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对于动物皮毛的保护;第二,动物生存环境保护;第三,制止动物屠杀;第四,给动物更多的关照。
4.1分析
4.2分析结果
【关键词】信息传播;NGO;动物保护;保护策略
0引言
1绿色NGO动物保护组织
非政府组织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于1952年将其定义为:“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均可被看作非政府组织”[1]。
2基于复杂网络的信息传播理论
2.1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特征
绿色NGO保护动物的方式除了通过实际行动救护动物生命外,还有一重要途径是利用舆论与信息的传播以影响人们的观点,进而引导其保护动物的行为。近些年复杂网络的研究日益深入,将复杂网络的理论应用于保护宣传策略来提高宣传效率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2信息传播理论
模型构建如下,复杂网络中的节点i有两中可能的状态,S状态表示没有动物保护意识;I状态表示有动物保护意识,S状态的节点可能因为自身所受到的教育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以α的概率突变为I状态;此外也可以通过与I状态的节点相接触以β的概率转变为I状态。可以用下式来表示转化过程:
如果要增大人群中I状态节点的比例,就需要提高α和β的值,从而提高节点的转化率。
3优化措施
3.1影响Hub节点优化宣传策略
在绿色NGO宣传动物保护理念的过程中,若能利用度更大的重要节点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传统的报纸、讲座相比而言,通过这样一些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节点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仅能引起公众的共鸣起到良好的榜样效应,还能加强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如今微博、朋友圈的火热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宣传渠道,通过影响Hub节点进行传播有助于我们提高S状态节点与I状态节点相接触的概率,即让更权威、更知名的人来宣传与推广能够将信息辐射得更广。此外,这些人群的影响力更大,原本缺乏保护动物意识的人也更倾向于模仿或采纳这些权威人士的观念,这样有助于提高转换率β的值,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3.2加强青少年动物保护意识优化宣传策略
此外,如果能够在青少年时期就施加足够的干预,使其树立正确的动物保护意识,从长远来看,非常有利于人群中保护动物意识的普及,使得I状态节点的比例有所增加,进而提高S状态节点与I状态结点相遇的概率。
2006年3月24日至今,由国家林业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央电视台共同制作的我国首个动植物保护普及栏目《绿野寻踪》[4],就很好地利用了青少年思想较强的可塑性,将生态道德的观点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树立起来,培养了大批具备动物保护意识的人群。
3.3传播方式多样化优化宣传策略
宣传渠道的多样化也是优化NGO宣传保护策略的方式。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宣传不仅能够让S型的节点有更高的概率在自身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突变为I型节点,从而提高α;也能够促进I型节点对S型结点的影响力度,提高转化率β的值。
2008年6月21日绿色NGO组织自然之友和搜狐绿色联合倡议的“夏至关灯一小时”活动得到了10个城市的积极响应,为其他城市树立了典范,并延续了下来,这种活动的方式易学习且易参与,通过提升公众对环保的参与感来提高其环保意识;湖南卫视节目“奇妙的朋友”通过展示明星与动物们的互动,向人们展示了动物友善、可爱的一面,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传递给大众“动物需要我们的爱护”的观念,明星参与其中也起到了很好的榜样效应,让保护动物不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关于野生动物的科教书籍、影像、讲座、报告等资源也非常丰富,通过对动物及其生存现状的进一步了解,人们对生态平衡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亦能得到提高,从而建立更强的动物保护意识。
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刺激不同信息接受偏好的受众,在更深层次向人们传播保护动物的观念。
4结束语
本文以复杂网络信息传播视角,提出了绿色NGO保护生物的策略优化方式,包括影响社交网络中Hub节点以提高转换率β的值、加强青少年的动物保护意识以提高突变率α的值、用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多方位地提升公民对动物保护的参与意识与认知。
绿色NGO不仅在保护动物方面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所贡献的力量都是卓越的,取得的成绩也是令人瞩目的。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在保护野生动物的道路上我们依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杰,张海滨,张志洲.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
[2]郭世泽,陆哲明.复杂网络基础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04.
