得到的经济补偿远不及市场一般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养老功能的发挥。近些年来,农业收入大不如从前,大部分农民都选择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由此可见,土地养老举步维艰。

1.3农村社区养老

重庆市的农村社区,邻里之间因居住的距离近、生产生活活动而接触频繁,又熟悉彼此的性格、家庭生活情况等,邻里之间相互照顾帮扶,是农村老人居家养老不可或缺的非正式社会资源。具体来讲社区养老指在互助的传统基础上,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以及社区照顾和社区服务等形式的社区养老服务。

2012年出台的《重庆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选择城郊结合部农村、集镇中心村、传统农村等不同类型,培育独具特色、功能各异的农村社区。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将文化体育、医疗和养老保障、计价生育、社会救济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逐步实现“全覆盖”。市民政局将推广“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鼓励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合作,实现老年人卫生健康服务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对接。

1.4商业养老保险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有关保险业的政策文件,提出在农村地区推广商业养老保险的要求,旨在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辅助作用,多渠道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但是商业养老保险在化解老人的生活风险和收入保障问题等优点时,意味着它只能对农民中具有投保条件的农民提供保险保障,而不是所有面临养老风险的农民。

由于大多数农民对商业保险的购买力不强,使得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升高,最终还是农民来承担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另外,农村客户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高于市区,因此农村地区支付的保费必然高于市区,对农民是不公平的,影响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推进。总的来说,农村的文化理念、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商业保险的定价及其普及程度。

1.5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从2011年4月1日起,重庆40个区县的城乡的百姓都能加入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以“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的形式统一领取,这是扩大农村养老保障规模的积极尝试。国家在2006年颁布农业政策,正式取缔农业税,自此,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皇粮国税”的时代。现如今,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地区的推广,让城乡居民老有所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观念。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自启动以来,重庆市地方政府在整个重庆市四十多个区县分批推广。截至2011年4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覆盖数十个区县,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参保档次划分。现阶段,重庆城乡中年、青年人员加入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可根据自身经济水平选择缴费档次按年缴费。目前主要有五个缴费档次可供选择,分别是900元、600元、400元、200元、100元。缴纳保费后,政府再对每个账户给予30元的保费补贴。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构成为: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8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正常参保人员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时,其个人账户养老金按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确定;老年参保人员选择缴费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按参保时缴纳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确定;老年参保人员未选择缴费的,无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所需资金从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中列支,个人账户不足支付时,从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时已年满70周岁及以上的人员,从领取基本养老金之月起每月增加10元基本养老金;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之后年满70周岁的人员,从年满70周岁之月起每月增加10元基本养老金。

2重庆农村养老保障的水平概述

2.1重庆农村养老保障的总体水平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是体现养老保障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含义体现在三个层次:对社会成员个人而言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可以用养老金替代率来表示;从政府角度而言,是公共养老金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宏观经济角度而言是指养老保险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重庆农村养老保险待遇从无到有,但替代率呈下降趋势。2014年的重庆统计年鉴显示,重庆乡村村民的养老金支出同村民平均纯收入对比,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略有下降,由2012年的13%,下降到2013年的11.5%。

家庭养老是重庆市农村养老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方式。土地养老是重庆农民在尚有劳动力时常用的养老方式。农村社区养老仅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实行。商业养老保险仅在少数富裕农村家庭出现。从2011年4月1日起,重庆市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但是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不足,缺乏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在政策上,重庆市2010年至2013年4年期间,先后出台了重要的涉及老人的政策文件19个,其中规划文件1个、敬老优待老人的文件1个、医疗保健文件1个、养老保障文件6个、养老服务文件10个。

在社会救助上,年满70岁以上的城乡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老人,每人每月额外享有城镇45元、农村30元的分类别的救助;在高龄补贴上,全重庆市39个区县全部发放了关于百岁老人的营养补助,其中28个区县都对90~99岁的高龄老人发放了高龄津贴,其中13个区县对80~89岁高龄老人发放了高龄津贴;在医疗保健上,全重庆市39个区县全都实行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的制度,全重庆市人均期望寿命达77.81岁,这很大的提高了重庆老人的幸福指数。

2012年,重庆建成10个区县社会福利中心站、220所乡镇敬老院、220个社区托老所,新增养老服务床位1万张,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能力达到60%。但当前重庆市空巢老人达200万人,高龄、失能等困难老人达100万人,老年公寓“一床难求”,养老服务难以满足养老需求的问题依然严重。

