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的案例(精选5篇)

电力生产是一项危险性与复杂度极高的系统化工程,生产的特点使得电力生产的风险程度很高,由于工程安全性的影响因子众多,对于生产参与人员、电网设备以及周边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因此对于此类企业而言,重要目标是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对于风险进行评估、预测,从而展开经济有效的危险预防手段,降低生产危险度,通过风险分析管理建立健全事故超前防范体系,对于危险进行预防,致力于电力系统的长期维稳,保持该项生产过程的长治久安。

面向我国电力行业,本文对于现有安全管理经验进行分析归纳,结合风险管理思想与电力生产实际,以电力安全法为基石,提出一种高操作性能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有利于电力工程生产过程整体安全等级的提升,对于传统生产过程的“事后分析”的现状进行了革新,提高预警预报的措施效率,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风险管理理论的概念与流程

(一)风险管理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衡量、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用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切实达到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的最大化。全面开展风险管理,对发电企业管理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得以改进,从而让发电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系统。

(二)风险管理程序

对于风险管理而言,其过程流程十分清晰,主要包括教育培训以及风险的识别、衡量、控制、评估与处理共六大步骤。下面对于每个步骤进行分析:

1、风险管理教育培训。进行理论学习,统一人员认识,提高整体思想水平。丰富培训内容,涵盖业务水平、业务技能、风险的意识、辨识以及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风险识别。此步骤要求对于事故未发生时,通过各项方式对于当前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综合的考虑,挖掘风险存在的根源。识别过程涵盖事故种类、核心环节、风险日常监控常规内容以及控制主要措施等方面。

3、风险衡量。此步骤估算了特定风险出现的概率,预计造成损失程度以及范围。这个流程主要是以先进计算技术为基础,同时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来进行辅助判断的基本过程。

4、风险控制。完成风险进行了识别以及衡量过程,接着通过风险管理人员对于综合方案方法进行择优处理选择,形成了面向风险的控制过程。控制方式和主要内容有作业前展开风险辨识工作、进行指导书编写以及完善重点措施等方面。

6、风险处理。风险处理由两个主要环节构成,即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对反馈的响应。

三、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安全管理体系

(一)现场作业风险管理

现场作业风险管理指的是预先对于现场作业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对于事故在未产生之时就通过特定手段,对于风险因子进行控制与消除,最大化杜绝产生事故。

1、现场作业风险管理的不安全行为

(1)员工行为,其中包括违章指挥与操作、不遵守劳动纪律,这类行为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2)生产现场工具状态,若现场的电力设备年久失修、安全工器具、防护用品以及仪器仪表质量存在问题等,同样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3)生产环境,环境存在威胁时,例如作业空间复杂、距带电设备近、存在腐蚀性气体、遭遇雨雪等情况下,同样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4)管理方面,对于管理者而言,若存在失误、违章指挥以及交叉混乱等行为时,也会出现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因此要对于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度以及暴露率这三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评价工作,对于风险等级进行判断,基于此来进行相应控制措施的开展。

2、对于现场作业的情况下,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的方式

(1)工作安全分析法。这种方式是把某个作业活动分散进行,对于每个分散流程中和整体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因子进行识别,识别工作需要对于工作活动的所有信息以及涵盖的各类风险因子进行全面处理。

本方法对于处理员工危险行为、生产环境失常、管理方面的风险因子识别这三个方面非常适用,其识别工作的识别过程充分,满足电力企业的需要,因此本方法时现场作业风险识别过程中使用率最高的方法。

(2)基本分析法。这种方式是把某个作业活动按照不同的“作业活动信息”,对于生产过程风险因子、危险化学品、职业病以及企业职工伤亡等各个方面来展开相应的分类整理,把每种活动存在的风险因子分别进行分析归纳。此法在员工危险行为、生产环境失常、管理方面的风险因子识别方面行之有效。

(3)现场勘察法。这种方式是对于作业或设备现场展开具体实际的巡视工作,对于现场存在的危险进行分析整理。这种方法对于员工行为以及生产现场工具状态危险这两项情况十分适用。

