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据通信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据通信是以“数据”为业务的通信系统,数据是预先约定好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字母或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数据通信是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而兴起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是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由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通信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

1通信系统传输手段

电缆通信:双绞线、同轴电缆等。市话和长途通信。调制方式:SSB/FDM。基于同轴的PCM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技术。光纤将逐渐取代同轴。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长距离传输的特性进行的,具有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长及抗干扰性强的特点。目前用于本地、长途、干线传输,并逐渐发展用户光纤通信网。目前基于长波激光器和单模光纤,每路光纤通话路数超过万门,光纤本身的通信纤力非常巨大。几十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并有各种设备应用,接入设备、光电转换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网络设备等。光纤通信设备有光电转换单元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两部分组成。

卫星通信:通信距离远、传输容量大、覆盖面积大、不受地域限制及高可靠性。目前,成熟技术使用模拟调制、频分多路及频分多址。数字卫星通信采用数字调制、时分多路及时分多址。

移动通信: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关键技术:调制技术、纠错编码和数字话音编码。

2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

3数据通信的分类

3.1有线数据通信

数字数据网(DDN)。数字数据网由用户环路、DDN节点、数字信道和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DDN是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信道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也可以说DDN是把数据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光迁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数字通信网络。数字信道应包括用户到网络的连接线路,即用户环路的传输也应该是数字的,但实际上也有普通电缆和双绞线,但传输质量不如前。

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PSPDN)是以CCITTX.25建议为基础的,所以又称为X.25网。它是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将用户送来的报文分成具用一定长度的数据段,并在每个数据段上加上控制信息,构成一个带有地址的分组组合群体,在网上传输。分组交换网最突出的优点是在一条电路上同时可开放多条虚通路,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网络具有动态路由选择功能和先进的误码检错功能,但网络性能较差。

帧中继网。帧中继网络通常由帧中继存取设备、帧中继交换设备和公共帧中继服务网3部分组成。帧中继网是从分组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帧中继技术是把不同长度的用户数据组均包封在较大的帧中继帧内,加上寻址和控制信息后在网上传输。

3.2无线数据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也称移动数据通信,它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线数据通信依赖于有线传输,因此只适合于固定终端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而移动数据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播来传送数据的,因而有可能实现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通信。狭义地说,移动数据通信就是计算机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无线通信。它通过与有线数据网互联,把有线数据网路的应用扩展到移动和便携用户

4.1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计算机网络,一个单位可使用多个局域网,如财务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财务帐目,劳动人事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人事档案、各种人才信息等等。

4.2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对话所使用的语言,网络协议很多,有面向字符的协议、面向比特的协议,还有面向字节计数的协议,但最常用的是TCP/IP协议。它适用于由许多LAN组成的大型网络和不需要路由选择的小型网络。TCP/IP协议的特点是具有开放体系结构,并且非常容易管理。

TCP/IP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网络协议,是有关协议的集合,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ransportControlProtocol)和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TCP协议用于在应用程序之间传送数据,IP协议用于在程序与主机之间传送数据。由于TCP/IP具有跨平台性,现已成为Internet的标准连接协议。网络协议分为如下四层: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和发送物理帧;网络层:负责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层:负责起点到终端的通信;应用层:提供诸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应用程序要把数据以TCP/IP协议方式从一台计算机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数据需经过上述四层通信软件的处理才能在物理网络中传输。

目前的IP协议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的,如202.0.96.133就表示连接到因特网上的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在整个因特网上IP地址是唯一的。

2)加强人才考核,注重人才培养

3)加强互联网技术在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4)小结

在智慧家庭的建设中,互联互通的控制系统成为关键,如果我们采用有线系统,将对建筑的设计提出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对已有建筑进行改造,将会产生巨大的工程量,而且未来物品的移动也会受到很大有限制。而采用无线系统则可以让我们摆脱物理连接上的限制,可以灵活地将各种设备接入家庭网络,而短距离无线通信组网与控制也成了我们必然选择的技术。近年来,包括蓝牙、Wi-Fi、ZigBee、UWB和NFC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日益成熟,为家用设备实现局部组网奠定了基础,使得智慧家庭应用由愿望变为现实。其中,蓝牙技术经历了1.1、1.2、2.0、2.1、3.0、4.0各版本,以及即将到来的4.1版本,其稳定性、兼容性、传输速率、以及功耗等各个方面不断改进,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如PC、手机、平板电脑、无线音箱、无线耳机以及近年来非常火热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上,使消费者摆脱了传统线缆的束缚。

