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发展、客户变迁,互联网场景成为新一代保险消费主力人群的集聚地,尤其是最近大模型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互联网保险无论在推动新经营方式的成型,或是通过扩大获客增量、优化成本结构、提高效率等的创新尝试方面,一直是行业的排头兵。
随着低利率环境走势日益明显,保险公司的利差空间被不断压缩,费差的优化也受到展业成本居高不下的持续挑战,降本增效的现实压力已几乎传导至整个行业。在提升经营效率、找到增量新蓝海的集体性诉求下,行业能否找到一条即降本又能打开销售渠道扩大行业增量的新路?
作为一家以互联网经营起步,有着深厚技术底蕴与市场洞察的保险中介平台,水滴保似乎正在试图寻找答案。
基于高度贴近客户,并与客户接触、交互频繁的中介属性特质,水滴保清楚地认识到,当今用户的保险知识与保险需求正在与日俱增,消费方式也与传统保险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而新技术在保险经营中的落地,也必然要高度匹配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与习惯方式,以多元全覆盖的服务能力重塑整个经营思维与业务链条,才能真正通过技术优势精准聚焦目标群体,使保险营销能够立足场景、触达客户、发现需求、传递服务、找到增长,实现对整体闭环的全面赋能。
为此,水滴凭借自研的保险领域大模型“水滴水守大模型”,围绕当今用户消费特征对保险营销全流程进行了改造提效,构建了从产品IP打造营销交付的一体化服务闭环,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建立起稳定的内容获客模式,并全面赋能自身经纪人的IP经营,也让人们看到一种覆盖整个流程的“营销IP”全新理念与全新能力。
1
-InsuranceToday-
为什么走进抖音小红书和视频号
用户视角下的从产品IP到营销IP怎么理解
让个性化成为服务闭环的核心
正在逐渐成为保险消费主力的新一代用户是各类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原住民,对于圈子、新鲜感及信息获取的诉求也更加强烈,在保险上的需求也明显更加细化、个性化与差异化。
“产品IP化”现在看来或许已并不算什么新鲜的概念,在整个行业的探索努力下,业内陆续出现了不少有着一定市场销量与热度。不过,这种产品IP更多还是通过市场宣发造势,使人们对于产品名字“印象深刻”,与真正以解决特定需求为导向,拥有客户认同与粘性的“IP”相比显然还有提升的空间。
经过对行业经验与自身实践的深入总结,水滴保认为,IP经营显然不能停留在产品知名度的阶段,而是要真正以用户为中心,针对不同群体个性化的需求与习惯特点,不仅提供相应的产品方案,还要在各种宣传触达、内容咨询、营销获得、服务体验等环节都完美匹配用户需求,从“产品IP打造”到“营销交付”,实现一体化服务闭环的全环节覆盖,才是真正符合当前市场与用户特点的“营销IP”。
依据自身AI技术与大数据方面的优势,水滴保在深耕多渠道经营平台、私域体系、公众号各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深入发掘用户潜在而真实的需求,敏锐地捕捉到女性群体、母婴群体、老年群体、带病群体等具有更鲜明保障需求缺口的人群特点。并在持续的数据发掘、经验积累与探索研发的基础上,与合作险企共同为老年、孕期、带病体等特定细分群体提供了精准的解决保险产品方案。
在此期间,水滴保相继推出面向老年人群的国内首款“涵盖10种老年高发重疾的老年长期疾病险”、以多种女性特疾保障为特征的“心医保”长期医疗险(女性版)、面向准妈妈推出行业首款覆盖孕育全周期的孕婴险、面向患有疾病的人群也推出“免健告”重疾险、以及多款针对疾病复发的高性价比产品等。
如今,水滴保已打造出针对差异化用户需求的丰富产品供给与多元化产品矩阵,形成强大的产品IP定制能力。并且借助大模型的赋能,水滴保得以根据不同客户定制产品,让销售、咨询、服务与理赔都精准符合客户的需求与偏好,整个营销交付的过程都能与产品IP形成风格与功能上的配套,用一体化的服务能力使每种需求都有特定的产品IP对接,而每种产品IP都能延伸出相应特性的“营销IP”服务闭环。
水滴公司合伙人、水滴保总经理冉伟也就此表示,“保险中介需要构建的核心能力,就是从‘产品IP打造’到‘营销交付’的一体化服务闭环能力,这是能否抓住未来保险核心人群的关键”。
2
传统时代被忽视的环节
专业运营加持下的内容营销是个大杀器
“种草-获客-转化”带动“营销IP”的增长空间
经过对不同平台不同特性的专业化分析,水滴保也逐渐掌握各平台核心用户群体不同偏好、不同需求、不同习惯的保险画像。
比如小红书平台上,女性用户偏多,用户之间笔记交互和推荐频繁,对应到保险需求来看,是宝妈、带病人群的较为集中的保障需求场景;再比如视频号平台,社交属性更为明显,内容依托社交关系网进行传播,银发群体和下沉用户的使用黏性会更高。
