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事件使董监高责任险又再度出现在投资者的视野中。董监高能保障哪些内容?上市公司投保现状如何?费率如何?出现了哪些新的特征?
投保现状
今年A股超百家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
经小七查询深交所的资料获悉,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19日,出现55家公司拟购买或购买董监高责任险的公告。同样上交所亦有55家上市公司录得“责任险”购买记录。这意味着,今年以来,110家公司拟购买、购买董监高责任险。
从上述数据来看,保险业界流传的“300多家A股上市公司”投保董监高责任险,这是比较保守的统计。尤其是2020年新证券法实施后,拟购买或购买董监高保险的数量出现明显的增加。
保谁?
最新的董责险被保险人还包含了过去、现在、今后任职的董监高
从公开信息可见,职业责任保险,又称职业赔偿保险,是指承保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上的疏忽或失误,造成对第三者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经济赔偿责任的一种保险。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董监高责任保险)是其中一种。
从公司角度看,董监高在履职过程中可能因经营决策、信息披露等事由而面临境内外的诉讼或监管调查等风险,上市公司购买董事、监事及高管责任保险可以为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在依法履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赔偿责任提供保障,有利于公司治理。
那么,具体到A股上市公司,一般是董监高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是谁?
保费变化如何?
一般费率在万分之几
其中,董事会、股东大会最关心的是保费价格、保险额度的问题。经小七统计,在2020年以前,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保额均在5000万元以下,部分公司甚至仅在1500万左右。而在最近一年中,上市公司的保额亦根据具体的情况有所福浮动,1亿、2亿元的保额已经属于较高水平,其中部分公司选择4000万至5000万元的保额。
另一个较为明显的情况是,部分保险机构会给予续保优惠,但优惠程度范围要看保险机构的规定而来定。
条款较为固化?
更新的确不快,具体内容弹性较大
为何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不少公司在公告中表示,为完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保障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权益,进行购买责任保险。
作为专业责任险种,董责险的变化的确不大。
多位保险业人士对小七表示,多年以来,财险机构对董责险的更新频率并不大。一方面是,本来董责险就是极为成熟的保险产品,条款规范、严谨以及适应性强,其实具备的最大弹性是上市公司可以在已有的备案条款基础上,跟保险机构协商并敲定具体的条款和费率。
具体到中国的董责险,2009年开始,大部分财险公司都对董责险进行了备案,随后陆续增加了附加董监高的临时海外保险、个人第三者责任险等条款。这些条款一直沿用至今。
另一个导致董责险变化不大的原因,则是董责险的销售属性来决定。
据小七多方面打听获悉,董责险的主要依赖专业的责任险销售团队来完成(某些外资财险公司就设立了董责险团队或事业部)亦或是第三方销售渠道(诸如保险销售机构、保险经纪等)。有部分上市公司会倾向后者,尤其是保险经纪公司作为中介,从而获得一定的优惠以及后续的理赔服务等。
此外,有一些会上市公司的董责险规模较大,导致部分保险机构选择以共保的形式进行承保,其中主承保人起到关键的作用,对费率、条款等有非常大的决策权,一旦共保体之间出现问题或纠纷,主承保人的意见最被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