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任震宇)11月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328884件,解决278659件,投诉解决率为84.7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532亿元;研学旅行走样变味、早教机构问题多等成为服务投诉的新重点。
食品和经营性互联网服务分列商品和服务投诉第一
根据投诉性质,售后服务问题占37.42%,合同问题占21.76%,质量问题占20.18%,价格问题占4.65%,虚假宣传问题占4.09%,安全问题占3.47%,假冒问题占1.24%,人格尊严问题占0.94%,计量问题占0.72%,其他问题占5.53%。与去年同期相比,售后服务与质量问题投诉比重有所上升,合同问题投诉比重下降较多,其余类投诉变化幅度较小。
第三季度投诉性质比例图。
在所有投诉中,商品类投诉为168608件,占总投诉量的51.27%,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26%;服务类投诉155002件,占总投诉量的47.13%,下降1.79%;其他类投诉为5274件,占总投诉数量的1.6%。
在商品大类投诉中,家用电子电器类、日用商品类、食品类、服装鞋帽类和交通工具类投诉量居前5位,其中日用商品类、服装鞋帽类投诉比重上升较多,交通工具类投诉比重下降较多。细分来看,投诉量居前5位的分别为食品、服装、通讯类产品、汽车及零部件、日用杂品,与去年同期相比,日用杂品、化妆品、首饰、服装同比增长较高,其他类别增长相对较缓。
第三季度商品细分领域投诉前十位(单位:件)。
第三季度服务细分领域投诉前十位(单位:件)。
7类服务成服务消费领域投诉热点
研学旅行走样变味
目前,研学旅行频频出现货不对板、游而不学、质次价高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活动行程与合同约定不一致,一些研学旅行项目在参观地点、活动内容、住宿餐饮等方面与合同约定有较大出入;二是研学机构傍“名校”误导消费者,。有些研学旅行项目声称与名校等机构合作,可以深度游览和感受名校氛围,但实际只是带学生到校门口打卡拍照;三是研学服务质价不符,有些研学旅行项目收费高昂,但参观的地点却是免费景点,实际成本远低于收费标准。
案例:今年6月,谢女士在浙江省天台县紫东中路某店给孩子报名了清北游学项目。商家宣传是进入清北校园内研学,并进入鸟巢、天安门广场、长城等地方游览,但实际只是在校园门口进行打卡拍照,而且返回途中提供的伙食是方便面。消费者认为与宣传差距甚大,该机构存在虚假宣传,要求退款,双方协商无果。消费者向天台县消保委投诉寻求帮助,经调解,由商家给消费者退还30%的费用。
消协意见:研学旅行是近年来新兴的教育模式和消费业态。目前,除推荐性国家标准外,暂无国家专门法律法规或规章予以规范。根据研学旅行活动内容的不同,对其监管又涉及教育、文旅、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建议尽快制定专门的法规或规则,明确研学旅行的主管部门,规范研学旅行的组织和实施,从行业准入、活动安全、信用约束等方面加强研学旅行的监督和管理,破解当前研学旅行领域各种乱象。提醒家长在给孩子报名参加研学旅行活动时,不盲目跟风参与,要仔细查看合同主体、合同内容、合同责任等,并注意举办方的过往案例和评价信息。
早教机构问题重重
案例:7月28日,消费者孙女士向黑龙江省消协投诉,其于今年4月8日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某早教机构花费6000元为孩子报名24节的早教课。4月19日该早教机构工作人员告知消费者闭店装修,5月9日又发公告告知消费者该店已经停业,但该早教机构的其他店面仍在营业,商家提出希望消费者转课至其他店,消费者不同意,要求全额退费。经黑龙江省消协调解,双方达成分3个月每月退款2000元的调解方案。
消协意见:消费者在选择早教机构时,应该多方面了解其资质、课程、师资和口碑等情况,尽量选择直营店和有经营时长的机构,避免盲目跟风或被虚假宣传所诱导;在签订合同时,应该仔细阅读其中有关退课、转让以及课程有效期等条款;在付款时,尽量选择分期付款或按课时付款的方式,避免一次性支付大额费用,以减少损失风险;注意保留好合同、发票、收据、沟通记录等证明材料,以便发生纠纷时维权;在发现早教机构出现停课、换老师、装修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与机构沟通,避免权益受损。
电信行业痛点未除
案例:7月22日,消费者王女士向上海市消保委投诉,其在某通信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办理手机套餐,每月话费168元,套餐无流量限制,当月使用超过一定流量后会限速。但从今年1月开始,限速进一步收紧,导致消费者下载和浏览速度变慢。消费者于是购买了被诉企业提供的叠加流量包,但限速现象却始终未缓解,联系被诉企业客服,告知如需解除限速,需额外购买提速包,消费者不认可。经调解,该公司补偿消费者30元话费。
物业服务体验不佳
案例:8月15日,消费者陆先生向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消委会投诉,其于2018年购买了某开发商房产,自从2019年进小区装修,物业费、装修押金、楼道清理费、卫生处理费等各项费用全部交齐,装修完之后入住,要求物业公司退装修押金被告知退不了,物业称装修押金可以抵扣第二年的物业费。但是自从入住之后,物业基本不作为,小区没有保安,没有卫生员,没有人处理小区的正常业务,绿化带的草和死角卫生都是业主自发处理。
民航投诉增幅明显
案例:6月25日,消费者张先生向上海市消保委投诉,其于5月20日在某平台购买了3张东方航空的机票,购买时看到航班执飞机型为空客A330大型机,6月25日,消费者突然发现机票订单的机型变为了小机型。因为消费者订的是商务舱,一个月前小机型的商务舱价格要比A330大型机的商务舱价格便宜1000元左右,现在大机型的同等舱位价格已经涨到了一万多元,消费者认为平台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经调解,平台为消费者补偿500元。
中介投诉热度不减
家庭维修“坑”多难避
在家庭维修领域,消费者投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巧立名目乱收费问题突出,一些第三方家庭维修平台人员维修前不报价,维修后乱收费;二是小病大修无病乱修,一些维修人员无中生有或故意夸大故障严重程度,更换不必要的零部件;三是用二手零部件冒充新部件,一些维修人员在未告知消费者情况下,用翻修过的二手部件冒充新部件进行更换;四是搜索引擎“山寨”维修、黑维修泛滥,搜索引擎通过竞价排名将一些“山寨”维修链接排在官方维修机构前面,导致消费者上当受骗。