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蜂拥千亿“再保险市场”风险再现

长江商报消息中再集团徘徊8年欲赴港上市,再保险蓝海引各路资本摩拳擦掌

□本报记者尹永光

再保险近期一系列密集动作让这个极少“露面”的行业为公众所知,又一个千亿市场逐渐浮出水面。

7月31日,内地唯一的再保险公司中再集团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材料。紧随其后,8月14日,泛海控股联合亿利资源、巨人投资等资本巨头设立国内首家民营资本创办及主导的再保险公司亚太再保险。同日,中民投斥资22亿美元收购美国思诺再保险。

再保险蓝海让各路资本跃跃欲试。8月20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险系副教授段文军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因为二级保险(再保险)市场相较于一级保险(保险)市场的优势,以及二级保险巨大的市场空间。

然而,“再保险不是想做就可以做的。”段文军表示,想要拿到再保险牌照非常难,因为这个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产品多样化、关系网络、客户管理、分析能力,这些将令再保险市场的新晋者们面临巨大挑战。

八年等待中再集团赴港上市敲定

中再集团上市申请材料显示,此次上市共有3家联席保荐人,分别为中金香港证券、瑞银证券和汇丰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6月底,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2015陆家嘴论坛上提到,年内要推动一家险企上市,中再集团拟赴港IPO与这个目标吻合。

段文军也表示,中再集团之所以选择H股而不是A股上市,主要是因为A股市场波动较大、IPO周期较长且融资规模较小,“香港是中再集团上市的理想选择地”。

中再集团官网显示,中再集团由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成立于1996年,注册资本为364.08亿元。其中,财政部持有15.09%的股份,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84.91%的股权。

根据贝氏评级公司的数据,以2013年再保险保费规模计算,中再集团是亚洲最大、全球第八大再保险集团。

中再集团的客户几乎涵盖所有内地险企。根据披露信息,中再集团的再保险客户涵盖境内65家财险直保公司和70家人身直保公司,客户覆盖率达93%。

上市材料显示,中再集团近年经历快速增长,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3.7%。今年一季度,中再集团的总保费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243.25亿元和25.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8%和15.2%。

其实,中再集团的上市应该追溯到2007年,当年10月,汇金投资40亿助中再成功股改,并于次年首提上市,但因为市场低迷而搁浅,2009年,中再集团收购大地保险再提上市,但因2010年子公司被曝治理报告不真实而暂停,此后,中再集团直到2014年8月才正式启动H股上市计划,并于2015年7月31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材料。

实际上,今年以来,中再集团也在积极“走出去”,继2015年1月保监会批复同意中再资产管理公司在香港设立资产管理公司之后,8月11日,保监会批复,同意中再集团在新加坡设立一家经营财产再保险与人身再保险业务的分公司,这也是中再集团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分公司。

段文军表示,中再集团上市使其资本实力增强,有利于再保险业务的扩张。

资本云集一家独大局面或将改写

实际上,中再集团拟赴港上市背后,各路资本早已摩拳擦掌准备进军再保险领域,中再集团一家独大的格局或将改写。

8月14日,主营房地产的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拟通过间接全资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新华联不动产股份有限公司、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巨人投资有限公司、重庆三峡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投资设立国内首家民营资本创办及主导的再保险公司——亚太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暂定名)。

公告显示,亚太再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拟为100亿元,5家发起人均以现金出资,经营范围拟涵盖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的再保险业务及中国境内及国际转分保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此次投资的资本大佬,囊括了泛海控股实际控制人卢志强、巨人投资法人代表史玉柱、亿利资源董事长王文彪等人,其中卢志强和史玉柱同为民生银行创始股东。

除了产业资本的争相进入,国内险企也在积极布局。4月16日,人保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发起设立一家再保险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保集团及其子公司人保财险分别持股51%、49%,结果尚需保监会的批准。

