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产业网

未来,随着养老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促进健康养老消费措施出台,越来越多的政策将更聚焦养老市场消费。而随着智慧养老行动规划出台,未来将有更多细化政策落地。

一、政策环境

(1)政策要点:养老改革贯穿全年,养老消费或迎利好

养老改革:养老改革持续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将迎全面放开

在2018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同时,报告亦强调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结合当前我国愈渐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以及不相匹配的养老制度来看,养老改革的急迫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养老消费市场,促进养老消费提质增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加严重,养老市场发展前景越来越为投资者所看好。背靠巨大的老年消费群体,养老服务需求也将持续呈现出大规模增长。但是当前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养老消费市场还不能有效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消费需求。在2018年9月20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中,国家为养老产业指明发展之路。《文件》指出,通过推动体育与旅游、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培育潜在需求大的体育消费新业态。同时,《文件》从9个方面推进健康养老家政消费,如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对社会力量办非营利性健康服务机构给予政策扶持、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等。

而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了4次养老,会议指出要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改善消费环境。可见,养老服务业的位置排在教育和育幼之后,说明养老服务业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可以挖掘。“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这一提法,在以往的各项政策或者是会议中多有提及,但将“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明确列入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尚属首次。这说明,在国内外经济发展承压之下,养老服务业已经成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市场。

从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政策及会议来看,养老问题也成为民生领域中的重要议题。未来,随着养老行业改革深入推进,养老市场持续开放,这会促进中国养老市场的竞争加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服务效率,促进国内养老服务质量提升。

税延险加速落地,养老保险第三支柱获突破

随着全球老龄化发展,“三支柱”养老保险模式正成为各国养老金体系改革的主流选择。建立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老年生活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月6日,人社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召开会议,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人民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建立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工作。

随着税延险试点工作展开以及一系列政策落地,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实现重大突破,这不仅有助于为政府分担社会养老、医疗压力的重任,同时也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美好养老生活的需求。

“互联网+养老”深入推进,智慧养老开启养老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养老服务行业搭上互联网这辆“快车”,养老模式将更加智慧化发展。在大数据和物联网支持下的“智慧养老”,在提高照护效率、促进服务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总理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其中,在养老方面推进“互联网+”,这就属于智慧养老的范畴。

2018年作为落实《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关键之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推动智慧养老事业发展。5月28日,民政部印发《“互联网+民政服务”行动计划》,在“互联网+养老服务”领域,《计划》要求“推动互联网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多主体参与、资源共享、公平普惠的互联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推进智慧养老社区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等。

7月23日,民政部等3部委公示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根据此前的推荐要求可以看出,此次推选出的产品及服务企业是在养老领域具有一定体量,且已有较为固定及稳定的服务模式的企业,或已有的主营业务已经成熟,可以提供养老服务及产品。从2018年国家的一系列行动来看,智慧养老或将不再停留于概念层面,而有望在落地方面获得更全面的支持。

二、市场变化

(1)市场供需:老龄化加速,供需矛盾突出

65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再创新高,占比较去年大幅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58亿人,新增老龄人口超过800万人,老龄人口占比飙升至11.4%。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快速来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养老问题的严峻性不言而喻;同时,也应看到未来养老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待挖掘。

从各省(市、自治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布情况来看,根据2017年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显示,除西藏外,其他省(市、自治区)均进入老龄化阶段。其中,河南、内蒙古、山西、贵州、广东等15个省份低于老龄化平均水平(老龄化平均水平为10.9%)。东北三省、长三角以及成渝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其中,重庆和上海的老龄人口占比高达14.3%,居前列。整体来看,我国的老龄化形势不容乐观,各省市面临的老龄化压力较大。

2017年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床位数量较去年小幅增长,市场供应仍然不足。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5.5万个,较去年增加1.5万个。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2.9万个,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4.3万个,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8.3万个;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44.8万张,比上年增长2%(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9张),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338.5万张。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速发展,供需不均局面更加严峻。这对于布局养老市场的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已布局养老市场的企业来说,如何将市场做大做强;对计划布局的企业来说,如何高效布局养老市场将是其面临的重要难题。

(2)布局方式:合作、并购双轨推进,合作成市场发展主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快,养老改革也在加速推进,而这释放的万亿养老市场有待挖掘。对于已布局、即将布局养老产业的企业来说,强强联合成为行业发展,但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亦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对养老产业的快速布局。