Wi-Fi作为主流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标准完善、技术成熟、稳定易用、兼容性好,已经成为智能家电网络化方案的主流互联技术,一些家电企业已开始在电视机、空调、冰箱、热水器、酒柜中大规模采用嵌入式Wi-Fi模块,将分散在家中的各个家电产品联成一个整体控制系统,改变单一的被动控制。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家庭对各种视频内容的消费所带来的网络流量爆发式增长,第5代Wi-F(i802.11ac)应运而生,为家庭网络提供了更高的带宽、更快的传输速度,为智慧家庭实现提供更有力的支持。通过第5代Wi-Fi进行无线连接,网络带宽可以达到千兆级别,可顺畅、无间断地播放流视频及下载高带宽应用程序,比现有网络增速10倍。ZigBee多用于家庭自动化、安全保障系统等。在利用Zigbee技术搭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通过在无线门磁/窗磁报警器、红外感应闯入探测器、保险柜/抽屉振动监测器等防盗报警器以及燃气、烟雾、氧气、温度、湿度等传感器内安装Zigbee模块,可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分析和报警。此外,ZigBee在灯光控制、家用智能开关、门禁系统、智能抄表等应用中,也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2结语

【关键词】电子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应用分析

随着数据通信企业的快速发展,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和手段也远远的不能满足现有模式的管理和发展的需要,所以,为了实现科学规范的现代化管理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从我国现今的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中看,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们也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从而实现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高效化、科学化管理模式。

二、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2、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结构设计的理念。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设计结构有一独立的形式为概念理论结构设计。它是数据库中DBMS的独立支持系统,它可以认为是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发展的媒介,它可以充分的反应现实世界的环境,包括:信息实体与信息实体之间的联系性。同时,这种联系性也有利于数据信息向网络资源信息的模型转变,如:其中的网状、层次、关系等。这种概念性的设计在使用的过程中,方便用户理解,方便与不熟悉电脑网络应用的客户进行意见的交换,从而使更多的数据通信网络用户参与到资源管理系统当中,有效地提高其使用的效率。

结语:总之,我国目前的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在发展中势头良好,有利于企业对其数据信息的管理与应用。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有利于对数据通信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从而达到数据通信网络资源信息共享的效果。虽然,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依然对其不断完善,从而使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稳定,创新能力更强。

参考文献

[1]张伟斌,姜宏伟.建设完善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探讨[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0年02期

论文摘要:通过Bluetooth和UWB的技术对比及多角度的分析,证实了蓝牙+UWB作为下一代高速无线通讯技术的可能。

随着因特网、多媒体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与信息网络已经密不可分。当今无线通信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低功耗、微型化是用户对当前无线通信产品尤其是便携产品的强烈追求,作为无线通信技术一个重要分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正逐渐引起越来越广泛的观注。

1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2蓝牙(Bluetooth)技术

“蓝牙(Bluetooth)”是一个开放性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也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一种公开的无线通信技术规范。它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安全、低成本、低功耗的网络互联,使得近距离内各种通信设备能够实现无缝资源共享,也可以实现在各种数字设备之间的语音和数据通信。由于蓝牙技术可以方便地嵌入到单一的CMOS芯片中,因此特别适用于小型的移动通信设备,使设备去掉了连接电缆的不便,通过无线建立通信。

蓝牙技术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采用高速跳频(FrequencyHopping)和时分多址(TimeDivisionMulti-access—TDMA)等先进技术,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蓝牙技术使得一些便于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设备不必借助电缆就能联网,并且能够实现无线连接因特网,其实际应用范围还可以拓展到各种家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信息家电,组成一个巨大的无线通信网络。打印机、PDA、桌上型计算机、传真机、键盘、游戏操纵杆以及所有其它的数字设备都可以成为蓝牙系统的一部分。目前蓝牙的标准是IEEE802.15,工作在2.4GHz频带,通道带宽为lMb/s,异步非对称连接最高数据速率为723.2kb/s。蓝牙速率亦拟进一步增强,新的蓝牙标准2.0版支持高达10Mb/s以上速率(4、8及12~20Mb/s),这是适应未来愈来愈多宽带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必然演进趋势。

作为一个新兴技术,蓝牙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成本过高、有效距离短及速度和安全性能也不令人满意等。但毫无疑问,蓝牙技术已成为近年应用最快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3超宽带(UWB)技术

(1)抗干扰性能强:UWB采用跳时扩频信号,系统具有较大的处理增益,在发射时将微弱的无线电脉冲信号分散在宽阔的频带中,输出功率甚至低于普通设备产生的噪声。

(2)传输速率高:UWB的数据速率可以达到几十Mbit/s到几百Mbit/s,有望高于蓝牙100倍。

(3)带宽极宽:UWB使用的带宽在1GHz以上,高达几个GHz。超宽带系统容量大,并且可以和目前的窄带通信系统同时工作而互不干扰。

(4)消耗电能少:通常情况下,无线通信系统在通信时需要连续发射载波,因此要消耗一定电能。而UWB不使用载波,只是发出瞬间脉冲电波,也就是直接按0和1发送出去,并且在需要时才发送脉冲电波,所以消耗电能少。