3、对于现场作业的情况下,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方式

(1)SPE半定量评价法。此法基于风险的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现场作业风险程度进行评价。三项指标值指的是S、P、E,其中S表示因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事故其严重度;P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使得特定结果产生的概率;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确定SPE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评价过程的严重度S定义过程是参考国家电网公司颁发的《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进行的,上述规程中面向人身、设备以及电网事故等级给出了划分标准,所以说这项方法是关于现场作业危险因素导致人身、设备以及电网影响的整体性评价方法,实用价值极大。

(3)MES半定量评价法。此类危险评价手段的是在LEC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LEC法的评价范围单单是针对人身风险,因此本MES法在对于人身风险展开评价的基础上,评价还包括了财产损失方面的风险。此法基于风险的MES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现场作业人员事故以及财产损失危险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M表示当前控制措施维持的状态;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S表示一旦发生事故形成的后果。确定MES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

(二)电网设备风险管理

本项管理是指对于电网以及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内每个时期引发事故的所有风险因子进行预先识别工作,对于事故在未产生之时就通过特定手段,对于风险因子进行控制与消除,最大化杜绝产生事故。

这类管理面向设备电网以及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内存在的缺陷、自然灾害等各项风险因子,这些已有或隐含的风险因子会诱发人身、设备以及电网的缺陷或者事故。因此,能够给予事故发生频率、探测度以及严重度来对于风险等级进行合理有效的估测与评价,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对于设备而言,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的方式主要有FMEA和PHA两种

(1)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以工程的可靠性为基础,对于系统、设备以及产品其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分析展开的条件是系统、设备以及产品可分,进行较小子系统的再次划分,针对其所有系统与单元,通过预先制定的策略展开调查分析按,对于所有故障模式进行排查,对于各项故障的影响进行逐条分析,为预防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保证整个生产体系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FMEA能够有效地解决已投运设备存在风险的分析问题,当前电网企业普遍采用这种方式。

(2)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HazardAnalysis,PHA)。这种方式是在系统设计之前,就对于隐含其中的风险类型、风险因子、产生条件以及风险后果等各个方面尽心理论上的分析,其对于投运前新设备的危险分析十分适用。

2、对于设备而言,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方式

(1)SFD半定量评价法。此法基于风险的SFD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电网设备的风险度进行评价。其中S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事故其严重度;F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特定后果的可能性;D表示事故的被探测率。确定SFD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此种评价法是对于设备中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关于人身、设备以及电网各个方面影响的全面分析。

(2)风险矩阵法。此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对于设备和现场作业中的风险因子均能展开有效的分析评价,适用效果优良,普及度高。此法通过两项已知因子来推算第三项,先计算得到二维风险矩阵,每个因子值确定过程是给予函数递增和参考实际问题两种方式的结合,接着在矩阵内部对于两项因子进行判断,最终选取其中的行列交叉值。此种方式由于是对于已知因子确定计算矩阵,能够对于系统的变化趋势进行准确把握,适用范围广,灵活性强。

(3)雷达图结构法。这种方法在对于风险因子的综合处理时经常使用,该图包含一系列的多维坐标,坐标的维度代表设备部件的个数。

(三)风险控制

1、总要求

风险控制要求针对现场作业以及设备两项风险展开分析与评价,对于所得结果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作为各项生产活动开展的依据和参考,此外每个部门应形成各自的风险数据库,标明所有潜在的危险位置,能够保证员工及时了解,提高生产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风险政策

对于现场作业风险的评价工作而言,经常是根据SPE法进行的。而设备类的风险则是给予SFD法,风险控制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风险等级,有着以下原则:最小一级风险会保持现有手段不变;一般二级时则在1级基础上对于重点部位加强控制作用;较高三级风险时,在二级基础上有必要时重新设计控制措施;四级及以上的高风险时,强制要求进行控制策略的重新设计,必须降低风险等级。