强强联合,增强企业行业竞争力

7月10日,华润置地与国家开发银行就养老业务合作在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居家社区养老设施、老年公寓、持续照料社区、老年养护院、康养小镇、养老人才实训基地、老龄用品等领域开展合作。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华润置地在布局、资源整合优势以及国开行在金融服务的优势,有助于增强其在养老市场的行业竞争力。

10月23日,泰康与日本日医签署合作意向,双方作为中日两国的养老企业,双方在养老领域的经验比较丰富。此次合作有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国内养老服务信息化、标准化、职业化,进而通过赋能来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帮助更多老人享受更健康、更有尊严的生活,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企业加速布局,参与主体多元化

9月11日,龙湖发布养老品牌—椿山万树,宣告龙湖正式跨界进军养老产业。同时,椿山万树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围绕康养产业发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龙湖养老业务在康养体系搭建上的创新合作探索。10月,同仁堂个养老实体项目粹和康养天坛生活馆正式营业,标志着这家百年老字号、中医药领域核心企业的养老战略正式落地。项目以“立足社区、支持居家、链接机构”为出发点,可有力支持客户居家养老及社区养老,解决养老服务“最后500米”的难题。

此外,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说,并购仍是其对外拓展壮大的手段之一。9月27日,远洋与美国MeriStar集团签署协议,宣布将以增资方式持有后者旗下的养老运营商MeridianSeniorLiving约40%的股权。此次合作,将开启远洋集团对海外养老业务的战略投资,对远洋集团打造国际领先的养老产业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此举有助于将美国的养老管理经验引入中国,推动远洋养老加快实现战略布局。

(3)行业创新:养老模式持续创新,养老产业上下游潜力不断挖掘

存房养老,创新养老新模式

实现老有所养是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日益庞大的养老群体来说,如何更好的进行养老是其面临的问题。9月14日,建设银行与上海地产进行合作,双方通过金融、住房租赁和养老产业相互循环的方式,探索“存房+养老”模式。具体而言,“存房”是指房主委托建行旗下建信住房将房子进行出租服务,并一次性或分期获得房屋未来的长租。而建信住房则扮演“二房东”的角色,将房源进行出租、运营。

10月,万颐养老与建行广州分行、建信养老金、广东建融正式签署“存房+养老”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广东地区首批“安心养老基地”。“存房+养老”是对老年人利用不动产应对未来养老的一次有益探索,此举可以有效将个人房产资源进行盘活,提高养老群体可支配收入,从而使其能够享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养老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市场潜力持续激发

面对巨大的养老服务市场,企业如何更有效的切入是其面临的重要难题。10月17日,饿了么携手明夷红心居家服务驿站推出养老营养餐。在这项合作中,驿站负责统一制作养老餐,饿了么提供平台和配送。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老人用餐市场也逐渐成为各路资本布局的一个领域。饿了么入局养老餐市场后,老人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享受到更便捷、营养的饮食,为众多空巢老人提供了行动上的便利。随着围绕养老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布局的企业逐渐增多,养老市场潜力也不断被挖掘。

养老金融创新产品不断落地,老有所养再获突破

面对我国亿万级的养老消费市场,养老产业的“银发经济”也逐渐成为诸多险资布局的必争之地。6月6日,新华保险3款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年金保险产品获得银保监会批准销售。6月13日,中国人寿在上海正式发布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年金保险产品。该产品是自国家推出税延保险政策、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以来,中国人寿首次推出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年金保险产品。6月20日,泰康保险在上海举行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发布会。

随着2018年个人税延养老险政策的推出,标志着养老保障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的破题,为养老保险带来了模式性的变革。而个人税延养老险产品的诞生,也意味着这项利民政策正式落地。

此外,8月9日,中国人保联合蚂蚁金服宣布合作推出“全民保·终身养老金”产品,产品以低门槛和碎片化的投保方式,帮助客户灵活储备养老金,保障其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提升养老生活品质。未来,随着金融机构布局养老市场力度逐渐加大,更加丰富多样的养老产品也将逐渐落地,公众选择范围也将更加广阔,不断满足人们丰富多样的养老需求。

三、趋势展望

(1)政策:养老改革持续深化,政策支持将更加细化

2018年,作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关键之年,国家和地方层面纷纷出台政策加大对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支持力度。其中,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就是国家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一个具体举措。7月1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