(5)保密性好:UWB保密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采用跳时扩频,接收机只有已知发送端扩频码时才能解出发射数据;另一方面是系统的发射功率谱密度极低,用传统的接收机无法接收。

(7)成本低,适合于便携型使用:由于UWB技术使用基带传输,无需进行射频调制和解调,所以不需要混频器、过滤器、RF/TF转换器及本地振荡器等复杂元件,系统结构简化,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更容易集成到CMOS电路中。

【论文关键词】移动通信;3G;发展;展望

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速度趋于缓和而竞争越加激烈,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型,需要3G的支持。同时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不能满足长期的通信需求发展需要。

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年提出了GSMPhase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Phase1及Phase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高近一倍。在GSMPhase2+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主要是话音和中低速数据,码率为384kb/s(局域网可达2Mb/s),因而可传送比目前GSM(第二代移动通信)更高码率的信息。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2Mb/s的码率将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各种新的宽带业务的需要,因此国际上已开始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一步目标是10Mb/s以上。我们国内则尚未启动。因此需尽早开始研究其关键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频段、多址方法、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和软件、多载波调制和OFDM技术、自适应天线阵、高效信道编码技术(如Turbo码)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5MHz左右。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Mbps的业务,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新一代移动信:next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

3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参考文献:

[1]胡可刚,王树勋,刘立宏.移动通信中的无线定位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2005,23(4)

【关键词】HID;链路无关;蓝牙;通信独立

1.HID协议规范概述

HID(HumanInterfaceDevice,人机接口设备)规范是对USB规范的一个补充,是一种用于和计算机进行交互通信的接口,它描述了各种USB人机交互设备之间保持兼容应该遵循的协议[1,2]。在USB的HID规范中定义了三种类型的数据包,它们分别为:报告描述符,输入报告,输出报告。

HID报告描述符描述了HID设备包含有哪些输入键和输出事件,以及各个键输入键及输出事件的数据包格式。HID设备可以使用蓝牙、红外或者USB等各种方式与主机相连,主机端通过相应的方式从HID设备获取报告描述符。获取到报告描述符后,主机便知道了HID设备的各种特点,包含HID上有哪个输入键、支持哪些输出事件等。

2.使用蓝牙传输HID数据包

蓝牙技术如其他通信技术一样,有软件的协议栈。各个蓝牙设备之间的通信都通过协议栈来完成[3]。然而协议栈只是完成蓝牙的通信,即将数据从一个设备送到另一个设备。协议栈上可以传输各种信息,不同的信息就对应了蓝牙不同的应用场景。针对每一种应用场景,蓝牙组织SIG开发了相应的规范,这样的规范就叫做蓝牙的Profile。每个Profile规定了使用蓝牙来传输何种数据,以及如何使用蓝牙协议栈来传输这些数据。在蓝牙HIDProfile规范中传输的数据即为HID数据。

当主机通过蓝牙协议得到前面讲述的HID数据后,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就是HID规范的内容。主机需要对报告描述符进行解析,解析后可知道HID支持哪些按键及哪些输出事件,也能得到输入或输出报告的具体数据包格式。然后将获取到的按键信息交给操作系统的输入系统。

3.HID输入报告及主机输出事件与操作系统的交互

通过对HID数据包进行分析,可以得到HID设备类型和产生的输入事件的类型。但应用程序或用户不可能直接处理这些事件,输入输出事件的管理是由操作系统完成的,需要把从HID设备获取的输入事件信息统一传递给操作系统[4]。Android操作系统内核用structinput_dev来表示一个输入设备,使用input_register_device向内核注册一个输入设备,使用input_report_key向输入设备报告一个按键信息。只要能够获取HID输入输出事件的类型,就可以很容易做到与Android操作系统内核的交互。

4.通信方式独立的HID协议的实现

通过对HID规范的分析,发现它不仅可以用于USBHID设备,同样可用于其它通信接口的人机交互设备。这里以蓝牙HID设备为例证明了这种可行性。在操作系统(以Android系统为例)内核中开发一个独立的模块HidAlone.ko,该模块只需向应用层导出三个接口,分别为接收HID设备的报告描述符,输入报告和供应用层读取输出报告。

structfile_operationsivt_bt_rs_fops={.owner=THIS_MODULE;.ioctl=bthidmgr_ioctl;.open=bthidmgr_open;}

ioctl方法bthidmgr_ioctl有四个命令:HIDMGR_IOCTL_PLUGIN;HIDMGR_IOCTL_PLUGOUT;HIDMGR_IOCTL_INPUT;HIDMGR_IOCTL_LED_TO_USER。