2.2以上几种基本方式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作用

我国农村新农保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家庭养老保险制度的弱化增强了农村对养老保险制度需求的愿望。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的成功推行,我国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老龄化速度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巨大的冲击,再也不能满足农村养老的需求。

(二)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弱化增强了农村对养老保险制度需求的愿望。

我国农村土地被占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农村土地分散化经营,土地生产效率越来越低下,土地养老保障已无法适应目前的需求。

(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增强了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需求的愿望。

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直接造成农村土地的减少,使农村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另一方面,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得大量农民工涌向城镇,而由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限制,农民工要么无法参加养老保险制度,要么不能放心地参加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开始实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较晚,资金筹集基本上是“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支持”的原则。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农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缺乏共济性。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这项制度的实施及融资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保障水平低。

>>陕西省竞技体育优势及潜优势项目人力资源现状分析陕西省能源供需研究陕西省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供需现状分析建立陕西省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构想2012年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初步调研陕西省人力资本的现状分析陕西省农远工程资源应用的现状与策略研究陕西省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现状与对策研究陕西省资源补偿机制问题研究陕西省农业保险现状的统计研究陕西省部分高校体育社团现状研究对陕西省竞技体育现状实力的研究我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研究陕西省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现状与需求分析浙江省居家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和对策研究陕西省养老保险支出水平实证研究陕西省异质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陕西省农业水安全研究陕西省动漫产业研究陕西省经济景气监测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参考文献:

[1]邬苍萍,姜向群.老年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张良礼.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侯晓霞.论高职开设涉老照护和管理类专业的必要性[J].辽宁高职学报,2002.

[4]张白.社会化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

(二)养老保险资金管理和制度方面存在问题我国养老保险资金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足,资金保值增值的途径单一。农民领取的养老金与城镇职工、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较大,农村养老保险保障相对较弱。

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保证及改进措施

(一)加强农村养老保险的普及,加大农村养老保险的投入国家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投入相对较小,而我国农村老龄化人口日益增多,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程度远远不能赶上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要想稳定农村人口生产生活,提高农村人口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就必须加强农村养老保险的普利程度,并且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障程度。

(二)加快法制建设,使农村养老保险有法可依现在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够完善,法制化程度不高,而且农民对养老保险认识不够深入,这就给一些人员有空隙可钻,养老保险资金不能够切实利用,甚至被贪污、挪用。所以应该加快进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制建设,使其有法可依,减少腐败的现象出现。

(三)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双管齐下一直以来我国传统观念是使老人“老有所养”,并且主要是依靠家庭养老的形式来实现,可是现在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大多数农村人口生活压力较大,许多家庭对老人的赡养出现较大的困难。所以我们要加强社会养老的制度建设,做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双管齐下,保障农村老年人群能够得到更好的赡养,生活质量更高。

三、结束语

【关键词】乡村医生,养老保障,身份定位

一、导言

(一)背景。乡村医生作为我国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网底的坚守者,为我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目标的实现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2011年卫生统计,我国现有1091863名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肩负着广大农村偏远地区的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据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农村地区58%的患者在村级卫生机构就诊。2009年,村卫生室的诊疗人次达到15.5亿人次。随着乡村医生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乡村医生老无所养的问题日益凸显。

二、乡村医生养老现状分析

(一)目前已有乡村医生养老模式分析。目前,我国只有北京(把乡村医生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上海(把乡村医生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江苏(把乡村医生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地初步建立了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多数地区尚未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有研究显示,乡村医生仅有2.54%有养老保险,97.46%的人没有。由此可以看出,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形势严峻,“老无所养”问题非常严重。

(二)我国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分析——乡村医生身份界定

2、我们来看乡村医生的职责。乡村医生的待遇和与其职责相似的乡镇卫生院医生比较有较大的差距。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属于外溢性很强的准公共产品,却没有得到额外的补贴。

3、我们来看乡村医生的隶属关系。乡村医生受政府的管理,并承担了政府委托的农村公共服务,但是乡村医生与政府之间并不构成劳务关系。

三、D市乡村医生养老问题的现状及分析

(一)D市乡村医生养老现状

D市现有农业人口5235453人,有312个乡镇,共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356人。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D市的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也非常突出。据D市村卫生室统计数据,D市乡村医生没有养老保险的占83.1%,参加了新农保占16.2%,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村医分别只占0.3%、0.2%,此外,灵活参加养老保险的也仅占0.2%。由此可以看出,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覆盖率极低。