绿色环保主义设计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设计形式,体现了减少对地球,环境造成的伤害,是一种环保现实行为,如垃圾问题、空气问题、交通问题、低碳环保等。也以此种设计理念来约束他人,来改变环境,拯救地球。环保主义设计者的所作所为也渐渐地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
2、中国当代美术视域下环保主义在艺术设计中的表现
3、中国当代美术视域下环保主义在艺术设计中体现的社会文化关系
投资角度看归真堂,如果投资就是为了给股东创造回报的话,我认为这是不审慎的投资,因为投资要看大趋势,今天这个事情可能是合法的,但是不合理,风险如此之大,股东的利益就不能保证。
@杨澜知名媒体人,阳光媒体集团董事局主席
为了并非不可替代的保健类药品,把数以百计的黑熊置于狭小空间,使其身体上保留永久性创伤而不得愈合,这叫痛苦。痛苦大于疼痛,故纠缠于"子非熊,安知熊痛与不痛"并非问题核心,熊的健康状况完全有比目测更准确的科学检测方式。如果归真堂想证明"熊很舒服",要做的,比请几位记者去参观多得多。
@于建嵘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归真堂,真牛,成了国家代表了!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正谋求在创业板上市,2月15日,亚洲动物基金外事部总监张小海表示,因归真堂以活熊取胆为主业,该组织已于14日向福建证监局正式发函反对其上市。对此,归真堂有关人士称,“如果反对我们就等于反对国家”。
@贾宝兰三联《读书》杂志执行主编,全国政协委员
@敬一丹央视主持人
调研过程中听到一种声音很痛心,“人还管不过来,哪有精力去管动物。”其实,我们在谈论保护动物,就是在探讨人与动物,谈如何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今这种关系已非常脆弱。趁早用法律的力量来协调,日后就会少一些后悔。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一种文明的进步。
@钟南山院士、政协委员
“除了保护动物以外,作为医生,我还关心熊胆有没有确切疗效。中医认为熊胆有清肝明目、降火功效,但我至今还没看到一个循证医学能证明熊胆有确切的医疗效果,具体有效成分又是什么,即使真的有,也有很多替代品,不应活取熊胆。”
@朱大可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虐畜现象大量存在于中药业和中餐业,若不加以彻底清算和改造,便会加剧人类的生态危机,并给反对中医药和中餐业的“敌人”提供证据。在中国试图改善国际形象的时刻,尽快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全面禁止虐畜及消野生动物,可能是一条人类自我整容的美妙捷径。
@姜琦人工熊胆研究课题组负责人
我们从1983年立项至2007年完成最后一批上报材料,期间,3家研发单位,近20家临床医院,百多名专家教授和研究人员的孜孜不倦的研发,花了巨额资金,终于圆满地用仿生学原理研究出完全可等量、等效替代天然熊胆的人工熊胆。
@高益民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
Z:令你浮想联翩吧不过,我注意到,这次这对新人收到了印度一个保护动物团体的一份“特殊”礼物,一套印度传统的女性服装纱丽和男性服装高领长外套,这些衣服是山人造蚕丝制成的。该组织说,之所以特意排除天然蚕丝制品,而选择这些“无残酷性”的人造织物,是为了向威廉小两口表达对他们的美好祝愿,以及希望他们拥有爱护所有生灵的同情心。对此,两位新人表示非常喜欢这份礼物。
Z:我研究过中国的环保和畜牧业,这样的牧场,可能叫车间比较合适,它们会引发水污染事故,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其严重。《中国环境报》5月初有篇报道:我国畜禽养殖污染严重,迫切需要严加控制。现在,每年至少有1/3以上的畜禽养殖粪污直接进入环境,造成广泛的面源污染。目前,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约是农村生活污染排放总量的1.5倍。那篇报道也提到了马鞍山,称该市畜禽养殖业产值远远小于工业产值,但其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却占到工业的3%。
T:你看,悄然之间,畜禽养殖业已位居中国污染排放领域之首。接下来,由畜禽养殖业引发的环境保护、饲草供应、疾病防控、牧场管理等,都将遭遇严重的问题。
Z:这是个沉重的话题。对了,你知道美国的动物保护法吗工厂式农场法是其中一个,是各州全都立法并且经选民投票通过的――制定适当的法律保护动物,让它们不再忍受残忍的养殖方式。已经通过的法案有禁止使用层架式鸡笼、狭窄的小牛栏及组合式母猪分娩栏,并规定于2015年之前在所有工厂化农场中施行。我觉得,订立该法的最终目的,是终止对动物的残杀行为,还动物应有的自由以及享受生命之权利。
T:我想引用甘地的一句话:世界上最暴力的武器是餐桌上的刀叉。不过,可喜的是,中国在这方面已有所进步。最近,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联合召开了“拒绝海豹产品贸易座谈会”,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平指出,“民间组织对动物强烈的保护意识能够促使国家立法,使得地球上的生态和动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使得我们的贸易投资、生产活动,不仅能够服务人类自身,也能服务于我们的地球。”
Z:说到底,要改变世界的现状,素食是最佳途径。你知道,中国一直有一种伟大的思想――中庸,这在当下虽然并不被大众认可,但毋庸置疑,对于身体,对于环境,它是真理中的真理。这种思想,其实是科学以及和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素食主义是此思想的一种体现,是对人们欲望的一种限制和暗示。它除了提醒人们注意调整膳食、减免肉类摄入外,对于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也是一种调和。
T:我一直欣赏素食者的信仰,这种信仰在迈克尔
杰克逊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是坚定的素食主义者,致力于慈善事业,虽然一生遇到各种打击,但他的歌曲里那种无奈与坚韧让人震撼,表现出他对地球的深切同情,让我们看到一种永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