在执行open方法bthidmgr_open之后,应用层便可执行HIDMGR_IOCTL_PLUGIN命令,它传递的参数为HID设备的报告描述符。执行HIDMGR_IOCTL_INPUT命令时,传递的参数为输入报告。应用空间要获取输出事件时,开启一个线程执行HIDMGR_IOCTL_LED_TO_USER命令,它会阻塞直接内核产生了输出事件,它通过参数获取返回的输出报告。

这样各个HID设备只需在应用软件层做如下简单的处理,即可完成设备与操作系统内核的连接:通过相应的通信方式从HID设备读取报告描述符,然后将其传递给HidAlone.ko内核模块。HidAlone.ko在收到报告描述符后,对其进行分析,并且像内核注册一个input_dev结构代表该设备与内核进行交互。从HID设备读取输入报告,将其传给HidAlone.ko内核模块,HidAlone.ko根据报告描述符中获取的信息分析输入报告得到输入事件,然后将输入事件传递给操作系统输入系统进行处理。从HidAlone.ko内核模块读取对输出报告并传给HID设备,当有输出事件产生时,HidAlone.ko会根据报告描述符组建输出报告供应用层读取。

5.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USBHID协议中数据通信链路传输方式的剥离,可以将HID协议的应用范围扩大。将通信链路剥离后的HID实现与InputSystem进行结合,可以使操作系统与HID设备的连接更加简单。

[1]USBImplementers’Forum.USBDeviceClassDefinitionforHumanInterfaceDevices(HID)().

[2]涂晓强,周洪利.基于HID类的USB人机接口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7(6):62-63.

关键词:单片机;串行通信;总线;计算机;接口

随着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工业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单片机系统由于其抗干扰性能较好被大量应用到工业过程控制的各个领域。因为工业现场环境较恶劣,单片机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设计时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单片机综合实验系统,根据工业现场反馈的各种问题,随时对系统中的功能模块进行实验研究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本文设计的这套单片机综合实验系统具有自动采集多路模拟量、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根据设定的参数自动调节和控制输出、与计算机进行远距离数据通信等功能.

1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系统硬件设计

2.1单片机仿真系统

单片机仿真系统可以模拟CPU在仿真机上运行用户程序(程序和数据存储器借用仿真机的),也可以连接外部电路来实现动态监测与控制功能.仿真机一般都具有单片机的基本功能部件,如CPU、RAM、用户程序存储区、键盘等;具有单步、设置断点(以便随时观察内部各RAM、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数据变化)、连续运行用户程序的功能[2].

2.2传感器的选择及信号变送电路的设计

传感器作为系统的感知器件,直接影响着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本实验系统中,温度传感器选用精度高,线性度好,使用方便的LM335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选用标准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它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分辨率高等特点.传感器接El电路的设计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设计了温度、压力等专门接口电路,直接与上述各种传感器相连.由于从传感器输出的模拟电信号非常微弱,需对这些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同时为了确保信号不失真,选用了线性度好、抗干扰能力强的高精度运放OP07,其特点是输入失调电压较高、温漂较小、开环电压增益较高、共模抑制比较大,它输出的模拟信号经10位A/D转换器TLC1543转换成数字信号后,送人89C51进行处理.

2.3通信模块的设计

计算机(PC)串行通信端口是RS232负逻辑电平,该实验系统上既有RS232接El,又有RS485接口,可以通过RS232总线进行点对点通信,也可以通过RS485总线进行多机通信_3],RS485总线上最多可挂接32个综合实验系统,总体布局如图2所示.所以实现计算机和该实验系统之间的近距离通信,通过RS232接口即可;若要实现计算机和该实验系统之间的远距离通信,则必须将RS232电平转换为RS485电平后,才可将实验系统挂接在RS485总线上.RS232-RS485电平转换原理如图3所示,通过MAX485的差动输入(A、B)与RS485总线相连进行信号的收/发,由于RS485总线上只能进行半双工通信,所以MAX232和MAX485之间除了接收和发送线外,还有一个信号线来控制MAX485的接收使能(RE)和发送使能(DE),在PC与RS232相连的这一侧,通过PC的请求发送(RTS)来控制.

2.4串行总线I*2C

I*2C总线是PHILIPS公司开发的一种简单、双向二线制串行总线[4].它只需两根线(串行时钟线SCL和串行数据线SDA)就能完成挂接在总线上的若干个IC器件与微处理器之问的数据交换.该实验系统采用具有IC总线接口的看门狗芯片CATll61和可编程实时时钟芯片PCF8563,由于单片机89C51自身没有IC总线接口,所以采用软件合成IC总线与它们相接.

IC串行总线与并行总线的最大区别在于:并行总线有地址总线,CPU通过地址总线访问从器件;而IC总线利用数据传送中的前几个字节传送地址信息,所以占用CPU的口线大大减少[5].随着智能化测控仪器日趋小型化和集成化,IC串行总线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并行总线.