(二)原因分析

首先乡村医生的身份尴尬问题仍未解决。其次乡村医生待遇偏低;村卫生室的房屋建设滞后,医疗器械不足。最后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现象非常明显。从数据显示来看,D市村医年龄在45岁及以上的占村医总体的65%左右,30岁及其以下的仅占0.7%,而且绝大部分乡村医生行医年限超过10年以上,行医的平均工龄在约为27年。

四、建议

(一)理清村卫生室的功能性质,明确乡村医生的身份

在经济允许的地区可由政府管理村卫生室,对归属不清的村卫生室,可由政府通过集体收购等办法进行统一规划管理,明确国家和地方财政在硬件投入后村卫生室的举办主体。

(二)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提高乡村医生的收入

政府应加大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财政投入与补贴,提高乡村医生的收入,减轻乡村医生养老保险个人的负担,增强乡村医生的承保能力。对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补助和药品零差率销售进行补偿,此外,还应该规范各种收费标准,稳定乡村医生的待遇保障。

(三)加强对乡村医生的教育和管理,提高乡村医生自身的承保和养老能力。首先应加强对乡村医生的规范化管理,完善乡村医生的培训教育制度。其次有条件的地方可大力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室真正纳入乡镇卫生院管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财务、药品和人事等进行统一管理。

(四)政府担责,因地制宜,推行乡村医生同现有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并轨,加大补助力度。在目前情况下,建立起全国统一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机制尚有难度,因此各级政府应承担起主导责任,将解决乡村医生问题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管理模式等因素,选择适宜养老模式。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中国乡村医生历史回顾与现状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温海红等.社会保障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10

关键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对策建议

1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体系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1.2有利于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生活得不到保障,失地农民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存在后顾之忧,这使得他们难以融入城镇的生产生活,这种情况阻碍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通过建立完善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使失地农民老有所养,消除其顾虑,从而更好的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1.3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社会保障是个关键问题,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如何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城乡社会保障对接打好基础,仍需进一步探索。某种角度讲,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是由于城乡二元化造成的。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保险,并与城市现有的养老保险保持兼容性,可以为日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接轨奠定基础,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

1.4有利于缓和老龄化对社会的冲击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的程度有加速的趋势,而农村老龄化是中国总体老龄化问题的主体,农村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地区和老年人口抚养比最高的地方。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可以算是未雨绸缪,为减少将来我国老龄化高峰带来的冲击做好准备。

2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2.1征地补偿费、安置费低

当前我国有关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关立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一部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问题的全国性立法,有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主要体现在一些国家的政策性文件。由于法律的缺位,使许多问题无法可依,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保险基金挪用等。

2.3失地农民缺乏参保积极性

现实中,失地农民往往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对于养老保险的许多问题不了解,同时也没有积极性去了解。其参保积极性不高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引起:一、失地农民由于自身素质不高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收入减少,经济基础弱,难以承担保险费;二、固有的养儿防老思想根深蒂固,不愿意通过”交费”l为自己养老。三、由于法律监管不当在征地补偿的过程中出现不当的行为,损害失地农民的利益,影响其参保积极性。四、政府对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失地农民对有关政策的了解不够

2.4养老保险的统筹水平较低

目前,由于没有关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统一规定,各个地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保险政策,对于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有三种声音,一是纳入农村的养老保险,二是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三是单独建立事业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无论哪一种都能使失地农民的养老在短期内得到保障,但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社会养老保险终将统筹发展,实现地区、城乡之间的统筹。当前对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策与统筹的养老保险发展存在一定差距。

3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建议

3.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征地补偿制度

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应该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改进征地补偿办法,土地征用补偿要对失地农民土地财产权益补偿,还要对土地用途转变后地价增值给予相当程度的补偿。以增加失地农民的补偿费,减轻其生活压力。

3.2加快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3.3提高失地农民参保积极性

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培训等政策,减轻其负担,改善经济条件;落实法律法规,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加大宣传力度,使失地农民认识到参加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了解国家的各项政策规定,改变其原有的观念。

3.4完善养老保险,逐步实现统筹

参考文献:

[1]潘光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研究[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杰.关于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的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2007(04).

