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3日,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协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期刊编辑学分会、《中国畜牧兽医杂志》有限公司承办的畜牧产业科技创新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23日上午,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宁做《科技创新推动我国蛋鸡产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杨宁教授表示,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成立15年来,在科技创新与集成推广等方面取得了全面进展,实现了蛋鸡品种自主可控,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行业料蛋比首次降到2.20以下,未来将继续带动我国蛋鸡产业走向世界前列。
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10年,开展场区规划和环境控制,设施设备明显提升,鸡舍质量提高,生产规模不断增长。
第三阶段在2010年以后,农业部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蛋鸡场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进程加快,重点解决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和粪污处理。蛋鸡生产水平和效率稳定提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蛋鸡产业规模化养殖比重不断提升,供应充足,价格平稳。中国鸡蛋产量连续38年位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鸡蛋产量占全球总量的34.6%。
在国际方面,国际鸡种业发展呈现高度集中化趋势非常明显,不管是蛋鸡还是肉鸡,都集中在EW集团(德国)、Tyson集团(美国)、Hendrix集团(荷兰),这三大集团在中国主要以销售祖代为主,个别也有进口曾祖代的情况。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同时蛋鸡行业的专家和企业家也非常努力。尤其是搞育种的企业家,他们不是纯粹以赚钱为目的,而是内心有一种情怀,想真正为行业发展做一些实事。重点发展“育繁推”一体化模式,以把控好育种的方向。
2.1节粮型蛋鸡
2.2高产蛋鸡:“京红1号”和“京粉1号”
目前市场上需求最大的还是高产蛋鸡。2009年3月18日,“京红1号”和“京粉1号”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同年4月18日,“京红1号”和“京粉1号”新品种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开启了中国商业化育种新篇章。“京红1号”自2009年到现在已经累计推广了20多亿只,一直是我国蛋鸡产业非常成功的主导褐壳蛋鸡品种。
2.3基因组选择
育种技术不断迭代,从常规的表型选择,到指数选择,再到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现在重点研究和应用的是基因组选择。
在蛋鸡方面,蛋鸡产业技术体系比较早地解决了国产核心育种群的基因组分析,设计自主可控的育种SNP芯片,建立了先进的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在蛋鸡育种中重点解决了公鸡选择准确性的问题,显著加快了育种进展。通过基因组选择支撑了“京粉6号”等品种的培育。就在前不久,由中国农业大学杨宁教授团队和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完成的《蛋鸡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建立与新品种培育推广》项目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据悉,作为该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京粉6号”率先实现了超高产和高品质的育种目标,目前累计推广量已突破2.1亿只。
这些年,从祖代的占比来看,国产品种的占比稳定在80%左右,我国蛋鸡育种实现品种自主可控。此外,2023年6月16日,“京红1号”和“沃德188”父母代种鸡出口非洲,正式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迈出了国产畜禽品种历史性的一步。国产种鸡能走出国门,这是非常重要同时也很振奋人心的事情。
3.1我国蛋鸡设施养殖发展模式
1)阶梯笼养模式及配套装备
阶梯笼养设备的饲养密度在12~18只/m2,单栋饲养1万~3万只,但这种方式上料不均匀,劳动强度大,人工或半机械清粪,舍内空气质量差,鸡用减压水箱容易滋生细菌。改造后清粪方式由刮粪板改为传送带,极大地改善了舍内的环境。
2)叠层笼养模式及配套装备
叠层笼养模式一般为4~12层笼养设备,单位面积饲养量在30~90只/m2,单栋饲养5万~20万只。以8叠层笼养模式为例,1年产蛋1t/m2,对土地的利用率是非常高的。
叠层笼养工艺由八大系统有机组合构成,包括笼架系统、喂料系统、饮水系统、清粪系统、光照系统、温控系统、集蛋系统、控制系统。其中,除了饮水器需要比较精密的乳头以外,其他的都能完全实现国产化。国产叠层笼养成套装备造价较国外同类同质产品低35%。
在应用效果方面,4~12叠层立体高效标准化设施养殖可节地面积30%以上,人均蛋鸡饲养量达到3万~5万只,单栋饲养量达到5万~20万只,单位面积产出效率提高2倍以上;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3倍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超大型鸡舍疾病防控风险大、免疫工作难度大,后期管理困难大。
3)立体散养模式及配套设备