转贴于2.5抗干扰设计

在控制强电设备的开关量输出通道中,为防止现场强电磁干扰或工频电压通过输出通道反串到监控系统,采用了光电隔离技术.因为光信号的传输不受电场、磁场的干扰,可有效地防止干扰信号因耦合而进入系统,达到电气隔离的效果.

3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包括单片机软件和PC机软件.单片机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利用MCS一51汇编语言编写.根据要实现的功能,该软件由主程序以及数据采集、A/D转换、数据通信、日历时钟编程、键盘中断调控、液晶显示、D/A转换、数码管显示等程序模块组成.下面以加热炉的炉温控制为例,给出系统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PC机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对单片机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动态模拟显示、报表绘制、打印输出等.PC机软件采用VisualBasic6.0编写,医学论文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实时通信程序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串行通讯口进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双向通信,此外,PC机程序还将单片机采集过来的数据按照用户的具体要求进行动态显示、数据统计、生成报表和数据文件等,并对不同情况下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变化规律.

4实验结果与分析

足了实际要求.

5结论

该综合实验系统不仅能为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系统前期探索研究提供一种方便的实验装置,而且能在远离工业现场的实验室解决工业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将许多分散的实验项目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和分析,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实验数据正确率高,通信实时性强,系统工作可靠;单片机串行网络构成的分布式通讯系统灵活性强,易于扩充,其基本原理适用于工业现场的分布式数据采集、检测及控制系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1]李朝青.PC机及单片机数据通信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2001.

LIChao-qing.DataCommunicationTechnologyofPCandSCM[M].Beijing:Bei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SpaceflightPress,2001.(inChinese)

[2]杨文龙.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YANGWen—long.PrincipleandApplicationofSCM[M].Xi’an:Xi’anUniversityofElectronicsTechnol-ogyPress,1993.(inChinese)

[3]高红红.矿区专用铁路调度监督系统的研制[J].现代电子技术,2005,21:84.GAOHong-hong.ResearchandDevelopmentofDis—patchandSupervisionSystemofMineRailway[J].ModernElectronicsTechnique,2005,21:84.(inChinese)

论文关键词:水雨情,洪水预报系统,GPRS通信

洪水灾害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自然灾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单靠用水利工程来减轻洪水灾害已不能完全两足要求,因此应用洪水预报、灾情评佑和洪水调度等非工程措施来减轻洪水灾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随着防洪研究内容深入和扩大,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人们日趋重视多学科综合防洪措施研究。此外由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现代遥感遥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其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是采用现代科技对水文信息进行实时遥测、传送和处理的专门技术,是有效解决江河流域及水库洪水预报、防洪调度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先进手段。他综合了水文、电子、电信、传感器和计算机等多学科的有关最新成果,用于水文测量和计算,提高了水雨情测报速度和洪水预报精度,改变了以往仅靠人工测量水雨情数据的落后状况,扩大了水雨情测报范围,对江河流域及水库安全渡汛和电厂经济运行以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都能发挥重大作用。

本文基于GPRS的网络数据传输和通信协议来设计洪水预报系统的整体方案。

1GPRS简介

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一组采用分组交换的高效数据传输方式,是在公用移动通信网GSM网络之上,新增两个节点而形成的移动分组数据网络。GPRS网络分为两部分:无线接入和核心网络。GPRS网络具有高速、在线和双向批量传输数据的优点。此外,GPRS支持基于标准数据通信协议的应用,可以和IP网、X.25网互连互通,支持特定的点到点和点到多点服务,以实现一些特殊应用。采用GPRS作为洪水预报系统的通信技术支持,可以用最简单、最低成本、最安全可靠的方式构建远程监控网络,大幅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水雨情遥测自动化的水平。

2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GPRS的水情遥测系统通常包括水情遥测终端、遥测通信网络以及水情遥测中心站和分中心站等.

水情遥测站一般由RTU(远程终端单元)、外部供电系统、各种相应的避雷器、无线系统、各种水情数据传感器等组成,作用是实现当地水情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以及向远端的中心站报告水情或接受中心站的指令。遥测通信网是遥测站和中心站间数据传输的通道,只有在通信协议的支持下,遥测终端和中心站以及其他远程设备之间才能实现通信。

水情遥测中心站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平台实现远程监控功能,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存储、显示等操作。中心站一般由前置通信处理器、中心计算机、计算机网及相应数据显示、打印设备等组成。中心站计算机通过通信处理器和相应的实时信息处理软件,能够对遥侧通信网实现管理,为中心站计算机网上的各种水利应用软件(如洪水预报)和中心站系统服务器提供有效的数据。

3系统硬件设计

遥测终端硬件电路主要由电源、微处理器((MCU)及其外围接口电路、固态存储器((FLASH)、GPRS模块接口电路、键盘和显示接口等部分组成,完成数据采集、存储、显示以及与远端通信等功能。