3、现场作业风险控制

(1)改善技术安全等级,从本质上根除设备的潜在危险,保证环境安全。

(3)大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增强人的安全意识与防范措施。

(4)在控制手段的制定过程中,结合危险产生概率与暴露率来控制事故发生。

4、设备风险控制

对于设备风险的控制方面,可以采用规避风险、转移风险与预防风险等手段,同时在控制手段的制定过程中,结合事故频度值与探测度值来控制设备故障率。

(四)风险监督评价

对于风险监督评价而言,其核心内容如下:

1、安全目标满足度。

2、安全生产责任制。

3、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

4、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安全性评价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展开定期评价。

5、按照《安全生产工作规定》,针对“两措”计划,对于其制定、开展情况展开监督。

四、结论

参考文献:

2系统设计思路

基于上述关于城市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的迫切需求和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本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系统拟由数据存储与维护层、业务层以及数据表现层3个层次组成。数据存储与维护层包括数据层和支持层2部分,其中,数据层由勘察与设计、施工资料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以及运营监测与安全管理数据库3个数据库构成,涉及建筑工程中大量文档数据、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监测与安全监控数据的分类存储,并相对独立,便于系统的扩展与维护;支持层包括统一数据访问接口、数据安全性检查员、数据交换中间件。业务层包括应用层和表现层2个层次,其中,业务层描述了系统的功能架构与业务流程,与业主方开展安全风险管理项目工作的工作流程一致,由数据上报、数据分析、安全评估、预警、警情处理等步骤组成;表现层包括无线网络、IE、视频监控等,为安全运营风险管理采用的技术手段,无线网络应用于手持现场终端设备,实现安全巡检、预警预测与应急状态下的专家、人员等信息的及时获取和上报;视频监控应用于对现场状况的及时监视和控制。用户层展示了参与信息系统协同工作的各方,包括业主风险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咨询机构、运营管理方与第三方监测方。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3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结语

SuJianxiang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佛山528100)

(FoshanPowerSupplyBureauofGuangdongPowerGridCorporation,Foshan528100,China)

摘要:培训需求作为企业开展各种培训的重要依据,是企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员工的培训需求往往与基层班组的实际情况结合不足,不能引起基层员工的共鸣。员工虽然参加了很多培训,但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缺乏引导员工主动学习,也达不到电力企业的发展对人员素质不断提升的要求。本文重点探讨了佛山三水供电局从安全风险体系建设中根据关键风险预控措施反向推出员工的培训需要。

Abstract:Asanimportantbasisforcarryingoutavarietyoftraininginenterprises,thetrainingneedisanimportantmanifestationofpersonneltraininggoalsofenterprises.Stafftrainingneedsofemployeesdonotadapttotheactualsituationofgrass-rootsteamforalongtime,andcannotarousetheemployees.Althoughemployeeshaveparticipatedinmanytraining,mostofthemarepassiveacceptor.Theyarelackofinitiativetoencouragetheiremployeestolearn,butalsocannotreachtherequirementsofdevelopmentofelectricpowerenterprisestoimprovingthequalityofpersonnel.ThisarticlefocusesonFoshanSanshuiPowerSupplyBureaureverseitsemployeestrainingneedsfromthesecurityriskssystem,basedonkeytheriskpre-controlmeasures.

关键词:培训需求安全风险管理

Keywords:trainingneeds;securityriskmanagement

0引言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电力企业作为这一理论的实践者对培训工作更是倍加重视,不断加大对培训的投入,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听到的一些质疑,如:培训满足不了需求,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不明显等。

本文介绍了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三水供电局在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摸索实践的方法,也就是从安全风险体系建设中寻找培训需求上的一些经验,目的在于和南方电网公司各基层供电局加强交流,促进培训效果的提高。

1.1岗位要求、岗位说明书为广大员工的技术技能能够满足电力工作的日常需要,上级公司对全体员工开展了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以学习带提高,培育学习型组织。在以往的培训工作中为形成全员学习的良好范围,巩固培训效果,公司对重点培训编制了工作流程设计,岗位说明书。通过“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方法提取重点培训需求。通过此方法在培训实施工作中,往往存在以下难点:①培训种类复杂繁多,难以提取培训重点,实施难度较大;②培训项目众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事倍功半,而且容易激化学工矛盾;③影响培训学员积极性,不利于培训效果。