在行业监管背景下,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努力获取再保险牌照是不得不经历的过程,同时,中国企业到海外收购成为曲线获取再保险牌照的不二选择。

8月14日,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海外投资平台中民国际,斥资22亿美元(约合140亿人民币)收购美国思诺保险。

资料显示,思诺保险是一家设立于百慕大的全球性再保险集团,为145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家客户提供再保险和财产保险服务,连续多年获得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等权威国际评级机构的投资级评级。

除了中国企业,海外再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加码中国再保险市场。今年3月,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保监会召开的偿二代专题动员部署会上表示,一些在中国没有设立分支机构的境外再保险公司,开始要求在境内设立分支机构,而已经在国内设立了分支机构的外国再保险机构,也在考虑增加在中国的资本金。

潜力巨大风险与挑战并存

再保险市场热潮的最直接原因是政策的提倡。

2014年8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再保险市场,增加再保险市场主体,发展区域性再保险中心”。

在段文军看来,二级保险(再保险)相较于一级保险(保险)的优势,让很多企业争相进入其中。“二级保险比一级保险更好约束风险,盈利更稳定,所以很多想涉足保险行业的企业不愿意做一级保险,转而投向二级保险”。

另外,再保险市场的巨大前景,被段文军等专家认为是再保险受到热捧的最主要原因。

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2.02万亿元,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保险市场和最重要的新型保险市场,但2013年专业保险机构再保费收入仅1238亿元,占全球市场2%左右。在国际再保险市场上,2013年全球前50名再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为2233亿美元。

这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和保险巨头看到了国内再保险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平安证券发布的再保险专题研报显示,国内再保险市场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只有1家中资再保险公司和7家外资再保险分公司,由于主体较少,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并预计2020年我国国内再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3300亿元。

尽管再保险市场前景巨大,但面对这片待开发的蓝海,新晋者却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较高的专业挑战。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再保险市场由中再集团和7家外资再保险公司瓜分,各占据80%和20%的市场份额,新晋者想在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并非易事。

另外,在段文军看来,再保险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对企业的技术和资本实力要求较高,“不是想做的可以做的”。

即使是占据中国再保险市场80%份额的中再集团,也面临质疑。今年3月,平安证券发布研报认为,中再受资产规模限制,抵御重大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差:其两家子公司中国财产再保险和中国人寿再保险,注册资本分别为100.32亿元和67.2亿元,资本规模还不及一家大保险公司,这与承担的风险水平很不相符。