电源采用太阳能电池加铅酸蓄电池的供电方案:阳光充足且太阳能电池板输出满足系统要求时,由太阳能电池板为终端供电并对蓄电池充电;阳光强度不够时则由蓄电池为系统终端供电。

主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在选择主控制器时,需要考虑其指令的长度,指令执行的速度,内部集成及可扩展的ROM和RAM的大小,提供的通讯接口和经济性等许多因素。

GPRS网络的接入有两种方式:一种使用GPRS外置Modem;另一种是使用GPRS无线模块。本系统采用带协议的嵌入式GPRS无线通信模块方式。

遥测终端还提供了显示单元可以使工作人员直观地获取信息,了解系统的工作状态,本系统采用LED数码管加LCD液晶显示的方式。

4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采用中断驱动模式。主循环是终端系统软件的核心,它负责检测执行各种条件满足的操作,实现系统的各种控制功能和系统维护功能,在各判断条件都不满足时执行系统休眠,实现低功耗。系统从休眠状态中唤醒则是同系统内部和外部硬中断产生时触发的。

终端系统软件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显示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通讯模块等。这些模块都位于主循环中并且在系统初始化完毕后依次运行。

软件设计的关键是数据的网络传输和通信协议。

GPRS系统本身采用IP网络结构,可以支持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一个包含众多协议的协议簇,在利用GPRS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时,选择合适的协议对于系统功能的实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UDP协议数据包的格式比较简单,但是它的数据传输可能存在误码现象。TCP协议数据包格式相比UDP要复杂,而且在建立连接时需要进行三次握手,但是它可以提供保证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在本系统中,移动终端每次所要传输的数据量并不大,但是监控系统要求能够得到准确的数据,因此,选择TCP协议来作为系统的传输层协议。

5总结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洪水灾害及损失,同时对水资源、利用等亦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洪水预报系统是采用现代科技对江河流域的水文信息进行遥侧、传输和处理的水文自动化系统。本文应用水文、电讯和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设计了水情数据自动采集系统、GPRS通信系统,实现了水情数据自动采集和传输。

[1]王义中,水情无线数据通信[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

[2]杨俊青等,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应用的通信卫星介绍[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0(4)

论文摘要: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计算机网络正以其高可靠性、高性能价格比和易扩充性等优点,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已经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个角落,Internet将遍布世界的大型和小型网络连接在一起,使它日益成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日常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本文主要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功能、网络应用及发展方向。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1、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2、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联

20世纪60年代中期,计算机网络不再局限于单计算机网络,许多单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了有多个单主机系统相连接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成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连网用户不仅可以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3、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各种计算机网络怎么连接起来就显得相当的复杂,因此需要把计算机网络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使之更好的连接,因此形成了体系结构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

ISO制订了OSIRM成为研究和制订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标准的基础。各种符合OSIRM与协议标准的远程计算机网络、局部计算机网络与城市地区计算机网络开始广泛应用。

4、网络互连阶段

网络互连即在简单网络的基础上,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并且采用不同协议的网络相互连接起来,以构成大规模的、复杂的网络,使不同的网络之间能够在更大范围进行通信,让用户方便、透明地访问各种网络,达到更高层次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Internet为典型代表,特点是互连、高速、智能与更为广泛的应用。

二、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及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

1.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用于传递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各种信息,包括文字信件、新闻消息、咨询信息、图片资料、报纸版面等。通过网络人们享受到了在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新闻消息,进行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现代化便捷服务。通过数据通信这项基本功能,实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单位或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从而便于进行统一的控制和管理。

2.资源共享

计算机资源主要是指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共享”指的是网络中的用户都能够部分或全部地享受这些资源。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的一项重要功能。通过资源共享,避免了软硬件的重复购置,提高了硬件设备与软件资源的利用率。此外,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实现了分布式计算,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分布式处理

即在网络系统中若干台在结构上独立的计算机可以互相协作完成同一个任务的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每台计算机独立承担各自的任务。

在实施分布式处理过程中,当某台计算机负担过重时,或该计算机正在处理某项工作时,网络可将新任务转交给空闲的计算机来完成,这样处理能均衡各计算机的负载,提高处理问题的实时性;对大型综合性问题,可将问题各部分交给不同的计算机分头处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增强实用性。多台计算机进行网络互连能够构成高性能的计算机体系,对于解决复杂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4.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

在单机使用的情况下,如没有备用机,则计算机有故障便引起停机。如有备用机,则费用会大大提高。当计算机连成网络后,各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互为后备,当某一处计算机发生故障时,可由别处的计算机代为处理,还可以在网络的一些节点上设置一定的备用设备,起到全网络公用后备的作用,这种计算机网络能起到提高可靠性及可用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地理分布很广并且实时性管理和不间断运行的系统中,建立计算机网络便可保证更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三、计算机网络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社会中的不同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商业领域,网络可以为经销商和客户提供如信息交流、产品销售、定单生成,电子出版物和信件的收取,建立和维持商业连接,获得市场情报,及网上购物等便捷高效的服务。在企业管理中,通过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等计算机网络结构系统,企业内部人员便可以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MIS系统使得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管理更加便捷、高效。远程教育、校园网等网络应用使得计算机网络在教育科研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计算机网络在政府机关、金融保险、及军事国防等领域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