1.2员工个人需求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进行了解或征询意见的方法在培训过程中也是经常使用到的方法。单位在开展培训工作前向全体员工发放个人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培训需求进行统计。然后根据需要问卷调查可选取随机样本、分层样本(如按不同级别或不同部门)或总样本进行,以确定最终的培训需求并且制定相应的年度计划。

通过此方法在培训实施工作中,往往存在以下难点:①部分员工在问卷中填写个人爱好,与工作无关;②员工个体差异性大,培训需求项目分散,难以作为制定培训计划的有效依据;③培训需求调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1.3领导需求在寻找培训需求时往往也会根据上级领导的意见进行来提取培训需求。此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并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此方法在培训实施工作中,往往存在以下难点:①培训需求具有主观性,部分内容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②培训需求具有片面性,培训内容不适合全体员工。

2从安全风险管理中梳理培训需求的概述

电网企业的安全风险包含了工作环境、设备运行状态、工作所需工器具、工作所需物资、工作所需人员及人员资质和工作习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跨部门、跨专业、全面化、一体化、全员参与的预防和控制体系。我们在生产整个过程中识别出人为风险,并有应对风险的措施和方法,才能使电网的安全有了保证。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由9个单元、51个要素、161个管理节点和488条管理子标准组成。2010年佛山供电局进行安风内审,审核以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为依据,尽管受范围和背景的限制,评估仍涵盖了职能部门、生产单位、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审核以审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所要求的管理内容为主,评估的内容包括:①安全管理;②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③应急与事故管理;④作业环境;⑤生产用具;⑥生产管理;⑦职业健康系统;⑧能力要求与培训;⑨检查与审核。

评估的过程包括审核组对中层干部、管理人员、部分一线员工进行随机的考问。审核邀请了汇安恒达咨询公司作指导。

在审核中,安风工作九大单元中存在的培训方面的问题如下:

①第二单元风险评估与控制,存在:基准作业风险评估的方法需加强培训,回顾、修编质量有待提高。②第三单元应急与事故管理,存在:对员工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不足,演练工作实效性待提高。③第五单元生产用具,存在:加强新型测试设备使用培训。④第六单元生产管理,存在:加强任务观察培训,提升任务观察质量及效果。⑤第八单元能力要求与培训,存在:增加培训后的评估方式,改变单一的问卷调查的评估方式;将风险评估(特别是中高风险)结果与变化管理结果纳入培训需求分析。

2.1从安全风险管理中梳理培训需求的方法佛山三水局在工作中将风险识别出来,根据作业部门和工作岗位进行分类,如配网风险、营销风险、基建风险,并形成有效的应对措施之后,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与安全计划。通过寻找出的人身风险提取相应员工的培训需求往往简单有效,工作量小、成效大,不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下面以配网作业风险及预控措施的培训需要为例子,对如何从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危险点分析中梳理培训需求的方法进行说明:

2.1.1培训需求之配网作业风险及预控措施梳理为加强配网风险的管理,尤其是强化配网作业风险的管控,根据南方电网对风险的分类方法,结合84个配网现场作业,佛山三水局梳理出了配网作业风险的三大类型(见图1),合计220余条造成配网作业风险的原因及其预控措施。

其中,风险等级是指配网作业发生风险后危害的严重程度,根据行业标准及网公司有关规定,配网作业风险按“特高、高、中、低、可接受”5个等级进行分级。有效性是指配网作业风险预控培训的有效性,以100%为基准,每调整25%为一个等级,配网作业风险预控培训按“消除危害、风险降低75%、风险降低50%、风险降低25%”4个等级划分。实施难易是指配网作业风险预控培训实施的难易程度,主要根据实施需要投入的成本、人员来判断,划分为“容易、一般、难”3级。

