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活动总结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研学旅行活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学校特色课程的界定

2.学校特色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

在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的现实图景中,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视为学校特色课程,将学科延展型校本课程视为特色课程,将杂多的校本课程门类视为学校特色课程群等,均反映了对学校特色课程与校本课程二者关系认识层面的误差,需厘清二者之间的关联与区别: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自主开发的供学生选择修习的课程,特色课程源于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可采用共通与普适性的课程资源,特色课程运用的课程资源具有独特性、个性化;学校的校本课程门类多种,特色课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是学校的核心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可因由学生兴趣与需要的改变而存亡更替,特色课程则能持续实施,不断释放出良好的课程功能,通过修订在学校滚动使用;特色课程本质上是学生本位取向的课程,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咨询者,是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

二、以生为本的学校特色课程开发取向

学校课程版图历来以教师本位取向的课程开发为主导,其典型特征为专家编制,教师执行;以人类文明的经典成果作为课程核心内容;教材呈现具有严谨的体系化;课程学习以传授、记诵、理解、练习为主要方式。学校特色课程开发需由教师本位取向转向为学生本位取向。

三、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特色课程类型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及课程功能为开发建构不同类型的学校特色课程提供了依据,不同类型的特色课程均能在不同侧面、不同维度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属性和特征。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学校特色课程类型主要包括主题统合型课程、科技创新型课程、服务学习型课程、心理建构型课程和社团驱动型课程五大类,每类课程均有自身的目标指向、内容结构与实施策略。

1.主题统合型课程。主题统合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运用学校独特的课程资源开发主题领域,分解具有逻辑关联的系列小主题,形成课程结构,学生通过主题探究与实践活动形成课程。如,广州市海珠区瑞宝小学以社区瑞狮活动与习俗为资源,构建“灵动瑞狮”主题领域,开发“爱狮、颂狮、寻狮、悟狮、秀狮”等系列小主题,形成《灵动瑞狮》特色校本课程。主题统合型课程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实施的环节和阶段,以课程实施的常规课型、变式课型和创新课型为载体,开展课程教学。

5.社团驱动型课程。所谓社团驱动型课程,即以学生社团为平台,规划、设计活动内容,通过社团组织内在驱动实施的课程学习活动。学生社团具有同质性、自治性与拓展性特征。同质性表现为共同的兴趣爱好与理想追求是组成社团的基础;自治性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活动项目,自主开展活动,自我管理组织;拓展性表现为社团活动内容与方式具有可拓展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其中,自治性是学生社团的根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是社团驱动型课程的核心目标。社团驱动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为:体系化、多样化的社团类型及活动内容规划设计;社团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与有效性;在社团活动中融合主题探究活动和服务学习活动;通过社团平台形成优秀的学生作品。

四、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特色课程教材编制策略

教材是课程的实体呈现,是学生修习的主要工具与材料。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编制的特色课程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达成教学的基本规范,利于学校系统持续实施课程,不断积淀、彰显学校特色。同时,相对稳定的教材,也有助于学生基于教材设计的主题与活动方式形成丰富的系列个人成果。

1.以主题扩展建构课程框架。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特色课程教材的编制运用主题扩展型式,将知识集点、能力发展、活动方式、学生成果形成融合在主题实施中,通过主题扩展为子课题,各子课题的渐进实施推演学生活动,形成课程实施过程。

3.以单元组合串联课程内容。根据主题实施的不同环节设计教材单元,使不同单元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不同单元的教学目标差异,教学课型差异,教学成果差异形成不同单元的教学个性。单元结构的一致性与耦合性,形成课程的整体性。

4.以方法指引强化课程特色。方法体系知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体性知识体系,包括思维方法知识、研究方法知识、设计制作知识和成果表达的方法知识。[5]活动方法的掌握是学生能力形成的要件,强化方法指引及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特色课程的鲜明特色。在教材编制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在不同年级分布、铺设不同的主要活动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及如何撰写小论文与研究报告等多种方法的学习、运用。在教材设计中,注重融合案例指导方法,从而提升学生方法掌握的成功率。

5.以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特色课程教材不以系统的知识呈现为教材主体,主张在教材中以“资料袋”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及文献索引,使学生获得再活动的材料,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由教材设计者主动供给的学习资源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资源探寻的盲目性,保证学习资源的前沿性与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2]石鸥.普通高色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1-5.