9月27日,民政部发布《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征求意见稿),旨在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1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地方多渠道解决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问题,简化和放宽准入,支持各类所有制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从国家2018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养老改革定位为去行政化,不断撤销各种准入障碍,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土地:多渠道土地供给,土地政策支持将更细化

当前,对于发展养老产业的企业来说,盈利模式尚不清晰,而土地成本是其盈利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获取低成本的土地资源也是其面临的重要难题。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鼓励开发农村康养产业项目,鼓励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

11月,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关于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意见指出在保障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允许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发展林下经济、生态观光旅游、森林康养、养生养老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并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从土地成本来看,集体建设用地、林业用地的成本相对较低。未来,随着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国家有望出台更加细化的土地利用政策。

(3)企业及产品:企业布局加速,产品更迎合消费者

近年来,随着养老市场空间不断被挖掘,企业加速养老市场布局。据统计,在2018年千亿房企中,已有28家企业布局康养产业。如龙湖集团2018年9月推出的椿山万树,已率先在重庆、上海、成都、北京等一二线城市布局健康养老服务空间。未来,龙湖养老将围绕“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思路推进。而泰康之家作为国内规模的养老机构之一,也不断进行化布局。

截至目前,泰康已完成北京、上海、合肥等15个核心城市的布局,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华中、西南、东北等区域。未来,不论是险资还是房企,企业布局养老市场将加速推进,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这也将推动养老产业走向市场化生存、产业化发展。

2018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智慧养老支持政策,如《“互联网+民政服务”行动计划》、《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18年版)》、《关于开展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营养试点示范的通知》,对我国发展智慧养老产业做出了具体的规划。在政策的指导下,智能技术将成为未来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同时,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满足市场消费需求。2018年国务院更是下发多个文件,促进国内消费。可以预见,未来,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消费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养老产品技术研发、产品应用、服务等方面有望加大政策措施力度。

近日,三部门发布多条减税政策,明确了取消普宅标准的配套税费政策。一线城市陆续发布楼市新规,11月18日,上海率先取消普宅标准,当日晚间,北京也官宣取消普宅和非普宅标准,而广州则放宽了落户政策。19日晚,深圳也跟进,取消普宅和非普宅标准。...

2024-11-2010:36:53

继上海宣布取消普通住房与非普通住房标准之后,11月18日晚间,北京也宣布取消普通住房与非普通住房标准。同时,对增值税和契税进行优惠。这意味着,北京住房交易税费将进一步降低。业内认为,新政有助于改善性需求入场,直接降低购房者的购房成本,帮...

2024-11-2009:38:21

11月18日下午,广州安居集团正式发布公告,将在全市范围内收购满足90㎡以下的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房,房源必须满足资产负债和法律关系清晰、已取得竣工联合验收意见书等五项条件,有意参加的开发商可于11月18日至12月18日期间报名。这一举措意...

2024-11-1920:48:33

近日,三部门发布多条减税政策,明确了取消普宅标准的配套税费政策。一线城市楼市呵护政策相继出台,11月18日,上海率先取消普宅标准,当日晚间,北京也官宣取消普宅和非普宅标准,而广州则放宽了落户政策。表:《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

2024-11-1918:28:27

11月18日,广州安居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拟征集已建成的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项目。广州安居集团有限公司或其下属广州安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安居住房置业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作为收购主体实施收购。征集范围为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已建成的存量商品房房...