2.1.3从培训需求开展配网作业风险管理

2.1.3.1严抓关键预控措施将36条关键风险预控措施纳入安规考试,进行重点督察、重点培训,作为基本的上岗条件。

2.1.3.2完善常规预控培训①设备风险管理培训。配电设备数量多、分布广,容易受环境、气候和外力破坏等因素影响,会存在一些危及人身安全隐患。作业前需准确掌握作业区域设备风险。防范设备风险主要培训:一是开展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二是完善设备安健环标志的培训,三是加强日常消缺的技能培训。②运行管理风险培训。抓好“三种人”、电气操作人员资格考试,把好人员资质关,实现人员资质100%符合的培训要求。③环境风险管理培训。配网作业环境复杂,特别是在山区和河网地区,地形多变,现场环境存在一定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危险。要开展应用作业表单评估作业环境存在的风险的培训,并落实风险控制措施。④人员风险管理培训。加强员工岗位技能培训,重点开展工作负责人岗位技能考核,提高作业现场安全管控能力,防止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

3从安全风险体系需求培训的不足

4小结

通过工作中将风险分级识别出来,在安全风险中寻找培训方法来开展培训,制定和执行应对风险的培训计划,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通过大力开展安全风险控制培训项目,员工的安全技能和知识得到大大提高,电网安全有了保证,人身安全有了保证。同时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也将得到大力推行,佛山三水局安全管理的质量明显提升。

[1]左蕾.企业岗位技能培训统计分析与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0:97-98.

[2]郭晓明.浅谈电力企业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与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10,(4):235-236.

[3]佛山供电局2010年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第一次内部审核报告.

[4]广东电网公司加强配网作业风险管理议案.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病人现有或潜在的的护理风险,实施风险管理,为老年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方法: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对老年病人护理工作中现有或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衡量与评价,制订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地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结果:住院老年病人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达97%以上。结论:认为对住院老年病人实施风险管理,为老年病人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

【关键词】老年病人;风险管理;质量和安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住院率逐渐上升,老年病人由于多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及易发生意外事件等特点,老年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关节位置觉、痛觉及冷热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在住院期间发生安全问题的机率比一般病人高,更是医院风险管理的重点人群。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病人5638例,平均年龄75岁,其中危重病人678例。设有床位300张,护士101名,年龄23.5岁;学历:本科5名,大专72名,中专24名。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现有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2010年我院主要发生过的护理风险事件有:跌倒5例(昏迷2例,骨折2例、死亡1例、)、坠床2例,皮肤损伤5例(热水袋烫伤2例,压疮2例、使用留置针破损2例);走失1例,输错液2例,发错药7例

1.2.2护理风险分析:护理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为确定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依据。分析风险事件产生原因:

1.2.1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规章制度如核心制度、无菌操作规程等未严格执行。临床护士大多年龄小、年资低,理论知识及经验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甚至动作粗暴。对护士业务培训不到位。我院各病区大、楼层高、床位多,危重病人多,护理操作多、治疗任务重,这些状况使护理人员负荷过重。护理管理者的督导和检查力度不够。

1.2.2患者的自身因素:老年人具有病情变化快、病种多、容易发生意识障碍的特点。老年病人肢体运动不协调,平衡功能减退,视力下降,加之感觉功能障碍引起温觉,痛觉等功能迟钝,感觉、运动功能衰退。脑部功能衰退,可能出现痴呆、精神等症状,患者自控能力缺失。

1.2.3环境因素:病房内物品摆放凌乱,摇床柄未归位,部分床无床档。卫生间狭小、光线暗、扶手已坏。走廊地面滑,特别是刚擦完地,地面潮湿等原因均易导致跌倒,

1.3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

1.3.2健全护理工作制度,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优化工作流程。定期组织学习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规范护士日常护理工作行为和临床操作技能,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完善临床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和应变能力。

1.3.3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计划,对转科护士或新上岗护士实施分别为1个月或3个月一对一培训,鼓励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或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鼓励学历继续教育,每月组织护理查房,每月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

1.3.4加强质量监控,保证防范到位。护士长按质量控制体系每周或随时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质控,并注重细节管理,努力把护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科室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协助护士长督促检查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教学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把病区各室的管理、流程落实到每个人,人人参与科室的质量管理。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护理质量检查结果的分析例会,对本月各项护理检查情况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1.3.5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在护理人员紧缺情况下,护士长做好弹性排班,排班时做到新老搭配,,适当考虑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相互协作。加强重点环节、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的管理。