在这种认识上,水滴保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在各种“私域+公域”平台搭建起基于不同特性和用户偏好的内容形式与传播信息,以更细致、更精确的内容传播触达细分人群中不同的保险需求,沉淀出长险、非标体保险、养老保障等不同人群需求的优势IP产品,并在自身完整的“营销IP”服务闭环中,构建“种草-获客-转化”一体化流程。最终实现具有专业内容创作、高效运营转化、数据洞察及系统等特点,多平台多渠道多方式的内容营销获客,真正带动了增量保费收入。
据介绍,在大模型全流程赋能下的多平台新媒体矩阵能力下,约10人左右的团队甚至可以撬动数亿元的年化保费。
在小红书平台上,水滴保推出广受好评的“接好孕”母婴险的过程,更是极具代表性。正是在对小红书核心用户群体的观察与分析中,水滴保发现了孕期人群的保障缺口与焦虑,为此针对性地打造了这款行业首个覆盖孕育全过程的保险产品,并根据小红书的内容特点进行了积极的内容营销运营,让“接好孕”成为在相应群体中极具认知度的知名IP。
可以看到,通过保险内容吸引来的用户,对于保障有着更为直接而清晰的需求与认识,也将对保险产品有着更高的粘性、认可度与匹配度。可以预见,保险行业在新媒体渠道的内容构建,或将成为继“百万医疗险”之后,再一次大面积的保险普及与消费者教育。这对于保险行业的长期高质量发展,无疑意义深远。
3
线上优势赋能线下
让每个经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人IP
助力行业打造全方位IP经营模式
应该看到的是,在市场环境加速变化与进化的背景下,无论是传统线下经营还是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新媒体保险场景,都必然不会原地踏步、一成不变。事实上,即便是当前的阶段,从线上用户开始主动接触线下的经营者,到传统线下业务人员深入尝试探索线上展业获客服务,都已经展现出越来越深入的发展趋势。
水滴保也认为,对于整个行业与市场来说,虽然主力消费群体正在变迁,但客户复杂、综合化、全周期的保险需求下,线下销售人员依然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面向中高净值人群及特殊定制化的客群需求,仍然需要线下服务的接触与覆盖。
市场的现状意味着广大的线下代理人、经纪人等仍然会是保险市场的主流存在,而且他们面对行业持续的改革进程,有着更为急切的转型需求。尤其是在“报行合一”的规范框架下,一度让收入取得较高表现的线下中介渠道经纪人,在面对更加精细化、高质量经营的要求时,对提升自身的营销效率,丰富自身获客服务手段有着更迫切的需求。
而能给用户带来高信任、高认同、高粘性的个人IP化经营方式,也成为一众线下队伍,特别是新生代业务人员借助线上赋能,打造“超级个体”,形成“线上+线下”经营新局面的重要探索方向。
正是发现了这种群体性的痛点,水滴在2024年推出了全周期经纪人IP打造方案,将自身的经验与大模型技术实力,不断向新线下经营、向整个行业转型释放。
在水滴水守大模型框架下,水滴上线了“水滴微影”,定制符合经纪人个性化特点的数字人分身,帮助经纪人高效完成持续性的高质量视频内容的制作与输出,有效平衡经纪人的投入,节约经营精力。同时经AI训练生成的数字人也能帮助经纪人通过批量生成专业讲解短视频,在各类平台建立起个人经营IP。还能从账号搭建,孵化,成型,以及选话题,写脚本,剪辑等日常工作进行全方位全周期的协助运营,全面提升获客效率,减少获客成本。
而且除了高效的大模型技术支持,水滴保综合且全面的“营销IP”理念,也在经纪人IP打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传达与体现,并成为对经纪人整体经营思维的全面赋能。正是在以高效技术工具的展业中,经纪人个体也得以更加清晰地看到用户、发现痛点,并得以从用户的现实需求出发,借助更加综合、可视化、内容化的技术手段与服务方式,形成个人层面的完整“从定制到交付的营销IP闭环”。
更进一步,在这种理念与技术的推动下,个人经营者与客户接触更加紧密、更高效展业服务的同时,也将与保险公司、中介平台、销售团队形成更为密切的联系与联动,使得经纪人“小IP”与公司经营“大IP”,以及各类产品IP、平台IP、服务IP等真正构建起更广泛、更丰富、全方位的经营服务生态大闭环,真正将保险经营推向更高的格局与维度。
的确,技术探索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转型之路也还十分漫长。但无论是水滴保在客户需求与市场的洞察,产品和营销IP定制化的能力,还是其在大模型技术落地与赋能场景颇有成效的思考与实践,都足以让人们畅想,在科技与开放的未来,那个大家期待多年的,全方位贯穿保险销售前端、打通多条营销渠道,真正实现规模化、增长化、长期化的保险营销新范式或许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