[3]罗遐,夏淑梅,何霄.我国失地农民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东北大学学报,2005(01).

主管:中共重庆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THE END
1.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思考论文5篇摘要:中国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是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中国现在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而传统的中国式养老已经不能解决现在老龄化的问题。文章主要讲了农村老龄化的现状,以及农村养老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了农村现有的养老问题然后从家庭,政府和个人上提出解决方案。并提倡农村“以地养老”,来增加老年人的收入...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85531
2.《探究我国乡镇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8000字(论文)探究我国乡镇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摘要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导致了我国的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与较为稳固的城镇社会养老制度相比,我国农村养老制度的发展明显落后,尤其是在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养老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而城市化又造成了劳动力的大量流动,造成了农村的“空巢”现象。虽然近几年,部分地区的养老...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9211374.html
1.农村养老调研报告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养老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村养老调研报告 篇1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 前言:社会实践的参加者:一帮大学同学。实践的主题:通过调查与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情况而...https://www.yjbys.com/diaoyanbaogao/4628307.html
2.关于我县养老服务的现状与思考5100字调查报告范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老年人老有所养,乃至家庭安定、社会稳定,而且也是党和政府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近年来,xx县养老服务工作不断发展,并逐步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与人口...https://www.91wenmi.com/wenmi/zongjie/diaochabaogao/380338.html
3.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7农村养老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老年人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JSLA200810001023.htm
4.浅谈农村养老模式论文?1982年到1990年两次普查之间,家庭户规模从4.3人/户降到3.97人/户,根据1995年中国l%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平均家庭规模降到3.7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家庭平均人口仅为332人。我国农村独生子女在大幅增长,家庭结构呈现“4~2一l”或“8—4_2一l”的趋势,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老年保障模式将使未来子女在养老问题上不...https://cai.verywind.com/xx/vinncwnwyyvvenvyvmn.htm
5.陕西省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老年人养老问题调查研究(论文)本论文将陕西省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老人作为研究对象,以养老问题为主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我国农村老人养老实际,总结养老取得的成就,并针对养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成因,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养老;研究 ...https://blog.csdn.net/QQ375279829/article/details/134391649
6....西安工程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优秀论文...40.《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趋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调研》 任钰嘉 41.《关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及社会养老保险的调研》 樊雅雯 研究生优秀论文(不分等次共10篇) 1.《陕西省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调查主题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龚思思 2.《红土情深圆梦井冈山研究生赴江西井冈山主题社会实践报告》 王贺鹏 ...https://tuanwei.xpu.edu.cn/info/1028/4906.htm
7.农村社会调查论文12篇(全文)农村社会调查论文 第1篇 一、引言 随着资本内涵的不断丰富,社会资本逐渐成为当今学者关注的前沿和焦点问题,甚至被西方国家的决策圈看成是解决社会矛盾的“第三条道路”。社会资本对于解决我国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对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1]。 20世纪8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布迪...https://www.99xueshu.com/w/ikeyeabe4hb2.html
8.农村家庭养老中精神慰藉的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对比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两个方面,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状况最差,老年人对于精神赡养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问题十分迫切。老人对养老的要求不高,子女的许多行为,只要出发点是善待父母的,都被认为是孝的行为,如照料、看望、提供生活费等。与之相对的是,部分子女忽略老人的精神需要,认为...https://m.lunwendata.com/show.php?id=76041
9.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现状研究《济南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本文通过对L市C区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梳理国内外农村养老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结合“看护四边形”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对农村养老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深入分析问题背后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L市C区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老人经济来源有限、农村...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CMFD/1022096628.nh.htm
10.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金融学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中国农村农民养老保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推进,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工业化有了全面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几十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403/8066072051002015.shtm
1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问题是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空巢老人”...https://www.jianshu.com/p/bfb4cf8d6a54
12.养老问题论文汇编15篇调查发现,超过68.4%的老人靠子女来生活,其次才是新农保和土地收入。在我国农村地区,“养儿防老”的观念依然存在,对养老院存在抵触,老人靠子女养老在农村仍然较为普遍。 三、农村养老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养老制度规范不健全 我国对农村养老制度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20xx年的9月,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https://www.ruiwen.com/lunwen/6801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