1.3.6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经常老年协助病人整理房间,合理放置病房内物品。保持病房地面平整、干燥。每个卫生间光线明亮,地面有防滑地板。更换两侧有护栏的病床,护士及时病人拉上床档。病人外出携带信息卡或使用手腕识别带,方便护士识别和核对病人。

1.3.3护理风险效果评价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信息反馈,是对风险处理手段的适用性和效益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为今后的管理提供依据,评价内容包括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是否增强、病人综合满意度、压疮例次、护理缺陷等。

2结果

我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1年来,住院老年病人的护理质量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无护理投诉、护理纠纷、护理事故,护理缺陷明显降低,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

3体会

3.1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风险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护士能主动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并积极采取对策。护士风险意识明显提高,能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地预见风险,主动加强与病人沟通,护士人人参与风险防范,使各种潜在的风险得到化解,抗风险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2护理风险管理者能抓住护理重点,增加风险意识,以预防为主,及早做好应对措施,使老年病人存在或潜在的常见不安全问题得到较好预防和重视。通过对住院期间老年人常见不安全因素如坠床、跌倒、皮肤损伤等的分析,并采取细致规范的各项防范措施,从而使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了全面的护理安全管理,不断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生命安全。

3.3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评估,优化了一系列工作作流程,如:输液流程、坠床、跌倒流程等,这样不仅方便护士操作,而且约束和指导护士行为,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护理常规,规范护理行为,也便于护理管理者对护理活动的督导和改进,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因而在护理活动中与病人接触最多,它是高风险的职业。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永恒话题,护理风险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我们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核心,护理管理者通过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大大降低护理风险,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杨秀丽.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及规避.实用医药杂志,2006,23(9):1078-1079.

[3]王卫群,杨文秀,周玲,等.老年病人的安全管理.护理管理杂志,2004,4(6):53-54.

[4]章春玲,梁慧如.老年科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对策.中华医学护理杂志,2006,16(125):3609-3610.

更正

张伟丽您撰写的论文《产后抑郁症护理体会》经《中国健康月刊》杂志编委会审核后,已于2011年07月、第30卷、第7期、录用并以出刊,现更正作者“伟丽”应更正为“张伟丽”

胡玲撰写的论文《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一次性物品有效使用率中的应用》经《中国健康月刊》杂志编委会审核后,已于2011年10月、第30卷、8月、第8期、第25页录用并以出刊,没有英文摘要。现更正为:

【Abstract】Objectivetoimprovethehospitaloperationroomduringthedisposablesterileeffectiveusage.ItemsApplicationmethodofPDCAcyclemethodthroughplan,carryout,checkandsummarizedthesurgeryofdisposablesterileitemsintheefficientuseofthemanagement.Resultsintheoperationoftheeffectiveutilizationratedisposablesterilegoodsincreasedsignificantly,andimplementationofPDCAcyclefrombeforethelawraisedfrom94.67%to98.65%afterimplementation,theresultissatisfactory.ConclusionthehospitaloperationroomapplicationmethodimprovesthePDCAcycleintheoperationoftheeffectiveutilizationratedisposablesterileitems.TheoperatingroomwillcontinuetoapplicationofPDCAcyclecontinuouslyimprovetheoperatingroomthequalityofnursing.

【Keywords】PDCAcycleofdisposablesterileitemseffectiveoperatingroomutilization

关键词:送电线路风险管理安全管理风险评估风险收益

送电线路工程的施工管理涉及送电设施与电网的工程设计与设备制造等核心内容,还包括送电设备设施以及各种材料的选型、采购和运输等环节,并且这一系列的过程会受到许多来自工程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送电线路风险管理的特征与措施

送电线路风险管理是指对送电线路施工过程以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及评估等活动,并根据这些内容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的一系列管理过程。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内容,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是一项非常繁重而复杂的工作。对于风险识别,需要尽量做到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不漏项目。风险识别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对风险的估计和评价,进而影响决策者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影响整个送电线路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参与评估的人员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数学方法,结合系统理论进行汇总和分析,从而对风险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