再保险

指承保人将其承保的一部分风险、责任,向其他保险人办理再次保险,通俗地说,即“保险的保险”。

THE END
1.2022年中国财产再保险市场研讨会召开9月22日,2022年中国财产再保险市场研讨会在云南召开。根据中再产险的市场观察,2022年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实现反弹,保费增速接近历史复合增速,非车险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占比首次超过五成,财产保险行业承保利润率和利润额均达到近年同期高点;偿二代二期规则实施,更多市场主体偿付能力承压,财产险公司分出保费增速高于原...http://www.xinhuanet.com/money/20220923/72f8add293ee46a99d6a37b3e24e6f84/c.html
2.2024市场需求增长点分析 16三、新技术与业务模式应用前景 16第八章政策法规影响及应对 17一、相关政策法规梳理 17二、政策法规对行业影响分析 18三、行业合规经营建议 20第九章结论与展望 21一、研究结论总结 21二、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21三、对行业参与者的建议 22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财产和意外伤害再保险市场的定义、...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8412867.html
3.再保险及再保险市场存在问题分析和建议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是一种责任险。发展再保险对于完善我国的保险体系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再保险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我国国内市场再保险的不完善,有必要改善我国再保险的市场发展状况。 [主题词]:再保险;责任险;再保险人;再保险公司;自留额 [作 者]:何柳 ...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76fd4ede4fe1a907e00ee.html
1.再保险产业是否受政策支持?政策的变化对行业有何影响?再保险产业受到政策支持。政策的变化对行业的影响具体如下: - 促进市场发展: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再保险行业的发展,提高市场的活跃度和竞争力。例如,“偿二代”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再保险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提升了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 增强偿付能力:政策变化直接影响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例如,《保险公司偿付能力...https://www.baogao.com/question/22712.html
2.气候变化影响显著新兴风险不容小觑在全球经济版图迅速变化及气候变化问题愈发紧迫的当下,保险行业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与推动发展的关键力量,正步入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阶段。 近期,在2024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的瑞士再保险(以下简称“瑞再”)分论坛上,多位与会嘉宾聚焦当前国际保险市场的最新动态,深刻剖析了再保险领域的发展趋势,共同探索续保业务的新增长点...https://jrj.wuhan.gov.cn/ztzl_57/xyrd/bxy/202411/t20241114_2484610.shtml
3.再保险市场范文12篇(全文)再保险市场 第1篇 再保险 (reinsurance) 也称分保, 是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 通过签订分保合同, 将其所承担的部分风险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 原保险与再保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 再保险合同以原保险合同为基础, 但是它们在法律上相互独立, 关系表示为下图1所示: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4pn6p1n.html
4.再保险市场转型进行时10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批准大韩再保险公司在华筹建分公司,筹建期为1年,筹建期间不得开展业务。至此,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外资参与者增至8家。 事实上,在营改增的大背景之下,外资再保险公司抢滩市场之路,显得尤为漫长。而在“偿二代”新监管体制下,再保险市场的结构性调整迹象亦开始显现,再保险市场进入转型调整...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81020966460541.html
5.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15日,是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业经营财产再保险业务的全资子公司。[详细] 行业角色 公司新闻 2024年中国财产再保险市场研讨会召开——财产险市场呈现高... 2024年中国财产再保险市场研讨会召开——财产险市场呈现高... ...https://www.cpcr.com.cn/
6.全球再保险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全球再保险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再保险市场,百慕大,再保险费率,再保险公司, 如果要贴切地描述当今全球再保险市场状况,我们可借用狄更斯的名著《双城记》扉页中的一句话“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但又是一个黑暗...https://wap.cnki.net/qikan-ZBXG199903000.html
7.我国再保险分出保费全球占比至8%主体数量市场供给不足中工财经作为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贸易板块的金融服务配套活动,陆家嘴国际再保险大会近日于上海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陆家嘴国际再保险大会名誉主席周延礼表示,2018年我国再保险分出保费规模1800多亿元,同比增长约17%,约占全球再保险市场的份额8%。中国市场已然与全球的再保险...https://www.workercn.cn/33007/201911/07/191107144938411.shtml
8.慕尼黑再保险在华迎来20周年将继续加大中国市场投入慕尼黑再保险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常青表示,回顾慕再在中国的20年发展历程,受惠于中国金融市场和政策的持续开放,慕再从设立代表处,到获得全国性综合业务执照,再到如今成为国内再保险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实现了在华业务的稳健发展。 “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和国内的客户建立了深入且双赢的合作模式,未来20年,我们更希望能够和...http://qzswap.stcn.com/wap_newsDetail.html?id=317648&type=reported_info
9.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险百科通过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和为客户分散风险,中国人寿再保险与客户逐步建立了"长期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现双赢"的合作机制。目前,中国人寿再保险与国内所有寿险公司都建立了业务往来,同时注重加强与国际寿险和寿险再保险的同业交流,密切关注国际寿险和寿险再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创新。https://www.dby.cn/detail-102142.html
10.再保险“国际板”即将亮相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提速新闻备受瞩目的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将于今日在上海举行。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其间,关于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相关实施细则有望出炉,一个面向全球的国际再保险交易市场(即再保险“国际板”)将由此登场。 此举将加快上海打造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也有利于加快实现我国再保险市场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的转型升...https://news.cnstock.com/news,yw-202306-5072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