1.更加开放性和更大容量

系统开放性是任何系统保持旺盛生命力和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特性。因此也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统一网络通信协议标准的互联网结构,正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开放性的体现。“互联网结构”实现不同通信子网互联的结构,可以把高速局域通信网、广域公众通信网、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及无线移动通信等各种不同通信技术和通信系统有机地联入到计算机网络这个大系统中,构成覆盖全球、支持数亿人灵活、方便通信的大通信平台。近几年来,各种互联设备和互联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体现了网络开放性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的这种全球开放性不仅使它要面向数十亿的全球用户,而且也将讯速增加更大量的资源,这必将引成网络系统容量需求的极大增长,从而推动计算机网络系统向大容量方向发展。

2.一体化和方便使用

“一体化结构”就是一种系统优化的结构。计算机网络发展初期是由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系统简单互联而实现的,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对网络系统功能、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网络中的许多成分必将根据系统整体优化的要求重新分工、组合、甚至产生新的成分。另外,网络中通信功能从计算机节点中分离出来形成各种专用的网络互联通信设备,如各种路由器、桥接器、交换机、集线器等也是网络系统一体化分工协同的体现。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将是网络内部进一步优化分工,而网络外部用户可以更方便、更透明的使用网络。

3.多媒体网络

高度综合现代一切先进信息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便。人类自然信息器官对文字、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形式的需求,实现了各种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特别是计算机网络这一综合信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既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必定是融合电信、电视等更广泛功能,并且渗入到千家万户家庭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

参考文献:

[1]王新华《网络管理员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新昕《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THE END
1.保观财务数据造假、准备金不足却“苟且”40年,这家车险巨头终于走向破产! 2024-09-27 20:27 李云焕正式履新华安保险总裁;新华保险三度接盘万达,险企年内抄底不动产超90亿 | 每日全球保险动态 2024-09-26 20:49 阳光人寿减持华康医疗;一正保险:实际控制人张大力被终身禁业 | 每日全球保险动态 ...https://www.163.com/dy/media/T1609729385071.html
2.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数据保险业经营数据 2018年1-2月保险业经营情况表2018-04-03 2018年1月保险业经营情况表2018-03-09 2017年保险业经营情况表2018-03-06 2017年1-11月保险业经营情况表2018-01-10 2017年1-10月保险业经营情况表2017-11-27 2017年1-9月保险业经营情况表2017-11-21 ...https://www.iachina.cn/col/col41/index.html
3.保险资料库保险资料库是保险专业资源网站,海量保险实务资料,核保核赔,查勘定损,人伤理赔,风险管理,保险公司管理办法,保险操作指引,风险评估报告,保险招投标,保险方案,保险培训等相关资料,随时随地在线查阅,是您身边的保险图书馆!http://wap.qzr.cn/
4.慧择保险网慧择保险网是一个综合网络保险平台,提供数十家全国知名保险公司产品网上投保,专业、诚信,是您可以信赖的保险网,买保险就上慧择网https://m.huize.com/activities/list/?weixinjinxuan
5.国家数据保险公司保费(亿元) 45257.34 财产保险公司保费(亿元) 13583.69 企业财产保险保费(亿元) 490.26 家庭财产保险保费(亿元) 90.79 机动车辆保险保费(亿元) 8244.75 财产保险公司工程保险保费(亿元) 138.41 财产保险公司责任保险保费(亿元) 901.13 财产保险公司信用保险保费(亿元) 204.88 财产保险公司保证保险保费(亿元) 688.5...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L0E01&sj=2020
6.保险数据观察梳理数据脉络、把握行业动向 。21世纪经济报道持续跟进保险行业数据新闻,带来最新的数据资讯与专家见解。“报行合一”一周年:银行系险企陆续走出阵痛 多家外资险企进入上升通道 16小时前 长城人寿年内举牌耗资超30亿元 ,盈利、偿付能力均面临挑战 2024-11-11 “停售”效应下八月寿险业绩“狂飙” 平安增速领跑、新华...https://m.21jingji.com/jujiao/getList?ztid=3166
7.保险数据【前三季盈利近3200亿 五大险企业绩出炉】记者统计,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合计净利润(均为归母净利润口径,下同)达到3190... 2024年10月31日 07:28 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 严厉打击机构和人员无资质“挂靠”行为 【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 严厉打击机构和人...https://insurance.eastmoney.com/a/cbxsj.html&wd=&eqid=ce28ddb7000086a6000000036465d1ba
8.保险证券之星证券之星保险频道,一站尽览保险产品与保险资讯,在这里您可以获得各类车险、寿险、养老保险等险种的资讯与产品信息以及保险公司动态。http://insurance.stockstar.com/
9.保险频道提供产品和全面资讯的保险门户搜狐保险频道提供保险行业资讯以及最新保险产品资料,内含中国人寿等保险公司的动态、投保案例、保险理财规划等内容,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医疗险、为网友提供保险新闻浏览和保险内容互动的平台。https://money.sohu.com/baoxian/
10.金投保险网提供保险公司排名和保险查询服务金投保险网为您提供保险公司排名、中国保险网、保险产品、保险查询、保险代理人、经典保险案例、保险方案和各种保险计算器工具,以及保险行业新闻和保险行业评论等内容。https://insurance.cngold.org/
1.国研网前三季度保费数据出炉,增长能否持续 2024-10-29 ·广东辖内第三支柱养老金开户超460万户 累计产品销售金额28亿元 2024-10-28 ·上海保险业对“双台风”损失赔付已超八成,最大一笔赔了3200万 2024-10-25 ·遭逢收益、汇率“双杀” 赴港投保热情“降温” 2024-10-22 ·尝到市场回暖“甜头” 上市险企前三季...https://finance.drcnet.com.cn/www/int/Leaf.aspx?uid=6302&leafid=15131
2.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保险业一周观察2024年第40期总第679期 [2024-10-16] 保险业一周观察2024年第39期总第678期 [2024-10-11] 保险业一周观察2024年第38期总第677期 [2024-09-26] 保险业一周观察2024年第37期总第676期 [2024-09-25] 保险业一周观察2024年第36期总第675期 [2024-09-13] 保险业一周观察2024...http://www.cisf.cn/fxjc/bxyyzgc/index.jsp
3.大数据在保险行业的应用上海数据分析网负责数据智能部数据产品的规划设计和系统架构。 在保险行业业务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将数据转化为服务,让数据为企业的业务服务,为企业的客户服务,同时为整个行业以及为社会服务。 曾在Sun Microsystems和Oracle公司任高级研发工程师、高级技术顾问工作。对计算机基础架构、系统软件以及云计算有丰富的经验。 http://www.shcpda.com/xingyezixun/1659.html
4.保险科技第一股众安在线互联网保险隐私数据安全保护实践说到隐私数据安全,跟数据安全相比,隐私数据更明确、更细致,作为互联网保险公司,要保护企业的自身隐私数据安全,就需要非常完善和全方位的安全防护。4月23日,众安保险全资子公司众安科技安全技术负责人王明博就互联网保险数据安全话题进行了主题分享,以下为演讲实录。 https://528btc.com/blocknews/161960355674854.html
5.保险行业数据分析保险数据分析相关代码下载:SPSS保险数据分析.rar_运用spss对银行客户进行分类-互联网文档类资源 数据分析完整流程:保险行业数据分析 一、业务背景 1.业务环境 宏观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但在保险密度上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明显差距。 业界 保险行业2018年保费规模为38万亿,同比增长不足4%,过去“短平快“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https://blog.csdn.net/qq_36816848/article/details/113591095
6.产业应用案例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能力,建立保险大数据解决方案,实现对海量数据(互联网与物/车联网)的储存、快速信息提取(包括对非结构化数据的信息提取)及大数据分析,生成设备的综合状态评估,以及设备企业的运营状况及信用风险等模型,为保险业务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http://www.aii-alliance.org/index.php/index/c150/n1520.html
7.VMware助力太平洋保险打造绿色数据中心太平洋保险数据中心负责人认为,尽管在建设之初还没有云计算这样的概念,但从目前太平洋保险采用虚拟化技术构建的企业IT架构及其所提供的功能来看,跟云计算中企业内部云颇为相似。企业内部云是指应用云计算架构和相关虚拟化技术,调整大企业的IT基础架构,整合企业级IT应用及其服务模式,使得企业员工和各部门按照享受互联网服务...https://news.xidian.edu.cn/info/1531/134628.htm
8.沃保保险网沃保保险网是知名的第三方保险平台,专注保险二十多年,只为做您身边的保险专家,为您提供专业的投保攻略!买对保险上沃保!https://www.vobao.com/
9.保险行业数据分析:2021年中国43.4%网民因为有社保而没购买商业保险摘要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43.3%的网民因为自己有社保,认为没必要购买商业保险;6%网民在没社保的情况下也认为没必要购买商业保险,也有6%的网民认为商业保险太贵性价比不高;还有20.5%的网民因为商业保险太复杂而不想去了解,7.2%的网民认为商业保险不靠谱。 https://www.iimedia.cn/c460/80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