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2.28北京
研学旅行是学校根据办学需要、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的实践体验活动。安全是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前提。由于我国研学旅行体系初步建立,相应的安全事故处理没有成熟模式,这影响了研学旅行的正常开展。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效避免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事故的发生,全社会应该共同参与构建中小学生安全保障体系。
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主要安全问题
现阶段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类型。
1.人为因素事故
在研学旅行过程中主要发生的人为安全事故类型如表1所示。
2.环境因素事故
(1)自然环境方面。自然环境方面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天气风险因素、地质风险因素、动植物风险因素、流行性疾病突发因素等四个方面。这类自然环境风险因素往往是突发的状况,并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不可抗拒力。
(2)人文环境方面。人文环境方面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治安因素和文化冲突因素。治安因素引起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研学目的地城市治安不好;文化冲突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是方言造成的语言交流障碍,地方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同等引发的冲突。
3.学生安全信息不足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问题的原因剖析
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负责中小学生安全的主要为三方机构人员,分别是主办方、承办方和供应方。
(1)主办方安全目标虚化。主办方即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第一要求就是对于中小学生的安全必须充分重视。但在实际过程中,有些学校更加注重的是中小学生的体验和管理,并没有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到首位。
环境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导致的。
(1)自然环境。一是天气风险因素。若未提前看天气预报,极有可能因为雷击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对中小学生的安全产生威胁。二是地质风险因素。若未提前对研学目的地特别是山地的地质环境进行了解,极有可能因为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威胁到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三是动植物风险因素。若未提前了解研学旅行所在地的动植物的实际情况,极有可能因为中小学生好动而被植物割伤或动物咬伤。四是流行疾病风险因素。若研学目的地由于天气、卫生等原因突发流行性疾病,也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2)人文环境。在人文环境方面,一是治安因素,若研学旅行目的地的治安情况不好,要预防可能会发生被盗窃、被抢劫等危险行为;二是文化冲突因素,若研学目的地有较强的宗教、方言和风俗等氛围,学生可能在与当地人交往中造成不必要的障碍与误会。总之,环境因素是研学旅行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必须加以重视。
3.学生自身的原因
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若学生自身无安全意识或不重视安全问题,就会威胁到学生自身的生命安全。
(2)身心素质较差。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家长对孩子比较宠爱,有些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差,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小学生面对复杂的地理与气候等环境条件,可能会对较大的运动量承受不住而发生意外。
图片来自于网络
增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研学旅行过程中中小学生安全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保障研学旅行的安全与顺利开展。
在研学旅行开展过程中,主办方、承办方和供应方等主要责任方要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要做好安全预防措施,安全责任要清楚明晰。
(1)学校作为主办方
(2)旅行社等承办方
(3)研学旅行基地等资源供应方
图1学生在曲阜市洙泗学田劳动实践基地建构蚯蚓的家
2.采取预防措施,应对各类环境突发变化
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过程中,要考虑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可能带来的安全危险,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发生。
(1)对自然环境变化应采取的措施。
自然环境导致的安全意外往往是比较巨大且危险的,所以必须予以重视。一是天气风险因素。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前,必须做好应对突发天气的充分准备,加强中小学生避雨防雷等知识方面的培训。二是地质风险因素。研学旅行线路勘察时必须对其地质特点和气候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做好安全应急预案。三是动植物因素。让中小学生了解哪些植物有毒,哪些动物有伤害性,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四是流行疾病因素。研学旅行路线勘察时必须分析该地以往的流行病史,研学旅行前、中、后都要做好杀菌消毒的措施,避免因为卫生问题而突发流行疾病。
(2)对人文环境变化应采取的措施。
3.学生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中小学生是研学旅行活动的主体,要抓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要考虑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激发每个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要增强自我安全管理能力。
学生要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抗压能力。
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故,中小学生作为研学旅行的主体必须提高身心素质。一方面,中小学生平时在各类活动中应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使自己的心理素质变强;另一方面,中小学生应该增加日常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