从工程的角度来看,风险管理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的普遍特征,同时它还能够影响到工程的全局,也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而存在。除此之外,送电线路工程项目因为受到施工地域的水文环境、地质结构以及施工材料和工艺的不同,表现出较为特殊的特征。不同地域的地质与水文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往往会给送电线路工程施工的风险预测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不能够提前准确识别这类风险,将会导致送电线路工程因此而改变方案或者更换施工设备,延长工程工期,增加工程成本。在送电线路的施工阶段,由于工期安排一般都比较紧凑,上下工序之间的衔接也非常紧密,各个风险因素的相互关联也非常突出,因此其中任何一项风险的发生有可能导致一连串风险指标发生变化,严重时甚至会直接导致项目停工,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通俗地说,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就是要用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来获得最大的风险管理收益,尽可能地避免风险损失。

三、加强送电线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相比其他的工程项目而言,送电线路工程的安全管理难度相对比较大,并且其安全性关系到建设公司的兴衰,也关系着国计民生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经验,结合送电专业的理论,我认为安全管理需要从制度、队伍、现场等方面着手。

(一)严厉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法治化办理。

在送电线路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中,制度的执行与实施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有了各项规章制度,我们才能够依法管理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在各项规章制度中,要推广和实施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实际中,由于安全工作往往不与经济效益挂钩,因此很容易被忽视。然而,长期的忽视,必然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很多施工管理者往往是在出现问题之后,才开始着手寻找补救办法,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送电线路工程安全管理要防微杜渐,不断完善和补充相应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法制化管理方式,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良好地实施和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对施工队伍建设,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因此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对施工现场进行动态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离不开施工队伍,因此要注重培育施工队伍,争取培养和留住一批施工质量高、安全操控能力强的施工人员,以此来确保施工部队的相对稳定性。

(三)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送电线路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确保整个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保障每一位参与到施工现场的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从送电线路施工项目的部署与计划,到现场方案的具体实施,各级领导和施工人员都要高度注重安全问题,合理处理好安全与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经济效益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转化。要严格管理好送电线路施工所采用的工具,消除工具存在的隐患问题,提高工具的可靠性。在各种设备与工具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必须经由专门的人员进行检验,检查合格后方准予使用;正在使用的各种设备和工具,也要按照维护保养的周期进行预防性的修护,以保证其最大限度地运转。对各种工具的登记管理也是限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可有效防止工具因违章作业而造成的损坏和丢失现象。