THE END
1.上市险企10月保费数据点评:政策落地影响寿险增速头部险企产险差距收...当前个股推荐顺序:太保、平安、新华、国寿,建议关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中国财险、中国人保。 风险提示:监管变动,改革不及预期,自然灾害加剧,长期利率持续下行,权益市场震荡。https://stock.finance.sina.com.cn/stock/go.php/vReport_Show/kind/search/rptid/785115719097/index.phtml
2.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122017的年报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12-2017的年报,谢谢!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https://bbs.pinggu.org/jg/kaoyankaobo_kaoyan_6905100_1.html
3.上市险企年报:转型生效竞争加码严控风险成共识随着上市险企2017年业绩报告披露完毕,这些成绩单的“成色”也引发市场关注。记者梳理发现,同一个竞技场,你有“三板斧”,我有“杀手锏”,各有千秋。但也存在一些共性,比如转型脚步更快、竞争更有序、投资更稳健……透过保险领域这些佼佼者的点滴变化,依稀可见未来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轨迹。 https://jingji.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3n4hafkrNnE86T3wGQW6180403
4.零售金融观察周报:Welab获香港虚拟银行牌照,捷信再发22亿消费金融...财联社报道,根据中保协印发的《2018年度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2018年62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继2017年互联网人身保险规模保费首次出现负增长之后,2018年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193.2亿元,同比下降13.7%。其中,建信人寿以294.5亿元的规模保费继续位列首位。此外,规模保费位列前十名的公司还有:国华人寿...https://www.01caijing.com/article/39058.htm
5.广州信平市场策划顾问有限公司官方网站CICE项目在推动保险行业发展中的重...2019.12.25 上海会议项目分委员会负责人主题发言2019.12.25 各地报名中心 协会报名中心 [合作认可院校] 其他报名中心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2001年9月,广州信平市场策划顾问有限公司(简称“广州信平”)成立,由有志于贡献中国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国内外专家所组成... ...http://www.xpcle.com/
1.五大上市险企前10月共揽保费2.52万亿元,寿险财险保费均同比增超...寿险业务方面,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平安人寿、人保寿险、太保寿险保费收入合计约1.55万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中国人寿保费收入规模最高,达6269亿元;平安人寿同比增速领先,前10月保费收入达4474.35亿元,同比增长9.4%。此外,太保寿险、人保寿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195.98亿元、997.78亿元,同比增长2.4%、5.6%。 https://www.mgisk.com/post/12769.html
2.精华:17.c.nom(17.c.nom:探索数字世界中的创新与可能性)的新浪网美元流动性和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导致2022年港股下挫的主要原因,而在2023年这两者均有望出现改善。就美元流动性而言,在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下,2023年通胀有望下行,这也就预示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比2022年放松。就中国经济基本面来说,随着疫情防控的优化调整,中国经济稳步复苏,将有望带动中国在港上市企业的盈利回升。http://nmgzrkm.com/index.php/go/1115-2688.html
3.177家非上市险企披露三季度“成绩单”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持续向好风险综合评级是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可以衡量保险公司总体偿付能力风险的大小。整体而言,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持续向好。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7日,已有177家非上市险企(76家人身险公司、86家财产险公司、15家再保险公司)披露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4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https://jrj.wuhan.gov.cn/ynzx_57/xwzx/202411/t20241118_2486056.shtml
4.中国人寿公布2017年报:净利润322.53亿元同比增长68.6%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贾璇) 3月23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代码:601628;香港联合交易所代码:2628;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LFC)宣布本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报告期”)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经审计合并业绩。 https://www.ceweekly.cn/2018/0323/220501.shtml
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2016年报审计快报(第七期)2017年3月27日,中注协发布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第七期),全文如下: 一、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报告总体情况 3月17日—3月25日,39家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共为358家上市公司出具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详见附表1),其中,沪市主板156家,深市主板60家,中小板83家,创业板59家...https://www.gaodun.com/news/1052328.html
6.干货!6月28日晚间重要公告速读中毅达公告,鉴于公司新一届董事会于今日经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不能于7月1日前审议并披露2017年报,公司股票自7月2日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复牌,股票简称变更为“*ST毅达”、“*ST毅达B”,日涨跌幅限制为5%。 康达尔:因无法按期披露年报 7月2日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https://www.yicai.com/news/5435286.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23年12月29日)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职工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司概念】 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https://www.ssfb86.com/mobile/News/detail/newsid/14024.html
8.业绩翻身仗众安保险史上最好年报出炉!2019年保险业务盈利科技收入大增...显而易见,无论是从保费收入、减亏幅度、保单质量、抗风险能力,众安保险都进入了更好的状态,但是资本市场似乎视而不见,近期,包括众安在线在内的多家保险股股价创出新低。(券商中国) 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香港上市的众安在线23日发布年报,作为“互联网保险的希望之光”,2019年...https://hk.eastmoney.com/a/202003241429462927.html
9.银行周报(7月6日)界面新闻财联社7月1日讯,民生银行公告,近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民生银行伦敦代表处升格为分行的批复》,同意公司伦敦代表处升格为分行。 9.贵阳银行日领10张罚单 条条“中标”监管最新乱象整治通知 在银保监会发布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一周后,贵阳银行主体及首席风险官等3位相关责...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4628063_q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