目前,非笼养鸡蛋需求开展逐步增加,口感好的高品质鸡蛋供不应求,2025年后全部采用非笼养鸡蛋的跨国企业已有2000余家。欧盟2012年开始禁止采用叠层笼养模式;美国2025年叠层笼养比例将降至30%以下。去欧美考察时,杨宁教授认为其落地福利鸡笼的模式不太好,蛋鸡在垫料上活动,和鸡粪接触产生污染,还有寄生虫的问题,都不太好解决。
中国农业大学李保明团队自主研发设计的福利化立体散养模式,使用传送带清粪,不使用垫料,舍内环境好。另外,使用可自动关闭的笼门,方便抓鸡免疫接种。经过实验证明,该模式下,单栋饲养量(2×3层×5列)可达8.4万只,95%以上的产蛋率维持22周。
3.2蛋鸡智慧养殖
目前,蛋鸡智慧养殖的很多设施都已经非常的全面,能够做到对鸡舍环境做一些精准的调控。智慧管控平台能对多点的对鸡舍的环境进行监控,还能够对对蛋鸡养殖环境、生长状态、生产效益的实时远程监测和数据获取与分析。另外,要做到更好的管控,智能巡检机器人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识别死鸡、低产鸡、病鸡、绝产鸡等异常鸡只,还可以实现笼位直播,视频监控,另外还可以决策参谋,检测环境。我国蛋鸡产业数字化技术发展也很快,能帮助政府和企业及时掌控行业信息,提高管理效率。
4.1能量和蛋白质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
①开展了高粱、小麦、葵花籽粕、低酚棉籽蛋白的精准营养价值评定和蛋鸡优化日粮配制技术,开发了美藤果粕、美藤果油饲料资源;②研究了育雏至产蛋饲养全程日粮中添加棉籽粕与复合杂粕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缓释型氨基酸在低蛋白日粮中应用效果。
在蛋鸡饲料中应用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节约饲料粮,降低生产成本。2022年调研全国不同类型蛋鸡养殖和饲料加工企业,发现豆粕减量替代技术的推广覆盖度达79.2%;日粮中玉米、豆粕用量分别降低3.9和2.2个百分点,每吨饲料节约成本128元,蛋鸡的生产性能、鸡蛋品质基本保持稳定。整个蛋鸡产业2022年度累计节约玉米324万t,节约豆粕181万t,降低成本105亿元。
4.2节粮增效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开发与评价
①开展了胆汁酸、丁酸梭菌活化菌液、霉菌毒素降解菌应用效果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②开展了胆汁酸、β-胡萝卜素、迷迭香精油作为蛋鸡饲料添加剂的有效性评价研究;③开展了脱绒艾草提取物资源调查、提取工艺、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4.3提高鸡蛋品质的营养调控技术
①在同等钙摄入量条件下,发现11点单独补钙效果最好,钙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显著提高,蛋壳厚度显著增加,同时钙的排放率显著降低;②发现改变饲喂策略(下午16点饲喂)有助于改善蛋壳厚度,对产蛋性能无显著影响;③针对低酚棉籽蛋白饲粮对蛋清品质的不良影响,开展了平衡饲粮氨基酸改善蛋清品质的研究,发现低酚棉籽蛋白饲粮添加0.435%丝氨酸可有效缓解棉籽蛋白造成的蛋清品质下降。
5.1实施严密的流行病学监测,强化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①持续开展禽流感和新城疫等疫病流行病学监测工作,实时跟踪疫病在鸡群中的流行特点;②研制出用于预防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的新型活疫苗及多联疫苗,在减轻免疫应激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性能。通过新疫苗的使用和综合防控措施,新城疫等蛋鸡重大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2022年6月农业农村部将新城疫由一类动物疫病调整为二类动物疫病,成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标志性成果。
5.2推进重大疫病净化,促进了蛋鸡健康养殖的高质量发展
①依据国家动物重要疫病净化标准及方案,集成现有疫病防控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产品,实施鸡群中垂直传播疾病和重大疫病的净化,指导养殖企业开展净化场的创建与示范;②蛋鸡体系平谷、邯郸、银川、曲周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的“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名单;③体系参与制定的动物疫病净化国家标准《种鸡场鸡白痢沙门菌净化规程》通过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审定;④国内规模化蛋鸡场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重大蛋鸡疫病净化效果显著,有力促进了蛋鸡健康养殖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以上疫病防控措施,我国蛋鸡产业稳定发展,鸡蛋供应充足,蛋品质量和安全性得到保证,市场价格基本维持稳定。在2022年,美国、欧洲和日韩等国禽流感频发,鸡蛋供应短缺,价格暴涨:2022年美国鸡蛋价格同比上涨138.98%,第四季度鸡蛋批发价高达411.7美分/打,折合人民币约37.1元/kg。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2022年我国蛋鸡行业在饲料成本提高了约12%的背景下,鸡蛋零售均价为11.96元/kg,同比上涨10.7%。2022年全国禽蛋产量达到3456万t,同比增长1.4%(国家统计局数据)。
综上,科技进步引领着我国蛋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蛋鸡体系成立15年来,在科技创新与集成推广等方面取得了全面进展,我国蛋鸡品种实现自主可控,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行业料蛋比首次降到2.20以下,未来蛋鸡体系将继续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