四、总结语

1.杨勤;电力系统事件识别与安全防御基础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2.丁益民;基于多技术的电力战略防御系统理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THE END
1....论文选题热点选题2021最新国家社科基金社科规划发文数量较多的机构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4篇),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129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124篇),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20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18篇),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116篇),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99篇),中国科学院大学(96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3篇),武汉大学经济与...https://xuantibao.com/subject/detail?sid=7&wid=8805
1.探究最新安全事故背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深度解析安全事故背后的...摘要:本文探讨了2019年最新的安全事故,分析了这些事故背后的原因,包括人为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管理不当等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安全培训、定期检修设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等。这些措施旨在提高...https://app.shenlan2019.cn/post/2167.html
2.关于最新煤矿事故的深入分析与反思,以某煤矿事故为例(案例解析与...摘要:本文以最新煤矿事故为例,深入分析了事故原因及其后果,反思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事故发生在某煤矿,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原因包括设备故障、管理漏洞、人为操作失误等。本文指出事故背后存在的深层...http://www.thinkelc.com/post/9389.html
3.金融事件范文12篇(全文)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专业性极强和行政上的原因, 目前大多数国内金融机构现行的科技部门是集运维、管理、监督于一身的各自为战的技术垄断部门, 这样的运行机制潜藏着很大的运行风险。整个金融系统包括各家金融机构还没有成立专业的、统一的信息安全监管部门, 负责信息业务系统的管理政策、技术标准、风险防范标准的制订,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m42cfd2.html
4.风险预警模型(精选十篇)Beaver发现具有良好预测性的财务比率依次为现金流量/债务总额、净收益/资产总额、债务总额/资产总额。这些研究发现了失败的企业与正常企业在财务指标方面不同, 为多变量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些研究样本量较少, 指标单一, 因此结论比较粗糙。 多变量模型是目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主流, 主要包括Z模型、Logisitic回归...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vo1ib6r.html
5.煤矿顶板事故风险因素耦合机理及防控策略研究煤矿作为八大高危行业之一,顶板、瓦斯、火灾等事故案例已屡见不鲜。近些年,随着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虽然我国煤矿安全状况正逐渐改善,但煤矿事故的频发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员工的生命安全。顶板事故作为煤矿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事故,对煤矿安全有着深刻的影响与研究价值。然而顶板事故的发生并不仅仅是单一因素...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22623789.nh.html
6.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水电站事故风险评价在以往的研究中,水电站风险评价通常使用单一的赋权法,如:层次分析法[6-7]、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等主观赋权法,其主观随意性较强,工程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或TOPSIS法[8]、熵权法[9]等客观赋权法,其过度依赖客观数据,计算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 针对单一赋权法的缺点,博弈论组合赋权法能够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115/11001195.shtml
7.中共武汉市武昌区委关于十二届省委第四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13.关于“部分行业领域存在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的问题 整改情况:区委、区政府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区安委会、“5+3+N”指挥专班常态化调度,严格落实风险分析研判、工作通报制度,重要时间节点包保工作落实情况督查,层层压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督促企...http://hbjwjw.cjyun.org/p/63801.html
8.工程项目管理论文精品(15篇)在海外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进度计划管理是推动项目预期竣工的必要性措施;本文将主要进以海外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其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进一步提出海外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优化策略。 在海外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是优化提升工程施工效率,同时也是避免工程逾期违约现象...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40723184504_8282143.html
9.安全评价师模拟试题2016年(精选3篇)13,下列风险评价方法中能提供事故后果的是(AD) A.预先危险分析方法PHAB.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C.事故树分析方法FTAD.事件树分析方法ETA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风险评价方法不是一个单一的,确定的分析方法 B.在选择风险评价方法时,应选择"最佳"的评价方法 ...https://www.oh100.com/bg/a/201607/46985324894.html
10.安全评估报告经典(15篇)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坚决防止和克服松懈、侥幸心里,认真贯彻执行档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档案风险防范管理,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一是把安全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防范上来。对档案库房、内部设施、库存档案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检查,重点部位和可能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地方重点检查。二是高度重视档案安全...https://www.wenshubang.com/baogao/4565522.html
11.可怕的真相:真正自杀的人,大多数之前完全没想过自杀2013年,《精神病学服务》期刊上的一篇论文分析了84418个人的20万份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在研究的追踪期间,有709次尝试自杀,有46人自杀身亡。研究者询问了这些人在之前两星期里有没有自杀念头,那些回答“几乎天天都想”的人,未来一年内自杀身亡的风险是0.3%;而那些回答“从未想到”的人,未来一年内自杀身亡的风险是0.03...https://36kr.com/p/2143901606316549
12.2013年4月全国自主考试(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真题自考3.将案例分析方法划分为单一案例分析和多重案例分析两类的依据是 A.案例质量的高低 ...9.在决定购买某种商品之前,需要做大量调查研究工作的消费者是 A.冲动型消费者 B.耐心型消费者 ...为了降低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风险,支付宝成立了安全策略中心,开发新的安全策略。除继续保障用户的账户、...https://www.educity.cn/zikao/28752.html
13.吕孝礼朱宪徐浩: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2012...“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危机管理”“公共危机”是前后五年均高频出现的关键词,而以此为关键词的研究多为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如国家安全战略; 国外经验的借鉴及国内经验总结; 对某项应急管理机制的探讨,如事故调查机制等。 以“群体性事件”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社会稳定” “风险评估” “社会治理”...https://ccmr.sppm.tsinghua.edu.cn/papers/798.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