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点从IT、电子电器、半导体&芯片等方面展开分析。
(1)IT
IT行业即信息技术行业,又称信息行业,它是运用信息手段和技术,收集、整理、储存、传递信息,提供信息服务,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手段、信息技术等服务的行业。
IT主要分为三部分:软件、硬件和应用。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软件包括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各种软件;应用主要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
1.IT产业政策汇总
发布单位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22-6
国务院
《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
提高自主可控水平。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数字政府建设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应用,切实提高自主可控水平。
2022-5
工信部
《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
发挥大企业数字化牵引作用。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增强工业互联网支撑作用。以金融为纽带,优化大中小企业资金链;以平台载体为支撑,拓展大中小企业服务链等。
2022-3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规划指出,以开源生态构建为重点,打造高水平产业生态;以软件价值提升为抓手,推动数字产业能级跃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网信企业发展壮大。
2022-1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规划指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方面,要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强化关键产品自给保障能力。
2.IT产业案例分析
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榜单”,有28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上榜,数量位列产业第一,其中华为以8588.3亿元的收入居榜单之首。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的主要业务包括:ICT基础设施业务、终端业务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并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趋势中领衔发展。
3.IT产业重点应用分析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近年来,在内外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21年国内集成电路全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2018-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7%,是同期全球增速的3倍多。不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仍面临产业基础薄弱、高端芯片供给不足等问题。下一步,工信部将做好《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落实工作,坚持融合创新,不断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推动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市场。
除了集成电路,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的电子元器件则是支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
(2)电子电器
电子是指电气工程的弱电部分,主要研究信息的处理、变换;电器泛指所有用电的器具,如电视机、电冰箱、风扇、电脑等,从专业角度上来讲,主要指用于对电路进行接通、分断,对电路参数进行变换,以实现对电路或用电设备的控制、调节、切换、检测和保护等作用的电工装置、设备和元件。
1.全球电子电器产业分布情况
从手机成品的角度看,中国、东南亚及南亚目前为主要生产地,但欧美等占消费端近4成,生产与消费存在一定错配。从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发展超10年,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分工相对明确,以智能手机为例:欧美主供核心半导体器件及精密通讯器件;日韩主供面板、存储及CIS、MLCC等核心零部件;中国则聚焦零部件供应、整机组装等领域,中后段环节产业配套相对完善;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的印度、越南以承接消费电子零部件供应和整机组装为主,菲、马、新、印尼则各有侧重。从主要产业链公司的布局来看,目前亚洲仍然是消费电子制造公司的主要聚焦区域,部分消费电子龙头公司已经形成了东亚/东南亚/南亚制造+亚欧美研发+全球销售的全球化布局。
全球家电的销售区域多集中于亚太、北美和欧洲市场。根据海尔智能家居集团上市文件披露的数据,2020年,亚太地区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市场,零售额占比为45%;其次为北美市场,零售额占比为22%;欧洲市场的零售额占比紧随其后,为20%。
国家将电子电器行业视为战略性发展产业,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驱动行业向技术升级方向发展,打造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产业结构。
3.电子电器行业发展趋势
全球电子产业目前已进入智能手机创新的瓶颈期,而5G时代的到来将创造万物互联的广阔应用场景,推动电子终端及上游元器件的创新升级。相较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而言,大陆电子产业向上游材料、设备以及高端模组方面延伸有限,但向下游品牌终端的拓展卓有成效,目前,智能手机品牌华为、OPPO、vivo、小米,电视品牌海信、长虹、TCL,家电品牌格力、美的等厂商已在世界范围取得了相当知名度和话语权。品牌终端的崛起能够为上游元器件、模组以及材料设备厂商提供“研发—产品—盈利”的正循环,为上游厂商进一步提升技术竞争力、突破核心技术提供支撑。因此,电子产业将从以量取胜转变为以质取胜,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全球化、多元化、智能化、高端化是现代电器行业发展主要方向。Statista数据显示,中国占据是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市场,2021年大家用电器、小家用电器市场规模占比达24.4%、20.2%。面对广阔的海外市场,中国家用电器企业拓展空间仍大,未来有待依靠突出的产品竞争力与经营管理优势继续深挖海外市场,提高市场份额;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快速城镇化时期已经基本结束,目前城镇化率提高增速已放缓至每年1%左右。为了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家用电器企业纷纷进行多元化拓展。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日渐成熟,“智能化”将通过智能单品和全屋智能家居两种方式,不断赋能家居生活,提高家居使用的便捷性和交互化;此外,进入第三消费社会为我国高端家用电器持续升级构建了大背景。
(3)半导体&芯片
半导体是指在室温下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信系统、医疗仪器等领域;芯片是电子技术中实现电路小型化的一种方法,通常是在半导体晶圆的表面制造。
1.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地区分布情况
“十四五”规划对于半导体产业做出重要指引,并强调了第三代半导体的发展。据此,产业内上市企业纷纷认识到高端产品研发、实现国产替代的重要性,积极布局高端芯片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领域。
2.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半导体设备的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有:新加坡、中国台湾、美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中国香港、越南、印度、泰国等。新加坡、中国台湾和美国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地,市场份额占比超过10%。从单独国家或地区看,排名前十的国家或地区出口额普遍增长,仅中国香港下跌,其中印度、泰国的出口额同比增加超过100%。
3.中日半导体产业现状分析
日本经产省公开宣布将从2023年7月23日开始,对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实施对华出口管制措施。然而半导体产业是日本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中国市场恰恰是日本最主要的半导体出口地。在2022年,日本出口中国的半导体制造设备总金额超过8200亿日元,占到了日本对外半导体设备出口总额的30%。
自美国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后,中国出台了多项行政法令,以促进本土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不少成果,比如搞出了先进的量子芯片生产线。2019年年末,中芯国际就明确表示,其自我研发生产的14纳米芯片生产设备已投入量产阶段。在2021年,中芯国际的14纳米芯片生产良品率已达到95%,追赶上了台积电同类型产品的技术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的7纳米级别的芯片也已经小规模投产。日本当前的制裁,会使中国投入更多的科研力量和资金,逐步实现芯片的完全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