[3]朱治国.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深度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5):14-16.

THE END
1.淮南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基层政务公开以成语典故为媒,2018年成功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新增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寿州古城改造开始破题,市级补助1000万元,寿县每年设立古城保护专项资金5000万元,实施东大街路面整治、古城主街立面改造等古城保护利用重点项目30余项,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实施文物修缮,万人坑教育馆完成了侵华日军淮南...https://www.panji.gov.cn/grassroots/118322656/1259513577.html
2.课题研究申报评审书小学“研学旅行”有效实施策略研究.docx...课题名称小学“研学旅行”有效实施策略研究 课题主持人张xx 所在单位xx密水街道xx小学 申报日期2023.4.26 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填报须知 1、课题负责人须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课题负责人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须有两名同行高级科研人员推荐。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08/8106034101006043.shtm
3.融入地方文化元素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经过三年半的实践研究,形成了融入地方文化元素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成果,概括为“544”认识成果和“3+4”操作成果。 (一)认识成果 “544”认识成果,即研学要体现五大教育价值,实施要坚持四个导向,选拔导师要坚持四项标准。 1.开展研学具有五大教育价值。 (1)有利于促进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http://www.zgjks.net/Item/Show.asp?m=1&d=3511
4.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E、确定课程实施方法策略 8、研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多选题】 A、安全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个性化原则 D、整体化原则 E、生活性原则 9、研学课程主题设计一般要考虑的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A、研学课程主题的概念 B、研学课程主题的原则 C、研学课程主题的类型 D、研学课程主题的核定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https://www.wjx.cn/vm/Poq09M3.aspx
1.研学旅行是什么?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对研学旅行的定义为: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教育部等11部委2016年发布的文件《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及2017年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https://www.pphainan.com/692771.html
2.学生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精选9篇)根据学校确定的研学旅行活动目标地及方案,由目标地负责人组织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计划包括活动名称、立意、行程安排、活动项目、主要负责人、参加人员分组等各项内容,为每一名参加活动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志愿者提供一份全面的活动指南,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开展。 4、活动实施阶段 第一批5月29—5月31日 第二批6月19日—...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10cacsy.html
3.浅谈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策略1浅谈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策略 摘要:本文从研学旅行的内涵分析,分析研学旅行活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策略,通过充分调研,定制个性化课程方案的前期准备策略;精心打造研学内容,“游、学、行、思”相得益彰的过程指导策略以及重视评价机制的构建的后期总结策略,为研学旅行的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https://m.renrendoc.com/paper/169152889.html
4.新篇章:20242030年研学旅行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应对策略 一、品牌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 二、品牌危机应对策略的制定 三、品牌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塑 第十一章 研学旅行企业文化建设与传承 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与构成要素 二、企业文化在研学旅行企业中的实践意义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 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与实施 一、...https://doc.mbalib.com/view/87c549bca354609f4f8873059b7843a4.html
5.阶段成果(2)策略创新——遵循比较优势,夯实并发现自身和产业发展优势---31 基于结构和基础的专业发展比较优势---32 基于改革思想观念的领导力比较优势---32 基于思辨性思维的制度优势---33 (3)路径创新——市场需求优先,确定产教融合的推进方向---34 4、项目引导,从供给侧推进产教深度融合---35 (1)现代学徒制试点...https://www.gyzg.com.cn/jxcg2021/cjrhgzcx/2017-09-27/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